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Sports
TV & Film
Technology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114/v4/bf/bf/cb/bfbfcba0-d6e2-a389-0c66-3e5e01876a60/mza_3676599829062449729.jpg/600x600bb.jpg
歷久彌新的生活教育
蔡禮旭
2 episodes
6 days ago

《孝經》上面說到「移風易俗,莫善於樂」。音樂可以陶冶人的性情,當然經典裡面的道理也可以讓人的心靈有所慰藉,甚至於是有所領會。一個人的內心要真正的安定,絕對不是藉由外在的條件來安定,最重要的是內心的明白,所謂「理得心安」。外在的東西是不可能讓人的內心真正安定、安全、安樂。
大自然是很好的老師,我們讀了那麼多書,假如不去融會貫通,不把它跟生活結合,我們很難有喜悅,所謂夫子講第一句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諸位同學,您現在讀書有沒有這種感覺?學而時習之,怎麼樣?不亦苦乎!苦在哪裡?其實苦並不複雜,人的苦大半都是在「求不得」。苦不是外來的,是自己造成的。我們要明白這個真相,你才能真正找尋到快樂。

夫子的思想就在一個字,哪個字?以這個字為核心「仁」。這一個字是會意字,左邊一個「人」,右邊一個「二」,兩個人,哪兩個人?自己跟他人。這個字已經告訴我們想到自己就應該想到別人。

節錄自 2005/9/23 歷久彌新的生活教育 【52-144-01】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Education
RSS
All content for 歷久彌新的生活教育 is the property of 蔡禮旭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孝經》上面說到「移風易俗,莫善於樂」。音樂可以陶冶人的性情,當然經典裡面的道理也可以讓人的心靈有所慰藉,甚至於是有所領會。一個人的內心要真正的安定,絕對不是藉由外在的條件來安定,最重要的是內心的明白,所謂「理得心安」。外在的東西是不可能讓人的內心真正安定、安全、安樂。
大自然是很好的老師,我們讀了那麼多書,假如不去融會貫通,不把它跟生活結合,我們很難有喜悅,所謂夫子講第一句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諸位同學,您現在讀書有沒有這種感覺?學而時習之,怎麼樣?不亦苦乎!苦在哪裡?其實苦並不複雜,人的苦大半都是在「求不得」。苦不是外來的,是自己造成的。我們要明白這個真相,你才能真正找尋到快樂。

夫子的思想就在一個字,哪個字?以這個字為核心「仁」。這一個字是會意字,左邊一個「人」,右邊一個「二」,兩個人,哪兩個人?自己跟他人。這個字已經告訴我們想到自己就應該想到別人。

節錄自 2005/9/23 歷久彌新的生活教育 【52-144-01】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Education
https://d3mww1g1pfq2pt.cloudfront.net/Avatar/cki4lbv3i9t7f08734wgsjn8n/1606743144397.jpeg
歷久彌新的生活教育02
歷久彌新的生活教育
1 hour 1 minute
4 years ago
歷久彌新的生活教育02

  諸位同學,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有一次,我到一所中學去演講,演講完以後,學校主持的老師講了一段話。他說:蔡老師講課都是免費的。當他這個話講完以後,就請很多同學分享一下他聽完課有什麼收穫。結果不止一個學生起來講話的時候,他說:當我聽到蔡老師講課是免費的,我很感動!他一邊講都快哽咽了。真的,我從這裡去深刻感受到,年輕人的心其實是很單純又善良。但是我們這個社會又給了他什麼樣的印象?他的父母給他什麼印象?整體社會每個人的行為又給了他一個什麼印象?他才一個初中生,他離踏入社會最起碼還有七、八年以上的時間,在這七、八年以前,他就已經覺得很少有人做事是不求回饋,是希望服務社會。你看,他都還沒步入社會,已經對這個社會有什麼感覺?唯利是圖!
  確實我常常問一個小學生的德行比較好,還是一個大學畢業生的德行比較好?諸位同學,你們還懷疑嗎?誰比較好?諸位朋友要冷靜,這個時代有一個現象特別嚴重,顛倒。以前的人人心厚道,當他覺得從他們家門口經過的行人很多,他們都會定一個時間煮好開水,早上煮好,然後趕快放在門口,完全不求回饋請人家喝。而且在做這一件事情的當下,有沒有想要回報?沒有。人心厚道,人情味特別濃厚。所以那時候沒有憂鬱症,那時候自殺率沒有那麼高,幾乎沒有。當人內心可以感受到有很多人在關心我,他有溫暖的感覺,他不會走上這一條路。
  一個人走上絕路,請問他的內心狀態是什麼情境?已經是絕望了,已經是萬念俱灰了。那請問一個人萬念俱灰代表有多少個凶手造成?他身旁的親友一堆。我們是不是凶手?可能是。說不定你今天在坐電梯的時候,他剛好心情不好,他一走進來,你又瞪他一眼,又斜眼看他,很冷漠。他突然間覺得這個社會實在是太黑暗了。愛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冷漠。冷漠那種無形的殺傷力,會讓人慢慢覺得人與人當中很沒有人情味,人與人當中沒有互助互愛的一種存心。
  在日本有個博士叫江本勝,他做了個實驗,他拿水來做實驗,今天同樣來源的水,第一杯、第二杯。他對第一杯水是不斷的稱讚它,說這一杯水讓我解渴,這一杯水滋潤我的生命,我非常感謝這杯水;另外這一杯水是罵它,你怎麼這麼難喝,我討厭你,我恨死你了,這是對第二杯水。對它們講完話以後,就把這兩杯水到高倍顯微鏡下做實驗。第一杯水結晶得很漂亮,水是六角形,相當的美麗。那第二杯水是罵它,它就無法結晶,而且那照片拍出來很有意思,就好像有個小孩被責罵,然後躲在一個小角落的那種照片的樣子。這本書在市面上有在賣,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
  你看,我們跟物質是互相在影響。你的意念很善良,你們班的人都很互助互愛,一個新的同學剛走進來,還沒跟你們交談,請問你們有沒有交流了?剛剛我走進來的時候,你們都還沒有跟我講一句話,我已經感受到你們的熱情,所以我就露出燦爛的微笑。我可以感覺到,彼此之間都能夠感受得到。
  肉眼不見的部分,其實還非常非常得多。水可以去感受到我們給予的那種態度跟磁場。科學家就很好奇,水可以感受到,那請問其他東西可不可以感受到?在台灣做了一個實驗,拿白米飯做實驗。拿三碗白米飯,第一碗稱讚它,你滋潤了我的生命,讓我可以成長,謝謝它;第二碗飯責罵它,怎麼那麼難吃,我很討厭你,這是第二碗飯;第三碗飯理都不理它。一個禮拜以後,結果出來了,第一碗飯發酵了,有一種淡淡的香味;第二碗飯發臭了,發黑了。諸位同學,第三碗飯呢?第三碗飯比第二碗還要臭、還要黑。
  諸位朋友,為什麼?第二碗飯罵它,第三碗沒有罵,是理都沒理它,沒有交流。你看夫妻吵架,床頭吵,床尾還可以合。假如那個老婆說:我懶得跟他吵。她先生可能會氣得吐血。因為有吵的時候,還有把情緒發出來,還有發洩,還有溝通。整個憋住、很冷漠的時候,彼此心理的壓力會更大。所以脾氣暴躁會得心臟病,情緒統統壓抑下來會得癌症,兩個都不好。應該要第一個互相感恩,互相贈與,互相珍惜,互相稱讚,這樣彼此在同樣一個家庭,甚至於團體當中,就會非常的舒服、和樂,彼此成就這一段緣分。所以還是要溝通。愛的反面不是恨而是什麼?這個冷漠很有殺傷性。
  剛好有一對夫妻,我講完這個飯的事例,她的先生馬上往後退。因為他的兒子坐中間,正在講課,然後他的太太在右邊,這個先生就往後退,伸出他的右手,拍拍他太太的肩膀,然後用眼睛告訴他的太太說:老師在講你。雖然我都沒有看到他任何一個字眼,但是我看到他的眼神都看得懂他的意思。諸位同學,我們復習一下,我們第一節課談到君子要有九思,哪九思?「視思明」,你看到他的動作就要了解他的意思。視思明,聽思聰。我看到這一幕的時候,其實內心很替他緊張,因為我已經想到下一幕會怎麼演了。你們沒有想到下一幕怎麼演?沒想到?沒關係,你們比較沒有經驗,你們還沒結婚,不能怪你們。我就看到這個太太轉過頭來,狠狠的瞪了他一眼。但是我在想,這個男士、這位先生到底了不了解他太太瞪那一眼是什麼意思?
