1.編劇養成路上的養分不能只來自影視,各類書籍的吸收,尤其閱讀經典文學極為重要。
2.不同階段有適合當時看的文學作品和電影,但如果在年輕時先亂吃,隨著歲月沉澱,看懂的東西變多了,體會也不同。
3.關於編劇課、編劇書的評論直白到我冒冷汗。
4.從北野武、庫斯圖里卡、安東尼奧尼、安哲洛普羅斯、蔡明亮、山田洋次、小津安二郎、李滄東、洪尚秀、山下敦弘、是枝裕和,聊到只在串流上映是否是電影的爭論。
5.編劇在年齡心境、人生經歷還不足夠的情況下,小說是最好了解人生、人性的來源,不要被前輩和理論困住。
6.市場在哪裡和觀眾的口味是最難猜測的,因為變化太快,成功的例子都是很難複製的偶然,未來無法預測,能做的只有把故事說好故事拍好。
提及書籍:
《異鄉人》卡繆,大塊文化
《國富論》AdamSmith,先覺
《伊豆的舞孃》川端康成,大牌
《豐饒之海四部曲》三島由紀夫,木馬
《符號帝國》羅蘭.巴特,麥田
《先讓英雄救貓咪》布萊克.史奈德,雲夢千里
《作家之路:從英雄旅程學習說一個好故事》克里斯多夫‧佛格勒,商周
《千面英雄:75年經典新編紀念版,從神話心理學到好萊塢編劇王道》喬瑟夫.坎伯,漫遊者文化
【「好萊塢編劇教父」麥基故事學三部曲套書】:《故事的解剖》、《對白的解剖》、《人物的解剖》漫遊者文化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