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音樂學碩士開的節目
邀請音樂學者、音樂家、作曲家等各方人士暢聊音樂藝術相關話題!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兩位音樂學碩士開的節目
邀請音樂學者、音樂家、作曲家等各方人士暢聊音樂藝術相關話題!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g7ye56x00py01vrcmcl0acm/comments
本集來賓:王思雅 (Debby Wang)
王思雅是一位橫跨演奏、作曲與策展的音樂家。 她的學術背景相當多元,先在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主修古典打擊樂,而後赴美國柏克萊音樂學院 (Berklee College of Music) 專攻爵士鐵琴與作曲。她同時也是「爵士與性別正義研究所」的成員。
獲金獎入圍肯定的首張專輯:《甘 Aftertaste》
這張發行於 2024 年的專輯,跳脫傳統固定編制,涵蓋了木琴獨奏、鐵琴三重奏、八重奏至爵士大樂團等多元形式,風格融合電子、當代爵士與室內樂。專輯不僅入圍了金音創作獎的最佳爵士歌曲,更在第 36 屆金曲獎中,獲得最佳專輯製作人以及最佳演奏錄音專輯獎的提名。
音樂生涯的轉捩點:從古典到爵士
王思雅分享了她從古典音樂轉向爵士樂的心路歷程。最初為了愛情而接觸爵士樂的她,逐漸在其中找到了更大的自由度與自我認同。她提到,古典音樂的學習背景為她奠定了扎實的基礎,而爵士樂的和聲與架構,則讓她以全新的視角,重新理解與詮釋音樂。
《甘 Aftertaste》專輯概念
飲食文化與個人記憶的連結: 專輯以「甘」為名,象徵著如同品茶般,在嚐盡苦澀後的回甘滋味。 這樣的概念,不僅體現在以飲食為主題的曲目上,也貫穿了整張專輯對於人生經歷的反思。
多元編制與跨國合作: 專輯中的每首曲目,都呈現了不同的編制與音樂家組合,其中也包含了與日本音樂家的合作。
田野錄音與台灣聲響: 為了與土地有更深刻的連結,王思雅在專輯中融入了大量的台灣田野錄音,期望能藉此讓更多聽眾認識台灣的聲音與文化。
聲音藝術創作:《群體動物》
除了音樂專輯,王思雅也分享了她在 2025 年於「臺北藝穗節」發表的沉浸式聲音作品《群體動物》。這個作品透過聲音實驗,探討了校園霸凌、群體效應等社會議題,並引導聽眾反思「旁觀者」的角色。
從個人經驗到社會關懷
從《甘 Aftertaste》中對自我身分的探索,到《群體動物》裡對社會議題的關注,王思雅的創作展現了她如何透過音樂,將個人生命經驗與社會議題,進行深刻的連結與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