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Sports
TV & Film
Technology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221/v4/05/86/53/05865386-4883-9555-608e-e51800023d1a/mza_5319065276311922313.jpg/600x600bb.jpg
豆豆園長下班後
豆豆園長
23 episodes
2 days ago
這裡是專業又有笑聲的教養小天地,豆豆園長,下班後繼續陪你聊孩子,分享第一線觀察、實用策略和一點點真心話,沒有標準答案,只有溫柔陪伴。爸媽不用完美,歡迎你,懂孩子就從這裡開始,一起下班,一起長大。
Show more...
Education
RSS
All content for 豆豆園長下班後 is the property of 豆豆園長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這裡是專業又有笑聲的教養小天地,豆豆園長,下班後繼續陪你聊孩子,分享第一線觀察、實用策略和一點點真心話,沒有標準答案,只有溫柔陪伴。爸媽不用完美,歡迎你,懂孩子就從這裡開始,一起下班,一起長大。
Show more...
Education
Episodes (20/23)
豆豆園長下班後
不願意分享,不是小氣,是發展還沒到

哈囉,你現在收聽的是《豆豆園長下班後》,我是豆豆園長,上班時陪孩子一起遊戲,下班後呢,就在這裡,和你聊聊那些教養中想逃跑又不能逃的時刻。

今天我們要聊的,個家長最常焦慮的小難題:

「孩子不願意分享,是不是很小氣?」其實啊,孩子不分享,甚至是一個非常正常、非常健康的發展歷程。

在幼兒園有時候看到這樣的畫面:兩個孩子都想玩同一台玩具車,

A孩子抱得緊緊的,B孩子大喊:「老師他不給我玩!」

大人第一時間往往會說:「要分享喔!」「不可以小氣喔~」

但孩子的眼神是害怕的——

不是怕被罵,而是怕自己喜歡的東西被搶走。

孩子此刻不是「不分享」,而是 還不懂分享是什麼。

我們常常用「大人的道德」要求「小小孩的發展」。

而分享是一種高階社會能力,而不是天生就會的美德。

2~4 歲的孩子,大腦正在成長「自我界線」與「所有權概念」,

這時候他們最需要的是——先確定「這是我的」。

只有先感覺到「擁有」,才有能力「給予」。

小策略,可以一起試試看喔~

✅ (1)先尊重孩子的所有權

✅ (2)引導孩子們先從「輪流」開始再練習「分享」更容易

✅ (3)提供替代品或同類型玩具

✅ (4)練習「如何說不」

親愛的老師及家長,孩子不分享,不代表沒教好,也不代表個性不好。是在陪一個「正在發展的大腦」慢慢長大。

分享不是天生會的,而是長大後慢慢學會的溫柔。」,孩子不願意分享,不是小氣只是發展還沒到,當我們開始陪伴孩子理解自己的需求,他才會慢慢長出真正的同理與大方。


你家也經歷過「你又不分享」的狀況嗎?歡迎留言分享你最印象深刻的時候,別忘了訂閱《豆豆園長下班後》,讓我們一起陪孩子長大,也陪自己長大。

我是豆豆園長,下班後繼續陪你走育兒~這條~不孤單的路。

下次見

Show more...
2 days ago
7 minutes 51 seconds

豆豆園長下班後
給在遇見更好自己路上的你,老師在職進修—蠟燭多頭燒

哈囉~你正在收聽的是《豆豆園長下班後》。

我是豆豆園長,一個白天在幼兒園陪伴孩子、放假也還在想孩子的園長,這裡是溫馨分享教養,也是笑中帶淚的療癒小角落,跟大家聊聊教養與教育現場的真心話。

今天,我想把這一集獻給所有正在「在職進修」的老師們。

白天上班、下班後上課、假日寫報告,明明已經很累了,卻還在學習路上堅持著。請你先,深深吸一口氣。這一集,是要對你說——「你超棒的~你正走在遇見更好的自己路上。」

你可能常常感覺自己像蠟燭多頭燒:一邊是上班中、要照顧班上、顧及行政業務、協助家長;而另一邊是上學、整理報告、小組作業、各種考試。


很多進修老師會自嘲說:「唉,我好像很難堅持下去。」

但其實——能同時兼顧教室、家庭與進修的人,本來就不是普通人。今天,我想從老師覺得「難以堅持」的角度,重新看見進修背後的「價值」與「意義」。

1.出社會後,能再學習,是一種奢侈的幸運

學生時代,我們常嫌上課無聊;但出社會後才發現——能坐下來好好上課,是一件幸福的事。有人教、有人帶領、有人一起討論,那是一種大人難得的「純粹」。

2.深深感受到學習的目的,是運用;不是分數

身為老師最清楚:分數不是全部。而當在職進修的價值,是把知識帶回教室、帶回孩子的生命裡。

3.既然開始了,就堅持到畢業(頭都洗了,就洗完吧)

