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Sports
TV & Film
Technology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221/v4/18/f9/5f/18f95f0f-5dbf-4a0f-339f-ee6d8d2052f0/mza_14549209974603922700.jpg/600x600bb.jpg
廣東話遊戲治療 Play Therapy in Cantonese
Christal Lau
75 episodes
1 month ago
創傷不是「有多嚴重」,而是「誰在身邊」──用遊戲承接孩子的情緒。 為什麼「遊戲」其實就是孩子的心理治療?我們常把孩子的反應誤會成「個性有問題」,其實背後可能是「經歷過什麼」。為何ACEs(不良童年經驗)是「風險篩查」而非「診斷」?創傷不只看事件本身,更看「事件之後是否被好好接住」。Oprah 與 Dr. Bruce Perry 的創傷觀點:用「What happened to you?」取代「What’s wrong with you?」。真實故事分享:有人走得慢、復原需要更久,不代表他「不夠好」——當被理解與接納,孩子與大人都能再站起來。家長可帶走的重點 遊戲=孩子的語言:在玩中,孩子表達恐懼、練習控制、修復自我。接住情緒比「說教」更重要:先共情,再引導。家的安全感,是最好的復原力。看見孩子的「行為背後」:焦慮、過度警覺、迴避,其實都在說話。家中可立刻嘗試的「遊戲治療式」陪伴 描述而不評價:用「我看到你把車子推倒了」取代「你又弄亂」。借角色說心事:用玩偶說出「他好像很擔心」,讓孩子安全地點頭或補充。小小可預測:固定的睡前3分鐘玩偶戲,建立「我每天都被等候」。問對的問題:「今天有...
Show more...
Parenting
Education,
Kids & Family,
Health & Fitness,
Mental Health
RSS
All content for 廣東話遊戲治療 Play Therapy in Cantonese is the property of Christal Lau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創傷不是「有多嚴重」,而是「誰在身邊」──用遊戲承接孩子的情緒。 為什麼「遊戲」其實就是孩子的心理治療?我們常把孩子的反應誤會成「個性有問題」,其實背後可能是「經歷過什麼」。為何ACEs(不良童年經驗)是「風險篩查」而非「診斷」?創傷不只看事件本身,更看「事件之後是否被好好接住」。Oprah 與 Dr. Bruce Perry 的創傷觀點:用「What happened to you?」取代「What’s wrong with you?」。真實故事分享:有人走得慢、復原需要更久,不代表他「不夠好」——當被理解與接納,孩子與大人都能再站起來。家長可帶走的重點 遊戲=孩子的語言:在玩中,孩子表達恐懼、練習控制、修復自我。接住情緒比「說教」更重要:先共情,再引導。家的安全感,是最好的復原力。看見孩子的「行為背後」:焦慮、過度警覺、迴避,其實都在說話。家中可立刻嘗試的「遊戲治療式」陪伴 描述而不評價:用「我看到你把車子推倒了」取代「你又弄亂」。借角色說心事:用玩偶說出「他好像很擔心」,讓孩子安全地點頭或補充。小小可預測:固定的睡前3分鐘玩偶戲,建立「我每天都被等候」。問對的問題:「今天有...
Show more...
Parenting
Education,
Kids & Family,
Health & Fitness,
Mental Health
https://storage.buzzsprout.com/abwsl9k5g2zrdrsm554pcyanwg3v?.jpg
61. 遊戲室故事 -「這麼大還尿床?」羞恥感如何影響孩子的心理發展
廣東話遊戲治療 Play Therapy in Cantonese
12 minutes
9 months ago
61. 遊戲室故事 -「這麼大還尿床?」羞恥感如何影響孩子的心理發展
Send us a text 這集節目探討了小朋友尿床與成長過程中羞恥感的關聯。 Hayley 是一位四歲半的小女孩,爸爸媽媽正在幫助她進行「如廁訓練」(Toilet Training),也就是俗稱的「戒片」。然而,家中的長輩習慣用「激將法」來促進學習,例如:「這麼大了還尿床,不覺得丟臉嗎?」「人家兩歲就會自己去廁所了,你怎麼還不學?」 這類語言確實可能帶來短暫的行為改變,但它同時也會對孩子的心理發展產生深遠影響,並非我們真正想要的結果。在這一集中,我們將淺談心理學家艾力遜(Erik Erikson)所提出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Psychosocial Development Theory),特別是其第二個發展階段,如何與孩子的尿床行為及羞恥感建立息息相關的關係。 支持廣東話遊戲治療分享,請 Christal 喝咖啡: https://www.buymeacoffee.com/christallau 廣東話遊戲治療分享由 Christal Lau 主持。 Christal 主修心理學,犯罪學碩士,遊戲治療碩士,為自閉症孩子作出早期干預。 這個 podcast 會由 Christ...
廣東話遊戲治療 Play Therapy in Cantonese
創傷不是「有多嚴重」,而是「誰在身邊」──用遊戲承接孩子的情緒。 為什麼「遊戲」其實就是孩子的心理治療?我們常把孩子的反應誤會成「個性有問題」,其實背後可能是「經歷過什麼」。為何ACEs(不良童年經驗)是「風險篩查」而非「診斷」?創傷不只看事件本身,更看「事件之後是否被好好接住」。Oprah 與 Dr. Bruce Perry 的創傷觀點:用「What happened to you?」取代「What’s wrong with you?」。真實故事分享:有人走得慢、復原需要更久,不代表他「不夠好」——當被理解與接納,孩子與大人都能再站起來。家長可帶走的重點 遊戲=孩子的語言:在玩中,孩子表達恐懼、練習控制、修復自我。接住情緒比「說教」更重要:先共情,再引導。家的安全感,是最好的復原力。看見孩子的「行為背後」:焦慮、過度警覺、迴避,其實都在說話。家中可立刻嘗試的「遊戲治療式」陪伴 描述而不評價:用「我看到你把車子推倒了」取代「你又弄亂」。借角色說心事:用玩偶說出「他好像很擔心」,讓孩子安全地點頭或補充。小小可預測:固定的睡前3分鐘玩偶戲,建立「我每天都被等候」。問對的問題:「今天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