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Sports
TV & Film
Technology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122/v4/2f/79/78/2f7978ca-cb4b-d883-531a-cd359cf3cb24/mza_5663986947841138116.jpg/600x600bb.jpg
靈修廣播站
靈修廣播站
500 episodes
19 hours ago
《靈修一分鐘》 每日靈命加油站! 以簡短而深刻的分享, 帶領您在忙碌生活中重新得力。 點擊觀看,讓信仰照亮您的每一天!
Show more...
Religion & Spirituality
RSS
All content for 靈修廣播站 is the property of 靈修廣播站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靈修一分鐘》 每日靈命加油站! 以簡短而深刻的分享, 帶領您在忙碌生活中重新得力。 點擊觀看,讓信仰照亮您的每一天!
Show more...
Religion & Spirituality
Episodes (20/500)
靈修廣播站
1127 凡事感恩
《靈修一分鐘》 每日靈命加油站! 以簡短而深刻的分享, 帶領您在忙碌生活中重新得力。 點擊觀看,讓信仰照亮您的每一天!
Show more...
19 hours ago
59 seconds

靈修廣播站
1127 諾貝爾獎
2025晨鐘課-每天,都是新的起點 以歷史智慧滋養生活,點亮2025每一天! 借鑑過去,活在當下,展望未來! 粵語廣播網站 (時兆出版社授權錄製) https://soundcloud.com/mediahk Podcast@靈修廣播站 11月27日 諾貝爾獎 「得勝的,我要賜他在我寶座上與我同坐,就如我得了勝,在我父的寶座上與他同坐一般。」 啟示錄 3:21 獎項是授予競賽獲勝者的獎勵,或是對傑出表現或貢獻的表彰。世界上最負盛名的獎項當屬諾貝爾獎。阿爾弗雷德.諾貝爾(Alfred Nobel,1833–1896年)是瑞典化學家、工程師、發明家、商人和慈善家。他坐擁355項的專利,但給世人留下最深印象的卻是他發明的炸藥,他也因此飽受批評,但他不願自己在世間留下的只有惡名。因他一生未婚也沒有子女,他決定做些造福人類之事。 「1895年11月27日,諾貝爾在巴黎的瑞典挪威俱樂部簽署了遺囑,將他大部分的遺產……用於設立諾貝爾獎,每年頒發一次」, 以獎勵對人類有傑出貢獻的人,獲獎者不受國籍限制。1901年第一個諾貝爾獎頒發。諾貝爾化學、經濟學、文學、物理學和生理學或醫學的年度頒獎儀式皆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舉行,和平獎的頒獎儀式則在挪威的奧斯陸舉行。 每位獲獎者都將獲得一面金牌、一份證書和一筆可觀的獎金。頒獎儀式後,瑞典皇室成員、挪威國王和王后會分別出席在斯德哥爾摩和奧斯陸舉辦的晚宴。歷年來獲獎名人眾多,包括:居禮夫人(Marie Curie)、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史懷哲(Albert Schweitzer)、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沙特(Jean– Paul Sartre)、金恩博士(Martin Luther King Jr.)、德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和曼德拉(Nelson Mandela)等。〈啟示錄〉講述戰勝邪惡勢力之人將會得到獎賞。這個獎絕對遠遠超過一枚金牌、一份證書和一筆錢。這份大禮有永生(啟2:11)、名字被寫在生命冊上(啟3:5)、居住在上帝的殿中、承載祂聖名的榮耀(12節),並享有在基督榮耀的寶座上與祂同坐的喜樂(21節)。諾貝爾獎的任何獎項,都不能與天上的獎勵相提並論。 你如何規劃你的未來?今生的獎勵對你來說比永恆的獎賞更有吸引力嗎?請記住,一切世間的獎賞都會消逝,唯有天上的獎賞才是永恆的!
Show more...
1 day ago
3 minutes 53 seconds

靈修廣播站
1126 讓過去沉沒吧!
《靈修一分鐘》 每日靈命加油站! 以簡短而深刻的分享, 帶領您在忙碌生活中重新得力。 點擊觀看,讓信仰照亮您的每一天!
Show more...
1 day ago
53 seconds