進修有年限、有期限,越到後期越想放棄,這很正常。

但想想看,你都已經付出這麼多:時間、金錢、體力、心力。

就差那麼一點點,你值得看到自己的完成。親愛的~堅持下去,讓多年後閃閃發光的你,感謝現在的自己。

4.久違地以「學生身分」單純享受吸收,也是一種放鬆

白天是老師,要帶班、做決定、照顧孩子、處理情緒。

但到了課堂上,你突然可以不用領導、不用照顧誰——只要「聽」。那份「不用當引導的人」的感覺,更是一種久違的輕鬆。

5.多重角色的時間分配,是你的在有限時間的有無限學習

你是老師、可能也是父母、是家人、是朋友,而如今,又多了一個「學生」。

角色越多,越需要時間管理,而你做到了。你能在日子裡為自己安排學習,那是一種高度自律,也是深深的熱愛。


最後

親愛的老師,進修中的你不是在補不足,而是在提升自己;不是因為你不夠,而是因為你願意變得更好。這份堅持,會讓孩子看見「大人也會努力」。你正在做一件非常值得驕傲的事;親愛的家長,如果你孩子的老師正在進修,請多給他一份理解與支持。他正充實自己將所學運用在愛孩子的活動中。

我想進修中的老師就是在遇見更好自己的路上。讓我們在路上相見。謝謝你與豆豆園長一起在小角落裡聊聊,如果你正在進修,請好好拍拍自己的肩膀。白天照顧孩子,晚上照顧夢想的你,是閃閃發亮的寶石,願這一集,成為你繼續前進的力量。如果你喜歡這一集,歡迎訂閱節目,也可以分享給你關心的家長或老師喔~

我是豆豆園長,下班後繼續陪你走育兒~這條~不孤單的路。下次見~


Show more...
6 days ago
7 minutes 22 seconds

豆豆園長下班後
沉默不是空白,而是醞釀表達的第一步

你現在收聽的是《豆豆園長下班後》,我是豆豆園長,上班時陪孩子一起遊戲,下班後呢,就在這裡,和你聊聊那些教養中想逃跑又不能逃的時刻。


今天我們要聊的,是許多家長會擔心的問題:

「為什麼他就是不講話?」「問他問題時,他都不回答!」

其實,沉默,不等於沒有;

沉默,更不是退縮。有些孩子,就是在慢慢醞釀他的語言花朵。


語言的「說出來」,不是學習的開始,而是學習的最後一步。

孩子沉默,不代表落後,而是他正在「準備」。

這份準備包括:安全感、環境信任、語彙累積、角色認同。

他不是不說,是「還沒準備好說」。

💡 策略建議✅ 1. 給孩子更多等待時間

✅ 2. 用「選擇題」降低壓力

✅ 3. 不糾正,不貼標籤

✅ 4. 讓沉默孩子擁有「小小成功」的語言經驗


我想「沉默的孩子,就像冬天土裡的種子。不是不發芽,而是在累積下一次綻放的力量。」孩子不說,不代表沒有學;沉默的背後,常常藏著安靜的努力,當我們多陪伴,語言就會在孩子的步調裡自然發生。你家也經歷過「你又不回答」的狀況嗎?歡迎留言分享你最印象深刻的時候,別忘了訂閱《豆豆園長下班後》,讓我們一起陪孩子長大,也陪自己長大。

我是豆豆園長,下班後繼續陪你走育兒~這條~不孤單的路。下次見

Show more...
2 weeks ago
7 minutes 22 seconds

豆豆園長下班後
孩子為什麼都聽老師的?

哈囉~你正在收聽的是《豆豆園長下班後》。

我是豆豆園長,一個白天在幼兒園陪伴孩子、放假也還在想孩子的園長🤣

這裡是溫馨分享教養,也是笑中帶淚的療癒小角落,跟大家聊聊教養與教育現場的真心話。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常常有家長半開玩笑地跟我說:

「老師,他在家都完全不聽我的,你一說他就乖得像天使!」

這句話讓許多爸媽無奈,也讓不少老師偷偷笑出來。

你一定看過這個畫面:

在學校,孩子收玩具速度快得像風;

在家裡,講三次、五次、十次,還在地板打滾。

在學校乖乖排隊吃飯、自己上廁所;

在家卻黏在你身上說:「你幫我~」



孩子不是不聽,而是——他在最愛的人面前,最放鬆。

在家,他知道你會包容、會理解、會等他;

在學校,他知道老師有規範、有流程、有同伴一起。

孩子在家裡的「不聽話」,其實是一種「安全感的展現」。

因為最靠近的人,才看得見最真實的他。

從幼兒發展來看,孩子在不同關係中會有不同的「角色定位」策略建議

✅ 策略 1:把家裡的規則「具體化」

不要說「快一點」「乖一點」。

要換成:「我們吃完飯就一起收積木。」

✅ 策略 2:用「預告」讓孩子知道下一個步驟

像學校一樣給孩子緩衝:「還有三分鐘要洗澡囉。」

✅ 策略 3:親師是合作關係

家長和老師是合作關係,而是孩子生命裡最重要的大人。

讓孩子感受到一致性,他會更安心。

如果孩子在家長面前「有不一樣的情況」,請記得——那是一種「我最信任你」的表達方式。他在你面前,才敢展現最真實的自己;而學校穩定的規則,是家庭的延伸,親師一起合作都是支持親子關係的力量。我想孩子在老師面前學規則,在爸媽面前卸盔甲。兩種狀態,都是真實的成長。」

謝謝你與豆豆園長一起在小角落裡聊聊,孩子不是選擇性聽話,而是在不同關係中,用不同方式尋找安全與愛。讓我們在理解裡,而是一起協助孩子,把規則與愛都放進生活裡。如果你喜歡這一集,歡迎訂閱節目,也可以分享給你關心的家長或老師喔~

我是豆豆園長,下班後繼續陪你走育兒~這條~不孤單的路。下次見~

Show more...
2 weeks ago
5 minutes 53 seconds

豆豆園長下班後
孩子的安定, 從穩定上學開始

哈囉,你現在收聽的是《豆豆園長下班後》,我是豆豆園長,上班時陪孩子一起遊戲,下班後呢,就在這裡,和你聊聊那些教養中想逃跑又不能逃的時刻。

今天我們要聊的,孩子的安定,從穩定上學開始」

每天早上,幼兒園門口總是上演著不同的畫面。

有的孩子開心揮手進教室,有的孩子依依不捨、含著眼淚。你知道嗎?

