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ello, 大家好! 我是Rana ,很高興又可以在生命列車上跟大家分享。
上一集跟大家分享真誠道歉的要訣,歡迎大家再聽一吓回顧一些重點。今集會繼續這個主題,道歉就是要為我們的行為負責,並對被冒犯者做出補償。而道歉的最終目的是希望能得到對方的寛恕,人類具備驚人的寬恕能力。英國的英格蘭城市(Coventry),有一座在二次世界大戰時期,遭納粹轟炸成為廢墟的天主教堂,戰後幾年,一群德國人來到這地方,決定要幫忙建造一座新教堂,就是在原先炸成廢墟的天主教堂旁邊,興建一座新教堂,當作懺悔戰時他們同胞對當地人民和教徒所造成的傷害和毁壞。教會的領袖們都同意將新教旁邊的原來變成廢墟的教堂保留下來。這兩座建築物都有非凡的雙重意義:其中原先變成廢墟的教會象徵著人性的敗壞和不人道,另一座新教堂象徵寬恕與和解的力量。希望以上這個真實的例子能給我們一些啟示。
今集主題: 真誠的道歉 2 (Sincere Apology 2)
現實生活中,有好些情況,大家都口中說愛,卻會因愛而傷害對方,可見一斑。正因為愛是不完全的,所以必須要道歉,道歉也是愛的一種表現。其實道歉是一個選擇,選擇是否要向被冒犯者道歉。我們有時會聽到別人說,為何要我先道歉,若對方肯先向我道歉,我才會向他道歉,就是這樣各不相讓,夫妻冷戰、兄弟姊妹多年不瞅不睬、朋友之間友誼破裂,同事之間的嫌隙,教會裡面亦是如此。但要想一想,人生有多少個寒暑,讓我們糾纏在這些事上,是否值得呢!
有一位丈夫見婚姻輔導員時分享,多年前為了一點的事情,跟太太意見不同,發生爭執,大家耿耿於懷,保持沉默,互不理睬,原因是太太覺得這位丈夫要向她道歉,但丈夫卻不認同,結果月復月、年復年,輔導員問及當年是為了甚麽事情或爭執,丈夫說忘記了是甚麽原由閙翻,可見並不是嚴重的事情,卻白白把大家的感情賠上在這件已經忘記了的事情上,太可悲了!不知道你的身邊有没有一些類似的個案,當人有意識地選擇不道歉時,是多麼悲慘的結局!因為關係有可能漫涎到缺裂或不可收拾的地步。
2018美國網球公開賽女單決賽,來自日本的大坂直美以6比2、6比4,連落兩塲擊敗美國出名選手小威廉絲(Serena Williams),成為日本網球壇上第一位,大滿貫首次奪冠,不過這一切的喜悅,都因為小威廉絲在比賽中途,與主審官的爭執,被罰和失分,輸了這塲比賽而帶來負面的影響,這破滅了小威廉絲第24次四大滿貫上奪冠的夢想。四大滿貫賽事是指澳洲網球、法國網球、英國網球和美國網球的比賽。這四項賽事是全球網球界最重要的賽事,每年在網球賽季節期間舉行。這場美國網球決賽中,裁判對小威廉絲的言語違規行為進行了判罰,結果小威廉絲情緒失控輸掉了比賽。成千上萬的主場球迷對此感到憤怒,大坂直美理應歡喜若狂,在頒獎典禮上,面對現塲支持小威廉絲的觀眾不斷的噓聲,可能有人認為是因為小威廉絲被罰,才致她在球塲上揮掉球拍在地上發洩和情緒失控,失分落敗,而大坂直美的僥幸戰勝,而令到得獎的大坂直美全程面露尷尬,不單止笑不出來,甚至當場落淚。這位冠軍選手用鴨舌帽遮住了眼睛,她說“我不想讓別人看到我哭,因為那太可悲了。”大阪直美知道,球迷非常希望小威廉絲能在復出後贏得第24個大滿貫冠軍。賽後當輪到大阪直美發言時,這位日本新星首先為自己擊敗對手小威廉絲而道歉。
不過事隔將近一年之後,小威廉絲(Serena Williams)接受雜誌訪問時,終於坦然面對這一切,並透露自己已經寫信向大坂直美道歉了。小威廉絲透露自己其實在這件事後,無法拿起球拍,甚至需要尋求心理治療師的幫助,她說:「最後我意識到只有一種方法能夠讓我繼續向前,是時候要跟大坂直美道歉了。」
小威廉絲在道歉信當中告訴大坂直美自己是她的粉絲,對於去年發生的事深感抱歉,而當小威廉絲收到大坂直美回覆時,她十分感動落淚,大坂直美這樣回覆:「人們可能會誤解力量以及憤怒,因為他們無法分辨這兩者,沒有人能夠像你一樣為自己和有需要的人發聲,妳必須繼續為大家做一個先驅者。」。大坂直美這樣的回覆是因為小威廉絲是一位黑人世界級網球手,得獎無數,她經常為黑人發聲,爭取公平的待遇。因著她是世界級選手的地位,她的發言都變得十分有份量,對社會上能帶有來影響。以上的事件當中,這位贏23次四大滿貫冠軍的小威廉絲,事件後一直都受著情緒的困擾,直至她能正式道歉,關係復和是醫治的開始,道歉是一個選擇,小威廉絲選擇了道歉。