靈修廣播站
1126 一位現代的先知
2025晨鐘課-每天,都是新的起點 以歷史智慧滋養生活,點亮2025每一天! 借鑑過去,活在當下,展望未來! 粵語廣播網站 (時兆出版社授權錄製) https://soundcloud.com/mediahk Podcast@靈修廣播站 11月26日 一位現代的先知 主耶和華若不將奧祕指示他的僕人—眾先知,就一無所行。 阿摩司書 3:7 威廉.奧爾布賴特(William F. Albright,1891–1971年)是美國著名的考古學家、聖經學者和語言學家,曾獲得25個榮譽博士學位。在他的著作《從石器時代到基督教》(1957年第二版)中,他稱懷愛倫為真正的現代先知。2005年,巴納機構在全美進行一項針對新教牧師的調查。與許多年長的牧師不同,很多四十歲以下的牧師將懷愛倫列為他們最喜愛的作者之一。 作為復臨信徒,我們知道懷愛倫不僅是一位鼓舞人心的作家,更是一位受上帝啟示的先知。 1827年11月26日,愛倫.哈蒙(Ellen G. Harmon,婚後更名為懷愛倫)出生在緬因州的戈勒姆。1844年12月,剛滿十七歲時的她第一次見到異象。在她作先知的一生中,見過大約兩千次異夢和異象。她寫了大約十萬頁的書,是有史以來著作被翻譯最多的作家之一。但仍有許多人會問,「如果我們得救所需的一切都在《聖經》中,那麼為什麼我們還需要一位現代先知呢?」 〈阿摩司書〉第3章7節宣稱:「主耶和華若不將奧祕指示他的僕人─眾先知,就一無所行。」在整個人類歷史中,都有上帝所預備的先知,特別是當真理與謬誤之間發生重大衝突且真理亟需恢復時。例如,當世界將被洪水毀滅時,上帝呼召挪亞成為「傳義道」的人(創6–8章;彼後2:5)。當上帝打算將以色列人從埃及的奴役中解救出來時,祂選擇了摩西作先知和領袖(出 3、4章;何12:13)。當上帝的子民背棄祂,沉溺於偶像崇拜時,祂便接二連三地差派先知去警告他們(代下36:15、16)。當耶穌開始在地上開展祂的事工時,上帝派遣施洗約翰為彌賽亞預備道路(太3章)。 時至末世(提後3:1–5;4:3、4),上帝又差遣另一位先知─懷愛倫─來幫助聖經真理最終得以恢復(但8:9–14;啟14:6–12)。儘管她的著作十分寶貴,但只有那些結合了《聖經》,進行系統地閱讀,並研究她著作的人才會感到如獲至寶。何不今天就制定讀經計畫,好從這位現代先知的著作中獲得更多啟示呢?
Show more...
2 days ago
3 minutes 40 seconds

靈修廣播站
安息日學高級學課 2025年第4季 第09課 簡報概述
帶您每安息研究神的話語
Show more...
2 days ago
9 minutes 19 seconds

靈修廣播站
1125 上帝為我們爭戰
《靈修一分鐘》 每日靈命加油站! 以簡短而深刻的分享, 帶領您在忙碌生活中重新得力。 點擊觀看,讓信仰照亮您的每一天! #靈修一分鐘 #每日靈修 #聖經智慧 #信仰生活 #屬靈啟發 #靠主得力 #心靈更新 #基督教分享 #屬靈生命 #福音短片 #心靈平安
Show more...
2 days ago
59 seconds

靈修廣播站
1125 無肉日
2025晨鐘課-每天,都是新的起點 以歷史智慧滋養生活,點亮2025每一天! 借鑑過去,活在當下,展望未來! 粵語廣播網站 (時兆出版社授權錄製) https://soundcloud.com/mediahk Podcast@靈修廣播站 11月25日 無肉日 義人顧惜他牲畜的命;惡人的憐憫也是殘忍。 箴言 12:10   生命是上帝賜予的禮物,本應是永恆存在的。然而,亞當和夏娃的罪使死亡降臨到世界上,「因為罪的工價乃是死。」(羅6:23)上帝禁止人類謀殺同類(出20:13),也鼓勵他們關心動物的性命和需求(箴12:10;詩104: 10–27)。預言之靈告訴我們,耶穌不僅關心人類,也關心動物。「樹林中的小動物,以及荷重的牲畜,無不因與祂同在而感到愉快。祂曾用全能的命令托住萬有,竟也願屈身救助一隻受傷的小鳥。」 有句話說得好(人們認為這話出自傑瑞米.本瑟姆之口),「人類是唯一一種在吃掉受害者之前、還能與其保持友好關係的動物。」相比之下,復臨教會鼓勵教友成為素食主義者。早在1843年2月,貝約瑟(Joseph Bates)就「決定不再吃肉了」。1863年,在見到有關健康改良的異象之後,懷愛倫只是偶爾吃肉。但在澳大利亞時,她寫道:「自從布里奇頓的帳篷大會(1894年1月)以來,我已經完全從餐桌上去掉了肉食。這事已經達成默契,無論我在家還是外出,在我家中或餐桌上,都要完全禁絕這種食物。在夜間的異象中,我就這個問題所看到的景象使我覺得我從餐桌上去掉肉食是做對了。」 出於健康的考量,許多復臨信徒都是素食主義者。懷愛倫所提出的、關於素食的好處,也在羅馬琳達大學和世界各地許多其他大學進行的科學研究中得到證實。然而,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素食,是基於他們對動物的關愛。值得一提的是,11月25日是「國際素食日」和「動物權利日」。設立這個日子就是要鼓勵人們不吃肉。 美國演員鄧尼斯.利瑞(Denis Leary)曾說:「不吃肉是一個決定。吃肉是一種本能。」 也許出於對動物的關愛,你也可以將一日素食變成一生素食!
Show more...
3 days ago
3 minutes 30 seconds