這些早晨的分離,其實都陪孩子練習「安定自己」的能力。


請假,當然沒問題。生病、家庭活動、特殊狀況都需要彈性。但若請假頻繁,孩子的「歸屬感」與「安全感」就會被削弱。久而久之,他可能對上學產生抗拒、焦慮,甚至連與同伴相處的節奏都要重新學起。

在幼兒園裡,也觀察到:

出勤穩定的孩子,情緒表現更平穩、學習專注度也更高。

每天規律上學,不只是「學習習慣」,更是幫助孩子發展「心理安定力」的練習。穩定上學,也讓老師能更了解孩子的狀態、掌握發展步調,形成一個安全、可預測的環境,讓孩子心裡知道:「在幼兒園裡,熟悉的老師會在,朋友會在,這裡是熟悉的地方。」

💡 策略建議

對老師與家長來說,我們可以這樣做:

1.建立「每天上學」的心理準備儀式感,例如:吃早餐、背書包、跟爸媽說再見。。

2.若孩子抗拒上學,別急著責備,先了解原因——可能是環境轉變、身體不適或情緒累積。

3.到園時用固定的迎接儀式幫助孩子建立連結,例如:問候擁抱、進門儀式。

4.對請假後回園的孩子,多一點時間安撫、陪伴他重新適應團體節奏。

請假可以,但不要太頻繁。若真的需要,也可提前告訴老師,協助孩子預告與銜接。


親愛的老師及家長,教育的穩定,其實是一種愛的延續。家長的堅持與老師的包容,共同築起孩子的安全基礎。當我們幫孩子養成「穩定上學」的節奏,我想,每天穩定上學的步伐,就是孩子邁向自信與成長的第一步。

從一開始哭鬧、後來能開心上學的孩子。他們的笑容,是日復一日、穩定陪伴的成果。所以啊,請相信,穩定的上學,不只是責任,更是一份愛的練習。

也希望我們都能在每個早上的揮手說再見時,給孩子最安定的力量。

你家也經歷過「齁~你又不想上課」的狀況嗎?歡迎留言分享你最印象深刻的時刻,別忘了訂閱《豆豆園長下班後》,讓我們一起陪孩子長大,也陪自己長大。

我是豆豆園長,下班後繼續陪你走育兒~這條~不孤單的路。下次見


Show more...
3 weeks ago
8 minutes 10 seconds

豆豆園長下班後
開心體驗節日,但不可以不給糖就搗蛋

哈囉~你正在收聽的是《豆豆園長下班後》。

我是豆豆園長,一個白天在幼兒園陪伴孩子、放假也還在想孩子的園長

這裡是溫馨分享教養,也是笑中帶淚的療癒小角落,跟大家聊聊教養與教育現場的真心話。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環境的氛圍讓老師和家長都默默放在心裡的問題——

南瓜燈亮起、糖果的香氣飄滿社區中。孩子們興奮地討論:「我要扮鬼怪!」、「我們要去搗蛋要糖果!」

但老師與家長心裡,常浮現不同的聲音——

「這樣的活動真的適合幼兒園嗎?真的要贊成不給糖就搗蛋嗎?」其實,教育現場不只是要「過節日」,更重要的是:在活動中,教孩子學會尊重與理解文化的多樣。

在萬聖節,許多的社區也舉辦了變裝活動。有家長興奮地準備服裝、拍照留念;但也有家長擔心:「為什麼要讓孩子接觸這些鬼怪的東西?」也有家長問:豆豆園長你們學校不辦萬聖節活動嗎?

是啊!我們沒有辦萬聖節的活動,如果孩子要體驗可以在社區中參加裝扮,在這些活動中引導孩子理解這世界有各種不同的節慶,也學會尊重不同的文化選擇。不贊成「不給糖就搗蛋」,因為那樣的互動容易讓孩子誤以為:「只要鬧,就能得到想要的東西」。但也尊重萬聖節背後「分享、勇敢表達自己」的精神。

活動的重點,不在糖果,而在於孩子如何表達與尊重他人。在幼兒園裡,我們觀察到:孩子理解文化的方式,不是聽說明,而是從「體驗」中學到的。他們可能不知道萬聖節的歷史,但會從活動中發現——「我可以裝扮自己,也可以知道節日的由來,也是出自秋天的感恩季節。」在參與活動同時,也讓孩子們知道

👻「如果你想要糖果,要先說出魔法口令,記得微笑喔!」

🍬「拿到糖果要說謝謝,因為那是別人給的心意。」讓活動回歸教育本質:練習禮貌、表達與感恩。


策略建議

1️⃣聚焦「角色扮演」、「合作」與「分享」,減少搗蛋或嚇人的元素。

2️⃣引導孩子了解:每個節日背後都有不同的故事,讓文化教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3️⃣參與活動,可以陪孩子討論「為什麼大家會打扮成這樣?」,也可著重「創意」與「分享」,而不是「要糖果」。尊重他人家庭的選擇,讓孩子明白:不同的習慣,都是值得欣賞的文化差異。

