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MS 重覆性經顱磁刺激治療──疾病與治療完整介紹
重覆性經顱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是一種近年在神經醫學與精神醫學領域快速興起的非侵入性治療方式。它利用放置在頭皮上的磁線圈,產生快速變化的磁場,進一步在大腦皮質誘發非常微弱且安全的電流,達到調節大腦神經活動的效果。若大腦某些區域反應太弱、運作遲緩,rTMS 可以提升其活性;若某些區域過度興奮、活動失衡,則可藉磁刺激降低其亢奮程度。作用就像是「調整大腦電路平衡」,協助神經網路恢復正常節奏,使訊號傳遞更順暢。
rTMS 的治療過程並不需要開刀,也不必麻醉。治療時,患者僅需坐著放鬆,磁線圈會貼在頭皮上,產生規律性的「輕敲」或「跳動」感。大部分人幾乎不會感到疼痛,偶爾可能出現輕微頭痛或短暫耳鳴,休息後便會改善。因其安全性高、沒有藥物副作用,又能促進神經可塑性,在世界多國已成為神經調控治療的重要選項。不過若患者有心律調節器、人工電子耳、金屬植入物、或癲癇病史,仍需經醫師評估後再進行。
適應症廣泛──從中風、慢性痛到憂鬱症
rTMS 的應用相當多元。最常見的族群包括中風後的患者。中風常造成語言、吞嚥、手腳無力等後遺症,透過刺激受損區域或調節雙側大腦活動,能促進神經重新學習與修復。若加上物理治療、語言治療,效果會更顯著,幫助患者提升肢體功能、改善語言與吞嚥。
另一大族群是慢性神經痛,例如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引起的腳痛、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研究顯示,rTMS 可透過調節疼痛相關的大腦皮質區域,減輕疼痛程度並改善生活品質。
在精神醫學方面,rTMS 更是治療重度憂鬱症的重要選項之一,尤其適用於對藥物反應不佳或副作用過大的患者。美國 FDA 已正式核准 rTMS 用於重度憂鬱症,使其成為臨床最成熟的應用領域。除此之外,帕金森氏症、焦慮、失眠、偏頭痛、纖維肌痛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等,也都已有不斷成長的臨床研究支持。
治療流程與效果出現時間
一般 rTMS 的療程安排為「每天一次、每週五天」,完整療程約需兩至四週。部分患者在數次治療後即可感覺到變化,例如情緒安定、肢體較靈活;但大多數人會在第二、第三週後明顯改善。治療概念有點像「訓練大腦肌肉」,需要持續刺激累積效果,讓神經建立新的連結。如果與復健治療同步進行,效果往往更好且更持久。
治療注意事項與真實案例
治療時患者保持清醒,過程輕鬆無需麻醉。若有金屬植入物、心律調節器、癲癇病史或懷孕,都需預先告知醫師。整體而言,rTMS 是安全性相當高的治療方式。
臨床中亦有許多令人振奮的個案。例如一位帕金森氏症患者原本需要扶著欄杆小碎步行走,在接受 rTMS 與復健後,竟能恢復到可跑步的程度。雖然 rTMS 不是奇蹟療法,但它確實能協助大腦重新調整頻率,使被阻塞的神經網路再次啟動,進而提升功能、改善生活品質。
衛生福利部屏東院門診時間
· #最新醫師門診表查詢
https://www.pntn.mohw.gov.tw/?aid=602
#衛生福利部屏東醫院 #公立醫院
#高醫醫療合作 #醫學中心
#值得您信賴
Apple Podcast
https://reurl.cc/VYYa0Z
KKBOX
https://reurl.cc/4N6NoY
Spotify
https://reurl.cc/RkLkyn
SounOn
https://reurl.cc/GN5NaW
搜尋關鍵字: 屏醫新亮點, 阿緱電台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