  諸位朋友,一個人要活得明白容不容易?人家瞪我,我們還搞不清楚。很多的男人,你相不相信,他的太太跟他提出離婚了,他還搞不清楚為什麼要跟他離婚。有沒有?還不少。他太太為什麼瞪他?他太太為什麼跟他生悶氣?他太太假如真的無情,還會陪他來跟孩子一起上課嗎?你看這位先生,太太這麼難得陪他一起來上課,來照顧孩子,從這個點上可不可以推斷的出來,這個太太在家裡的情況?都肯帶孩子一起來學習了,在家一定是很肯付出的人。那你看,這些優點先生都沒有看到,只看到她生悶氣。
  我們上次提到,一個人要建立理智要有哪些態度?諸位朋友,你們不要傷了一個人的心。我們學的東西要真正能利益自己的生活,那最重要的是要把學的東西也記在心上。我們從小學學習了十多年,在哪裡學?從在哪學就了解到為什麼一個小學生的德行很可能比大學畢業生還要好。因為我們所學的東西只在哪裡用?在考試卷上用。而不是真正學了以後放在心上,時時落實在自己處事待人接物之中。
  我們都常常想要多多幫助別人,服務別人,這句話有沒有學過?你們一定學過一句話,叫為人民服務,學過沒有?看過幾遍?還要用計算機算才算得出來,手指頭還算不出來。那請問這樣的態度,我們什麼時候提起?所以學問在哪?無時無刻當中能用出來,這叫學問。我們滿口仁義道德,結果看到一張紙屑不撿。假如你的老師滿口仁義道德,在校園裡面的紙屑就那麼一張,然後他不撿,你以後還會不會尊敬他?是!人最佩服的是什麼?是能夠言行一致。當你真正做到言行一致,你的生命將帶給非常多的人震撼,非常多的人成長。
  我再問諸位同學,你覺得你要什麼時候才能夠奉獻家庭、奉獻社會?來,掌聲鼓勵一下。每時每刻都在學習,每時每刻都在立身行道,你就給學校、就給家庭,以至於就給整個社會一個好的模範,這個時候你已經對這個社會有相當大的貢獻。
  因為我以前也接觸一些書籍,都提到一個人要「生涯規劃」。這個名詞,諸位有沒有聽過?生涯規劃。你們有沒有看過生涯規劃的書?你們剛剛不是說有嗎?怎麼突然又沒反應了。有看過的舉手?你看都不敢舉了。我們在學校當老師,小學老師也好,其他學校的老師也好,都有個規定,什麼規定?要在一個學期之內去學習差不多一百個多小時的研習。當然你當老師怎麼可以停止學習,你常常說「活到老,學到老」,那都講給學生聽,自己不提升,這樣是錯誤示範。所以每位老師在每個學期都有規定要有一百多個小時的學習證明。
  我們去上課就會請一些專家學者來講。我們自己站在講台的時候,就跟這些小學的孩子說:諸位同學,上課要踴躍發言。來,哪些同學勇敢,趕快踴躍發言,問問題或回答問題。這是我們要求小朋友的。結果當我們坐在底下,上面是專家學者在講:來,大家踴躍發言,踴躍互相分享溝通一下。底下會有一個景象出現,所有的老師怎麼樣?講別人都很容易,講自己?諸位朋友,假如我們是這樣的人生態度,請問你能贏得別人對你內心的尊重嗎?難!都是見面的時候跟你笑一下,等你從這裡經過跟他擦身而過,他的臉馬上變什麼?你的言行不一致,他就引以為笑柄。
  我有一個朋友就說,他說:什麼行業都可以娶,就是不娶一種行業,小學老師。我就很好奇,為什麼?他說小學老師每天都什麼?你給我幹什麼、你給我幹什麼,統統在要求別人,沒要求誰?自己。所以回到家裡也怎麼樣?你給我幹這個。當然這是這個同學的話有點偏頗,小學老師假如是一味要求別人,那確實會很難跟人相處。但是這個小學老師假如真正了解如何為人師表,那她絕對不會做出這樣的行為來;而且她真懂得為人師表的時候,諸位男同學,這樣的女孩子最好,值得娶,保你一生幸福美滿。因為我很有經驗,大家不要誤會,我還沒結婚。為什麼我很有經驗?我這個經驗已經看了三十三年了,我今年三十三歲,我為什麼看了三十三年?因為我媽媽是小學老師。當一位小學老師,她了解到什麼是「教」。不管這個過程有多少的片段,多少的阻礙,我可以感受到你們的眼神依然是這麼樣的認真,這麼樣的好學,所以我剛剛的傷痛已經好了大半了。
  我們剛剛是談理智。中國字含攝天地之間的道理在裡面,這是全世界絕無僅有的一家,別無分號。中國字把人生的智慧含攝,這是其他任何一個言語都辦不到。我們來看這個「教」字,一個「孝」,一個文章的「文」,所以教育首重什麼?你看一個字裡面就把核心挑出來。孝字,我們一聽到孝字能聯想到哪一句最熟悉的人生格言?你們的學問太淵博了,四個人講好像都不同一句,所以我一下太震撼,你們不要見怪。「百善孝為先」,這一句話很有人生哲學。
  而教育的目的在哪裡?什麼是教?什麼是育?什麼是教育?諸位朋友,你記住這三個問題,你去問你的同學,你的親戚朋友,他已經教三年、教五年,甚至教十年書的,你問他什麼叫教育?你看他講不講得出來。假如連教育是什麼都講不清楚,請問他這十年在幹嘛?再來,你回去問你爸爸、問你媽媽,什麼叫教?什麼叫育?什麼叫教育?你爸爸說不知道。結果我們的父母是我們人生最重要的老師。假如你的父母回答不出來,而你現在又在北大,告訴你,你要給你爸爸磕三個響頭,給你媽媽磕三個響頭,為什麼?他教你教得這麼成功,但是他卻講不出來,這是真正抓到教育本質。我不騙你的。
  我母親是小學老師,她有非常多的同事教書都一、二十年,學生教得不錯。注意,這個不錯你要小心,什麼不錯?成績分數不錯。你有沒有看到「顛倒」隨處可見。我們當老師的不一定講出什麼是教育,而當老師的能把學生的分數教得很好,但是很多是他的孩子教不好,孩子教得很搖頭。他們會來跟我母親說:你三個孩子都很乖。諸位同學,你們就姑且相信我很乖,不然我後面都講不下去了,勉強還算乖。他說:你到底怎麼教孩子的?我媽媽跟他回答:我不會教,我都亂教的。真的,我那個時候聽了我媽媽講這段話,我的內心就覺得我媽媽怎麼這麼不盡人情,人家都在誇你,你還馬上說我都沒有教,好像給人家沒有什麼?人家都誇你了,你還說你不好,好像沒什麼台階下了。但是那時候我還沒有從事教育,等我自己從事教育,接觸了那麼多學生,接觸了那麼多家長,我終於體會到我媽媽那一句話深遠的含義在裡面。
  我自己做教育以後就了解到一個人的行為,一個人的人生態度、價值觀的根源在哪?有沒有一個人二十歲了,然後他馬上就有范仲淹的胸襟氣度?沒有!有沒有哪個人二十歲以後馬上變成殺人魔王?但是這樣的思惟,有很多家長是這樣思惟,他去算命,算命的算了然後說:你這個兒子十三歲以後才會乖。然後他每天在那裡算日子,快十三歲了,突然十三歲那一天,乖!乖不乖?要怎麼收穫就要先怎麼種植,先怎麼栽!這是人生的真理、真相在此。
  一個人人生的思想觀念根源在家庭。你們要從果推因。你們能到北大來讀書,你們的父母下了不少的功夫在其中。因為我自己教書,我就不斷去觀照自己的人生態度,根源在父母。我們家讀書從來沒有人在催的,趕快去念書,不要看電視了,沒有這個動作。當然我們不是天賦異稟,大家不要誤會,看我的樣子就不算天賦異稟,你看「老氣橫秋」都選不出來。上次沒講嗎?沒關係,我可以諒解,因為聽說最近有個疾病比較嚴重,叫老年痴呆症,會忘記。
  我們看到別人好學,很多的家長就說:你看別人的孩子都這麼好學,自己的孩子都不好學,他就很生氣。我會告訴他,有個媽媽正坐在那裡看電視,然後就對她的兒子講:你趕快給我去念書。她兒子迫於無奈,慢慢站起來,然後邊走邊怎麼樣?驀然迴首,依依不捨,要上樓的時候,還要抱住那個柱子,久久不忍離去。最後,他的母親講了:你再不上去的話,我就家法伺候。他迫於無奈就走上去了,邊走腦子裡在想什麼?那女主角會怎麼樣,那男主角會如何。所以當他坐在桌子前面,雖然身體在書房裡面,心在哪?但是你看這樣的小孩,他的家長看得清楚嗎?這樣的家長會認為,只要他坐在書桌前就已經達到目的了。錯!你相不相信這樣逼出來的孩子,等到他真正考上大學,去讀大學會是什麼情境?猶如一匹什麼?你們怎麼知道?你們每天有看到很多野馬在奔騰?是!