教育不只是教知識,也是陪孩子用理解的眼光看世界。大人的用心與支持,都讓「尊重」這件事,不只停留在節日裡,而是長在孩子的日常裡。


我想「體驗文化,也是讓孩子看見整個世界的色彩。」所以,不給糖也沒關係。重要的是,孩子懂得用笑容取代搗蛋,用理解取代對立。

謝謝你與豆豆園長一起在小角落裡聊聊,在今天的分享每個節日,都能是一次學習的機會。當孩子在活動中學會尊重、學會表達,那份甜,不只是糖果,而是成長的滋味。如果你喜歡這一集,歡迎訂閱節目,也可以分享給你關心的家長或老師喔~

Show more...
3 weeks ago
6 minutes 5 seconds

豆豆園長下班後
小噴火龍是需要情緒的出口

哈囉,你現在收聽的是《豆豆園長下班後》,我是豆豆園長,上班時陪孩子一起遊戲,下班後呢,就在這裡,和你聊聊那些教養中想逃跑又不能逃的時刻。


今天我們要聊的,「常常變成噴火龍」的孩子。有時候在幼兒園裡,會有孩子每天都像噴火龍一樣。不想吃、不想收玩具、不想排隊,只要一不順心,情緒就滿到要噴發。老師和家長常無奈地問:「他是不是太愛生氣了?」有時候,孩子大聲哭鬧、摔東西、大聲吼叫,讓我們的大腦瞬間一片空白。但你知道嗎?這些看似失控的行為,其實是孩子在告訴我們:「我被情緒給淹沒了,請幫忙。」


其實,「常常發脾氣」不等於「愛生氣」。孩子的情緒,就像正在學走路的心,還在摸索「怎麼表達、怎麼被理解」。他不是壞脾氣,而是還不會用語言說出難過或挫折。所以孩子在生氣時,不是故意挑戰權威,而是需要大人先「借他一點理智」,陪他渡過風暴。

策略建議

對老師與家長來說,我們可以這樣做:

1️⃣安撫情緒後,再引導

2️⃣命名情緒,幫助孩子認識「這叫生氣」「這是難過」。

3️⃣練習表達方式,如:「我可以說我不喜歡」「我需要幫忙」。

4️⃣穩定的作息與預告,降低情緒突發


親愛的老師及家長,陪伴孩子們練習認識情緒前,觀察情緒前的觸發點,是關鍵線索,了解孩子們在意的事情,更能夠陪伴練習,但也請記得,情緒教育不是一天學會,而是一段旅程。當孩子爆炸時,你選擇不爆炸,而是留下來理解他,這本身就是最棒的陪伴。能被接住的孩子,才有力量去面對世界的風浪。請也對自己溫柔一點。每一位願意陪孩子度過情緒風暴的大人,都在教會他「被理解」的模樣。因為安穩的情緒,不是天生的,而是被愛練出來的。


你家也經歷過「喔喔~又爆炸了,孩子哭喊中」的狀況嗎?歡迎留言分享你最印象深刻的時刻,別忘了訂閱《豆豆園長下班後》,讓我們一起陪孩子長大,也陪自己長大。我是豆豆園長,下班後繼續陪你走育兒~這條~不孤單的路。下次見~


Show more...
1 month ago
8 minutes 19 seconds

豆豆園長下班後
老師也要愛自己

哈囉~你正在收聽的是《豆豆園長下班後》。

我是豆豆園長,一個白天在幼兒園陪伴孩子、放假也還在想孩子的園長,這裡是溫馨分享教養,也是笑中帶淚的療癒小角落,跟大家聊聊教養與教育現場的真心話。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個許多老師都默默放在心裡的問題——

當我們明明那麼喜歡孩子、熱愛教育,卻在某一天,開始覺得「累了」那是不是代表,我們不夠堅強?


教育現場的壓力,不只來自工作量,還包括「情緒性勞動」——

那是一種需要不斷輸出的情感付出:要有耐心、要同理、要正向、要穩定。長期的情緒付出若沒有被理解、被看見,老師容易出現「共感疲勞」:明明知道怎麼陪孩子,但心卻開始覺得「好像什麼都做不好」。這不是專業不足,而是人性的反應。因為老師,不只是專業角色,更是有感情的人。


策略建議

1️⃣ 劃出「me time」

讓自己有真正下班的時刻,給自己放空休息的時間,哪怕只有半小時,也要讓腦袋休息。

2️⃣ 和信任的同事聊聊現場的心事

傾訴不是脆弱,是情緒排毒。被理解的當下,壓力就已經卸下一半。

當然當我們是被信任的傾吐的對象時,也別忘給予正向的支持,而不要讓彼此都被負面情緒的侵蝕了。

3️⃣ 重新看見「小而真實的成就」

陪伴孩子學習的過程,不是只看成果、不是只看表現,而是感受哪個孩子今天主動說「老師,我喜歡你」、主動擁抱我們的的瞬間。那就是我們教育最真實的回報。

謝謝你與豆豆園長一起在小角落裡聊聊,在今天的分享學習誠實地感受自己。願我們都能在疲憊中,找到繼續溫柔的支持。因為愛孩子的心,應該被理解與珍惜。如果你喜歡這一集,歡迎訂閱節目,也可以分享給你關心的家長或老師喔~

