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Comedy
True Crime
Society & Culture
History
Business
Science
Kids & Family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221/v4/52/76/b1/5276b1b2-0b0f-d562-fce4-c8a20c37a69a/mza_18017400269495589376.jpg/600x600bb.jpg
島嶼|台灣文化資產暨保存議題|東亞政事評論
島嶼小編
25 episodes
3 days ago

島嶼,帶你穿越台灣的時空縫隙,探索那些被遺忘、重生與爭議之間的文化記憶。

本頻道聚焦「台灣文化資產保存」與「東亞時事脈動」,從百年古厝、歷史聚落到現代城市轉型,追蹤文化政策、社會運動與地方創生的故事。



我們相信,保存不只是懷舊,而是重新理解土地的方式。

一起走進島嶼的歷史現場,看見時間如何在磚瓦間呼吸。



主題內容包括:

- 文化資產保存與修復案例解析

- 被拆、被忘卻的建築與社群故事

- 東亞文化政治與城市變遷觀察

- 獨立研究者與保存行動者的深度對談



讓「島嶼」成為你的地方知識導航,從台灣出發,看見整個東亞的文化地景變化。



島嶼政事評論 https://www.youtube.com/@taiwanstory558

台灣文化資產暨保存議題|島嶼時光機|東亞時事評論

https://www.facebook.com/hakka1893media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History
Education,
Kids & Family,
Society & Culture,
News,
How To,
Education for Kids,
News Commentary,
Documentary
RSS
All content for 島嶼|台灣文化資產暨保存議題|東亞政事評論 is the property of 島嶼小編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島嶼,帶你穿越台灣的時空縫隙,探索那些被遺忘、重生與爭議之間的文化記憶。

本頻道聚焦「台灣文化資產保存」與「東亞時事脈動」,從百年古厝、歷史聚落到現代城市轉型,追蹤文化政策、社會運動與地方創生的故事。



我們相信,保存不只是懷舊,而是重新理解土地的方式。

一起走進島嶼的歷史現場,看見時間如何在磚瓦間呼吸。



主題內容包括:

- 文化資產保存與修復案例解析

- 被拆、被忘卻的建築與社群故事

- 東亞文化政治與城市變遷觀察

- 獨立研究者與保存行動者的深度對談



讓「島嶼」成為你的地方知識導航,從台灣出發,看見整個東亞的文化地景變化。



島嶼政事評論 https://www.youtube.com/@taiwanstory558

台灣文化資產暨保存議題|島嶼時光機|東亞時事評論

https://www.facebook.com/hakka1893media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History
Education,
Kids & Family,
Society & Culture,
News,
How To,
Education for Kids,
News Commentary,
Documentary
https://image.firstory-cdn.me/Avatar/cmeqfytxf00im01ynerq283nx/1763230595095.jpg
串起中國人權創傷 人性商品化與結構重塑
島嶼|台灣文化資產暨保存議題|東亞政事評論
13 minutes
4 days ago
串起中國人權創傷 人性商品化與結構重塑

加入會員,支持節目: https://hakka1893.firstory.io/join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eqfytxf00im01ynerq283nx/comments


島嶼時光機,帶你穿越台灣的時空縫隙,探索那些被遺忘、重生與爭議之間的文化記憶。
本頻道聚焦「台灣文化資產保存」與「東亞時事脈動」,從百年古厝、歷史聚落到現代城市轉型,追蹤文化政策、社會運動與地方創生的故事。

我們相信,保存不只是懷舊,而是重新理解土地的方式。
一起走進島嶼的歷史現場,看見時間如何在磚瓦間呼吸。

主題內容包括:
- 文化資產保存與修復案例解析
- 被拆、被忘卻的建築與社群故事
- 東亞文化政治與城市變遷觀察
- 獨立研究者與保存行動者的深度對談

讓「島嶼時光機」成為你的地方知識導航,從台灣出發,看見整個東亞的文化地景變化。

這是一個深入探討中國社會深層問題的議題,涉及人權創傷的根源、人性的極端商品化,以及群體意識在結構性壓力下的回應與重塑。根據您提供的資料,這些現象可以從經濟、政治控制和歷史文化等多個層面串聯起來。