靈修廣播站
1124 滿有恩典真理
《靈修一分鐘》 每日靈命加油站! 以簡短而深刻的分享, 帶領您在忙碌生活中重新得力。 點擊觀看,讓信仰照亮您的每一天!
Show more...
3 days ago
59 seconds

靈修廣播站
1124 新的祖先?
2025晨鐘課-每天,都是新的起點 以歷史智慧滋養生活,點亮2025每一天! 借鑑過去,活在當下,展望未來! 粵語廣播網站 (時兆出版社授權錄製) https://soundcloud.com/mediahk Podcast@靈修廣播站 11月24日 新的祖先? 上帝說:「地要生出活物來,各從其類;牲畜、昆蟲、野獸,各從其類。」事就這樣成了。 創世記 1:24 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1809–1882年)曾在劍橋大學讀書,打算成為一名聖公會牧師,但他對於自然神學和自然哲學愈發著迷,這兩門學科是透過觀察自然規律進行解釋。1831年,他加入了「小獵犬號」的環球探險航行。這次冒險原計畫進行兩年,但最終卻持續了近五年。在南美發現的各樣物種給身為自然主義者的達爾文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加拉帕戈斯群島上的奇特生物。在航行期間,達爾文收集了1529個保存在酒精中的標本和3907個乾燥標本。 1859年11月24日,著名出版商約翰.默里(John Murray)出版了達爾文的著作,全名為《由自然選擇,或在生存競爭中保留下來的有利種族,論物種之起源》(通常簡稱為《物種起源》)。達爾文認為,在「自然界戰爭」中推動所有有機生物進化的普遍法則是「透過繁殖和變異,讓最強壯的個體生存,讓最虛弱的個體死亡」。他的自然選擇理論暗示,也許有一位創造者將生命能量「賦予了多個或一個」個體中,但從那時起,「這個星球就進入了循環」,生命進化成「無數美麗而奇妙的形式」。 但真正的問題在於誰才擁有創造的力量。按照《聖經》中的創世模式,生命的表現形式不計其數,而上帝是唯一的源頭和維繫者。達爾文的進化論剝奪了上帝的創造和維繫能力,將其轉移給了生物本身。無神論進化論者則更進一步,將上帝的蹤跡完全抹去。就這樣,創造成為神話,而上帝成了虛無。人類不再擁有能追溯到上帝的高貴血統,徹底淪為一種原始動物生命的演化形式。 只有那位「創造諸世界」的永恆上帝(來1:2)才能向我們解釋宇宙的起源。願榮耀歸於祂,直到永遠。阿們。
Show more...
4 days ago
3 minutes 25 seconds

靈修廣播站
1123 禱告的大能
《靈修一分鐘》 每日靈命加油站! 以簡短而深刻的分享, 帶領您在忙碌生活中重新得力。 點擊觀看,讓信仰照亮您的每一天!
Show more...
4 days ago
58 seconds