我是豆豆園長,下班後繼續陪你走育兒~這條~不孤單的路。下次見~


Show more...
1 month ago
6 minutes 7 seconds

豆豆園長下班後
一遇挑戰就哭泣,挫折忍受度需要陪跑養成

哈囉,你現在收聽的是《豆豆園長下班後》,我是豆豆園長,上班時陪孩子一起遊戲,下班後呢,就在這裡,和你聊聊那些教養中想逃跑又不能逃的時刻。

今天我們要聊的,「一遇挑戰就哭」的孩子。他們不是故意鬧情緒,也不是不堅強,只是面對挫折時,他們還在學——怎麼讓心變得更強壯。

我們常把「勇敢」看成天生的特質,但其實,挫折忍受度是一種後天能力,是孩子在一次次「被安撫」、「被理解」之後,慢慢建立的心理韌性。所以,孩子哭,不代表脆弱;他只是還沒找到調整心情的「工具」。

小策略建議

1️⃣ 先接住,再引導

當孩子哭時,不急著責備,先讓他感覺安全:「我看到你很難過,我在這裡。」

2️⃣ 陪他感知覺知自己的情緒,引導思考

「你生氣的時候,身體有什麼感覺?我們可以深呼吸一下。」

3️⃣ 讓他重建信心,而不是逃避

等他冷靜後,再一起試著重新搭、重新畫,讓他知道——「哭完可以再試一次。」

4️⃣ 陪他練習接受失敗,也能從中學習

有時候結果不如預期,那也沒關係。陪孩子一起討論:「這次沒成功,你學到了什麼?」讓他知道——失敗不是結束,而是成長的一部分。


在陪伴孩子「哭」與「成長」的故事。一次次擦眼淚的瞬間,其實是孩子在學會,怎麼面對世界的不如意。願我們都能用耐心與理解,陪孩子把眼淚變成力量,讓他們的心,慢慢煉成透明又堅韌的模樣。

孩子剛學走路的時候,摔倒很多次,才能跑得穩。而每一次被接住的跌倒,都在偷偷練習變勇敢。


你家也經歷過「這只是小事,你又哭了」的狀況嗎?歡迎留言分享你最印象深刻的狀況,別忘了訂閱《豆豆園長下班後》,讓我們一起陪孩子長大,也陪自己長大。我是豆豆園長,下班後繼續陪你走育兒~這條~不孤單的路。下次見~






Show more...
1 month ago
11 minutes 36 seconds

豆豆園長下班後
在愛裡堅定說不,溫柔也可以很有力量

哈囉~你正在收聽的是《豆豆園長下班後》。

我是豆豆園長,一個白天在幼兒園陪伴孩子、放假也還在想孩子的園長

這裡是溫馨分享教養,也是笑中帶淚的療癒小角落,跟大家聊聊教養與教育現場的真心話。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家長和老師常常卡在中間的課題—

「怎麼在愛裡,堅定地說不。」在幼兒園裡,有時候會看到這樣的畫面:

操作教具的時間結束了,孩子不肯收玩具、哭著要再玩五分鐘,老師蹲下來輕聲說:「我們一起數到十,玩具就要回家囉。」孩子嘟著嘴,流著眼淚,但也慢慢照做了。

另一邊,也有大人忍不住說:「好啦好啦,再玩一下啦~」但似乎也影響到下面活動的時間,大人的心情變得緊張,集合時語氣也產生了變化。

這些日常的拉扯,其實反映了我們心裡的掙扎:

我到底是在堅持原則,還是在對抗孩子?

我到底是在包容孩子,還是在妥協自己?


我們常把「勇敢」看成天生的特質,但其實,挫折忍受度是一種後天能力,是孩子在一次次「被安撫」、「被理解」之後,慢慢建立的心理韌性。所以,孩子哭,不代表脆弱;他只是還沒找到調整心情的「工具」。在幼兒發展階段中,挫折忍受度的形成,是一個漸進的歷程。

小策略~

1.當孩子不合作時,先穩定自己的情緒,用低姿態、高原則的方式回應,像是「我知道你想玩,但現在要收玩具了,我可以幫你一起」。這就是「溫柔而堅定」的開始。

衝突不再是對抗,而成了一次教會孩子尊重規則、學會合作的機會。穩定的情緒與低姿態的陪伴,讓愛更有力量。

你不需要用大聲來證明權威,真正的力量,是穩定與一致。


2.不要害怕立界線。當你冷靜而一致地堅持時,孩子雖然當下會不開心,但他會在長大的過程裡,慢慢理解這是一種愛的守護。

不順從孩子的每一個要求,並不代表你不愛他,而是你在教他:愛是有方向的、安全的、被界線保護的。

「愛,就像一條有護欄的路。沒有界線的自由,是迷路;而有界限的保護,才是真正愛的守護。」願我們在每一次說「不」的時候,都能帶著「我愛你」的語氣。

謝謝你與豆豆園長一起在小角落裡聊聊,在今天的分享裡教育與愛,其實不在於誰讓誰妥協,而在於我們能不能用柔軟的心,守住該堅持的事。用溫柔的力量,陪孩子長成有界線的自由。如果你喜歡這一集,歡迎訂閱節目,也可以分享給你關心的家長或老師喔~我是豆豆園長,下班後繼續陪你走育兒~這條~不孤單的路。下次見~





Show more...
1 month ago
8 minutes 29 seconds

豆豆園長下班後
小小謊言其實是分不清楚現實與想像

哈囉,你現在收聽的是《豆豆園長下班後》,我是豆豆園長,上班時陪孩子一起遊戲,下班後呢,就在這裡,和你聊聊那些教養中想逃跑又不能逃的時刻。


今天我們要聊的,是讓很多大人又氣又好笑的情境——孩子說謊。你是不是也曾聽到孩子斬釘截鐵地說:「不是我打翻的!」

結果下一秒,證據就在他的小手上?