一、人性的極端商品化:「人礦」與活摘器官
中國社會中的人權創傷,根植於一種將「人」視為可消耗資源或商品的結構性思維。
1. 「人礦」的概念與價值
「人礦」這個詞彙,反映了中國網民對自我命運的悲觀升級。
• 資源與客體:「人礦」意味著人是資源,不是主體;是手段,不是目的。礦的價值被人衡量,而人本是衡量萬物價值的主體,這種「人」與「礦」的天然矛盾,標誌著自我意識的覺醒。
• 廉價與消耗:由於「人礦」過於充足,反而變得廉價。社會進步的過程被諷刺為「礦主從煤老闆進化為人老闆的過程」。覺醒的「人礦」意識到自己無力改變,只能選擇「糊塗」,日復一日地燃燒自己以減少痛苦。
• 命運的驅動:作為「人礦」幾乎別無選擇,要麼當燃料驅動歷史的車輪,要麼被車輪碾過。

2. 生命的極致商品化:活摘器官與「器官庫」
「人礦」的概念進一步延伸到對生命的極致剝奪,即強制活摘器官。
• 反人類罪行:活摘器官被視為「反人類罪」和一種「冷群體滅絕」(Cold Genocide)。這是在缺乏法治的威權體制下,由政府資助或運作的秘密行為。
• 牟取暴利:這項罪行涉及巨大的經濟利益,是以牟取暴利為目的的器官移植產業。中國的高層官員甚至被爆出依賴器官移植續命的傳聞,引發對「人礦」作為「器官庫」的擔憂。
• 針對特定群體:有證據顯示,法輪功修煉者是活摘器官的主要受害者。此外,維吾爾族穆斯林、藏人也面臨非自願器官獲取的風險。
• 掩蓋機制:中共當局使用一系列「欺騙套路」(Deception Playbook)來掩蓋違反倫理的行為,包括抵賴、掩蓋、散播假信息以及牟取利益。例如,官方移植數據缺乏透明度,目的是阻止核查。

3. 歷史上的「食人文化」作為背景
中國歷史中存在長期且大規模的「食人文化」,在飢荒或戰亂時,人肉價格甚至「比狗肉豬肉還不如」。
• 人肉市場與藥用:歷史上的攻城戰中,經常發生「糧盡人吃人」的現象。人肉曾公開在市場上販賣,甚至在宋朝、唐末五代,「人肉市場的開設是商品經濟發達的一種時代象徵」。此外,人體部位(如肝、血)也曾被視為具有療效的藥材,例如清末有「血饅頭」的記載。
• 去人性化:在文革時期的廣西,出現了非為「求生性食人」而是為了「壯膽、大補」而挖心肝的行為,體現了在極端政治運動中人性向獸性的返祖與異化。
• 魯迅曾觀察到,歷史上仁義道德的字縫裡寫滿了「吃人」二字,並將中國描述為「安排這人肉的筵宴的廚房」。這些極端的歷史案例為當代的人性商品化(「人礦」、活摘器官)提供了一個極度缺乏對個體生命尊重的文化歷史背景。

二、結構性壓迫與人權創傷
人權創傷不僅源於極端的商品化,也來自於國家權力對思想、言論和個體自主性的系統性控制。
1. 政治控制與審查機制
國家通過強力的政治機制和意識形態控制,確保勞動力的供給和社會穩定,同時壓制異議。
• 勞動力供給的政治干預:中國勞動力的供給,從一開始就是供過於求的,這主要歸因於政治機制的強力干預。國家政策迫使農民對現金貨幣產生緊迫需求(如教育、婚姻的「面子」需求),即使在工資水平持續下跌的情況下,勞動者仍被迫進入市場,成為僱傭勞動力。這種結構性壓力,使人礦源源不斷。
• 無所不在的審查:網路上對於「人礦」等諷刺時弊的詞彙會遭到全面封殺和屏蔽。然而,群眾為了規避網路審查而產生的反抗本能,也催生了無限的創意。
• 學術自由的消亡:在香港,實施《國家安全法》後,校園環境變得高壓,學生和教員普遍進行自我審查,避免討論社會政治敏感議題,以防招惹禍端。大學行政人員順應政治氣候的極速轉變,對校園進行「清洗」。

