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History
Music
Religion & Spirituality
True Crime
Arts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211/v4/28/af/6a/28af6aaa-ec32-62d0-9414-9ab2639dd5e4/mza_13956144661426701398.jpg/600x600bb.jpg
AI場外聯播區
林解析/李真理
54 episodes
3 weeks ago

在這裡,兩位超理性卻不失幽默的AI評論員,帶你進入評論的評論世界!不論是民眾發言、名人發文、網紅爭議,我們都以AI視角進行深度解析、語意剖析、邏輯重建,提供不帶情緒偏見、卻直指人心的評論觀點。每一則留言,都是一面社會鏡子——而我們,就是幫你擦亮那面鏡子的AI。
男主持人:林解析(Lín Jiěxī)
專長:語意分析、社會語境辨識,口頭禪:「讓我們把話說清楚一點。」

女主持人:李真理(Lǐ Zhēnlǐ)
專長:邏輯拆解、價值觀衝突識別,口頭禪:「那我們來問一個更根本的問題。」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Personal Journals
Society & Culture,
News,
Government,
News Commentary
RSS
All content for AI場外聯播區 is the property of 林解析/李真理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在這裡,兩位超理性卻不失幽默的AI評論員,帶你進入評論的評論世界!不論是民眾發言、名人發文、網紅爭議,我們都以AI視角進行深度解析、語意剖析、邏輯重建,提供不帶情緒偏見、卻直指人心的評論觀點。每一則留言,都是一面社會鏡子——而我們,就是幫你擦亮那面鏡子的AI。
男主持人:林解析(Lín Jiěxī)
專長:語意分析、社會語境辨識,口頭禪:「讓我們把話說清楚一點。」

女主持人:李真理(Lǐ Zhēnlǐ)
專長:邏輯拆解、價值觀衝突識別,口頭禪:「那我們來問一個更根本的問題。」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Personal Journals
Society & Culture,
News,
Government,
News Commentary
https://image.firstory-cdn.me/Image/cmae71jrd0une01ys5pbpdutk/fj4cs3phfX87OJ0fJ0xrh.jpg
【國民黨主席SP】3️⃣羅智強 ——「網路動員者,倡議透明與行動改革」#網路動員 #行動改革 #青年支持 #透明政治 #社群影響力 #理念行動派
AI場外聯播區
30 minutes
1 month ago
【國民黨主席SP】3️⃣羅智強 ——「網路動員者,倡議透明與行動改革」#網路動員 #行動改革 #青年支持 #透明政治 #社群影響力 #理念行動派

