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是什麼?社會學者關心那些臺灣社會中的議題?
【作伙來想社會】由《臺灣社會學刊》製作播出。由編輯委員會學者擔任主持人,邀請《臺灣社會學刊》各期文章作者,與聽眾討論他們的研究。
第一季的內容包含無家者的生活處境、宗教信仰;臺灣男同志的跨國買春經驗等等。透過對談,希望與大家從各種面向,一同關懷臺灣社會,走入不同的故事。
第二季則拓展更多議題面向,討論同志創業成家的經濟與生活;台灣社會相當關注的多元入學管道,究竟對誰有利;台灣廠商如何在缺乏國際資源的疫情期間,合作研發口罩熔噴布生產機;基於聯合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的社區服務政策,為何不一定適用台灣原住民族群的障礙者。
本節目由《臺灣社會學刊》製作播出,感謝國科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補助學術期刊數位傳播」計畫,以及臺灣社會學會補助。
每集更新資訊,請見「臺灣社會學會」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wsociology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社會學是什麼?社會學者關心那些臺灣社會中的議題?
【作伙來想社會】由《臺灣社會學刊》製作播出。由編輯委員會學者擔任主持人,邀請《臺灣社會學刊》各期文章作者,與聽眾討論他們的研究。
第一季的內容包含無家者的生活處境、宗教信仰;臺灣男同志的跨國買春經驗等等。透過對談,希望與大家從各種面向,一同關懷臺灣社會,走入不同的故事。
第二季則拓展更多議題面向,討論同志創業成家的經濟與生活;台灣社會相當關注的多元入學管道,究竟對誰有利;台灣廠商如何在缺乏國際資源的疫情期間,合作研發口罩熔噴布生產機;基於聯合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的社區服務政策,為何不一定適用台灣原住民族群的障礙者。
本節目由《臺灣社會學刊》製作播出,感謝國科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補助學術期刊數位傳播」計畫,以及臺灣社會學會補助。
每集更新資訊,請見「臺灣社會學會」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wsociology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本集「作伙來想社會」,由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的廖培珊老師主持,邀請了臺北大學社會學系的陳婉琪老師、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王淑貞以及數據分析師許哲維。討論社會大眾十分關注的多元入學制度,到底會對什麼樣的群體更有利。
(陳婉琪、王淑貞、許哲維三位老師於本集 Podcast 所討論的底本論文,刊登於《臺灣社會學刊》第71期,〈不考試,公平嗎?以全國考招資料檢視多元入學公平性〉。)
主持人|廖培珊(臺灣社會學刊編委、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來賓 |陳婉琪(臺北大學社會學系)、王淑貞(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許哲維(國教院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數據分析師)
本集重點:
[01:40] 為什麼「升學制度」是社會學領域中歷久不衰的研究主題?
[04:02] 在升學制度的討論上,學術研究可以怎樣提供一些不同的觀點?
[07:27] 這次研究與以往同樣使用學校行政資料的研究有何不同?
[13:25] 為什麼教育社會學認為家庭的影響是很重要的?
[15:55] 在研究操作上,要怎麼精準判斷這些家庭與社會地位的優勢是如何影響學生考試結果的?
[24:35] 研究者會如何針對本研究的發現去提出政策建議?
[31:15] 輿論的關切度會不會對各位的研究有什麼影響?當研究結果跟大眾預期有落差,又會怎麼樣進行溝通?
[35:05] 教育社會學是個怎麼樣的研究領域?如果對於相關研究感興趣,有什麼資訊可以參考?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8emus8tu3r0851r4746bu7/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