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戰爭不是比兵力,是比「氣」與「心」
兵可奪氣,將可奪心。 一個人(或團隊)沒了動能,就算武器滿載也只是等死。
🔹 2|「氣勢」不是豪語,是能量運行:氣機 → 將領 → 大局
孫子說「智信仁勇嚴」智排第一;但戰場上,往往「狹路相逢,勇者勝」。
→ 領導者能否點燃氣機=團隊能否上戰場的關鍵。
🔹 3|如何「治氣」?兩句話:
✔ 敵想撤,就追(因其思歸、無鬥志)
✔ 敵剛來,就避(等他鬆懈,再打)
→ 戰場不是比硬,更不是比衝,而是比 timing。
🔹 4|人為何會廢?兩個階段:惰氣 → 暮氣
太安逸 → 失去銳氣 → 覺得什麼都無所謂 → 人就廢了。
✅ 解法:不斷重置目標,逼自己更新能量來源。
🔹 5|要奪別人的「心」,先養好自己的「心」
領導不是喊口號,而是「自己的氣夠不夠盛」。
你心虛,團隊就虛;你心定,團隊才穩。
✅【戰略重點補充區】
📌 政策 vs 戰略
政策=對外宣示(打不打、立場與原則)
戰略=對內規劃(在哪、怎麼打、目標為何)
📌 戰略六層次 — 若米尼模型
政策
戰略方向(位置&目標)
大戰術(制勝玩法 EX.孫子的奇正之變)
後勤補給
工程防禦
兵法無法寫完 → 最大能力是「知道自己不知道」
📌 馬謖案例:
懂皮毛=必死
只會照兵法=更死
→ 兵法不是拿來背,是拿來活用、帶著懷疑使用的。
✅【含 hashtag 的完整貼文文案】(可直接使用)
📘 讀華杉《孫子兵法|軍爭篇》有感:
真正決定勝負的,不是多少兵、多少錢,而是 「氣勢值 + 心智力」。
🔸 氣可奪,心可摧。
一個人只要沒了動能,他的能力、裝備、資源,統統形同虛設。
🔸 你每天的能量是固定的,「想做」比「會做」還重要。
動機強,能量分配就高;動機弱,你就是擺爛模式。
🔸 治氣三原則:
✔ 敵想跑 → 趁虛追
✔ 敵剛來 → 先避其鋒
✔ 自己太久安逸 → 必須主動換目標,不然就廢
🔸 要奪對手的心,先養好自己的心。
領導者本身沒氣,全隊只會跟著泄氣。
⚠️ 帶人不是靠嘴,是靠「氣機能否撐場」。
🔸 兵法不是寫死的,是寫活的。
馬謖照書扎營 → 張郃火燒山 → 兵法變成死法。
真正高手永遠記得一句話:
👉 「知道自己不知道」=活下來的開始。
#孫子兵法 #軍爭篇 #華杉講透 #氣與心 #領導力 #戰略思維 #動能管理 #團隊能量 #職場兵法 #知道自己不知道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