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集米漿有提到,不同年齡層可以透過哪些方式,去了解自己適不適合走心裡師這職業。
在這裡稍微解釋,為什麼在節目中Mike一直強調適不適合。因為當心理師與個案一起工作時,是有很大的責任的,那是在影響對方的生命。
在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四版中有提到,「我們與當事人的專業關係是基於他們的利益而存在的。一個可以經常自問的有用問題是:『在這段關係中滿足了誰的需求?當事人的還是自己的?』透過專業工作來滿足個人需求並非是不倫理的,但是必須持續觀照這些需求。最重要的是絕不可以犧牲當事人來滿足我們的需要」(頁40-41)。
修慧蘭譯(2016)。《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四版》。台北:新加坡商聖智學習亞洲私人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APA格式有沒有對,不管啦,重點是內容啦,幹。
可以在這邊取得: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38796?sloc=main
今日最具實用性建議代表:米漿。
大家不要再欺負菜梗了QQ。
節目中提到與另外整理的機構:
赤子心(過動症兒童):
https://www.adhd.org.tw/volunteer.php
張老師:http://www.1980.org.tw/web3-20101110/volunteer.html
陪伴者(弱勢/特殊兒少):http://mentors.org.tw/m/ (請致電詢問輔導員培訓)
若有聽眾知道其他的機構,可以在Apple Podcast的評分與評論中,留下五星按讚和您所知道的機構~~~~
匿名心理師們:
菜梗先生、銀杏小姐、米漿小姐。
若有任何建議,請在Apple Podcast上給星留言。
跪求五星按讚、留言、訂閱加分享。
若有任何建議、想聽的主題,或是Mike可以幫上忙的地方:
Clubhouse:michaelscchen
Email:mikepsychmf@gmail.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ikepsychmf/
Instagram:mikepsychmf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