2. 宗教信仰的迫害與監控
對宗教信仰的打壓也是系統性暴力的一部分,通常透過法外途徑進行嚴厲打擊。
• 系統化迫害:自習近平上任以來,宗教迫害整體趨於上升,包括對新教基督徒、藏傳佛教徒、維吾爾穆斯林和法輪功等群體。迫害手段包括深入監視、「再教育」運動,以及用野蠻武力破壞敬拜場所和逮捕酷刑信徒。
• 司法濫用:司法、執法機器在大規模宗教迫害中強化了最壞的傾向,例如酷刑、免責、腐敗以及司法政治化。

三、群體意識的覺醒與結構重塑
面對結構性壓迫和人性商品化,群體意識正在發生轉折,並發展出新的適應和抵抗策略。
1. 「躺平」與「人礦」意識的交織
「躺平」和「人礦」代表了青年群體對現狀的消極抵抗與集體性抗議。
• 結構性適應策略:「躺平」是對高度競爭社會的一種集體性抗議,是一種應對持續剝奪感和失落感的認同管理機制。它源於嚴峻的就業競爭、沉重的住房成本以及階層流動的瓶頸,傳統「努力就能成功」的信念失效。
• 從消極到殘酷:「躺平主義」反映了青年企圖通過降低欲望來實現心理平衡,而「人礦」一詞則更殘酷地表明勞苦大眾實際上沒有出路。

2. 群眾意識的轉捩點與鬥爭意志的抬頭
儘管情緒多表現為憤怒和無力感,但這種集體意識的發展正成為挑戰體制的潛在力量。
• 審查機器失效與自信提高:群眾規避審查的創意,以及網民反對聲音和回應速度之快,使輿論機器多次失效。群眾打破孤立,感受到自己的意見並非少數,從而更有自信提出言論自由等訴求。
• 少數人帶領多數:群眾運動往往是先進少數人的意識去塑造和帶領多數人的意識向前走。例如,去年(指文獻中的時間點)的抗爭中,開始有群眾提出要求言論自由甚至中共下台的口號。
• 追求制度變革:十二月的全國抗議被視為群眾意識的轉折點,它與不滿「人礦」等情緒相互發展。這預示著未來群眾運動將更有可能針對中央政府的政策和體制問題,並促進群眾理解需要一個制度的徹底革命。
總體而言,中國的人權創傷和人性商品化,是政治結構性控制下的結果。這種結構將人視為可榨取的資源(「人礦」),甚至可以被非法奪取器官以牟取暴利。然而,這種極端的壓迫也促使群體意識覺醒,從消極的「躺平」進化到對體制進行更直接的、要求民主權利的結構性反思和抵抗。

這整個過程,就如同一塊被極度壓縮的彈簧:外部力量(國家權力)不斷將人壓榨至資源的極限(商品化),而內部積累的壓力(覺醒的群體意識)正在尋求一個反彈和結構性重塑的出口。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島嶼|台灣文化資產暨保存議題|東亞政事評論

島嶼,帶你穿越台灣的時空縫隙,探索那些被遺忘、重生與爭議之間的文化記憶。

本頻道聚焦「台灣文化資產保存」與「東亞時事脈動」,從百年古厝、歷史聚落到現代城市轉型,追蹤文化政策、社會運動與地方創生的故事。



我們相信,保存不只是懷舊,而是重新理解土地的方式。

一起走進島嶼的歷史現場,看見時間如何在磚瓦間呼吸。



主題內容包括:

- 文化資產保存與修復案例解析

- 被拆、被忘卻的建築與社群故事

- 東亞文化政治與城市變遷觀察

- 獨立研究者與保存行動者的深度對談



讓「島嶼」成為你的地方知識導航,從台灣出發,看見整個東亞的文化地景變化。



島嶼政事評論 https://www.youtube.com/@taiwanstory558

台灣文化資產暨保存議題|島嶼時光機|東亞時事評論

https://www.facebook.com/hakka1893media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