  一個為人父母者,真正的成功在哪?在他不在的時候孩子還是非常懂事,在離開父母的時候還能夠遵照父母給予他正確的人生態度去做人,這才叫真正的成功。而現在的家庭也好,社會也好,重表象不重實質,顛倒!他雖然開的是豪華轎車,住的是昂貴的別墅,但是每天夫妻在吵架,你沒看到。但是孩子慢慢一天一天變不肖子,他都沒有警覺到。所以孔夫子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人生,我們上一節課最常談的一句話,「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知所先後,則近道矣」。一個人的智慧在哪裡看出來?他能不能了解所有人事物的本末先後。人生是一件事,你這個人生先做什麼、後做什麼,假如這個先後顛倒了,你這一生是徒勞無功。比方說,現在在念大學,先用功讀書把實力培養好比較重要?還是先交女朋友比較重要?都在取捨。隨著每一個人的取捨,走出來的人生格局不盡相同。
  我們今天的主題是什麼?走好青春。所以這一步先踏哪裡?不可以踏錯。人生踏出腳步大小不是最重要,方向最重要。假如你這一步很快就踏出去了,人家在旁邊看說:你踏得很快!結果突然往整個全局人生去看,你跟你的目標已經背道而馳。這個時候忽然驚醒,你已經五十歲了,怎麼辦?這時候你就會對你的後代子孫說:假如人生可以重來一次。然後你的孫子說:我好想睡覺。人生有沒有重來一次的機會?沒有。人生需要智慧,需要謹慎的態度去走好每一步。
  那人生會有錯誤,有沒有人人生走到現在連一個錯誤都沒有?假如有的話,對不起,請你上來,我要下去聽你講課了,您的學問道德一定可以利益這個社會國家。都不可能沒有錯誤,既然人生不可能沒有錯誤,那我們應該讓錯誤減到最低。那如何讓自己的錯誤減到最低?諸位朋友,這段話重不重要?你看人現在有沒有這樣思考?人生都會有錯誤,不可能沒有錯誤。那請問你這一個體會對你人生有沒有幫助?沒什麼幫助。
  你看同學聚在一起聊一下,天南地北聊,聊人生也聊得滿起勁的。三個小時過去了,離開這個茶館的時候,人生有沒有幫助?都沒有找到本末先後。就好像談了一大堆都很燦爛,都是一枝一枝很漂亮的花朵,但是沒有根。這一捆花拿回去,插在花瓶裡面能插多久?三天、五天統統都沒有,找不到人生的根。假如這個道理,你把它探到底了,能夠接觸到大地了,它就可以發芽生長,甚至於可以開花結果;而這個果實又掉下去又變什麼?又變另一棵樹木。你可以從一個種子變成一片森林。
  諸位朋友,范仲淹那顆種子現在變成什麼了?一片森林。你要不要了解那顆種子長什麼樣子?你要不要了解它是施什麼肥?怎麼照顧的?諸位朋友,我現在在提范仲淹這個例子,跟剛剛前面那個題目重點完全相應,剛剛我們問什麼?人生不可能沒有錯誤,既然不可能沒有錯誤,我們應該讓我們的錯誤減少,那如何讓錯誤減少?跟所有人生走得成功的人好好學習,你的人生就少走很多的冤枉路。那這個態度重不重要?就教於人,多跟人請教,把他成功的人生歷練經驗好好吸收起來,就能讓你的人生少走很多的彎路。
  范仲淹這一顆種子到現在不知道已經長成多大片的森林。我在演講的過程當中曾經遇過兩個范仲淹的後代,一個是在電視裡面看,二00二年,在山東曲阜辦了一個全球華人一起讀誦聖賢的經典,而這聖賢經典當中以孔老夫子的教誨最多,是一個相當好的集會。邀請了范仲淹嫡傳的後代,也不知道第幾代了,因為已經超過一千年。他的後代上台去唱了一首歌,叫《岳陽樓記》,范仲淹一篇很重要的文章。而他的後代子孫把它譜成了曲子唱出來,歌曲非常的優美。當然我現在也唱不出來,可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當他唱到那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時候,我突然感覺到,范仲淹的在天之靈也會覺得他這一生怎麼樣?沒有走錯。他這一生的人生態度根植在他的後代子孫當中,讓他的家風綿延了一千年不衰。
  我遇到的兩個他的後代都是老師,其中一個在海南一個名校教書,教得很好,也是教古文。然後這位老師的女兒,現在在北大中文系念書,我實在沒時間去找她,你們有遇上她的時候,幫我跟她問好。你看到他的孩子依然以承傳聖賢教誨為使命、為光榮。諸位同學,您看到范仲淹家風的這種風範,對你的人生有什麼影響?有什麼啟示?諸位朋友,都沒啟示?有啟示,下完課回到寢室去,跟你的室友說,我告訴你范仲淹的故事,講完,跟你有沒有關係?
  我們常常接觸很多朋友,我有一陣子在企業界服務,從事的也是教育,叫成人教育,來上課五天要多少錢給你們猜猜看?五天要一萬人民幣。我曾經上過三天要一萬三千多人民幣的課。諸位同學,什麼傻事我都幹過了,你們就別幹了!為什麼去上這麼貴的課?對自己的人生不一定有好處,甚至有壞處。
  我們上一次提到一個重要的觀念,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你的習慣,習慣形成你的性格,性格確定了你的命運。「君子務本」,要改什麼?改命還是改什麼?要從源頭改。稻子長得不好,你在那裡拼命把稻子統統都砍掉,砍完以後在那裡等,再給我長好的,有沒有可能?下的都是壞的種子,怎麼可能會長好的,從源頭改才能真正改變你的命運,從思想觀念開始改。
  我們剛剛講到現在這些課程這麼貴,不一定有好處,甚至於有壞處。現在的人有一個迷思,新的東西比較好。但是大家冷靜想想,現在社會亂,亂在哪?思想。而現在人的思想都是什麼思想?我們要觀照自己的思想,要找到根源。今天你聽完這段話、這個道理,請問它對你的生命有什麼幫助?幫助是突然有一天,蔡老師又講課了,然後蔡老師說:好的思想就能決定。你可以在下面接:好的行為。這樣我好厲害,是不是這樣?你相不相信現在有多少學子就覺得這樣叫厲害?太多!茶餘飯後在那裡聊人生的時候,能接個幾句,他覺得,你看,這個我知道。那不值得驕傲!真正的是每一句已經結合成你的生活,已經融入你的人生智慧,這一個道理對你才有意義!不然都是耍嘴皮,所謂「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困難!