靈修廣播站
1123 死海古卷
2025晨鐘課-每天,都是新的起點 以歷史智慧滋養生活,點亮2025每一天! 借鑑過去,活在當下,展望未來! 粵語廣播網站 (時兆出版社授權錄製) https://soundcloud.com/mediahk Podcast@靈修廣播站 11月23日 死海古卷 耶和華的言語是純淨的言語,如同銀子在泥爐中煉過七次。 耶和華啊,你必保護他們;你必保佑他們永遠脫離這世代的人。 詩篇 12:6、7   1947年11月23日,任教於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傑出考古學家蘇肯尼克(E. L. Sukenik),收到了一位亞美尼亞的古董商朋友─法依迪.薩拉希(Faidi Salahi)的消息。第二天早上,兩人見了面,薩拉希向蘇肯尼克展示了一片皮質碎片,上面的古希伯來文字類似於早期猶太人葬禮骨灰盒上的文字。這個古卷是去年冬天(1946–1947年)由兩名貝都因牧羊人在昆蘭洞穴附近偶然發現的。它的年代可追溯到西元前200年至西元70年之間。它們證實了舊約原文在歷史的長河中被準確地保存下來。 有些人可能會問,如果《聖經》真是上帝的話語,為何祂不親自將原稿─聖經作者們親自書寫的原始檔─保留下來。如果祂保存了,我們就不需要依賴文本批判來確認聖經文本的原貌了。誠然,有了原稿可以加快整個過程,但這也可能產生其他問題。西格弗里德.施萬特斯(Siegfried J. Schwantes)認為,聖經原件不得保留實屬天意。鑑於人類傾向於偶像崇拜,許多人最終定會崇拜聖經各書卷,而不再尋求它們所包含的真理。不論原因如何,我們知道上帝絕不會出錯。 真正要緊的是,我們今天所擁有的聖經文本是可靠的。批評者質疑它的可信度。例如,摩門教先知約瑟夫.史密斯(Joseph Smith Jr.)曾聲稱:「許多涉及人類得救的重要內容已被從《聖經》中刪去,或在編纂之前就遺失了。」如果真如他所言,那麼《聖經》也就不再可信,它改變世界的力量也會喪失。但感謝主,祂不僅啟示了《聖經》的文本,還保護了其原始希伯來文、亞蘭文和希臘文文本的可靠性。 懷愛倫說:「弟兄們,要抓住《聖經》的原句,不要批評它正確與否,並順從上帝的話,這樣,你們中間就一個也不會失落。」 讓我們尊重《聖經》,忠心持守它的信息!
Show more...
5 days ago
3 minutes 25 seconds

靈修廣播站
1122 最強盾牌
《靈修一分鐘》 每日靈命加油站! 以簡短而深刻的分享, 帶領您在忙碌生活中重新得力。 點擊觀看,讓信仰照亮您的每一天!
Show more...
5 days ago
1 minute 4 seconds

靈修廣播站
1122 聖所制度
2025晨鐘課-每天,都是新的起點 以歷史智慧滋養生活,點亮2025每一天! 借鑑過去,活在當下,展望未來! 粵語廣播網站 (時兆出版社授權錄製) https://soundcloud.com/mediahk Podcast@靈修廣播站 11月22日 聖所制度 當時,上帝天上的殿開了,在他殿中現出他的約櫃。隨後有閃電、聲音、雷轟、地震、大雹。 啟示錄 11:19   復臨教會有兩個基本特徵:第一個顯而易見,就是她的每一項教義都有堅實的聖經基礎。第二個則不甚明顯,就是她所有的教義都是透過聖所信息融合成一個連貫的體系。這正是復臨信息之美和力量所在! 1877年,烏利亞.史密斯(Uriah Smith)用馬車的車輪來比喻聖所的統一功能。每個車輪都有一個中心輪轂和一個輪輞,由輻條連結在一起。史密斯說:「在偉大的真理之輪中,聖所佔據著中心位置。上帝所啟示的偉大真理都以此為焦點。從聖所出發,真理向各處放光。它將摩西時代與基督教時代相結合,並展示出它們之間的關係。在解釋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地位和工作上,聖所的地位無與倫比。」 1881年11月22日的《復臨評論與安息日通訊》刊載了烏利亞.史密斯的一篇文章,其中他將聖所的道理視為「這個時代真理體系中的偉大核心主題」。 他列舉了與聖所直接相關的十條教義,包括基督復臨前的查案審判、自由意志、基督的贖罪犧牲和祭司職分、第七日安息日、基督復臨和人死後的狀態。六年後,他又將相關教義擴大到了十三條。 聖所的真理使安息日會的教義體系強調以基督為中心,這是其他神學體系所不具備的。1893年,懷愛倫指出:「基督,祂的品格和工作,是一切真理的中心和範圍,祂是一條鏈子,真理的寶石都繫在上面。在祂裡面有完整的真理體系。」 我們應當仔細研究聖所的信息,並像大衛王一樣祈禱:「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瞻仰他的榮美,在他的殿裡求問。」(詩27:4)
Show more...
6 days ago
3 minutes 5 seconds

