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Sports
TV & Film
Technology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221/v4/17/f3/58/17f358ef-6165-c436-05a7-bea822b97b6a/mza_15981286090175949507.jpeg/600x600bb.jpg
歷史學柑仔店
歷史學柑仔店作者群
26 episodes
1 week ago
2014年4月4日,一群志同道合的歷史學者,因太陽花學運的契機,創辦歷史學柑仔店,並以理念「從臺灣思考歷史書寫」發表面向大眾的史學文章。當時臉書(Facebook)是最受歡迎的社群媒體平台,柑仔店經營至今也累積了3萬多人次的粉絲。 今天,社群媒體以極快的速度更迭,年輕世代除了使用臉書與IG瀏覽貼文,也漸漸興起一陣以Podcast節目吸取知識的浪潮。作為歷史學者自發的非營利知識傳播平台,柑仔店決定結合AI的力量,將一篇篇文章轉化為容易吸收的Podcast節目,讓喜歡柑仔店的朋友也能用短短5分鐘的時間,在通勤路上或運動時,吸收一則歷史小知識。 那還等什麼呢?快來光臨歷史學柑仔店,包準讓您滿載而歸! ➤歷史學柑仔店IG https://www.instagram.com/historykamatiam/ ➤歷史學柑仔店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historyforu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History
RSS
All content for 歷史學柑仔店 is the property of 歷史學柑仔店作者群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2014年4月4日,一群志同道合的歷史學者,因太陽花學運的契機,創辦歷史學柑仔店,並以理念「從臺灣思考歷史書寫」發表面向大眾的史學文章。當時臉書(Facebook)是最受歡迎的社群媒體平台,柑仔店經營至今也累積了3萬多人次的粉絲。 今天,社群媒體以極快的速度更迭,年輕世代除了使用臉書與IG瀏覽貼文,也漸漸興起一陣以Podcast節目吸取知識的浪潮。作為歷史學者自發的非營利知識傳播平台,柑仔店決定結合AI的力量,將一篇篇文章轉化為容易吸收的Podcast節目,讓喜歡柑仔店的朋友也能用短短5分鐘的時間,在通勤路上或運動時,吸收一則歷史小知識。 那還等什麼呢?快來光臨歷史學柑仔店,包準讓您滿載而歸! ➤歷史學柑仔店IG https://www.instagram.com/historykamatiam/ ➤歷史學柑仔店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historyforu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History
https://files.soundon.fm/1727534077946-fbecdf13-b5cf-410b-9037-7021fe7e37c8.jpeg
EP23|稻米、文明化與強制移住
歷史學柑仔店
9 minutes
4 months ago
EP23|稻米、文明化與強制移住
「其實,原住民的農業知識原本沒有平澤以為的那麼幼稚。如James Scott在《國家的視角》所說:原住民對當地每種作物的變化都如數家珍,何時播種、要種多深、如何準備土壤,以及如何照顧與收成等等,這些知識都是當地特殊的知識。然而一旦搬遷,且往往遷移到生態環境大不相同的地方,他們擁有的在地知識都變得一無是處,立刻從農業專家變成缺乏技巧、無知的勞動者。」 榮獲巫永福文化評論獎的《強制移住:臺灣高山原住民族的分與離》,由葉高華深刻描繪了臺灣原住民族被迫遷徙的歷史脈絡,引發學界與讀者的廣泛關注。 本書重點剖析了霧社事件前後,日本官方對待原住民族政策的重大轉變:從原先忙於劃設原住民族保留地,急轉為積極推動原住民族下山種稻。這看似突兀的政策轉向,其背後隱藏著錯綜複雜的文化、經濟與政治盤算。而推動這一切的關鍵人物,正是兩位對稻米有著近乎「偏執」情結的技師——岩城龜彥與平澤龜一郎。 岩城龜彥將高山原住民族下山種稻與治水難題巧妙結合,提出看似一舉兩得的策略,但其根本動機卻是為了消除原住民族的「兇暴性」,並灌注大和魂。平澤龜一郎則在臺灣開創了蓬萊米的輝煌時代,不僅緩解了日本的米荒,也大幅提升了臺灣農民的收入,並主動投身警務局理蕃課,肩負起教導原住民族「先進」集約農業技術的任務,真心期盼原住民族能藉此「文明化」。 然而,這場以稻米為名的「文明化」推動,其背後真正的驅動力為何?是真的為了補充日本的稻米不足嗎?資料顯示,岩城龜彥推動此政策時,日本正值稻米供給過剩、米價跌至谷底。若真為增產,殖民者理應優先尋找擅長種稻的漢人農夫,而非不熟悉稻作的高山原住民族,甚至不惜成本向民間購地供原住民族耕種,這在經濟邏輯上似乎難以解釋。 本週的柑仔店新品,從作者葉高華與讀者的對談,探究究竟是什麼,讓殖民統治者不惜成本,也要推動這場史無前例的「稻米大遷徙」。文明化的想像如何顯示在作物種植上?殖民者對於殖民地人民又抱持怎樣的統治心態?歷史學柑仔店邀請您,一同穿越到日治時期臺灣的原住民社會,一起尋找答案! ➤閱讀全文請至 https://wp.me/paSMXO-28w ➤歷史學柑仔店IG https://www.instagram.com/historykamatiam/ ➤歷史學柑仔店FB https://www.facebook.com/historyforu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歷史學柑仔店
2014年4月4日,一群志同道合的歷史學者,因太陽花學運的契機,創辦歷史學柑仔店,並以理念「從臺灣思考歷史書寫」發表面向大眾的史學文章。當時臉書(Facebook)是最受歡迎的社群媒體平台,柑仔店經營至今也累積了3萬多人次的粉絲。 今天,社群媒體以極快的速度更迭,年輕世代除了使用臉書與IG瀏覽貼文,也漸漸興起一陣以Podcast節目吸取知識的浪潮。作為歷史學者自發的非營利知識傳播平台,柑仔店決定結合AI的力量,將一篇篇文章轉化為容易吸收的Podcast節目,讓喜歡柑仔店的朋友也能用短短5分鐘的時間,在通勤路上或運動時,吸收一則歷史小知識。 那還等什麼呢?快來光臨歷史學柑仔店,包準讓您滿載而歸! ➤歷史學柑仔店IG https://www.instagram.com/historykamatiam/ ➤歷史學柑仔店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historyforu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