在幼兒園裡,我們常會遇到這樣的畫面:孩子明明手上還拿著畫筆,卻說:「不是我畫的牆!」或是為了與老師對話,說:「我爸爸說16歲的時候要送我一個大驚喜~」,老師問:那你現在四歲?還要多久?小孩:明天就16歲了孩子的話裡有想像、有逗趣,也有一點點「想被喜歡」的小心思。

所以,當孩子說謊,他真的「壞」嗎?

其實,大部分學齡前孩子的謊言,都不是出於惡意,而是在練習分辨現實與想像的界線,在嘗試「保護自己」不被責備、或「得到喜歡」的表達方式。這是情緒發展與認知成長過程中的一個自然階段。

大人的回應方式會深深影響孩子未來的誠實態度。責罵可能讓孩子更害怕承認;理解與引導,才會讓他學會面對錯誤。

可以試試看:1️⃣ 先接納情緒,再處理行為。 先理解孩子為什麼不敢說真話,是害怕被罵?還是想討好?

2️⃣ 讓誠實變得安全。 當孩子願意承認錯誤時,給他肯定:「謝謝你誠實地說出來,我覺得你很勇敢」

3️⃣ 用故事和遊戲幫助分辨真實與想像。 可以透過繪本、角色扮演,引導孩子理解「真實」與「假裝」的不同。


孩子說謊,不是壞,而是在學習。我們能做的,就是在每一次「不誠實」的背後,看見他渴望被接納、被理解的心。這份理解,就是他走向誠實世界的起點。

你家也經歷過「到底你說的是真的還假的啦?」的狀況嗎?歡迎留言分享你最印象深刻的時刻,別忘了訂閱《豆豆園長下班後》,讓我們一起陪孩子長大,也陪自己長大。

我是豆豆園長,下班後繼續陪你走育兒~這條~不孤單的路。下次見~

Show more...
1 month ago
8 minutes 59 seconds

豆豆園長下班後
在疫情前就開始的健康守護,從託藥到健康的溫柔堅持

哈囉~你正在收聽的是《豆豆園長下班後》。

我是豆豆園長,一個白天在幼兒園陪伴孩子、放假也還在想孩子的園長,這裡是溫馨分享教養,也是笑中帶淚的療癒小角落,跟大家聊聊教養與教育現場的真心話。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幼兒園在疫情前就開始的健康守護,老師們守護孩子健康的腳步,其實防疫從來沒有停下來。每天測體溫、洗手消毒、觀察孩子的身體狀況,這些看似日常的小事,都是老師們默默地守護愛。

在進入幼兒園之後,家長常會反應「為什麼孩子一上學又感冒了啊?」其實啊~這是孩子在更新「身體病毒碼」。他們的免疫系統正在學習、長大,透過每一次的感冒,慢慢建立起防禦力。從專業角度來看,幼兒在團體生活中接觸頻繁,如果出現感冒或高傳染性的症狀,真的需要在家休息觀察。因為孩子的病程變化很快,上午看起來還好好的,下午就可能發燒或嘔吐。

老師在班級裡,無法隨時掌握每一個孩子的身體狀況,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常常提醒家長:「生病時先讓孩子休息一會兒,那是給他們身體修復的時間。」

在用藥安全方面需要的堅持:

1️⃣為了用藥安全:在幼兒園託藥時請務必附上醫師開立的處方籤或藥袋,並填寫園所提供的託藥單。

2️⃣老師們用藥時的三讀五對:

三讀——讀藥名、讀劑量、讀時間。

五對——對藥品、對劑量、對時間、對孩子、對方式。

3️⃣ 用藥時間的配合:

學校作息以團體為主,老師需要兼顧全班安全與活動,因此用藥時間可能與家中略有不同。希望家長能理解,這是為了讓孩子在安全、穩定的環境下服藥。

在現場中也遇到細心的家長將每一個藥包、藥水罐及藥杯都標記自己孩子的名字,這樣的狀況,更能夠用藥時更加的安全,用謹慎的規範面對用藥的狀況,更是為了對孩子們健康負責,有時也會遇到家長認為只是託個藥,需要這樣嗎?我想是的,我們都是希望透過安全的規範,能夠好好地守護每一個家庭中的寶貝。

「用藥安全就像孩子守護傘,讓他們能在安全健康中長大。」謝謝你與豆豆園長一起在小角落裡聊聊,在今天的分享裡,每一個健康守護在每一個健康的笑容、每一次安心的擁抱。希望老師與家長繼續攜手,讓愛與專業,可以成為孩子最溫柔的防護罩。如果你喜歡這一集,歡迎訂閱節目,也可以分享給你關心的家長或老師喔~我是豆豆園長,下班後繼續陪你走育兒~這條~不孤單的路。下次見~

