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交通部公路局嘉義區監理所 張耀輝所長
第一部分|整體面向
Q1:駕照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什麼?是否有效降低道安防制目標?
A1:
- 駕照管理三大策略改革措施是以「人本交通」為核心理念,置入改革養成駕駛人具備正確駕駛觀念與道德、主動停讓文化及安全駕駛能力為目的。
- 公路局就三大面向改革駕照管理制度,包括加強考照鑑別度、強化違規行為回訓矯正及高齡換照分級關懷,總共研議9項方案,依方案特性,將於115年1月起分階段推動17項改革措施。
- 這次提出的駕照管理三大策略,是從源頭考照、違規行為矯正以及高齡駕駛關懷三個面向,整套完整的強化駕駛人管理制度。政策推動後,預期讓新手駕駛在更嚴謹的訓練下上路,違規駕駛透過回訓矯正行為,高齡駕駛透過分級關懷能夠安全駕駛。雖然道安防制成效需要長期觀察,透過駕照管理三策略的推動,要逐步降低事故風險,提升整體道路安全,以達成每年降低7%死亡人數的道安防制目標。
Q2:回訓制度規劃核心理念?
A2:
- 回訓制度改革的核心理念,在於「以教育矯正違規觀念,減少事故發生」,講習是對違規行為的提醒與矯正以及提升民眾交通素養。
- 改革重點在培養高風險族群強化風險辨識與防禦駕駛,同時結合案例分享及法規知識,提升學員的實際應用能力。從違規到學習、從學習到改變行為的正向途徑,降低交通事故與傷亡風險。
Q3:外界就高齡換照新制有流傳是直接禁止高齡者開車或是重新考照?交通部的高齡者換照策略核心理念?
A3:
- 現行交通部政策方向並非「禁止高齡駕駛」,也不需要重新考駕照,而是「協助年長者更安全駕駛」;有鑑於臺灣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現已有176萬名70歲以上的高齡駕駛者,推估10年後會有427萬名高齡駕駛,因此公路局參考高齡化最快的國家-日本,作為高齡者駕照管理制度基礎進行檢討規劃。
- 高齡換照策略核心理念:以關懷高齡者安全為目的,在長輩滿70歲後於換照前,由專業醫師評估體檢及靈活機制、免費提供最新法規及安全教育課程;另為了滿足高齡者外出行的需求及減輕交通支出負擔,針對70歲以上繳回駕照之高齡者,將提供補助TPASS乘車優惠回饋(包括計程車)。
第二部分|考照制度面向
Q1:筆試提高鑑別度原因及具體內容為何?為什麼要取消是非題改為全選擇題?對考生有何影響?
A1:
- 考照提高鑑別難度並非要把考生考倒,或是壓低及格率;我國近5年(109年至113年)汽機車考試及格率,筆試及格率機車77%、汽車91%;路考及格率機車67%、汽車79%。考量目前考題較難有效檢測考生對交通環境判斷能力,所以提高筆試鑑別度:包括移除不合時宜的過時法規、語意模糊的文義敘述、無法有效評量考生交通安全知識掌握程度的低效題目,確保每道考題都能精準檢測駕駛人應具備的核心安全觀念與實務應用能力。
- 汽車筆試題數將從現行40題增加至50題,與機車筆試題數保持一致,確保汽機車駕照考試具備相同的評量深度與廣度。
- 汽機車筆試將全面採用選擇題型,取消原有是非題形式,提供更精確的能力檢測機制。
- 大幅擴增危險感知情境題比例:機車筆試從原本10題提高至15題(占比30%),汽車筆試則新增導入10題(占比20%),融入道路常見情景,取代過往多為純文字硬背方式,長期有助於增進考生知能,強化其對實際交通情境的判斷能力評估。
Q2:目前推動機車駕訓制度實施過程與成效為何?
A2:
- 108年起推動機車駕訓:推動機車場內駕訓補助,經機車駕訓者較未參加者,違規風險、事故風險分別下降59%、36%,鼓勵駕訓班設班並積極宣導學員參加駕訓。
- 112年起推動考後道路駕駛訓練:建立道路訓練制度,試辦3小時課程,設計10項訓練道路訓練項目,由駕訓班教練帶領取得駕照學員上路練習,建立機車道路課程訓練方式,以及危險感知納入筆試題庫等配套,強化民眾考前學術科知識,同時引導至駕訓班。
- 114年起考前道路駕駛訓練:試辦持學習駕駛證於考前完成道路訓練,推動由持學習駕駛證之學員於考照前上路訓練5小時,共15項科目之訓練。
- 未來逐步擴增機車駕訓量能,實施機車分區試辦道路考驗:目前全國機車駕訓班計110家、其中54家辦理考後道路安駕、20家辦理考前道路訓練,逐步擴增機車駕訓量能、強化師資水準及民眾參與意願,115年9月實施道路駕駛訓練;涉及危險感知影片拍攝、考驗員培訓、模擬器研發、道考設備、保險洽談等推動機車道路考驗之必要準備工作,預計116年10月實施分區試辦道路考驗。
第三部分|回訓制度面向
Q1:現行因違規須接受道安講習有6種班別,規劃設立矯正防制班,和以往一般違規班有什麼不同?