  諸位朋友,我問你們一個問題,請問你是中國人嗎?你們還想那麼久,當中國人要這麼小聲?我再問一下,你是中國人嗎?這也不能怪你們。我常常會問這個問題,我這個問題已經問了大江南北將近二十個地方,他們的回答情境跟大家差不多。第一次問的時候都沒什麼聲音,第二次問比較大聲,第三次問就更大聲了。然後我就跟他們說:大聲就有用嗎?人生有很多認知會誤解,現在好像叫得愈大聲愈有飯吃,沒這個道理!比方「窮天下之辯者」,一個人能夠讓所有很會辯論的人,在他的面前都覺得口才很不好,都覺得不敢在他面前耀武揚威。窮天下之辯者是有什麼能力的人?「不在辯」,不在跟人辯論,在木訥。而這個木訥的背後是什麼?是把所有的道理先做到再說。當只會辯論,言行不一致的人,遇到這樣的人一句話都不敢講,他會羞愧。「窮天下之辯者,不在辯而在訥」。你看我們人生有多少認知是有偏頗。
  「伏天下之勇者」,一個人能伏天下之人,他這個勇是什麼勇?不是那個看起來很粗壯,「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他懂得這件事情做不好會牽累很多人,不可不謹慎!所以子路有一次跟孔老夫子講「子行三軍,則誰與」。夫子,你帶著三軍去打仗,你會帶誰?當然夫子這個聽思聰的功夫高不高?很高,就知道子路就是要耍一耍威風,機會教育點。夫子馬上跟他說「暴虎馮河」的人,我不會跟他一起出去。這個暴虎就是空手跟老虎打架,馮河是水流很湍急,他也不坐船,一下逞匹夫之勇,這樣的人我不跟他一起配合。「必也臨事而懼」,面臨事情懂得考慮,懂得謹慎;「好謀而成」,懂得多思考,多跟人請教,三思而後行,這樣的人才是真正有勇之人。
  我們任何的人生認知都要抓到本質上來,務本才能利人利己,抓不到本質來無法利己,甚至於還會誤導別人的想法。有個年輕人,今年二十五歲,從出生就在美國,他的父母都是中國人。他的血統一定是中國人的血統,但是他的思想是誰的思想?這個問題很難嗎?我有這麼恐怖嗎?你們第一排都不敢坐,而且連問題都不敢回答。這個時候我們要反省自己,「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諸位朋友,這一句是建立理智當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我們復習一下,建立理智需要有哪些態度?第一個,諸位朋友,當我們回答不出來的時候,請問上一節課有意義嗎?上一節課的意義就是你遇到人剛好認識蔡老師,你可以跟他講:蔡老師的演講我聽過了。這樣對你有沒有幫助?我那時候在上課,我們自己還辦課程,很多人花了相當多錢聽課,聽完課有時候還會發一張證書。他們家二、三面牆都是證書,然後見到人就說:那一節課我聽過了、那一種課我也聽過了。幹嘛?不只沒有好處,還有什麼壞處?諸位同學要謹慎,「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您在吸收一個道理的當下,你認知不正確,你不只沒有進,還會有障礙。中國的學問特別尊重「慎於始」,態度都擺正了,你才真正在求學問;態度沒有擺正,這些學問會害你一生。這些話老祖宗常常提醒,我打開《禮記》這一本書,《禮記》第一篇「曲禮」有四個人生的提醒,第一個叫「傲不可長」,一個人只要起了傲慢心,他的學問絕對不可能建立起來。諸位再思考一個問題,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當中,所有禍國殃民者有沒有讀書?都讀了!請問對他有沒有好處?都沒讀,只害一個人、只害一個家;都讀了,害天下、害社會,不可不慎。當他讀書的時候,「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苦讀時」。你看秦檜在那裡讀四書,跟范仲淹讀四書,同樣在讀四書,體悟差多少?天差地別,就在根源的思想、存心。范仲淹念念想著我如何利益人民的生活,秦檜念念想著我如何飛黃騰達。
  我在去年三月十五號剛好到深圳,上完第一天的課。我要去的時候,當地的老師他們就說到:可不可以請個老師來講《論語》、來講四書?結果他們找了很久沒找到。剛好我們海口有位老師,他跟深圳其中一個老師是朋友,聯繫上我在海口有開一門功課叫《弟子規》。諸位同學,你看到這三個字想到什麼?《弟子規》誰學的?小孩學的。誰是弟子?你接受孔老夫子教誨,你是弟子。你在家庭裡面,你是誰的弟子?你父母的弟子。你這一輩子活到四十歲了,你是不是弟子?當然是弟子,你永遠是你父母的孩子。我們這一生永遠都是孔老夫子,這些聖哲人,只要你受教,你就是他的弟子。而弟子最重要的應該要把學的東西做到!我們今天感謝老師,怎麼感謝?感謝老師就是教師節的時候大包小包去感謝他嗎?感謝他最好的是當你踏出這個校門,十年以後你變成十大傑出青年,那是給你的老師最大的回饋。
  真的,人的一生,父母、老師完完全全希望你的人生圓滿,成就!當你成就的時候,我相信他們的快樂不亞於你的快樂。我為什麼有這麼深的感受?今年教師節,我打了一通電話給我的老師,小學老師。我的人生,這位老師是一個大貴人,她因材施教,把我一把從成績很不好整個拉起來。她有沒有用很大的力氣?沒有,她只用了吹灰之力就把我拉上來。當然我們老師學過物理的槓桿原理,她知道怎樣用巧力把一個人拉拔起來。一個人懂不懂得如何幫人差很大。
  我要升五年級的時候,剛好我母親跟我同一個學校。我的老師就問我母親說:這個孩子怎麼教?我母親想了半天就說:這個孩子不愛讀書,不過很愛面子。諸位同學,愛面子好不好?對自己是不好。但是你也可以利用他愛面子把他拉拔起來,看你怎麼去借力使力。結果我們老師聽到這一點:好!她點點頭就沒有繼續問下去了。
  那時候我們在編班,在整個操場,十二個老師站在操場的兩邊,一班、二班、三班、四班、五班、六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一班某某某同學,在中間的這一團學生,就有一個人跑出到一班、到二班、到三班。我那時候編到七班,你看一個孩子剛編到新的班級都是非常木訥含蓄。當同學都集合好了,我的老師就帶班到了教室。到了教室以後,我們老師就說:蔡禮旭,帶兩個同學去領掃把。我就趕快,小學生被老師叫到無比的興奮,與有榮焉!趕快去拿回來。我都還沒喘完,我們老師說:蔡禮旭,帶八個同學去搬書本。我這一輩子從來沒這麼光榮過!成績都一、二十名的人,哪有什麼好光榮的,是不是?我那一顆信心被喚醒。
  就在這樣忙了不知經過多少的時間,都差不多塵埃落定了。我們老師就說:我們現在來選班長,我提名蔡禮旭,其他的人你們自己提名。那個新編班,你看一看才認識三、四個同學,都是不認識的。諸位同學,誰選上了?你們怎麼都有先見之明。我選上了。你看我們老師費了多大力?沒有。然後你要了解,班長等於什麼?品學兼優叫班長,不然就糟蹋這個班長的名號了。從此以後,我的成績沒有再掉到三名以外,都是一二、一二了。你看,懂得抓住一個人的性格,幫助他一輩子改變!這就是我的小學老師。
  後來我正式當老師,我也很感謝她,邀我的老師一起吃飯,在吃飯的過程聊得很開心。剛好這個服務人員跟我有一點熟,她就跑過來說:你怎麼聊得這麼開心,這一位長者是誰?我說:這是我小學老師。結果她聽了很感動,她說:小學老師到現在還這麼好!我在跟老師聊完的過程,因為我在這七、八年開始接觸聖賢的經典,我就把我人生的這些成長跟老師講,還送了幾本書給我的小學老師。我的老師接了這些書以後就跟我講:從今天以後,我是不是要叫你學長?你看,假如你跟你的老師有這樣的人生情境,好不好?痛快!
  人生不要看電視看得痛哭流涕,好感動!然後離開這個電視螢幕以後,該怎麼痛苦還是怎麼痛苦,感動的淚都沒有在自己的生命當中流出來。你看那些電影幹什麼?要把電影裡面真正的真情真愛搬到自己的人生來,要自己當男主角,要自己當女主角,要自己當導演。諸位同學,你在看電影的時候,你是誰?觀眾?你也太冷靜了。是!當我們看到電影當中那一份忠義、那一份道義,你要讓那一份感動長存在你的心中,你這一場電影沒有白看。一輩子都改變。
  所以一個人會不會學,差很多!我在初中三年過什麼日子?一天考試平均五科到六科。這樣的日子,你們過過沒有?滋味怎麼樣?身心俱疲。突然有一天我們的理化老師,物理化學的老師,一位女老師,她非常認真教書。突然她有感而發告訴我們:人生不能有傲氣,但是不可以沒有骨氣。我本來已經身心俱疲了,突然眼前一片光明。那句話就好像一道光一樣,照進去我的心田裡面,我這輩子都沒有把這句話忘記。一個人肯好學,一句話都能改變生命。很多人說:我這輩子都沒遇到貴人。這種話叫什麼?這是妄言!講這種話的人,沒有學到什麼?反求諸己。真的,人就是沒有理智,把責任都往哪裡推?往外推。我們這一堂課,大家互相學習完了,每個人的成長一不一樣?絕然不同。所以跟這一堂課有沒有關係?當然有關係,但是不是決定性的關係。根源在每一個人心中的態度,要看到真相。
  天助自助者,肯幫助別人的人,這個天是什麼?天是自然,天就是他人生當中會遇到的一些人事物,這些人事物能否成就他,看他自己。會學的人,縱使在逆境當中都有很大的成長;不會學的人,金山、銀山到他的面前,他變敗家子。功夫在自己的這一片心田。所以孟夫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能扛大責任的人,在順境當中都在學習,都在快速成長。要找到根源,人生才能真正活得理智,人生才開始當一個明白人。諸位朋友,你活得明白嗎?你現在確定你走的路是正確的嗎?你確定你的思想是正確的嗎?這個比你考研究所不重要還是重要?比你考研究所重要太多了。我們人生如何取捨輕重緩急。
  剛剛我是提到我的小學老師成就了我的人生,我感謝她。後來我在這一年多,在整個中國大陸還有很多國家地區講課,我一年跟我老師聯絡個一、二次。在這一段沒有聯絡的過程當中,她的大伯(她先生的哥哥)有一天跟她講:我們正在聽一個老師講中國文化,這個老師在大陸講。我的老師就跟他講:我有個學生也在大陸,他以後也會講得不錯,以後也很有可能上電視播出來。因為他的大伯就是在電視上看的。然後他那個大伯就說:你那個學生叫什麼名字?結果講出來,我老師很驚訝,當場眼淚掉下來。
  當今年的教師節,她接到我的電話,已經激動的眼淚掉下來。她說:這一段時間我已經聽到你兩次了,一個是從我大伯那邊聽到,一個是從我一個同事那裡聽到。我從這裡深深感受到,真的父母、老師最高興的就是我們有所成就。而人生要抓到根本,抓到最重要的部分,你要感恩你的老師,感恩你生命當中所有曾經對你付出、對你關懷的人,你要怎麼回饋他們?一定要把你的人生過得充實,過得有價值,將會讓所有疼愛過你的人感到無比的欣慰,一定要有這樣的志向才行。
  我們剛剛提到要當個明白人。一個人二十五歲在美國長大,他的血統是中國的血統,他的思想?美國人的思想。諸位同學,血統比較重要還是思想?血統會影響人生還是思想?對!所以我們在那裡大聲說我是中國人。什麼是中國人?血液是中國人。思想呢?要活得明明白白!什麼是中國人的思想?請問我們有沒有細細的去看過自己一天的思想?我們上一次也提到,一個人活得理智,第一個要懂得領會到「人之初,性本善」,不只要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別人,這太重要了。你不相信自己,你這一生絕對沒有理智可言,你這一生都活在自怨自艾、自甘墮落,消極!瞧不起自己!對自己有很大的傷害。
  再來,你不相信自己,別人「人之初,性本善」,對你有什麼影響?對別人有什麼影響?你處處都看人家不好,只要你出現的時候,所有的朋友都怎麼樣?馬上站起來,對不起,我要上廁所;對不起,我要去幹什麼,統統趕快走。因為你到處看人家不好,人家全身不自在、不舒服,那你絕對沒有人和可言,人際關係處不好。所以這一念的人生認知態度所延伸出來的層面太大太大!這第一點。
  第二點「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句話,你們能不能答應我,這一輩子都不要忘記?這樣我死也瞑目了,我要的不多,真的。你們這一輩子記住這句話就夠了!我當初到澳洲去學習了半年,在這半年過程,跟我一起學習的,最起碼有一百五十個人。當我們一百五十個人都離開了這個學校,每個人的人生都不一樣。他們跟我一樣遇到了同樣的長者、老師。我上一次講課的時候有沒有講到我有個長者叫盧叔叔?講了。這個盧叔叔他現在是全世界的盧叔叔。他坐在我旁邊,又跟我住在同樣一個宿舍裡面,他非常的謙退,就好像我隔壁家的叔叔一樣,都不覺得他有什麼很高的智慧、很淵博的學問,我們不會看人。諸位同學,看人重不重要?重要!