Show more...
1 month ago
7 minutes 38 seconds

豆豆園長下班後
夜裡的小怪獸 睡不著的夜晚 是需要多一些安全感

哈囉,你現在收聽的是《豆豆園長下班後》,我是豆豆園長,上班時陪孩子一起遊戲,下班後呢,就在這裡,和你聊聊那些教養中想逃跑又不能逃的時刻。

今天要聊的,是很多家長都遇過的小挑戰——夜裡的小怪獸:孩子睡覺拖拖拉拉,或半夜醒來哭鬧。放心,這不是壞習慣,更不是故意搗蛋,而是他們心裡的小怪獸在提醒我們:「我還需要一點安全感。」

策略建議:

1.建立固定的睡前儀式

2.給予安撫物

3. 白天足夠的運動量

4.夜醒時漸進式陪伴孩子的睡眠,就像一朵夜裡盛開的花,需要愛的溫度,才能慢慢合上花瓣。夜裡的小怪獸,並不是壞脾氣的孩子,而是孩子內心需要被理解的呼喚。

當我們用規律的睡前儀式與愛的擁抱,給予他足夠的安全感,這些夜裡的驚擾,終將慢慢消失。願每一個家庭的夜晚,都能在愛的包圍中,寶貝和自己都能安穩入睡。

你家也經歷過「你還不睡,媽媽比你還想睡的時刻」嗎?歡迎留言分享你最印象深刻的時刻,別忘了訂閱《豆豆園長下班後》,讓我們一起陪孩子長大,也陪自己長大。我是豆豆園長,下班後繼續陪你走育兒~這條~不孤單的路。下次見~


Show more...
1 month ago
8 minutes 52 seconds

豆豆園長下班後
教師節快樂,一份溫暖,從小手到老師心-表達感謝 傳遞愛

我是豆豆園長,一個白天在幼兒園陪伴孩子、放假也還在想孩子的園長

這裡是溫馨分享教養,也是笑中帶淚的療癒小角落,跟大家聊聊教養與教育現場的真心話。

在教師節的這一天,祝教育現場陪伴孩子們學習的老師們~教師節快樂,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場充滿愛與驚喜的教師節活動。這不只是孩子們的一次小小祝福,更是學習表達感恩 傳達愛的練習。

讓愛看的見,學習表達感恩與傳達愛,練習將內在情感的具體呈現,回顧在日常為我們付出、照顧的老師及家人,孩子體驗覺察自己情緒,透過「被愛」與「給愛」的雙向交流,練習對生命尊重及對珍惜他人。慢慢地把感恩轉化為生活態度,把愛化為行動力,把溫暖傳遞,讓自己和大家都能夠感受的環境的溫暖。

陪伴孩子表達愛 傳遞溫暖的過程,其實我們也被愛包圍著;教育潤物細無聲,靜默無聲地在日常的每個學習、練習中,更是讓愛和溫暖在我們的身邊蔓延、圍繞,看不見的卻是影響最深遠的。「感恩就像一顆小小的種子,今天灑下去,明天會長成一片森林。」教師節,不只是老師被慶祝的日子,更是孩子學會「表達愛」的最佳時機。願這份溫暖,從陪伴的大人手心,一路傳到每個孩子的心裡,也從孩子再延伸到這個世界。

謝謝你和豆豆園長一起下班,在今天的分享裡,也祝所有的老師們——教師節快樂!

如果你喜歡這一集,歡迎訂閱節目,也可以分享給你關心的家長或老師喔~我是豆豆園長,下班後繼續陪你走育兒~這條~不孤單的路。下次見~

Show more...
1 month ago
7 minutes 13 seconds

豆豆園長下班後
小小身體停不下,原來大腦在練功

哈囉,你現在收聽的是《豆豆園長下班後》,我是豆豆園長,上班時陪孩子一起遊戲,下班後呢,就在這裡,和你聊聊那些教養中想逃跑又不能逃的時刻。老師準備好的蠟筆都放置在桌子上了,某個孩子卻已經離開座位,跑到教室角落東摸西看;到了故事時間,聽了兩分鐘,就開始扭來扭去,雙腳像在跳舞。這些「坐不住」的時刻,常讓老師與家長心裡一緊——是不是孩子太愛搗蛋、不願配合?

試試看1.允許「小休息」 2.活動中加入感官輸出

3.任務切割 4.環境微調整


「孩子的腦袋,就像一座正在施工的城市,那些看似坐不住的小動作,正是工地上忙碌的起重機和吊車,一次次把成長所需的材料,運送到大腦的每個角落。」

所以,當你再看到孩子在椅子上扭來扭去,別急著貼上「搗蛋」的標籤。或許,這正是他腦袋最忙的時候。給予一點理解、一點空間,孩子會用更穩健的步伐,向成長邁進。

你家也經歷過「動來動去,停不下來的時刻」嗎?歡迎留言分享你最印象深刻的時刻,別忘了訂閱《豆豆園長下班後》,讓我們一起陪孩子長大,也陪自己長大。

我是豆豆園長,下班後繼續陪你走育兒~這條~不孤單的路。下次見~


Show more...
2 months ago
9 minutes 12 seconds

豆豆園長下班後
從教室到家裡的雙重身分是老師也是媽媽

哈囉~你正在收聽的是《豆豆園長下班後》。

我是豆豆園長,一個白天在幼兒園陪伴孩子、放假也還在想孩子的園長,這裡是溫馨分享教養,也是笑中帶淚的療癒小角落,跟大家聊聊教養與教育現場的真心話。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在幼兒園裡隨著每個人生命的歷程,出現了是媽媽也是老師這兩個身分,常常在老師的生活裡交疊,而我也是同路人,這樣的雙重身份既讓感到驕傲,也帶來不少酸甜的挑戰。

