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Sports
TV & Film
Technology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125/v4/f0/da/d2/f0dad2da-6886-334d-a0da-47bc35b2822d/mza_4930994724554364722.jpeg/600x600bb.jpg
救生日常
蕉哥
263 episodes
2 days ago
救生日常是荷蘭游泳教育品牌「像一條魚LikeAFish」的podcast 節目,我們會在節目中分享救生的日常、分析最近的溺水事件、以及談談最重要的水域安全觀念與水中自救技巧。 👉 像一條魚:https://likeafish.com.tw 👉 E-mail:service@likeafish.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Sports
RSS
All content for 救生日常 is the property of 蕉哥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救生日常是荷蘭游泳教育品牌「像一條魚LikeAFish」的podcast 節目,我們會在節目中分享救生的日常、分析最近的溺水事件、以及談談最重要的水域安全觀念與水中自救技巧。 👉 像一條魚:https://likeafish.com.tw 👉 E-mail:service@likeafish.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Sports
https://files.soundon.fm/1601439674624-a135e7a6-91a3-4360-8003-911a1b4a61aa.jpeg
新聞報報 #214|三種你應該避開的溪邊玩水地形/女童迪士尼郵輪墜海/防溺教育不能只靠下水才能練
救生日常
13 minutes
4 months ago
新聞報報 #214|三種你應該避開的溪邊玩水地形/女童迪士尼郵輪墜海/防溺教育不能只靠下水才能練
哈囉~大家好,我是蕉哥。 活水湖已經開放了,週末好天氣,也看到許多人去現場戲水。 你會發現,其實活水湖的水深,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都需要帶浮具下水。畢竟大部分人不會在踩不到底的地方游泳,或是體力也不夠好。 救生衣是最好的選擇,完全不會有脫落跟翻覆的風險。 而游泳圈是最不好的。因為使用泳游泳圈的人,通常都沒有脫落後能自己游過去拿回來的能力。 然而,如果你想要有戲水的多元選擇,又不想要被束縛住,浮多力會是一個好選擇! 想趴、想躺、想坐都可以,大人小朋友皆可以使用,攜帶方便好收納,送禮自用兩相宜XD 最後的早鳥優惠只到今天,而且數量有限,要買要快喔~~~ 👉 購買連結:https://likeafish.com.tw/floaty ┄┄◇◆☆★◇◆┄┄ ⚡️ 本週精選內容 ▍三種你應該避開的溪邊玩水地形 今年的夏天真的很不平靜,已經發生了不少起溺水意外,很多都還是在熱門戲水景點。 相信大家應該都有看到新聞了,為了救在禁區從事SUP活動落水的玩家,導致多名消防弟兄喪生。 今天也有很多記者聯絡蕉哥,想詢問我的看法,以及了解如果一般民眾掉入這種翻滾流、沸騰線,要怎麼自救? 不過,我並沒有受訪, 因為其實我不知道該怎麼辦。 如果今天是我掉入事發現場的水流中,即便我有穿救生衣,我也不一定是那個能夠活下來的人。 很多時候,理論知識能幫助我們避開風險,自救技巧能幫我們脫離險境。 但有時候能獲救,只是剛好人很幸運而已。 ┄┄◇◆☆★◇◆┄┄ 推廣防溺教育怎麼久,蕉哥一直強調:最重要的不是學會水中自救技巧,而是防溺 — 也就是根本不要讓事情發生、不要讓自己陷入這種風險困境。 能在那個水量這麼大的位置逆流而划,絕對也不是一般菜鳥玩家。至於為什麼要讓自己陷於風險中,是想挑戰、還是想證明自己可以?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溪邊的意外,除了溪水暴漲、人可以卡在溪中或對岸等待救援以外,大部分都很難獲救。 因為溺者撐不了那麼久的時間,通常消防上去救援,大概都是一小時起跳,也只是去負責撈人。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課程中,一直在呼籲不管去溪邊或海邊玩,遠離各種人工設施,因為真的很容易產生有風險的地形,讓人陷入危險之中。 ┄┄◇◆☆★◇◆┄┄ 講了那麼多,建議大家去溪邊玩水避開以下地形: 1、瀑布或低頂壩下方 不是一定會有讓你卡住的流,但你不一定看的出來,因為這跟地形有關,也跟水量有關。今天去沒事,不代表下禮拜去就安全。 如果你看不出來,乾脆直接避開它。 