A1:
- 現行道安講習設有6種班別,包含一般違規班、酒駕違規班、未滿18歲無照駕駛違規班、初次領有駕駛執照違規班、講習再犯班及酒駕再犯違規班。
- 其中一般違規班授課內容為「交通法令」、「肇事預防與處理及駕駛道德」、「車輛保養及高(快)速公路行駛要領」共3門課程。矯正防制班係將車輛保養課程改為道路風險辨識 、路權停讓觀念、人本駕駛等核心安全課程,其餘「交通法令」、「肇事預防與處理及駕駛道德」、「高(快)速公路行駛要領」仍予以維持。
- 考量駕駛人累犯原因在於安全意識薄弱及風險判斷不足,透過新增道路風險辨識之訓練,駕駛人及早察覺潛在危險並妥為因應;停讓路權則矯正常見未依規定行駛之行為,人本駕駛則強調行人優先之駕駛態度,以期改善違規駕駛人原有不良習慣 ,降低再犯發生,達成矯正目的。
Q2:如何擇定特定3項違規行為須接受講習?
A2:
- 公路局從各車種A1事故十大肇因中,擇惡性重大影響交通安全之違規行為,作為強制回訓對象:
- 闖紅燈(處罰條例第53條第1項):113年各車種A1事故前十大肇因。
- 未依規定減速(處罰條例第44條第1項):113年各車種A1事故前十大肇因。
- 無號誌路口,支線道未讓幹線道先行(處罰條例第45條第1項第9款):機車A1事故的第4大肇因。
- 有上述3項違規,一般駕駛人1年累犯3次、營業大型車職業駕駛人1年累犯2次,即召回施以道安講習。
Q3:道路交通安全講習是否會收取費用?新的制度實施後會如何調整?
A3:
自114年3月1日起,民眾參加道安講習須負擔相關費用,包含場地、講師、通知單印製及郵寄等行政成本,收費標準每小時200元。現行新制度實施後,部分班別講習時數延長,包括未滿18歲無照駕駛再犯班、講習再犯班、酒駕再犯班,以及取代一般違規班之矯正防制班課程所衍生之相關費用,基於 用者付費原則,收費基準將比照目前自費講習收費方式,每小時200元。
第四部分|高齡換照制度面向
Q1:分級關懷為什麼是從70歲開始?從70歲分級關懷高齡者,首年推出將影響多少人?有無緩衝期?
A1:
-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分析,一般人在70歲會快速衰老,身心退化多、死亡事故多、保險支出也較高,另外從媒體與公路局民調也發現,過半數民眾支持70歲開始關懷換照,且有高達8成2受訪民眾認同透過免費教育等方式幫助長輩安全駕駛。
- 首年影響128.8萬人
- 高齡換照預計於115年5月1日實施,除原有當年75歲(18.8萬人),尚新增70-74歲(110萬人)須辦理換照。
- 預估115年滿70-75歲民眾將有約128.8萬人須辦理換照,監理機關將分流通知各年齡層長者進行換照事宜。
- 預估換照總數約57萬人
需要通知換照人數(128.8萬人)*歷年換照率(44.15%)。
- 70-74歲:預估換照人數48.6萬(110萬人*44.15%)。
- 75歲:預估換照人數8.3萬(18.8萬人*44.15%)。
- 緩衝期
- 70-74歲:緩衝期2年。
- 75歲以上:維持緩衝期3年。
Q2:如果過了緩衝期沒有來換駕照會註銷駕照嗎?會有什麼處罰?
A2:
- 如超過緩衝期沒有來換照不是註銷駕照,依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22條第1項第7款規定,係駕照逾有效期間仍駕車,處新臺幣1,800-3,600元以下罰鍰。
- 開罰目的係為了請長者回監理機關換照,並非為了處罰:
依據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及處理細則第12條之2規定,年滿75歲汽車駕駛人違反本條例第22條第1項第7款規定,受舉發後經監理機關以寄發通知方式施以勸導,於3個月內依規定完成換發新照或自願繳回駕照者,免予處罰。
Q3:自願繳回駕照者可補助TPASS乘車優惠回饋措施內容為何?
A3:
- 實施期程:自115年1月1日起,年滿70歲以上至各區監理所辦理自願繳回駕照,並簽署個資授權使用同意書後,由監理所人員協助註記為TPASS常客。
- 補助方式:持敬老卡搭乘公共運輸(含公路、國道客運、市區公車、臺鐵、捷運、輕軌、公共自行車、渡輪及計程車),由交通部公路局每月補助電子錢包乘車支出金額50%回饋金(每月回饋金上限1,500元,補助期間2年),於次月至四大超商靠卡領取。
- TPASS乘車優惠回饋係依已登錄為TPASS常客之敬老卡搭乘公共運輸紀錄,採事後回饋方式提供回饋金,爰高齡者搭乘具有電子票證刷卡設備之計程車並以敬老卡感應付款,即可納入補助享有50%車資回饋金(如該趟車資可用社福點數扣點將優先扣點,不足部分則扣電子票證錢包)。
- 以臺北市為例,如車資為95元,可扣除點數上限為65點(1點1元),不足部分自敬老卡電子錢包扣除30元,則可納入補助回饋範圍即為30元,次月可領取15元回饋金。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