靈修廣播站
1121 換件新衫
《靈修一分鐘》 每日靈命加油站! 以簡短而深刻的分享, 帶領您在忙碌生活中重新得力。 點擊觀看,讓信仰照亮您的每一天!
Show more...
6 days ago
59 seconds

靈修廣播站
1121「更多的真理和亮光」
2025晨鐘課-每天,都是新的起點 以歷史智慧滋養生活,點亮2025每一天! 借鑑過去,活在當下,展望未來! 粵語廣播網站 (時兆出版社授權錄製) https://soundcloud.com/mediahk Podcast@靈修廣播站 11月21日 「更多的真理和亮光」 「我還有好些事要告訴你們,但你們現在擔當不了。 只等真理的聖靈來了,他要引導你們明白一切的真理。」 約翰福音 16:12、13   十七世紀最偉大的航行之一,當屬清教徒朝聖先輩們的航程;他們從英格蘭到荷蘭,再從荷蘭到新大陸。經過兩個月多的航行,橫渡大西洋的五月花號終於在1620年11月21日在科德角附近下錨,如今這裡是美國麻薩諸塞州的普羅溫斯敦。這些勇敢的旅人來到新大陸,是為了尋求宗教自由,希望能按上帝的旨意建立起一個新的國家。 當清教徒們還在荷蘭萊頓時,他們敬愛的牧師約翰.羅賓遜(John Robinsn)也曾計畫與他們一起踏上旅程。但後來他不得不留下。於是羅賓遜牧師給了他們一番情真意切的勉勵。他開宗明義地說道:「分離在即,只有主知道我們是否還會相見。無論主怎樣安排,都請允許我在上帝和祂有福的眾天使面前囑咐你們,不要效法我勝過效法基督;如果上帝借由其他的器皿向你們啟示真理,要隨時準備好接受,就像接受從前通過祂的事工所傳遞的真理一樣。因為我相信,主必有更多的真理和亮光要從祂的聖言中顯明。」 羅賓遜接著提醒清教徒們,要留意改革宗教會停滯不前的狀況。路德宗「無法超越路德所見到的真理」,加爾文派則是「在加爾文離開後停留在原地」。相比之下,羅賓遜鼓勵朝聖者們,要在聖靈的指導下對聖經真理的新亮光抱持開放的態度。 從羅賓遜的演講中可以看出,他顯然會對下面這句至理名言產生共鳴─「改革的教會,始終遵照上帝的話語進行改革」。 那永不止息探究聖經真理的熱情,也激勵著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先輩們。安得烈牧師(J. N. Andrews)就是其中之一,他在1849年說:「我願意用一千個錯誤換取一個真理。」 願主賜予我們同樣的熱忱,在真理無盡的寶藏中探索。
Show more...
1 week ago
3 minutes 12 seconds

靈修廣播站
1120 再多一下
《靈修一分鐘》 每日靈命加油站! 以簡短而深刻的分享, 帶領您在忙碌生活中重新得力。 點擊觀看,讓信仰照亮您的每一天!
Show more...
1 week ago
56 seconds

靈修廣播站
1120 屬靈的倦怠
2025晨鐘課-每天,都是新的起點 以歷史智慧滋養生活,點亮2025每一天! 借鑑過去,活在當下,展望未來! 粵語廣播網站 (時兆出版社授權錄製) https://soundcloud.com/mediahk Podcast@靈修廣播站 11月20日 屬靈的倦怠 「我勸你向我買火煉的金子,叫你富足; 又買白衣穿上,叫你赤身的羞恥不露出來;又買眼藥擦你的眼睛,使你能看見。」 啟示錄 3:18   早期守安息日的復臨信徒認為自己就是忠心的非拉鐵非教會( 啟3 : 7–13)。在他們看來,守星期日的復臨信徒就是不冷不熱的老底嘉教會(啟3:14–22),而非復臨信徒則是死的撒狄教會(啟3:1–6)。到了十九世紀50年代中期,守安息日的復臨信徒明白了,他們是老底嘉教會,而不是非拉鐵非教會。 1855年11月20日,懷愛倫見了異象,描繪了當時教會中普遍存在的屬靈倦怠。異象的內容被刊登在《教會證言》中,懷師母悲傷地表示:「我見到主的靈漸漸離開教會了。」 她列舉了造成這種可悲狀況的原因:1信賴人的推理,而不是堅定依靠上帝;2自我高抬、獨立不羈,而沒有表現出謙卑和團結;3貪婪地增置個人財產,對聖工的貢獻極少;4僅僅為了滿足感覺、味覺、食慾和眼目而無謂地放縱自己;並且5失去了克己犧牲的精神。 無論時代還是環境,都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與復臨運動早期相比,今天的教會要穩定繁榮得多。但在屬靈方面的表現又如何呢?我們今天比復臨運動的先賢們更委身於主嗎?造成他們屬靈倦怠的原因是否也普遍存在於我們中間? 當我們把靈性冷淡的狀況歸咎於他人時,就是為自己找藉口。如果我們真的想要克服老底嘉教會不冷不熱的狀態,就必須停止將這筆賬算到教會頭上,而是要謙卑地捫心自問:「給老底嘉教會的信息中,哪些描述正中了我的要害?」請記住,真正的復興和改革是與個人息息相關的。它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們屬靈生活的重心,從以自我為中心的「驕傲」轉變成為以基督為中心的「謙卑」。
Show more...
1 week ago
3 minutes 12 seconds

