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ello, 大家好! 我是Rana ,很高興在生命列車上跟大家分享。
在預備這一集的時候,讓我回想起自己讀小學,因為是插班生,經常被一些女同學欺負,而其他女同學因為怕事,亦附和她們,當時我是班中年紀最少的,當時年幼,不懂得怎樣處理心中不開心和被孤立的情緒,卻不敢告訴老師和父母,只有默默地承受著,但是心中卻燃燒著一份憤怒,以至於不願意跟女同學玩耍,所以當時大部份都是跟男同學一起玩耍。直至到中學才開始與其他女同學交往,心中這些傷痛、失望和憤怒,沒有處理,就好像一個沒有被醫治的傷口。長大後,學習隠藏自己這方面的負面情緒。若遇上類似的情況,記憶會讓我重温往日片段,心中不悅,一切的情緒都會再浮現出來。朋友們很少會見到我這樣的情緒起伏,我有時會不形於外,抑壓住自己的情緒,但這是不健康的,我開始意識到我需要處理這些歷史遺留下來的傷口。有一個說法,看一個成年人在什麼地方會發脾氣 就知道他是在什麼地方曾經受過傷害 。當我們不採取行動去駕馭憤怒,我們就會被憤怒駕馭,很危險。當我們的情緒有辦法流露、釋放出來,我們的情緒才有機會得到醫治。
今集主題: 憤怒:與狼共舞 (Anger: Dances with Wolves)
2006年在加拿大Albert 有一位女孩子Jasmine Richardson,她是一個性情開朗、活潑的學生,家中有一個8歲弟弟,跟父母親一起生活十分愉快。但後來在一個Punk 的搖滾表演晚會中認識了23歲的Jeremy Steinke,比她大11年,從此她的人生不再一樣。Jasmine立即被他的奇異的生活方式所吸引,因此她跟他一樣成為了 VampireFreaks.com (中文翻譯為吸血鬼怪胎)網站的會員,並且會化上深色的妝容,讓自己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大得多。Jeremy 自己的成長環境並不像 Jasmine 那樣健康。他的母親是個酒鬼,她的伴侶虐待Jeremy 。學校裡的同學們都欺負他,當他遇到Jasmine 時,他已經企圖自殺。從 13 歲起,Jeremy他脖子上掛著一小瓶血,自稱是“300歲的狼人”。當 Jasmine 的父母 發現這段關係時,他們禁止女兒見到 Jeremy。案情透露她的父母嫌兩人年齡相差11歲,禁止兩人約會,連電腦和手機也不准用。但熱戀中的Jasmine 對父母棒打鴛鴦,恨之入骨,憤怒之下向男朋友Jeremy主動提出出要殺父母的念頭,他的男朋友不單止不阻止,更同意和願意幫助她。據報導,Jasmine告訴朋友們關於殺死她父母的計劃,但他們都不相信她,認為她在開玩笑。2006年4月23日,她的男朋友Jeremy負責刺死她的父母親,而Jasmine在弟弟苦苦哀求下,仍堅持刺死8歲的弟弟。Jasmine最終被裁定三項壹級謀殺罪成,成為加拿大歷史上最年輕多重殺人犯。憤怒可以讓Jasmine 和 Jeremy失去了理性,後果是難性的結局。
喜、怒、哀、樂是每個人在經歷不同處境時所產生的情感反應,人在憤怒中很容易失去理性的分析,而做出一些激動的行為,除了讓身邊的人看見而感到害怕、驚慌和不安之外,有時亦會導致自己日後會內疚和後悔,其實人的認知、情感和行為是會互相影響。不同的情緒是給我們一個訊息,讓我們知道自己的內心的感受,當我們聆聽內心的聲音,了解自己情緒起伏的原因時,透過反思和自我檢討,則可以使我們對所發生的事情有合宜的回應。
有人站在我們前面磨拳擦掌,提高聲浪,面部肌肉抽搐,又或者他大吵大鬧,責罵他人,目露兇光的眼神,很明顯,他很憤怒。其實我們為甚麽會憤怒呢? 當我們不能得到所期望的結果,感到受到阻止或挫折,眼見目標難以達到,便會引發憤怒的情緒,隨之而來的生理反應,其中包括:呼吸量大增、血壓和心跳加速、血液凝固的速度上升、隨汗液排出廢物的速度加快。這一切令憤怒的人進入戒備狀態,這些生理反應若長期持續,會導致身、心相關病症。當憤怒的情緒被壓抑或埋於心內,得不到公開宣洩時,所經驗到的挫折感會轉化為激烈行為。