  孔夫子他教誨我們,一個人的道德學問要成就,有三個態度要時時提起:第一個「好學近乎智」,第二個「力行近乎仁」,第三個「知恥近乎勇」。從這裡就點出來,一個人的學問要成就,第一要好學,第二要力行,要去做,學一句就應該有做一句的態度,最後知恥近乎勇。人的勇氣在哪?勇氣在面對自己的習氣,面對自己的錯誤,能全然的把面子丟掉,全然的去修正,這是有知恥之心。因為一個人知恥,才能對得起生命當中所有愛護照顧我們的人。假如我們不知恥,自掘墳墓、自甘墮落,那就會傷了多少親朋好友的心。
  諸位朋友,我們晚一天開智慧,你的父母、你的親友就要痛苦一天。這個深刻的體會,來自於我自己在教導學生學習聖賢經典,第一本學《弟子規》。剛好教了一個多月,我覺得這一本書的道理句句都影響一個人的一生。我趕快拿了兩本,從高雄開車到台中,開了三個小時。因為我有一個結拜的大哥住台中,他有一個女兒兩歲,一個女兒四歲。到了以後,飯還沒吃,我就開始跟他講,你看第一句對孩子一生太重要了,因為《弟子規》第一句「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叫我們的時候,我們不可以拖拖拉拉,我們不可以傲慢隨便。諸位同學,你爸爸叫你的時候:小華。你們會怎麼應?幹嘛?我要看電視。還有沒有?超過一半的學生回答就是那個兩字:幹嘛?才兩個字,嚴不嚴重?嚴重!所有的一言一行都從哪裡出來?從他這一顆心,當心壞了、當心偏頗了,所有的言行都會偏頗。
  我們做教育的人最強調的就是這一顆心,所有的學問要內化,所謂變化氣質叫教育。那氣質為什麼會變?「相由心生」,心變了,從迷惑變覺悟了,從作惡變行善,從傲慢變謙卑,這叫教育。而這一些能有這麼深度的觀察、深度的認知,都是因為在這七、八年來,我看經典我才懂。不然這些認知,大學聯考什麼時候考過這一題。大學聯考有沒有給你考:父母呼,應勿緩做不到,請問對人生有什麼影響?一、賺不到錢。你有沒有考過這種題目?這一題是影響一生的態度,沒考。考的都是什麼?我們十幾年的學習,超過百分之九十以上用不用得到?用不到。「知所先後」,能影響一輩子的東西,我們沒學的話,這一些能力讓你在二十二歲大學畢業才來學,好不好學?難!
  我有一個朋友,他有一個同事,那個同事二十歲就拿到數學博士。諸位同學,厲不厲害?你還說厲害,講話要小心一點,不要講太快,謹言慎行。人生是一個整體,你不能看一個點。很多的殺人犯,他曾經是全省作文比賽第一名,你相信嗎?是!但是當他在第一名的時候,有沒有人看到他以後會是殺人犯?我們都看不到,真正有智慧的人絕對看到。真正有智慧的人看一個社會的動作,他就可以斷言這個社會情況,因為看這個因就知道那個果。
  我們以前古代人到一個地方先做什麼動作?他要來體察民情,收集這個地方的歌曲,是!這些歌曲每天都在影響這一地方的人心。假如它的歌曲非常的淳樸、非常的善良,那這個地方一定大治。《孝經》裡面講「移風易俗,莫善於樂」,音樂太重要了!一個國家要興盛,做兩件事就差不多了,制禮作樂。這個禮最重要的讓他了解當兒子要怎麼當,當先生要怎麼當,當父親要怎麼當。
  諸位朋友,你上過當父親要怎麼當嗎?你已經二十歲了,你都沒有上過。突然有一天二十五歲你當爸爸了,你怎麼當?我們人生是遇到問題再來學習,來不來得及?因為遇到了才開始學習,都沒有深謀遠慮,所以被人生所有遇到的境界、緣分追著打,喘不過氣來。而現在的人你問他:你在幹?我好忙、很忙!「忙」怎麼寫?你看中國字厲不厲害?死了還好,死了還不會做錯事。忙到最後,做的抉擇都不對,一輩子在那裡後悔。我們都沒有聽古代人,孔老夫子講「欲速則不達」。結果一直忙,停不下來。你注意去看,很多人快速結婚的到最後是什麼?離婚。是!很多人,女兒,你趕快嫁。好了,我嫁了。統統不幸福得多,是吧?為什麼要趕快結婚?你看我們都沒想清楚就已經踏進去了。突然有一天醒過來,我都四十歲了,嚇得半死,旁邊還睡了一個人,然後看一眼過去,還躺著兩個兒子。
  現在可以兩個兒子了,是不是這樣?現在規定,你們不知道?我比你們還早知道。現在已經規定了,我是從馬來西亞坐飛機回來看到的,假如父母都是獨生子女,可以生兩個。重點不在生幾個,重點在你這一生的人生智慧能不能給你的下一代幸福。不然你結婚幹什麼?結婚就為了生一個兒子出來?生兒子容易,養兒子難!
  創一間企業、創一家公司容易;能守住,能讓它長治不衰,這才是智慧。打天下靠的是機會,守天下才是人生的大智慧。所以你看,人都看打下天下好厲害,都不知道他後面跌成什麼樣子。人現在都在看表面!我們不能隨波逐流,冷靜走每一步。人家在那裡一個月賺十萬、一個月賺二十萬,你都躍躍欲試都快撐不住了。你都不知道他一條路走到哪裡去?這一條路走下去,第一個鋃鐺入獄,為什麼?鋌而走險。中國的百大企業,今年的百大企業跟去年的百大企業,幾乎超過一半都換人,百大企業大不大?大!為什麼都換人?你看到結果要想原因。不然這些數字對你的人生有什麼幫助?這些都是警訊!一半以上的企業都換人、換名字,然後有好幾個大企業家的老闆統統到監獄去吃不用錢的飯,他成功嗎?而當他還沒有進監獄以前,你看多少人覺得他成功,沒有判斷能力。真正有智慧的人,看到他傲慢了,看到他貪婪了,就斷定他必敗無疑。
  其實我們常常看那些小孩三、五歲,然後你說:你這樣做不對,不可以這樣。他馬上臉很臭:你批評我。這個孩子以後有大成就嗎?這個孩子的態度已經一生不可能有大成就了。你去看看歷史上所有留名青史的人都有一個態度:謙卑,聽得進去忠言,聽得進去別人的諫言,這些都是成功的決定性因素。你看唐朝「貞觀之治」,唐太宗成就的嗎?明眼人都知道,打天下靠的是福氣,治天下的人才有智慧。齊桓公五霸諸侯,誰的功勞?是齊桓公的福報、福分,加上誰的智慧?管仲。當管仲離去了,齊桓公的下場是什麼?死了六十七天沒人知道,他的屍蟲流到宮外才看到,才發現,死得那麼慘。請問他五霸諸侯有什麼意義?當然,他這五霸諸侯對天下確實有相當大的幫助;但是以他的人生來講,中國人講「慎始慎終」,你這個終沒有好,你這一輩子統統,蓋棺論定的時候,不完美、不圓滿!
