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囉~你正在收聽的是《豆豆園長下班後》。
我是豆豆園長,一個白天在幼兒園陪伴孩子、放假也還在想孩子的園長
這裡是溫馨分享教養,也是笑中帶淚的療癒小角落,跟大家聊聊教養與教育現場的真心話。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環境的氛圍讓老師和家長都默默放在心裡的問題——
南瓜燈亮起、糖果的香氣飄滿社區中。孩子們興奮地討論:「我要扮鬼怪!」、「我們要去搗蛋要糖果!」
但老師與家長心裡,常浮現不同的聲音——
「這樣的活動真的適合幼兒園嗎?真的要贊成不給糖就搗蛋嗎?」其實,教育現場不只是要「過節日」,更重要的是:在活動中,教孩子學會尊重與理解文化的多樣。
在萬聖節,許多的社區也舉辦了變裝活動。有家長興奮地準備服裝、拍照留念;但也有家長擔心:「為什麼要讓孩子接觸這些鬼怪的東西?」也有家長問:豆豆園長你們學校不辦萬聖節活動嗎?
是啊!我們沒有辦萬聖節的活動,如果孩子要體驗可以在社區中參加裝扮,在這些活動中引導孩子理解這世界有各種不同的節慶,也學會尊重不同的文化選擇。不贊成「不給糖就搗蛋」,因為那樣的互動容易讓孩子誤以為:「只要鬧,就能得到想要的東西」。但也尊重萬聖節背後「分享、勇敢表達自己」的精神。
活動的重點,不在糖果,而在於孩子如何表達與尊重他人。在幼兒園裡,我們觀察到:孩子理解文化的方式,不是聽說明,而是從「體驗」中學到的。他們可能不知道萬聖節的歷史,但會從活動中發現——「我可以裝扮自己,也可以知道節日的由來,也是出自秋天的感恩季節。」在參與活動同時,也讓孩子們知道
👻「如果你想要糖果,要先說出魔法口令,記得微笑喔!」
🍬「拿到糖果要說謝謝,因為那是別人給的心意。」讓活動回歸教育本質:練習禮貌、表達與感恩。
策略建議
1️⃣聚焦「角色扮演」、「合作」與「分享」,減少搗蛋或嚇人的元素。
2️⃣引導孩子了解:每個節日背後都有不同的故事,讓文化教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3️⃣參與活動,可以陪孩子討論「為什麼大家會打扮成這樣?」,也可著重「創意」與「分享」,而不是「要糖果」。尊重他人家庭的選擇,讓孩子明白:不同的習慣,都是值得欣賞的文化差異。
教育不只是教知識,也是陪孩子用理解的眼光看世界。大人的用心與支持,都讓「尊重」這件事,不只停留在節日裡,而是長在孩子的日常裡。
我想「體驗文化,也是讓孩子看見整個世界的色彩。」所以,不給糖也沒關係。重要的是,孩子懂得用笑容取代搗蛋,用理解取代對立。
謝謝你與豆豆園長一起在小角落裡聊聊,在今天的分享每個節日,都能是一次學習的機會。當孩子在活動中學會尊重、學會表達,那份甜,不只是糖果,而是成長的滋味。如果你喜歡這一集,歡迎訂閱節目,也可以分享給你關心的家長或老師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