成人表達憤怒情緒的方式,大多取決於他孩提時代發展形成的傾向。最重要的形成因素包括:(1) 父母的態度、(2) 紀律的方法、(3) 性別上的差異、(4) 家庭地位、(5) 社會經濟水平和 (6) 性格特徵。
有兩種主要的憤怒表達的方式,包括
1 攻擊性憤怒 - 這是帶有令人感到恐慌或傷害性的話語,嚴重的是對別人作出身體上的傷害,以及破壞物品等暴力行為,讓其他人知道自己十分憤怒,例子:父親虐待家人,他孔武有力,大家都怕他。新聞報導當中,我們經常見到因為這樣行事方式,而傷及他人的新聞。之前Jasmine and Jeremy 是其中一個例子。
2 消極(或者叫被動)的攻擊性憤怒 - 是一種故意的掩藏怒氣的表達方式,卻用多種行為來報復別人,而別人很難意識到他人潛在的憤怒。透過非言語、默不作聲、板起臉、消極的行為表達敵意和憤怒。舉例: 故意把工作延遲提交、喜歡用冷戰解決矛盾、用諷刺的話語來表達不滿。行為上故意不合作,這些行為可以是明顯的,亦可以採取隱藏的方式,讓人不容易察覺,表面卻合作實則抗拒。一個人害怕直接表達憤怒而引起的,認為如果別人知道他的憤怒,生活只會變得更糟,所以他只能間接地表達憤怒。口頭否認憤怒、生悶氣、從長遠來看,消極攻擊是具有破壞性的,因為與一個常常消極攻擊別人的人,會變得令人困惑和沮喪。
憤怒是有一個階段,:
當我們生氣,可以問自己以下問題:
其實饒恕是其中一個有效的方法揭止怒氣,一聽見這兩個字,大家都想這是十分困難的。核心問題在於實行饒恕的是受到傷害的人,亦即時被冒犯的一方,而不是被饒恕的人,亦即是冒犯者。因為饒恕的人要付出一項昂貴的代價,就是他饒恕被冒犯或別人作惡的代價,假使有一個人用刀弄花我們剛買回來的新車,那我們就要承受金錢的損失。一個醉酒的司機,撞上行人路,釀成一位孕婦死亡,那位丈夫要承受失去妻兒的傷痛。記得我的兒子年幼時與一個新相識的孩子一起玩,那小朋友突然搶去他的玩具,還在搶的時侯弄傷了我兒子的臉,當時還有流血,使他的臉上永遠留有一條小的疤痕。
饒恕是在別人冒犯/得罪自己的事情上,盛載自己的憤怒之餘,讓那犯罪者得到釋放。被觸怒的一方藉著背負自身的憤怒,讓對方、那冒犯自己的人得到自由。意味著正義並非都能夠完全實現,舉例: 饒恕不能重建一個人不小心玩火燃燒了的房屋,饒恕也無法保證一個破碎的婚姻絕對可以破鏡重圓,好像若Jasmine 的親戚饒恕Jasmine,亦不可能讓被殺死的父母起死回生。這代表著讓他走吧,我不再追究,則是放棄我回過頭來傷害他的權利。為甚麽我們不可以恨他呢? 報復呢? 事實上,我們可以恨那位傷害我們的人,讓我們懷的怨恨無限膨脹,但到頭來我們能得到什麼呢? 若果我們終日想著要恨的那個人,這個人就好像一個監犯,放在自己思想的牢獄當中,我們就好像一個獄卒,站在門口,怕那個人會逃獄,自己不是也不可以離開這個監獄嗎?在仇恨中,每個人都是輸家。原本一個可愛、健康的人變成酸溜溜,損害性情和身體的健康,這就是一種慢性自殺的形式,我們傷害的將不是別人,而是自己一個。
讓我跟大家分享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年青人,他經常對家人和朋友發脾氣,因此他的同學和朋友都遠離,他的父母見此十分擔心。常常希望怎樣能改變兒子的脾氣,常常勸他要控制自己的脾氣,他不但止不改變,更加變本加厲。但當他發現朋友們都是三五知己,連群結隊,唯有他是獨過兒,做獨行俠,所以他亦開始想有所改變,但卻不知道怎樣做。
聖經上: “生 氣 卻 不 要 犯 罪 ; 不 可 含 怒 到 日 落 , 也 不 可 給 魔 鬼 留 地 步 。”(以 弗 所 書 4:26-27)
今集分享到這裡;多謝大家收聽!下一次再見!
歡迎大家把這個Podcast與朋友分享,更開心你們可以 follow 我的 pod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