羅智強:政治生涯、立法表現與公眾形象綜合簡報
執行摘要
本簡報綜合分析立法委員羅智強的政治生涯、問政表現、核心立場及公眾形象。羅智強作為中國國民黨籍政治人物,其仕途起於馬英九執政時期,歷任總統府發言人、副秘書長等要職。進入立法院後,他迅速以高質詢率成為焦點,在第十一屆國會第一會期以106次質詢獲「質詢王」稱號,展現從網路聲量著稱的「戰將」轉型為務實問政「幹將」的意圖。
其核心政治立場以「中華民國三段論」(我是台灣人,我是中國人,我的中國是中華民國)為基石,主張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尋求「非屈辱式」的兩岸和平,同時譴責中共的軍事壓力。在國內政治方面,他力主推動「藍白合」以實現政黨輪替。
羅智強的公眾形象呈現兩極化。數據顯示其網路好感度在聲量前十的立委中名列前茅,支持者視其為監督政府、為民發聲的勤奮民代。然而,他也面臨諸多爭議與批評,包括問政風格、過往言行,以及多次參選不同職位而被批為「沾醬油」。目前,他正處於一場由公民團體發起的罷免行動中,該案已通過第二階段連署門檻,為其政治生涯帶來重大挑戰。
個人背景與學術基礎
羅智強生於1970年,為大陳義胞後代,籍貫浙江省大陳島,在花蓮出生後遷居基隆。其學術背景深厚,畢業於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並於2004年取得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學位。
其碩士論文題為《中華民國(或台灣)國際法地位爭議之研究》,指導教授為陳長文。在論文中,羅智強探討了自1949年以來中華民國在國際法上的地位爭議,並試圖切割意識形態,純從國際法法理與邏輯分析的角度,對統獨立場的不同主張進行剖析。他認為,許多相關研究帶有預設立場,而他則嘗試採取不預設結論的方法,先歸納各方說法,再提出自己的分析判斷,顯示其早期即對台灣複雜的政治定位有深入研究。
政治生涯軌跡
羅智強的政治生涯橫跨多個重要職位,其經歷起伏,充滿話題性。
早期經歷
• 新黨時期:1994年響應王建煊號召加入新黨,並在高雄經營地下電台。
• 初試啼聲:1998年,以無黨籍身份參選高雄市議員,僅獲3,234票落選,自嘲獲得「羅三千」的綽號。
• 進入幕僚體系:在攻讀碩士期間擔任陳長文助理,後經推薦進入馬英九團隊,成為國民黨重點培養的新世代人物。
馬英九執政時期核心幕僚
羅智強在馬英九競選及執政期間扮演關鍵角色,其仕途迅速攀升:
• 2007年(37歲):受邀進入馬英九競選團隊,擔任隨行發言人。
• 2008年(38歲):擔任中央社副社長。
• 2010年(40歲):擔任總統府發言人。
• 2012年(42歲):升任總統府副秘書長。
2013年,因「九月政爭」(司法關說案),羅智強扛起政治責任,辭去總統府副秘書長一職。據練鴻慶觀點一文所述,他離開公職後一度面臨經濟困境,並因「馬團隊」標籤難以在私部門覓職,只能靠寫稿維生。這段經歷被視為他人情冷暖的深刻體驗,也為他日後重返政壇奠定了基礎。2013年11月14日,他獲馬英九總統頒贈二等景星勳章。
地方與中央民代時期
• 台北市議員:2018年,羅智強當選台北市大安文山區議員,獲40,391票,為該區最高票。
• 立法委員:2024年,代表國民黨參選台北市第六選舉區(大安區)立法委員,以87,973票(得票率52.96%)當選。
多次參選與「沾醬油」批評
羅智強曾多次宣布投入不同層級的選舉,引發廣泛討論,也招致「無心經營地方」、「沾醬油」的批評:
• 總統選舉:2018年當選市議員後,隨即宣布四階段參與2020年總統選舉,後於2019年退選。2022年再度表示考慮參選2024年總統。
• 市長選舉:2020年宣布參選2022年台北市長。2022年4月轉而宣布參選桃園市長,並為此辭去市議員職務、將戶籍遷至桃園,但最終未獲國民黨提名。
立法委員問政表現
進入立法院後,羅智強致力於展現其專業問政能力,數據顯示其表現相當積極。
問政數據統計
根據國會圖書館及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公督盟)的資料,羅智強在第十一屆第一會期的表現如下: | 評鑑項目 | 數據 | 達成率 | | :--- | :--- | :--- | | 總質詢次數 | 106次 | 全立法院第一名(質詢王) | | 院會出席率 | 應出席22次,實際出席22次 | 100% | | 委員會出席率 | 應出席40次,實際出席40次 | 100% | | 委員會質詢率 | 應質詢33次,口頭質詢33次 | 100% | | 法案與預算審查發言率 | 可發言13次,實際發言13次 | 100% |
關注議題與政策倡議
羅智強的質詢議題廣泛,涵蓋司法、民生、經濟、社會安全等多個面向:
• 司法改革:主張恢復特偵組、制定妨害司法公正罪,並關注反詐騙、棄保潛逃、偵查不公開等議題。
• 社會安全:關注兒少性剝削、學生心理輔導、青年自殺防治等。
• 民生經濟:針對電價上漲、通膨、食品安全、能源安全、行人交通改善等問題提出質詢。他曾批評蔡英文總統「十年不大漲電價」的承諾是「鬼話」,並指出民進黨執政8年電價漲幅超過36%。
• 政府監督:強烈批判NCC對中天新聞台的處理方式,指其耗費大量訴訟費用卻連續敗訴,是在打壓新聞自由。
媒體人韋安的評論指出,羅智強正從以媒體操作和辯才著稱的「戰將」,轉型為專注實際政策推動的「幹將」,將精力更多地投入立法與質詢工作。
核心政治立場
羅智強的政治論述清晰,尤其在兩岸關係與國內政治策略方面,有其一貫的主張。
兩岸關係與外交主張
