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語言摯聊室》
我是文馨,一位在美國執業的兒童語言治療師,也是一位在 30 歲才確診 ADHD 的神經非典型者。 這是一個分享支持神經多樣性(Neurodiversity-Affirming)語言治療經驗與觀點的節目。
我想邀請你從不同的角度來認識語言治療,從中性甚至是正向的觀點,重新理解神經非典型群體─像是自閉光譜者、ADHD者、大量使用延遲仿說的孩子、AAC 使用者等等─的溝通與發展,也一起打破許多根深蒂固的相關誤解與迷思。
這個節目也會盡可能放大神經非典型當事者的聲音,讓更多第一視角的經驗能夠被聽見,讓更多神經非典型的人能獲得應得的理解和尊重。
不論你是家長、療育工作者、老師、同樣也是神經非典型的夥伴,或是正在尋找更適合自己或孩子支持方式的你,都歡迎你一起進入《語言摯聊室》🌷
Instagram ▶️ @CarnationSpeech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歡迎來到《語言摯聊室》
我是文馨,一位在美國執業的兒童語言治療師,也是一位在 30 歲才確診 ADHD 的神經非典型者。 這是一個分享支持神經多樣性(Neurodiversity-Affirming)語言治療經驗與觀點的節目。
我想邀請你從不同的角度來認識語言治療,從中性甚至是正向的觀點,重新理解神經非典型群體─像是自閉光譜者、ADHD者、大量使用延遲仿說的孩子、AAC 使用者等等─的溝通與發展,也一起打破許多根深蒂固的相關誤解與迷思。
這個節目也會盡可能放大神經非典型當事者的聲音,讓更多第一視角的經驗能夠被聽見,讓更多神經非典型的人能獲得應得的理解和尊重。
不論你是家長、療育工作者、老師、同樣也是神經非典型的夥伴,或是正在尋找更適合自己或孩子支持方式的你,都歡迎你一起進入《語言摯聊室》🌷
Instagram ▶️ @CarnationSpeech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歡迎回到語言摯聊室!今天這集節目是對我來說意義非常重大的主題:去年的5月26日,30歲的我得到了ADHD的診斷。作為紀念得到診斷一周年的特輯,想和大家分享我從小到大的一些ADHD特質、我得到診斷的評估過程、以及有了新的身分認同的我,這一年來初步的心路歷程和想法。
這集節目中提到的,三位亞裔生理女性分享了自己得到ADHD診斷心路歷程的影片連結在這裡: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GzC_bfr2ZE&t=319s&ab_channel=CNAInsider
如果對這集內容有任何問題、想法、或是未來有任何想聽的相關主題,歡迎在您使用的收聽平台留下評論、或是到IG留言、私訊告訴文馨!
–
Instagram ▶ @CarnationSpeech
小額贊助支持語言摯聊室:https://buymeacoffee.com/carnationspee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