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大家好,我是蕉哥。
看了這周的氣象預報,天氣又要爛一個禮拜了,南部下雨下到停班停課。
建議大家近期少去溪邊玩,雨下的多溪邊水量就容易很大,土石也容易鬆動。
今年的溪邊意外真的太多了….
┄┄◇◆☆★◇◆┄┄
⚡️ 本週精選內容
▍
海邊立紅色旗子真的不能下水嗎?
海邊的風浪旗是用來提示海象狀況、提醒戲水者注意安全的重要標誌。
常見的風浪旗顏色及其代表的意義:
1、綠旗:安全
* 表示海象平穩、風浪小,適合從事水上活動。
* 不代表完全沒有危險,仍需注意自身水性與安全措施。
2、黃旗:警戒
* 表示海面有中等風浪,可能有離岸流或暗流等風險。
* 適合有經驗者活動;兒童、長者及不熟水性者應特別注意。
* 建議穿著浮具或留在淺水區。
3、紅旗:危險,禁止下水
* 海象惡劣,如大浪、強離岸流、風力過大等。
* 嚴重威脅生命安全,不可下水活動。
* 救生員也會特別加強警戒。
4、紅黃雙色旗(分上下或左右)
* 代表有救生員值勤的安全戲水區域。
👉 完整影片:
https://youtube.com/shorts/MaqbEHxCxBg?si=ifwq9Xripmr3mHUd
★★★
👨💼 新聞報報
▍
竹縣五峰雙龍瀑布,溯溪教練捲入「翻滾流」溺水死亡
1名45歲莊姓溯溪教練疑似帶團時一個不小心,在瀑布附近的麥巴萊溪流域某「翻滾流」意外落水。莊男被同行者拉出水面時,已經沒有生命跡象。
據了解,當時一行8人正在溯溪,其中一名學員遭大水沖走,莊姓教練見狀立刻上前要拉人,但兩人遭大水捲入;另一名同行的教練加入救援,先拉起學員,而後莊男才被拉出水裡。
┄┄◇◆☆★◇◆┄┄
事發地點在麥巴萊溪水域的一處小瀑布,距離雙龍瀑布不遠,算是上坪溪的上游。
而「翻滾流」就是瀑布下方目視不斷冒出白色水花處,翻滾流所在的浮力小、下沉拉力比較大。
不是所有白泡區的流都會形成翻滾流、或其他水流把人卡在那裏,但重點是多數人根本分不出來哪種會卡住。
所以避開危險的方式,就是遠離危險。不要在白泡區玩水,絕對會減少很多麻煩。
這條路線其實也是很多人會帶隊溯溪的路線,相信這位教練也不是第一次去,但因為為了拉被沖走的學員而被沖進水流溺水,令人遺憾。
--
今年的溪邊意外真的很多,可能因為天氣不穩定,雨又下的多。即便平時常去的路線,還是要再重新評估各種環境安全。
每次這種意外發生,新聞留言區總是一堆酸言酸語。
沒找教練:被說為什麼不找教練
有找教練:都是教練的錯不注意安全
教練出事:啊這麼危險為什麼要去
真的是怎樣都有話說。
感覺在台灣玩戶外活動,真的是要祈禱自己不會有任何狀況發生。因為民眾不會管你為什麼會出事,反正一定要撻伐,即便你願意風險自負。
這種風氣,真的很不喜歡。
★★★
🏊♂ 好文章分享
▍
每年入夏溺水頻傳 為何連年200起死亡事故不減?
根據消防署統計,近5年來台灣每年平均約400人發生溺水意外,其中約半數不幸死亡。
「戲水」與「失足」是最常見的兩大主因,戲水意外每年平均80多人溺水,約30人死亡,事故多集中在10至29歲的年輕族群;失足則平均每年近90人溺水、約50人死亡,常見於成年人的意外落水。
排名第3的原因為釣魚時落水,每年平均30多起、死亡18人,集中於中壯年族群。
但台灣推行游泳教育已逾25年,是否防溺教學成效有限?
水域安全專家表示,台灣課程以泳姿技巧為主,缺乏開放水域應變與防溺訓練,是無法有效防溺的主因。
據消防署統計,溺水事故地點多集中在溪河、近海等開放水域。以戲水為例,近半數發生在近海,另有34%發生於溪河,僅8%發生在泳池中。
👉 全文閱讀: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761938
--
📣本週水安小知識
👨🏫
台東場防溺教育工作坊免費報名參加
💰
虎豹潭溺水意外判新北政府國賠617萬
///
📌「像一條魚LikeAFish」
官網:
https://likeafish.com.tw
FB:
https://www.facebook.com/belikeafish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likeafish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