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有過這種時候嗎——
明明做得不錯,卻總覺得自己還不夠好?
或者,偶爾會懷疑:「我真的有在往想要的方向前進嗎?」
又或者,只是單純……不敢好好承認自己其實有所成就?
這一集,給所有卡在「小有成就」這個模糊階段的創作者,與努力在生活中創造的人們。
本集邀請兩位特別來賓:
為了組樂團從高雄北漂的吉他手 阿董,
在法律與戲劇之間游移、最後選擇成為法官助理的 阿智,
以及主持人、《傷兵不在街頭》作者 于玄,
一起聊聊阻礙創作的心魔——成就焦慮。
🎧 本集 Highlights:
・法律 v.s. 戲劇,都幾?阿智為什麼最後選了法律?
・怎樣算「小有成就」?
・文學、音樂,其實是一種生活方式。
・「我不會在舞台劇這件事上感到焦慮,因為它不是我的挑戰。」
・成就焦慮的產地,是自己,還是他人?
・「唱別人的歌」也沒有關係,嗎?
・「痛苦的第十一個面具,是你的痛苦要用別人的嘴巴說出來。」
・沒能在 27 歲成為搖滾巨星的阿董,但沒關係,因為「我談戀愛了」(不是這樣)
・砍掉重練,或許才是真正成長的起點。
・那些懷疑「我真的有想要當律師/作家嗎?」的時刻
・阿董的焦慮秘方:規律產出、運動、吃好睡好、跟朋友聊天、少喝咖啡。
・阿智的秘方就是「從從容容游刃有餘」?
最後,我們發現——
焦慮本身不是敵人,它告訴我們:你真的在乎、真的想完成。
心虛,往往是還沒好好回顧自己「其實已經做到的事」。
這是一場屬於每個想在生活中創造的人的互助會,
也是一次關於「如何與焦慮共處」的練習。
🎧 收聽後一起想一想:
1️⃣ 對你來說,什麼才算「有成就」?「有成就」後,你想要如何生活或介紹自己?
2️⃣ 你最常在什麼時候感覺到焦慮——創作、工作,還是開始和他人比較的瞬間?
3️⃣ 如果焦慮不是敵人,而是一種在乎,你會怎麼和它相處?
或是任何收聽後的心得,都歡迎分享給我們 💖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