  諸位朋友,你知不知道齊桓公為什麼下場這麼慘?我們的人生會不會像齊桓公這麼慘?當然不會了!但是他所犯的錯誤,你很可能犯,我們很可能掉到這些情境去。齊桓公好吃,齊桓公好玩,齊桓公好色。剛好有個人可以提供他玩,一個人可以提供他吃,一個人可以提供他好色;但是管仲來的時候,統統把這些人趕出去了。
  後來管仲要離開的時候,要去世了,他說:誰可以幫我?問管仲,然後就問他,其中一個把他兒子殺了,他兒子是嬰兒的時候把他兒子殺了,然後拿著他兒子的肉給齊桓公吃。他說齊桓公一定沒吃過嬰兒的肉。你看這個人對我這麼忠心,連他兒子都殺給我吃,這樣的人可以用。你要不要用?齊桓公要用。管仲跟他講:連兒子,人之親愛莫過於自己的兒子,連兒子都不親愛的人,他還會愛你?顛倒!然後又說:這個人為了陪我玩,他又是男身不能進宮,他自己變成太監,這樣的人可以用吧?管仲說:一個人的珍惜莫過於他自己的身體,連自己的身體都不愛惜了,他會愛惜你?這背後都有很深的目的在裡面。當人情感有好惡,不是理智,看這個很喜歡,看那個很討厭,這個人難成大器。
  你看到你喜歡的,你就陷下去了,你能陷下去的,別人就有辦法把你搞倒。有!我曾經接觸過一個高官,他一生非常的清廉。後來要升一個很高局長的位置,就因為一件事情引咎辭職,一生鬱鬱寡歡到死。他沒有收人家的賄金,沒有,他很喜歡看足球賽,一輩子奉公守法,非常認真工作,所以才能升局長。結果要升上去以前,人家就抖出了他曾經接受人家一張足球賽的票。你看現在那些商人厲不厲害?太厲害了!他只要跟你勾結上了,他會使出渾身解數,你身上哪裡有弱點,他都看得出來。
  諸位朋友,現在回光返照一下,我們身上有哪些弱點?真的,利名於一生,你一生的功業、名聲可能一瞬間就毀了。諸位男士,你相信嗎?去年年底,有一個經濟學院的院長,還是上海城市諮詢委員會之一,因為嫖妓,學校把他解雇。他做了這件事情,誰受牽連?自己,還有?他的家人。還有沒有?學校。還有沒有?他欺騙了誰?他對不起誰?人一生為什麼這些陷阱、這些欲望跨不過去?重點就在當一個人在鼎盛的時候恃才傲物,在鼎盛的時候自視甚高,覺得都是我的功勞。人家來拍馬屁了,開始不知道自己是誰了,危機就出現了。而一個人為什麼可以全身而退?在於他念念想著:我今天能念到北大是我父母給我成就的,是過程有很多師長、同學幫助我,我一定要好好的繼續成長,成就我一生,才對得起這些人。他念念想著恩德的人,不會落到陷阱裡去。念念開始我真不容易,我讀到博士,我真不容易,我當經理了,危機已出。
  他這一個錯對不起他的學生,這麼多的學生都那麼信任他,他這麼一出差錯,所有人的心都傷透了。請問他以後還能不能相信老師?他不相信老師,對他一生有什麼影響?影響很大!他以後說老師我都不相信,那他學問跟誰學?沒有學問,哪來的智慧?沒有智慧,他的人生會搞成什麼樣子?為師者有很重要的社會責任!為師者不能只想著別人都要聽我講,那是大錯特錯的態度。他不只對不起他的學生,他還對不起在這整個幾十年過程,統統是國家的栽培,我們讀書有沒有國家栽培?有!對不起國家社會。所以這個要慬慎!
  《弟子規》裡面從第一句到最後一句,統統是建築你人生的成功。什麼是成功?家業成功,事業成功,但是這兩個成功還排不在前面。什麼排在前面?道業。所以你人生一定要知所先後,生涯規劃的首重點,修道,就是修你的智慧。有了智慧,你才能判斷,什麼樣的人可以交往,什麼樣的老師值得學習,什麼樣的人生才能夠穩健的去經營,才能走向幸福,而不是走向毀滅,而不是走向墮落。
  我們常常掛在嘴邊:這個社會都在隨波逐流。諸位同學,你有沒有把握不隨波逐流?你們怎麼都沒反應?你們醒過來了沒有?你有沒有把握?假如你現在都沒把握,什麼時候要有把握?還是你已經進入到燈紅酒綠當中,然後才告訴自己我沒把握。然後就掉下去了。掉下去以後,你爬起來就告訴旁邊的人:英雄難過美人關。真的,愈墮愈慘,為什麼?沒有理智。沒有「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這一句話待會解釋,剛剛有個朋友問說這一句話他不懂,好,給他掌聲鼓勵一下!為什麼要鼓勵?因為蔡老師叫我鼓掌,為什麼要鼓掌?學問學問,要先學什麼?問,問好不好學?諸位同學,「處處留心皆學問」。問還要問對人,你能不能來問我滿漢全席怎麼做?我鐵定不會。你也不可能去問一個老農夫在那裡耕田,然後你問他《詩經》「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可不可以這樣問?他也沒讀過。所以要問對人。很多的人沒有理智,自己心上有事就到處問,見一個問一個,問到最後怎麼樣?他發覺一個事實,同一個問題十個人回答都不一樣,聽誰的?真的,我有個朋友,她有一天(一個女的朋友)打電話給我,早上七點多。我拿起來,她就開始一邊掉眼淚一邊講話,她已經結婚了,當然不是我對不起她。就講她先生哪裡不對哪裡不對,講了也有十來分鐘。諸位同學,這個時候不要阻擋她,讓她怎麼樣?讓她疏通疏通,都讓她講完,再讓我來講。
  她批評完她先生以後,我就開始跟她講:我說妳先生對不對,他有沒有錯,現在不是最重要,現在最重要是什麼?妳對了沒有。妳現在做到好母親了嗎?妳現在做到好媽媽、做到好太太了嗎?妳現在做到好媳婦了嗎?先想自己有沒有做對,自己做對了以後再說別人不對。假如你現在都不對,然後妳說別人不對,請問他能不能接受?絕對不能接受。兩個人互相批評會有什麼結果?所以你看人生的理智處處皆是!一言一行都在流露出我們有沒有理智。一句話講錯了,後果難收拾,一句話講錯了,三年的交情一筆勾銷的,太多!所以人生的理智,「人之初,性本善」;人生的理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人生的理智要先問自己對不對,自己對不對是最重要的。當人能先思考我對不對,我也有錯,包准你的氣去多少?去一大半。人就是只看別人錯,在那裡愈看火冒愈大。
  接著我又跟她講:假如妳現在當太太都沒當好,當媽媽也沒當好,那妳不要氣妳先生,妳要氣妳自己。妳為什麼氣妳先生,因為他當先生不像先生,而結果妳現在當太太不像太太,那先罵誰?妳要先罵自己,因為妳比較近!是不是?妳所氣的人卻跟妳是一樣的,那妳沒有資格講他,也沒有資格氣他。古代有一句格言相當的好,「各自責,天清地寧」,每個人都說:這件事情是我害的。下一句是什麼?沒有,這是我害的,互相反省,天清地寧。「各相責」,你那裡不好,你那裡也不好,都是你害的,都是你害的,「天翻地覆」。
  諸位朋友,再複雜的事情,你從源頭思考都很簡單,都在一個態度、都在一念之間而已。人現在都找不到源頭,所以一看很難!跟我父親溝通很難,跟我女朋友溝通很難,跟誰溝通都難;其實說實在話,連跟自己溝通都怎麼樣?都會氣得半死,連跟自己相處都相處不好,然後你在那裡我要有好的人際關係,本末倒置。一個人怎麼跟自己相處得很好?要做對得起自己的事情。一個人要懂自愛才能愛人,「欲愛人者先自愛」,你看,這個先後重不重要?重要!