靈修廣播站
安息日學高級學課 2025年第4季 第08課 簡報概述
帶您每安息研究神的話語
Show more...
1 week ago
9 minutes 39 seconds

靈修廣播站
1119 還有多遠
《靈修一分鐘》 每日靈命加油站! 以簡短而深刻的分享, 帶領您在忙碌生活中重新得力。 點擊觀看,讓信仰照亮您的每一天!
Show more...
1 week ago
55 seconds

靈修廣播站
1119 球王
2025晨鐘課-每天,都是新的起點 以歷史智慧滋養生活,點亮2025每一天! 借鑑過去,活在當下,展望未來! 粵語廣播網站 (時兆出版社授權錄製) https://soundcloud.com/mediahk Podcast@靈修廣播站 11月19日 球王 凡你手所當做的事要盡力去做。 傳道書 9:10   1969年11月19日,位於巴西里約熱內盧的馬拉卡納體育場人頭攢動,人們滿懷著熱切的期待。上千名攝影師和攝像師擠在球門區後,等待著比利的點球射門。果然他不負眾望,踢進了他職業生涯中的第一千顆球。2014年1月13日,在國際足球總會金球獎頒獎典禮上,比利榮獲了榮譽金球獎,接受觀眾們雷鳴般的熱烈掌聲。1977年退役的他為何能在36年後獲得此一殊榮?原因很簡單,正是因他所取得的成就─在球場上,他是球王;在球場外,他更是「全球足球大使」。 埃德松.阿蘭特斯.多納西門托(Edson Arantes do Nascimento),就是為人熟知的「球王比利」。他出生在巴西的特雷斯柯拉松伊。從小家境貧寒的他在聖保羅州的包魯做過茶店服務員。因為沒錢買足球,他常常把襪子用報紙塞滿,外面捆上繩子,以此當作足球。雖然年幼,但他高超的球技總能吸引觀眾的注意。1956年,他加入了桑托斯足球俱樂部,開始了輝煌的職業生涯。 比利是唯一一位三次榮獲足球世界盃的球員。他在1363場比賽中踢進了 1281個進球。鮑比.查爾頓爵士(Sir Bobby Charlton)曾說:「我有時候甚至覺得足球就是為這位神奇的球員發明的。」 足球運動員托斯唐(Tostão)宣稱: 「比利是最偉大的─他簡直完美無缺。在場外,他總是笑容滿面,心情愉快。你從來沒有看過他發脾氣。他對自己的表現很滿意。」 確實,他就是後來的足球運動員自我衡量的標杆。 一個人事業的成功祕訣是什麼?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回答。但從人的角度來看,成功之道至少包括四個基本要素:技能、奉獻、機會和人際關係。將這四種要素充分融合,可以帶來巨大的不同。 除了比利,還有許多人在竭盡全力地踢球,推廣足球運動。你和我也應該在上帝的事業上表現出同樣的熱情和決心。論到你對於上帝事業的委身,你會打幾分呢?與那些追求能壞之冠冕的人相比,為「不能壞的冠冕」奮鬥的人,其委身程度絕不能有絲毫遜色(林前9:25)!
Show more...
1 week ago
3 minutes 57 seconds

靈修廣播站
《靈修一分鐘》 每日靈命加油站! 以簡短而深刻的分享, 帶領您在忙碌生活中重新得力。 點擊觀看,讓信仰照亮您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