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節目由主持人江峰,從藝術品牌「迷內 Me-Nay」兩層三位一體精神出發:(1)學術思辨、社會實踐(含藝術)與身心靈修行:打破目前理論研究、藝術創作與靈性超越三分的局面,建構一個自由、開放、解構的想像空間。
(2)教育、創作與論述:切入屬於社會實踐之藝術,更從多元角度整合第一層次之學術思辨、社會實踐與身心靈修行,完整發揮藝術之全面動能。
迷內相信生命擁有可能。每個人獨特的身體,蘊含創造能力,能從「藝術」中找回生命的主權與熱情。迷內提供各類課程:作品抒創、論述思辨、內外修行,打破目前學術研究、靈性超越和藝術創作三分的局面,建構一個自由、開放、解構的想像空間。
第一季,深論廣義的「性/愛」議題,進而解構與重構對於性與愛的狹隘想像。並著重「(身心合一的)身體」在這個系統中所扮演的重要腳色,達到生命的超越——也就是修行。將邀請來自三個領域,學術研究(廣義人文社會科學,如社會學、法學、哲學、人類學、文學及更多)、具社會連結性的實踐(如藝術創作、社會工作及更多)與身心靈工作者,跟大眾分享自身的性/愛思想與實踐。在現今臺灣及華語圈,性/愛相關播客節目林立之際,不只觸及表層,而是提供給聽眾不同以及兼具深度與廣度的視角。
第二季,獲國藝會「表演藝術評論人專案」補助。此計畫提出「酷兒身體閱讀」概念,分為兩大面向:從鍾明德之身體行動方法、尤金諾.芭芭(Eugenio Barba)《劇場人類學》、菲利普.薩睿立(Phillip Zarrilli)身心表演與世阿彌等提出之理論,建立臺灣表演藝術與評論界忽視,近似邊緣之「表演工夫論」;再以酷兒理論之「歪讀」出發,挖掘作品內外之性(別)邊緣主體與敘事,以打破主流與霸權創作意識形態與政治預設。就此理論框架,分析十二部臺灣本土表演藝術作品(含戲劇、戲曲、舞蹈與跨領域作品)。將撰寫文字評論刊登於表演藝術評論臺,再邀請該作品之重要成員針對該文字評論進行對談,錄製播客節目。期待以多元媒介評論,擴展與深挖藝術評論之意義,及評論者與創作者之對話空間。
〔迷內的社群媒體〕
哀居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me.nay_tw/
臉書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JiangFengArtist
油吐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fL_7y5wi6VKItUv82s5xBw
賴 Line:@280fwvkz
〔江峰的個人網站〕
https://www.jiangfeng-mine.com
音樂 Music|Toolbeat - Sensual R&B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本節目由主持人江峰,從藝術品牌「迷內 Me-Nay」兩層三位一體精神出發:(1)學術思辨、社會實踐(含藝術)與身心靈修行:打破目前理論研究、藝術創作與靈性超越三分的局面,建構一個自由、開放、解構的想像空間。
(2)教育、創作與論述:切入屬於社會實踐之藝術,更從多元角度整合第一層次之學術思辨、社會實踐與身心靈修行,完整發揮藝術之全面動能。
迷內相信生命擁有可能。每個人獨特的身體,蘊含創造能力,能從「藝術」中找回生命的主權與熱情。迷內提供各類課程:作品抒創、論述思辨、內外修行,打破目前學術研究、靈性超越和藝術創作三分的局面,建構一個自由、開放、解構的想像空間。
第一季,深論廣義的「性/愛」議題,進而解構與重構對於性與愛的狹隘想像。並著重「(身心合一的)身體」在這個系統中所扮演的重要腳色,達到生命的超越——也就是修行。將邀請來自三個領域,學術研究(廣義人文社會科學,如社會學、法學、哲學、人類學、文學及更多)、具社會連結性的實踐(如藝術創作、社會工作及更多)與身心靈工作者,跟大眾分享自身的性/愛思想與實踐。在現今臺灣及華語圈,性/愛相關播客節目林立之際,不只觸及表層,而是提供給聽眾不同以及兼具深度與廣度的視角。