那份內疚,其實也讓我學到:愛,不一定是陪伴的長度,而是陪伴的品質,可以試試看:

1.「日常高品質短陪伴」2.「不錯過孩子的高光時刻」

3.「給自己一個精心時刻」4.「感受家長溫暖的回饋及信任」

「有時候,愛不在於一天的長短,而在於那幾分鐘裡的真心陪伴,就像一杯熱茶不必盛滿才能感受到溫度,而在於由口中喝下瞬間,足以溫暖一個午後。」


謝謝你和豆豆園長一起下班,在今天的分享裡,了解雙重身份的辛苦,也明白唯有先照顧好自己、找到平衡,才能把愛與耐心長久地給予孩子。如果你喜歡這一集,歡迎訂閱節目,也可以分享給你關心的家長或老師喔~

我是豆豆園長,下班後繼續陪你走育兒~這條~不孤單的路。下次見~

Show more...
2 months ago
10 minutes 56 seconds

豆豆園長下班後
談挑食-給孩子一口練習的勇氣,也給自己一份放過自己的從容

哈囉,你現在收聽的是《豆豆園長下班後》,我是豆豆園長,上班時陪孩子一起遊戲,下班後呢,就在這裡,和你聊聊那些教養中想逃跑又不能逃的時刻。

今天要聊一個餐桌上的大難題——挑食。

有時候一碗飯,一小口菜,就足以讓爸媽火氣衝天,老師也頭疼不已。

想像一下,媽媽準備了一桌豐盛的晚餐,結果孩子一看到某些食物就立刻說:「我不要!」

筷子死死夾住自己喜歡的,其他連看都不看一眼....

我們常常以為孩子拒絕的是「飯菜本身」,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在意的是「他能不能有一點選擇權」。挑食,不完全是味覺的問題,而是孩子正在透過食物表達:「我想要有一點點決定權。」

試試看:

• 允許的約定 • 循序漸進 • 正面示範 • 輕鬆氛圍

「選擇食物就像孩子在學習拿起畫筆——要先選自己喜歡的顏色,才能慢慢完成一幅完整的畫。」

餐桌上的一口口嘗試,不只是吃飯,更是關於成長與信任的練習。放過孩子,也放過自己,耐心與溫暖,會讓餐桌成為最美的親子風景。


Show more...
2 months ago
9 minutes

豆豆園長下班後
當教保專業被忽視,教育不是服務業,尊重才能共好

哈囉~你正在收聽的是《豆豆園長下班後》。

我是豆豆園長,一個白天在幼兒園陪伴孩子、放假也還在想孩子的園長

這裡是溫馨分享教養,也是笑中帶淚的療癒小角落,跟大家聊聊教養與教育現場的真心話。

今天想分享在新聞媒體裡,我們也會看到和幼兒園有關的報導但往往新聞的選擇題材時希望是吸睛且具衝突性的媒體偏好衝突、弱勢與戲劇性、社會認知的偏差、教育職業的印象,卻沒有正向且日常付出的報導...

陪伴孩子們學習的親師都是需要身示模範,對他們而言都是身教的產生的學習,親師如何合作、互動更是在給予孩子們學習模仿的經驗,當他們未來遇見衝突、意見不同的溝通狀況,可以如何面對與調適情緒,如何能以尊重、正確的表達方式,相互共好。

Show more...
2 months ago
8 minutes 22 seconds

豆豆園長下班後
等待的功課,最後會長成耐心的翅膀

哈囉,你現在收聽的是《豆豆園長下班後》,我是豆豆園長,上班時陪孩子一起遊戲,下班後呢,就在這裡,和你聊聊那些教養中想逃跑又不能逃的時刻。

其實孩子的「不會等」,並不是壞脾氣,也不是故意要跟大人作對,而是因為他們的腦袋和心,還在慢慢學習兩個很重要的能力——「延遲滿足」和「衝動控制」。等候,不只是等玩而已,而是在等長大的力量,就像花需要時間才能綻放,果實需要日子才能成熟,孩子在等待的過程中,也正在一點一滴累積內心的耐心與力量。

Show more...
2 months ago
9 minutes 3 seconds

豆豆園長下班後
教育寒冬,幼教老師出走潮-老師為什麼想離開幼兒園?

我是豆豆園長,一個白天在幼兒園陪伴孩子、放假也還在想孩子的園長,這裡是溫馨分享教養,也是笑中帶淚的療癒小角落跟大家聊聊教養與教育現場的真心話。

今天要聊的,是很多家長和老師都很關注的話題——幼教老師去哪裡?很多人會說,應該是薪水太低、工時太長,但其實,在現場還有更深層的原因,

在幼兒園現場老師們面臨到的真心話:

1.專業化帶來的自我懷疑 2.家長放大鏡式的檢視

3.不放棄任何孩子的初衷與挑戰 4.協同合作的摩擦與學習不論你是老師、家長還是協同夥伴,我們都是而是盟友,一起攜手,教育這條路才會少一點孤單,多一份力量。

Show more...
2 months ago
13 minutes 8 seconds

豆豆園長下班後
這裡是專業又有笑聲的教養小天地,豆豆園長,下班後繼續陪你聊孩子,分享第一線觀察、實用策略和一點點真心話,沒有標準答案,只有溫柔陪伴。爸媽不用完美,歡迎你,懂孩子就從這裡開始,一起下班,一起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