  時間有限,我們來談一下「先後」。現在先交女朋友重要還是先學《弟子規》重要?你們冷靜下來了沒有?「欲愛人者先自愛」,我們把自己搞得一塌糊塗,然後看到一個美女,馬上說:我要給她幸福。下一句你說:騙人。這樣的男人多不多?諸位女同學,這樣的男人你會不會判斷?判斷重要。「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這句話你會念不一定會用。現在最流行的一句話,「因誤解而結合,因了解而分開」,講起來很好笑,但是那對一個人的人生都有難以抹滅的傷痛刻苦在裡面,這是不為人知。而這個傷痛什麼時候發作?夜闌人靜的時候,「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你看現在人很多很怕自己一個人,到處給人家打電話,為什麼?心不安!人生非常的焦躁,太多的回憶讓他不堪回首。所以諸位同學,走人生的每一步謹慎重要,要一開始就謹慎,不要人家在交往,你也要趕快去交,要冷靜、要有智慧去選擇人生走的每個步伐。
  剛剛我講到「慎於始」,我們今天所聽的這些聖賢人的教誨經句,我們應該用什麼態度?三月十五號我去講課的時候,他們本來是想講《論語》,講「大學」、「中庸」,結果我只會講《弟子規》,因為其他的我也沒講過。他們那邊的老師說,不然來講看看好了。我本來想說兩天我就要趕快捲鋪蓋要走了,因為也實在是覺得自己很不足。我到海口去弘揚中國文化,確確實實是趕鴨子上架,就突然,來,你來做。我就做了。透過三、四個月的體會,有一點小小的經驗,希望去做兩天演講就回來,因為深圳那裡,招牌掉下來都會砸到好幾個碩士,也會砸到博士。有沒有?有!
  一開始聽課的時候,他們都這樣,然後我又會「視思明」,我一看他們的表情就是《弟子規》有什麼好講的?然後一邊聽,慢慢手就放下來,慢慢眼睛很專注,然後聽到一半還會拍手一下。但是你要了解,一個人為什麼從這樣的態度可以快速轉變?這個人很可取。而他的可取動力在哪?在於他是真正想要把下一代教好。當他真的聽了,這是真的有幫助,他馬上態度就轉了。很多人的傲慢一輩子都轉不過來!他有愛心,所以他馬上能夠轉變態度,好好來切磋,好好來互相學習。下完課以後,我那個禮拜幾乎每天都講課,還有一天講三場,統統都開始排了。從這裡我們看到人心善良。你看他一聽到好的東西,馬上一堆安排我,隔天就去找學校,他說:這個學校幾千個人都在學習,您可不可以來這裡講課?人心善良。
  結果隔天早上八點多,他們幼兒園的老師說:你可不可以來給我們幼兒園學生上一堂《弟子規》?我說:好。我就去幫一班大班的學生上《弟子規》。我一走進去,我說:諸位小朋友,我們來上《弟子規》。那些小孩說:老師,我們已經學過!我們都會背!從這個回答當中,你能夠斷定些什麼?誰造成的?家長的引導、老師的引導假如從一開始就錯,人生能不能走對?絕無可能走對。所以「差之毫釐,失之千里」,人生的一個態度一年之後的距離、十年之後的距離愈拉愈開。
  那怎麼辦?學生:我都會背了,我都學過!很傲慢。一個人傲慢,學問已經不可能成就了。當然這時候我們當老師的,學生丟什麼球,我們馬上要接招,接完之後要打太極拳,再把它送出。我在黑板上寫了一個字:道。不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右邊一個首先的「首」,左邊一個「辶」部,這個辶部,你看行進的進,只要有這個走部、這個辶部都代表行動。首先能把學的做到的人才是有道德的人。結果孩子的認知是什麼?什麼是學會?會背!你有沒有看到下一個秦檜快要出來了?有!他四、五歲就開始背了,可是他這麼傲慢,當他爬得愈高,他所承擔的責任愈重,很可能影響的層面愈大。所以當老師、當父母要看得深遠。
  我跟他們講完這個字之後,我就問他們:請問《弟子規》哪一句你做到了?這個孩子開始想「父母呼,應勿緩」,沒做到;「父母命,行勿懶」,昨天我媽媽叫我洗澡,我還拖了一個小時,沒做到;「父母教,須敬聽」,我媽媽講一句,我都頂三句,沒做到。馬上頭怎麼樣?就低下來。假如是成人,你哪一句做到了?「父母呼,應勿緩」,沒做到;「父母命,行勿懶」,沒做到;「父母教,須敬聽」,沒做到。你曾幾何時看到一個成年人,人家批評他,他馬上慚愧,然後甚至站起來:謝謝你指出我的缺點,你是我生命當中的貴人。你看過一個嗎?但是在我們教出來的這些幼兒園的孩子,每個人都會表現這個行為出來。請問這個孩子以後會沒有成就嗎?以後會沒飯吃嗎?
  人生好比一盤棋,你的眼光是放在下一步怎麼走?還是放到五百步、一千步應該怎麼布局?不可諱言,我們幾乎所有的大學生都是看一步走一步多。高中看哪裡?看考大學;大學看哪裡?考研究生。標準答案。研究生之後看哪裡?工作。
  這些數字有什麼意義?真的,學這一些心理學,這些數字的人,他有沒有想到他學這個要幹嘛?學這些統計數字,假如是為了告訴別人我很厲害,我可以統計出來,那對這個社會有什麼幫助?他統計出來是嚇死一半的人!嚇到現在的年輕男女都不敢結婚。為什麼?失業率節節攀升,請問他這個數字出來幫助了誰?
  社會教育有個最高指導原則,請問從事社會教育的人幾個人?學校有沒有教過他?這些記者他有沒有抓住社會工作者最核心的一個重要思想根本?你教一個記者不是教他如何快速成名。現在很多大學教授,你問他什麼叫成功?快速成就叫成功。在公司裡面快速提升叫成功,馬上經理、總經理叫成功。這樣叫成功嗎?值得深思!
  一個記者成名,假如是報導人家的隱私,搞得天下大亂。他不了解,他的一個報導所影響的是幾億的人,他沒有抓住一個最高原則,「隱惡揚善」。而且他沒有從結果,他只拿著結果來嚇唬人,結果對人都沒有真正正確人生的引導。你應該告訴的是為什麼離婚率會高?因為高學歷的人缺乏哪一些人生與人相處的重要態度。假如你能把這些態度,仁慈之心,替人設想之心建立起來了,高學歷依然可以幸福美滿,這樣報導才有意義。確實人生先後本末都要認知得很清楚才行。
  剛剛我們講「慎於始」的態度,今天我們的學習不是聽過,而是要把聽的每一句去落實在我們自己的生活當中。那些孩子聽完我那一節課以後,馬上就變,確實孩子心比較清澈,因為他有一個東西不會障礙他。大人為什麼那個頭都低不下來?障礙在哪?面子掛不住。來,面子能給你人生什麼?面子只能障礙你的人生,對你人生一點幫助都沒有,結果你把它抱著跟什麼一樣,好兄弟一刻都不能離開,是吧?我們在認賊作父!就是這個賊讓我們的德行都起不來,就是這個賊讓我們脾氣特別大,常常跟人家惱羞成怒,結果你不捨掉它。好,什麼時候捨?蔡老師,你給我三年時間,三年之後再說。這樣對不對?所以我們到各地去講課,都會帶很多錢,拿這些錢幹嗎?買每一個人的面子。我聽說面子最貴的是上海,價錢比較高,上一次我帶去的錢就不夠買。那北大面子一斤多少錢?我不知道我的錢夠不夠。
  諸位朋友,禍福相倚!你考上北大是福,「福兮禍之所伏」。當我們頂著這個北大,背後的責任是什麼?我們不是頂著北大去跟人家比高下,你看我是北大的,一提到你讀哪裡?北京大學。這個北大已經在讓你墮落了。《弟子規》說的「不力行,但學文」,我們都不去好好的把這些智慧、教誨做出來,只是背一大堆,「長浮華,成何人」,你浮華起來,已經傲慢了。
  我們要了解能考上北大,背後父母以至於整個社會對我們有多大的幫助。當你念念想著,因為北大是讓所有的人民覺得驕傲的事情,當我們能把北大這個名字好好在社會當中發揮,讓接觸的人都說北大的學生真的很會幫助人,北大的學生真的對社會有一份使命感,北大的人都在做這個社會的好榜樣。我們才不辜負當北大的學生,不辜負當北大的校友。要鼓掌要甘願一點。來,鼓掌!諸位同學,該做的事都不敢做,不該做的事都拼命做,顛不顛倒?真的!你看看現在人走在校園裡面撿垃圾,被人家當什麼?當動物園裡面的某一個東西。結果人丟垃圾,沒有人覺得不對,沒有人覺得丟臉,這個社會是進步還是退步了?值得我們深深思考。
  這個學生六歲多,他聽完我那一節課,回家以後在他的日記寫了第一句話:蔡老師說《弟子規》是拿來做的,而不只是背而已。我花了五分鐘跟他講這個「道」,五分鐘回饋回來,影響面是多大?這個孩子這個觀念紮下去了,一輩子受益。誰受益?一個孩子受益嗎?他以後為人父、為人領導!他以後的一舉一動,有多少的人民,他搭公車一車的人都在看。