2、白水區(Whitewater) 看不到底下,也難了解底下的地形跟水流,那為什麼要在這邊玩? 這類大量氣泡產生的白水區,會讓浮力變小(因為空氣邊多),即便穿著救生衣,也很容易讓人卡在那邊,無法辨識方向。 3、邊坡人工堤防 這種河道旁邊的施工位置,常常會有鋼筋裸露的狀況,超容易刮到。 另外,由於溪流的沖刷,導致堤防底下常常被水流掏空,那就代表水會往底下灌。之前新竹的溯溪意外,也是玩漂漂河,流到此處人直接跟救生衣一起被帶下去。 ★★★ 👨‍💼 新聞報報 ▍女童迪士尼郵輪墜海!父跳海踩水20分鐘獲救 迪士尼「夢想號」郵輪從巴哈馬群島返回佛州,不料一位女童在拍照時不小心從欄杆邊摔出去,從左舷的四樓甲板落水,女童父親見狀立即跟著跳海救女。 郵輪馬上啟動警報,派出搜救小艇。最終女童父親抱著女童在海上踩水20分鐘,順利撐到救援小艇到來,父女二人平安獲救。 ┄┄◇◆☆★◇◆┄┄ 如果今天你的小孩不小心掉入水裡,你有能力救他嗎? 還好這位爸爸有能力。 很多人都說自己怕水、恐水、不會去有水的地方,誰會想到去迪士尼玩也會意外落水呢? 四樓高就算是自己跳到水裡也需要勇氣,加上船有在開,這位爸爸絕對是沒有猶豫直接跳下去。 抓著女兒踩水20分鐘,應該超過很多救生員可以做到的程度,但這位爸爸一樣做到了。 意外就是「意料之外」的事,做好準備,有一天你會感謝自己當初有學好游泳。 ★★★ 🏊‍♂ 好文章分享 ▍防溺教育不能只靠下水才能練 「教練,你可不可以帶我小孩去溪邊或海邊上課?我想讓他學自救。」 蕉哥很常被問這句話。 家長的用意很好,想讓孩子實際體驗開放水域。 → 但老實說:我們不是不願意,而是小朋友做不到。 溪邊、海邊的風險高,條件多變,而且小朋友的程度通常都不夠到可以去溪邊海邊上課。 如果我們不能每週跑開放水域,那我們還有什麼方法學防溺自救? --- 一、體力,是最容易忽略的「生存指標」 2021年,全台三級警戒,游泳池一口氣關了三個月。 整個夏天不能游泳,教學停擺、泳隊停訓,所有人都慌了。 但問題來了: > 練游泳,一定要在泳池嗎? 答案是:練技巧需要,練體力不一定需要。 有些小孩沒學過游泳、沒上過防溺課,但你叫他在水裡亂踢亂划,也可以讓頭在水面撐一分鐘。 為什麼? √ 因為他的體能夠好。 √ 因為他爸媽平常就讓他動。 √ 因為家長會帶小朋友去爬山、走步道、踢球、騎腳踏車。 體力不能讓你游得漂亮,但可以讓你撐得夠久。 → 技巧讓你游得順,體能讓你游得遠。 --- 二、玩水,不能只有泳池;玩出安全感,要靠不同場域練出來 疫情後,台灣水上活動一直在努力復甦。 SUP、溯溪、獨木舟、浮潛、自由潛水、水肺潛水、衝浪…… 每一項都超好玩,每一項都有風險。 這些活動不會在泳池進行,它們會在溪邊、湖邊、海邊——也就是最容易發生溺水的地方。 → 去體驗,去探索,去感受不同場域的水對自己有什麼影響。 你會開始學會判斷: √ 哪些地方下午會有雷陣雨? √ 哪些水域會有長浪發生? √ 哪種地形需要有教練陪同? 這些都是你一輩子泡在泳池也學不到的事。 --- 三、自救練習是一週一週累積起來的 防溺不是急救訓練,它更像是肌肉的記憶,一點一滴地養成。 但你也知道,下水練習是一件「麻煩」的事: 你要準備衣服、要吹頭髮、身上有氯味,冬天冷一點就不想去了。 → 這些都真實存在的理由。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更需要自律。 √ 建議一週一次上課, √ 搭配一週二到三次自主練習。 √ 即便不下水,也能用影片學水域知識。 > 練的是水感,但撐住你的,是肌耐力與紀律。 --- 結語 我們不是為了練游泳而游泳,我們是為了「發生事情時要知道該怎麼辦」。 防溺自救,是一套系統能力。 體能、技巧、環境判斷、心理建設——全部都要。 練習防溺的起點不是海邊,而是你願不願意每週撥出一點時間,把自己練起來。 即便今天你沒有下水。 -- 📣本週水安小知識 🦺 10大防溺自救游泳學習迷思 ❗ 危險水域,真的危險嗎? 🏊‍♂️ 防溺自救游泳課精彩剪輯 ⛱️ 近10年溺水意外發生的原因與地點分析 /// 📌「像一條魚LikeAFish」 官網:https://likeafish.com.tw FB:https://www.facebook.com/belikeafish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likeafish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救生日常
救生日常是荷蘭游泳教育品牌「像一條魚LikeAFish」的podcast 節目,我們會在節目中分享救生的日常、分析最近的溺水事件、以及談談最重要的水域安全觀念與水中自救技巧。 👉 像一條魚:https://likeafish.com.tw 👉 E-mail:service@likeafish.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