為甚麽有人會選擇不道歉呢? 讓我分享其中兩個原因:
不值得再花心力 - 有時是因為我們不再重視這段關係,也許他們過去有過“磨擦”, 心底裡埋藏著許多忿忿不平或積怨。正如一位女士Jessica 分享她和姊姊的相處,她說:「我放棄了我們的關係。似乎無論我做什麼,在她心中,我都是做得不夠好,而且我總是錯的。她多次傷害我,最後我決定不值得再付上努力去改變姊姊對我的想法。我在手機上安裝了來電顯示,我可以識別來電。當姊姊打電話給我時,我不會接聽。她只會譴責我。最好不要和她說話。當我去探望我媽時,如果見到我姊姊的車泊在外面,我就開車走,就是以後永遠不再接觸,這樣我會安然無事」。這令Jessica失去動力為自己做錯的事情去道歉,亦不覺得與姊姊建立關係是一件值得花心力的事情。
2. 認為自己的行為是對的 - 有些人選擇不道歉的第二個原因是覺得自己的行為是對的。 錯的是對方。 一位在酒吧跟入打鬥的職業運動員說:“我不會道歉,這個人不應該對我發表這些評論。” 這個人的哲學似乎是,“你做錯了,你要為此付出代價的。不要要求我道歉。你活該被我打,不要再犯,否則會更糟。” 顯然,他的重點不是建立關係,而是嚴厲的報復。 這種態度不單止不會消除障礙,卻背道而馳製造障礙。這是以牙還牙的生活方式,亦是很多人都在日常生活中實踐。 如果要符合聖經的教導“不要以惡報惡。如果可能的話,盡你所能,與所有人和平相處,不要為自己報仇”。為自己的錯誤行為辯護的人是自欺欺人。 認為他/她從不做任何需要道歉的事情,他們生活在一個不切實際的世界中。 現實情況是,我們所有人有時都會作出嚴厲、挑剔和無情的言論,有時我們的行為會造成傷害和破壞。 拒絕承認道歉必要性的人,他們的生活將會是充滿與別人破裂的關係。
人與人之間的道歉,原來並不是對不起這樣簡單。研究有五種「道歉的語言」,若我們能洞察和明白那種是被冒犯者所接受的道歉的語言,對正下藥,並且有效地使用,必能達到果效。有時對方可能要的道歉的語言是多於一種。 1. 表達歉意「對不起」: 2. 要承擔責任: 3. 彌補過失「我該如何補償對方?」: 4. 真誠悔改「我不會再犯了!」 5. 懇求對方的原諒:
在教會主日崇拜當中,有一位姊妹講見證,談到她曾經患了抑鬱症、不懂得找人幫助,更曾經自殺,感謝神卻被人及時發現送到醫院,到結尾時,她在台上,面對著台下超過100 位弟兄姊妹和新朋友面前,向台下面坐著的丈夫道歉,真心地說對不起,十分真誠和感人,相信她的丈夫必會原諒她。明顯這位姊妹亦選擇了道歉來修復和丈夫之間的關係,這代表她十分重視對方的感受。
我們有時没有力量去寛恕曾經傷害我們的人,但我們可以向神祈求加給我們力量去寛恕他們,原諒就能在我們當中出現。
聖經上說:「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翰一書1:9)
今集分享到這裡;多謝大家收聽!下一次再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歡迎大家把這個Podcast與朋友分享,更開心你們可以 follow 我的 podcast
若有任何意見可以電郵給我 @ rana.moment21@gmail.com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ca/podcast/id1548879829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0YFvmPfIX7FwJbDLUXu5ER
歡迎 follow 我的 at Instagram @ranachui and @rana.moment
Background Music by: AveCoo/MotionElement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