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兵伐謀」到「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從」,學會職場中的不敗心法。
🧭 內容大綱
在這集節目中,我們從《華杉講透孫子兵法》出發,拆解「不戰而勝」背後的思維邏輯——這不是關於權謀,而是關於智慧。
孫子兵法教我們的,不只是戰場策略,更是現代領導者、創業者與職場人的「思考架構」。
🪶 精華重點摘錄: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
先破對手的計謀,再破外交。真正的高手,不與愚者同行。
#以正合,以奇勝
正是秩序,奇是機變。善用預備與變化,勝於僥倖。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從
真正的領導,不在盲從,而在承擔。懂戰略的人,知道何時不從命。
#不輸之道
勝敗非絕對,關鍵在「不敗」。
思考風險、代價、利益的次序,先求不輸,方能久勝。
#謀攻:全利原則
不戰而屈人之兵,不攻而拔人之城,不久戰而毀人之國。
最完美的勝利,是不傷而勝。
💡 精神主軸
這不只是古代兵法,更是一場「覺察 × 智慧 × 領導力」的思考修行。
懂孫子兵法的人,不只會贏,更知道「何時不打」。
💡Youtobe
https://youtu.be/CJ2GhiQTVNE
💡 兵法測驗
https://notebooklm.google.com/notebook/9174224d-bd79-475b-96a4-8a999bec6237?artifactId=a8b86fe4-9377-4528-ae7f-fef3fbb651b2
💡 兵法問答
https://notebooklm.google.com/notebook/9174224d-bd79-475b-96a4-8a999bec6237?artifactId=72b27071-a568-498d-8b69-e42e8f86689a
#孫子兵法 #華杉講透孫子兵法 #不戰而勝 #謀略哲學 #領導力思維
#職場智慧 #決策思維 #戰略思考 #AI學哲學 #心法解密
#華杉 #東方智慧 #覺察思維 #領導心法 #智者之道
------------
#摘錄重點Log
讀後摘錄重點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
-伐謀:伐掉敵人的計謀,讓對手知道自己的勝算不大,放棄計畫。
-伐交:破壞敵人的外交。EX.張儀的連橫案例。
你的隊友是豬,你不能跟著也做豬。
EX.由於張儀成功的讓楚國得罪齊國,後續秦楚開戰,但若齊國能幫楚國,那麼聯盟會更穩固,敵人連橫戰略就被破了。上當的不能只是楚懷王、齊王也是一樣。
#以正合,以奇正
-此時{奇}不唸"其",念{機},數學奇數偶數的奇,簡單來說就是預備隊。正兵攻前,奇兵攻後。
-正兵先打,主帥觀察敵情,關鍵的時候出動預備隊。
-我眾敵寡,挑寬敞的地方打。
-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
-五倍於敵,則三正二奇;三倍於敵,則二正一奇;二倍於敵,則一正一奇。『善用兵者,如常山之蛇,首尾相應』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從
-這句話是講給領導聽的,但不能假設他一定會聽,只能啟發領導,否則自己的命都保不住。(EX.岳飛罵秦檜漢奸,宋還是亡了,他也沒盡到保衛國家的責任。)
-雖然你是老闆但你不知道的事情不要管,包含了干涉軍隊的戰術細節、軍隊制度管理、人事任命。
#不輸
-贏不贏先不談,關鍵是自己打完別輸;慘贏也等於輸。
-考量順序:風險→代價→利益 (人性容易被利益誘惑,存有:僥倖心理,要思考若輸了是否會直接出局;)
-考量必須考量至周全,有地方沒考慮到,百密一疏而崩盤,沒意義。不知者無罪?大錯,不知就是最大的罪。你不知,怎麼能擔當這職務的責任。
-一般人思考都是從如何成功思考起,孫子兵法不是這樣,是處處從失敗為假設作為前提,先假定此事會失敗,如何避免、減少代價、利於不敗之地後,然後用計、等待一戰而定!
-大師就是知道自己跟別人一樣,直接去做大概率會失敗,所以都特別謹慎。
-皇上可以不懂軍事,將軍不能不懂政治。
#謀攻
謀攻:就是謀全,全利原則,自己不損失,敵方資產也不破壞,全取其利。
-{全取其利}的條件-三非:非戰、非攻、非久→不戰而屈人之兵、不攻而拔人之城、不久戰而毀人之國。
-非久:動作也要,關鍵時候一戰而定。忌諱整天研究,頻頻動作,多做多錯。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