  所以教書很有意義。我這一輩子真正踏上教學的路,我已經人生無憾。人生最大的快樂,能讀自己想讀的書,當然那要是好書,有智慧的書。能讀智慧的書,能做自己想做的事,那人生快樂。很多人都說:蔡老師,你會不會很累?你一定很辛苦?我說:人的辛苦就怕心累,心不累,身體再累,睡八個小時,明天又是一條好漢,又是生龍活虎。人就怕心累,每天做的、學的都不是自己願意的,然後很痛苦,又要為五斗米折腰,到最後就是癌症的高危險群,憂鬱症的高危險群。所以教師這一條路很有價值。但是諸位同學,你不要那就是要站在講台才叫教書,錯!當你時時刻刻一言一行都是智慧,都是替人著想,你走到哪裡都在教書、都在育人。你在公司裡面,你的同仁對著他的親人、對著朋友講,我這一輩子就是遇到這個好同事,對我人生的態度、對我事業的發展相當的關鍵。請問你是他生命中的誰?你是他生命中的好老師。
  有一個孩子六歲,跟他弟弟四歲,兩個人跟母親一起坐車。當然這兩個孩子都是學聖賢的經典,剛好一個老婆婆帶著她的孫子還有她的媳婦三個人上車,這六歲的哥哥一看到老奶奶,馬上站起來:老奶奶,您請坐。老奶奶很高興坐下去了,把孫子抱上腿上,坐在膝蓋上;接著她的孫子就開始了,奶奶你起來,我要自己坐,就在那裡吵。這個奶奶僵持不下,沒有辦法,只好爬起來,不然他在那裡吵鬧。他孫子坐下,她爬起來。這麼一爬起來,旁邊這個四歲的弟弟馬上站起來:老奶奶,請坐。從兩個兄弟讓座以後,這一台車廂裡面繼續上演什麼?敬老愛幼。只要有老人起來了,一堆人在那裡搶著要讓座。
  諸位朋友,這一對兄弟在做什麼事情?他在修身,他在齊家。這假如是你兒子,你以後坐車會不會讓座?你會被孩子的德行給你推著走。蘇軾的父親蘇洵,「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蘇洵是到二十七歲了才開始要讀書,為什麼?他看他兩個兒子太有智慧了,他覺得很丟臉,不然你又差太多不能看。不過沒有關係,有開始就不會太晚,你看人家蘇洵最後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演出一場好戲,父子都有德行,給往後的天下都當榜樣。當然,你不要現在想,好,那以後我兒子再來督促我就好了,那也實在太沒志氣了,當下。再來,這個孩子有沒有在治國?國是一個單位,以前商朝、周朝、夏朝,這叫八百諸侯,以前一個縣就是一個國了,一個團體也可以當一個國,你今天當一個領導,你的公司就是一個國。整個車廂也是一個團體,這個車廂所有的人都被德行感動。因為「人之初,性本善」。
  諸位同學,社會風氣為什麼不能好起來?因為榜樣太少了。榜樣太少會有什麼流弊?他不孝,他也不孝;他不忠,他不義,所以我也要不忠不義,社會的墮落就是這樣造成。你罵他,他說:他也是這樣,他也是。但是假如有好榜樣出現的時候,把人的良知就開始喚起,諸位同學,誰來喚起?你們心裡面有沒有答案?你們心裡有沒有突然生起一句話?哪一句?這一句你們都聽過,聽得都爛了,「國家興亡」,那不是在你寫作文得分數的時候出現。當這句話只在考試卷裡出現,我們有真誠心嗎?我們是虛偽。人生要活得真誠,活得對得起人,對得起親人、對得起社會,這樣才真正會快樂。就像孟夫子說的「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你每天都一覺到天亮,心安理得。這一對兄弟當場就有這樣的效果。
  所以諸位朋友,從現在開始,我們時時要以天下為家,你要有這種胸襟氣度。我待會會檢查一下走廊的紙屑有沒有人撿。告訴你,你假如真正要立身行道,要好好當個君子,我保證你前三個月會變成動物園裡面的什麼?真的會!這個時候要怎麼樣?好丟臉,不要做了;還是要怎麼樣?對的事一定要堅持做下去。當我們有這個態度,我們才能讓社會很多顛倒的風氣拉回來。
  有個媽媽,她在門口等她的孩子,看到門口一大堆垃圾。這個媽媽左看看,右看看,好像沒人看,蹲下去撿起來,開始撿,撿了沒幾張,旁邊的家長把她當什麼?所有的人都投以異樣的眼光,在那裡指手畫腳。這個時候要有所堅持,要做對的事。她就這樣自己撿,撿完了,第二天也是這樣,第三天也是這樣。接著第四天、第五天不一樣了,旁邊的家長有一個下來了,諸位同學,有一就有二了,無三就不成理了。慢慢的家長都撿了。而這個撿有多重要?當這些家長都在那裡撿垃圾,他們來做什麼?他們來接孩子下課,這些孩子出校門第一個看到什麼?看到父母愛學校、愛社會。當一個孩子會愛學校、愛社會,他會不孝父母嗎?有沒有損失?人算不如天算,人算叫自以為聰明,天算叫懂得依循真理、依循智慧立身處事,這叫天算。這些行為出來,後福無窮。
  另外一個孩子,他的父母隔天一走出來,那個小妹妹就跟她父母鞠一個躬:爸爸媽媽,早上好,昨天睡得好嗎?因為《弟子規》有一句說「晨則省,昏則定」,要晨昏定省。她的爸爸聽完之後很歡喜也很驚訝,結果當天就趕快打電話到幼兒園說:昨天發生什麼事了?有果必有因。這一通電話打得非常有智慧,因為把孩子教好,要老師跟誰配合?家長父母。你看現在家長說,教孩子誰的事?這個認知就根本錯誤,中國話講:三歲看八十,六歲、七歲看終身,這個孩子還沒走到老師面前都已經怎麼樣?都快蓋棺論定了。父母是最重要的老師,所以你看我們為人父母者對於人生的認知顛倒了。這個家長懂得跟老師聯繫,很好。
  這一個小孩子隔天就開始力行了,諸位朋友,你什麼時候力行?明天說我住校又見不到我爸爸媽媽。人願意就是一個決心下去,就下了;人不願意,可以找一千個理由,可以找一萬個理由。有沒有道理?要做就是一個決心而已。所以縱使父母不在身邊,你明天早上七點半打一通電話給你爸爸,跟他說:爸爸,昨天晚上睡得好嗎?你爸爸可能會問你:你今天怎麼了?你昨天晚上吃了什麼藥?這個時候,你要堅持下去。
  諸位同學,我的人生很幸福、很幸運,被我的父母生到,又被我生命中好幾位好老師教到,才能成就我很多人生的一些經驗、一些積累。當然,獨樂樂也要與眾樂樂,這叫良知,這叫本分!假如我們得到這些好處,然後自己鎖起來不往下傳,我對不起誰?對不起這些栽培我的老師,更對不起古聖先賢,我哪還有什麼顏面去見他們?一定要有更多的人能真正學習到這些聖賢的智慧,讓他的人生可以自立,又可以利益天下、社會還有家庭。但是,學習絕對不是兩個小時、三個小時辦得到,必然是要長期的薰習。
  我們成立一個網站「大方廣文化公益網」,到時大家可以拿一張名片。我們整個學習在整個大陸以至於世界各地講演的內容,都會掛到網上去。我們都歡迎大家在往後的歲月當中,可以互相來扶持,互相來切磋。所謂「德不孤,必有鄰」、「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好,我今天的課就講到這邊,謝謝大家。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歷久彌新的生活教育

《孝經》上面說到「移風易俗,莫善於樂」。音樂可以陶冶人的性情,當然經典裡面的道理也可以讓人的心靈有所慰藉,甚至於是有所領會。一個人的內心要真正的安定,絕對不是藉由外在的條件來安定,最重要的是內心的明白,所謂「理得心安」。外在的東西是不可能讓人的內心真正安定、安全、安樂。
大自然是很好的老師,我們讀了那麼多書,假如不去融會貫通,不把它跟生活結合,我們很難有喜悅,所謂夫子講第一句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諸位同學,您現在讀書有沒有這種感覺?學而時習之,怎麼樣?不亦苦乎!苦在哪裡?其實苦並不複雜,人的苦大半都是在「求不得」。苦不是外來的,是自己造成的。我們要明白這個真相,你才能真正找尋到快樂。

夫子的思想就在一個字,哪個字?以這個字為核心「仁」。這一個字是會意字,左邊一個「人」,右邊一個「二」,兩個人,哪兩個人?自己跟他人。這個字已經告訴我們想到自己就應該想到別人。

節錄自 2005/9/23 歷久彌新的生活教育 【52-144-01】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