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utex黃仁勳來演講介紹了一堆廠商,網友們幽默地表示漏掉了乖乖,而這個說法,在社群上我也觀察到了很兩極的觀點,一派覺得乖乖很重要,另一派覺得乖乖這種只是邪門歪道,應該要更積極的去找出問題而不是依靠心靈慰藉。
Google的SRE book開頭就是”Hope is not a strategy”,有一位SRE Stephen Thorne解釋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我們需要應用最佳實踐,而不是僅僅讓軟件和新功能上線並相信它們會成功。我們用這句話來指責那些在沒有應用適當原則和最佳實踐的情況下讓事情發生的人(例如產品發布或運行系統)」。
就工程師來說,有一部分的壓力都是來自於「最佳實踐」 Best Practice這個詞,但其實沒有人能夠知道最佳實踐長什麼樣子,或者是最佳實踐是要花費很高的成本,但公司卻沒給這麼多,所以做不到最佳實踐。但無論如何,我會說追求最佳實踐是絕對正確的,只是我們沒辦法做到最佳實踐時,所帶來的焦慮和不安該怎麼辦?
Computex黃仁勳來演講介紹了一堆廠商,網友們幽默地表示漏掉了乖乖,而這個說法,在社群上我也觀察到了很兩極的觀點,一派覺得乖乖很重要,另一派覺得乖乖這種只是邪門歪道,應該要更積極的去找出問題而不是依靠心靈慰藉。
Google的SRE book開頭就是”Hope is not a strategy”,有一位SRE Stephen Thorne解釋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我們需要應用最佳實踐,而不是僅僅讓軟件和新功能上線並相信它們會成功。我們用這句話來指責那些在沒有應用適當原則和最佳實踐的情況下讓事情發生的人(例如產品發布或運行系統)」。
就工程師來說,有一部分的壓力都是來自於「最佳實踐」 Best Practice這個詞,但其實沒有人能夠知道最佳實踐長什麼樣子,或者是最佳實踐是要花費很高的成本,但公司卻沒給這麼多,所以做不到最佳實踐。但無論如何,我會說追求最佳實踐是絕對正確的,只是我們沒辦法做到最佳實踐時,所帶來的焦慮和不安該怎麼辦?

正好在上一篇Blog和Podcast發表之後,我在LinkedIn上被打到一則不認識的人貼文,我不知道真實出處,但至少我是從他的貼文上看來的,所以我就提供他的連結,而文章的原文是
English is a language, not a measure of intelligence. Don’t look down on someone who speaks “broken English”. It means they know another language.
我簡單翻譯一下
英文是一個語言,不是用來衡量智慧的指標。不要小看說破英文的人,這其實意味著他們懂另一種語言。
就字面上直接來看,我其實挺認同的,也跟我上一篇部落格想要表達的意思差不多,其實能懂多少語言,代表的是觸角能夠碰到多遠,看得懂英文,就能閱覽所有英文文件,能懂印度語,就能吸收所有印度文件,依此類推,畢竟世界這麼大,語言還是造成各國之間的隔閡,這也是大家一直想靠機器翻譯打破的藩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