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透過二度創作,與聽眾的生命經驗產生連結,進而對該場域產生有別以往的理解與感受。
《王大閎您哪位?》Podcast節目,台北市立美術館邀請劇場編導蔡柏璋策劃及製作,以「家」為核心主題,從文學、身體與空間、鄉愁與記憶、廣播與劇場的視角,以性格養成、心理分析、生活美學等角度切入,用輕鬆生活化的方式與來賓談天說地;蔡柏璋將邀請多位創作者及建築人文學者參與,讓聽眾在了解王大閎與家/家庭關係的同時,也能勾勒出家在每個聽眾心中的私密樣貌;他也邀請影視劇場名人蒞臨、體驗王宅,在節目中大聊自己如何在王宅裡生活的異想體驗。敬請期待!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家」,透過二度創作,與聽眾的生命經驗產生連結,進而對該場域產生有別以往的理解與感受。
《王大閎您哪位?》Podcast節目,台北市立美術館邀請劇場編導蔡柏璋策劃及製作,以「家」為核心主題,從文學、身體與空間、鄉愁與記憶、廣播與劇場的視角,以性格養成、心理分析、生活美學等角度切入,用輕鬆生活化的方式與來賓談天說地;蔡柏璋將邀請多位創作者及建築人文學者參與,讓聽眾在了解王大閎與家/家庭關係的同時,也能勾勒出家在每個聽眾心中的私密樣貌;他也邀請影視劇場名人蒞臨、體驗王宅,在節目中大聊自己如何在王宅裡生活的異想體驗。敬請期待!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主題五 這是個需要歷史建築的時代嗎?
蔡柏璋X臺北市立美術館
來賓
李乾朗 l 國立臺北大學民俗藝術與文化政策研究所教授
王俊雄 l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主任
李柏霖 l 劇場舞台設計
在閱讀王大閎的傳記裡,可看出他高度的文化素養以及中西合用的融合度,受到幾個很重要的影響:幼年的蘇州、瑞士的栗子林、劍橋大學以及密斯包浩斯美學;本集將透過熟知這些城市建築風格的來賓,透過他們對王宅建築的觀察,試圖勾勒出王大閎如何掙脫模仿傳統或抄襲西方的困境,將印象、感覺結合西方所學,勾勒出新中國建築的面貌。同時更提問,睽違五十年另地復刻的王宅,究竟有何意義呢?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這樣的歷史建築嗎?
本集精彩內容
每每讀王大閎建築劇場相關資料,總會讀到「融合蘇州園林與包浩斯兩種風格」,但,什麼是蘇州園林?什麼又是包浩斯呢?聽乾朗老師與小王老師講給你聽!
舞台設計遇到特定建築風格的時候,都是怎麼著手研究的哩?耶魯大學舞台設計有教建築史嗎?
刷白的紅磚牆如何反應王先生的美學?
乾朗老師如何解讀大閎哥一度追求的「新中國建築」?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xeunze0oz4v08105wrsiui2?m=comment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