第二季,獲國藝會「表演藝術評論人專案」補助。此計畫提出「酷兒身體閱讀」概念,分為兩大面向:從鍾明德之身體行動方法、尤金諾.芭芭(Eugenio Barba)《劇場人類學》、菲利普.薩睿立(Phillip Zarrilli)身心表演與世阿彌等提出之理論,建立臺灣表演藝術與評論界忽視,近似邊緣之「表演工夫論」;再以酷兒理論之「歪讀」出發,挖掘作品內外之性(別)邊緣主體與敘事,以打破主流與霸權創作意識形態與政治預設。就此理論框架,分析十二部臺灣本土表演藝術作品(含戲劇、戲曲、舞蹈與跨領域作品)。將撰寫文字評論刊登於表演藝術評論臺,再邀請該作品之重要成員針對該文字評論進行對談,錄製播客節目。期待以多元媒介評論,擴展與深挖藝術評論之意義,及評論者與創作者之對話空間。
〔迷內的社群媒體〕
哀居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me.nay_tw/
臉書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JiangFengArtist
油吐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fL_7y5wi6VKItUv82s5xBw
賴 Line:@280fwvkz
〔江峰的個人網站〕
https://www.jiangfeng-mine.com
音樂 Music|Toolbeat - Sensual R&B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性與愛:以身體為媒介修行》第二集,由主持人江峰訪問清大社會學研究所的洪意凌教授,討論社會學家齊格蒙.包曼(Zygmunt Bauman)的「液態現代性(Liquid Modernity)」概念、埃思戴絲(Clarissa Pinkola Estés)的著作《與狼同奔的女人》,以及社會學家舒茨(Alfred Schutz)的思想,交織自由、迷失、愛情、靈性等生命歷程。
首先論述齊格蒙.包曼的「液態現代性」概念,思考為何人類在這個更自由的社會中,試圖用愛情找到生活的意義卻漸趨迷失。其中提到的「交換」與「禮物」概念,值得用以深思各類關係的本質與目的。
而埃思戴絲的《與狼同奔的女人》,則從心理學、人類學等學術背景,透過文學與詩意的字句勾勒女性的生命與靈性經驗。這個作品不只能和女性連結,更能給予其他不同性別的讀者啟發。
最後,在經歷迷失與成長後,透過舒茨的現象學社會學,配合北藝大鍾明德教授的「身體行動方法」研究,找到身體能如何在這個液態現代性的徬徨社會中,使人們找到重整或超越的可能。
此集試著結合社會學與身心靈,給予聽眾思考靈魂與身體的方法。
(一)開場與來賓自我介紹
(二)齊格蒙.包曼與液態現代性 —— 05:13
(三)「人類為何難以相愛?」:交換與禮物 —— 10:02
(四)為什麼愛情那麼特別 —— 17:10
(五)《與狼同奔的女人》:野性本質 —— 22:36
(六)創造的生命 —— 25:34
(七)「無知中達成交易」 —— 28:48
(八)靈性啟蒙與女性主義 —— 34:29
(九)性與愛的身體、修行與舒茨 —— 44:57
(十)各種性別與陰性、陽性特質 —— 53:11
(十一)液態現代性時代中的身體 —— 55:19
*若感覺主持人語速偏慢,歡迎聽眾們使用加速功能播放(如1.2倍速)。
邀請各位聽眾追蹤「迷內 Me-Nay」的各個社群平臺,以便獲取更多關於播客節目及身心靈知識與課程的訊息。請不吝與我們互動,期待與你們相遇。如果喜歡,也請分享與評分,感謝。
〔參考資料〕
克萊麗莎.平蔻拉.埃思戴絲(2012),《與狼同奔的女人》。台北:心靈工坊。
齊格蒙.包曼(2018),《液態現代性》。台北:商周。
齊格蒙.包曼(2002),《社會學動動腦》。台北:群學。
Schutz, Alfred (1973). Structures of the Life-World. Vol. I. Evanston (Ill.) :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鍾明德(2018),《MPA三嘆:向大師史坦尼斯拉夫斯基致敬》。台北: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