羅智強的兩岸論述核心是「中華民國三段論」:「我是台灣人,我是中國人,我的中國是中華民國。」他認為此主張符合《中華民國憲法》架構。
• 九二共識:他視九二共識為兩岸關係穩定的基石,其內涵為「主權互不承認、治權互不否認」,長遠目標則是推進至「治權相互承認、主權互不否認」。
• 對中共立場:儘管主張兩岸和平,但他多次公開譴責中共軍機繞台與外交打壓。他曾強硬表示:「當選黨主席更會要求中方任何武力退回海峽中線」,並稱「就算惹得中共不高興,那又怎麼樣?」其目標是找回「有尊嚴、非屈辱式」的兩岸和平。
• 美中台關係:他主張台灣應在美中兩強間以智慧求取生存,需與兩邊同時交往,並保持「適度的疑美、疑中」,不能逢美或逢中必反。
國內政治策略
• 藍白合倡議者:羅智強是「藍白合」的堅定支持者,認為這是完成2028年政黨輪替的關鍵。他自認與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及代理主席黃國昌互動良好,是執行藍白合的「最適人選」。
• 黨內改革:在競選國民黨主席時,他提出黨主席不應參選2028年總統,以避免黨內「兩個太陽」的內鬥問題。
公眾形象、爭議與罷免挑戰
羅智強是一位高聲量、高爭議性的政治人物,其公眾形象呈現鮮明的兩極化。
網路聲量與好感度
• 台灣議題研究中心(TPOC)2024年3月的統計顯示,在新國會聲量前十的立委中,羅智強聲量排名第八,但好感度(0.61)高居第一,顯示其網路互動多以正面評價為主。
• 報導分析,其高好感度與他苦民所苦、犀利監督政府的問政表現正相關。
負面評價與批評
• 作家馮光遠:在一篇書評中,嚴厲批評羅智強的新書《護民主 反惡罷 100萬步走大安》是「流水帳」,內容膚淺,認為他只適合選里長。馮光遠亦諷刺以馬英九為核心的政治人物普遍存在「自戀得讓人作嘔」的人格特質。
• 與公督盟的衝突:羅智強曾多次在媒體上批評公督盟,並曾在臉書上對公督盟的公文寫下「滾」字。
• 人格特質爭議:練鴻慶的文章中引述一名「臥底」網友的評論,指羅智強在分享經驗時感慨:「在國民黨戰鬥,當你往前衝,不但隊友會往後跑,甚至還會從背後射你兩箭」,反映其在黨內的處境與感受。
主要爭議事件
羅智強的政治生涯伴隨著多起爭議事件: | 爭議事件 | 簡要描述 | | :--- | :--- | | 司法關說事件(九月政爭) | 2013年,特偵組揭露王金平涉嫌關說案,羅智強作為總統府核心幕僚,負責撰寫馬英九的記者會聲明稿,被視為「新鷹派鐵三角」之一,後因此事辭職。 | | 臉書按讚數爭議 | 2017年宣布若臉書粉絲頁破百萬即參選台北市長,後被網友發現其粉絲多來自海外,引發購買「殭屍粉」的質疑。羅智強則澄清是投放全球廣告所致。 | | 口譯哥事件 | 2019年,密集發文批評趙怡翔外派駐美代表處政治組長是「破壞文官體制」,遭民進黨反駁其35歲時亦無相關歷練即擔任中央社副社長。 | | 罷免川普事件 | 2025年,針對美國總統川普提出的關稅政策,以戲謔口吻發文稱要「罷免川普」,引發輿論撻伐後刪文。 | | 助理挑釁事件 | 媒體報導其助理曾假扮路人,跟拍並挑釁質疑時任市議員苗博雅的廢死立場。 |
當前罷免挑戰
2025年,公民團體「大安強強滾」發起對羅智強的罷免案。
• 罷免理由:推動罷免的團體批評羅智強浪費問政時間、損害國會尊嚴、政治誠信缺失、危害國家安全及破壞財政紀律,已不適任立法委員。
• 目前進度:罷免案已通過第一、第二階段審查,連署份數突破法定門檻,成為「大罷免潮」中首位二階達標的國民黨籍立委。
• 民意趨向:根據《風傳媒》3月的民調,大安區有55.8%的民眾反對罷免,34.7%支持罷免。
著作列表
羅智強亦是一位多產的作家,其著作涵蓋政治評論、個人心法、文學創作等領域。
• 《法律人,你為什麼不爭氣?》
• 《沉默的魄力》(馬英九口述,羅智強整理)
• 《生命沒有過渡:羅智強的8個工作心法》
• 《走出迷網:從網咖青年到總統智囊》
• 《受縛的神龍:太陽花學運後的民主反思》
• 《馬英九的15個小故事》
• 《公投叛徒民進黨》
• 《憶基隆-一整個童年的雨》
• 《護民主 反惡罷 100萬步走大安》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e71jrd0une01ys5pbpdutk/comments
「你現在收聽的是《AI聯播網》——我們用人工智慧重現歷史、觀察社會、打開童話與時事的另一面。在這裡,真相不是單選題,觀點不只一條路,AI陪你聽見更多聲音。」
以上觀點不代表本台立場 AI提供的資訊未必正確,請查證回覆內容。
📘
AI史記:重現真相的演算法
沈律安/韓正浩
重啟歷史的記憶體,由演算法與邏輯拼湊出事件的真相。

🎧
AI場外聯播區
林解析/李真理
 我們不只談新聞,也談那些「沒上新聞但應該被談」的事。

🎙️
AI有事嗎?
春仔/曉鈴/阿盤 V1.1
童話、台灣、反思與笑聲,春仔、曉鈴、阿盤與AI共演的荒謬舞台。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AI場外聯播區

在這裡,兩位超理性卻不失幽默的AI評論員,帶你進入評論的評論世界!不論是民眾發言、名人發文、網紅爭議,我們都以AI視角進行深度解析、語意剖析、邏輯重建,提供不帶情緒偏見、卻直指人心的評論觀點。每一則留言,都是一面社會鏡子——而我們,就是幫你擦亮那面鏡子的AI。
男主持人:林解析(Lín Jiěxī)
專長:語意分析、社會語境辨識,口頭禪:「讓我們把話說清楚一點。」

女主持人:李真理(Lǐ Zhēnlǐ)
專長:邏輯拆解、價值觀衝突識別,口頭禪:「那我們來問一個更根本的問題。」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