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囉,你現在收聽的是《豆豆園長下班後》,我是豆豆園長,上班時陪孩子一起遊戲,下班後呢,就在這裡,和你聊聊那些教養中想逃跑又不能逃的時刻。
今天我們要聊的,個家長最常焦慮的小難題:
「孩子不願意分享,是不是很小氣?」其實啊,孩子不分享,甚至是一個非常正常、非常健康的發展歷程。
在幼兒園有時候看到這樣的畫面:兩個孩子都想玩同一台玩具車,
A孩子抱得緊緊的,B孩子大喊:「老師他不給我玩!」
大人第一時間往往會說:「要分享喔!」「不可以小氣喔~」
但孩子的眼神是害怕的——
不是怕被罵,而是怕自己喜歡的東西被搶走。
孩子此刻不是「不分享」,而是 還不懂分享是什麼。
我們常常用「大人的道德」要求「小小孩的發展」。
而分享是一種高階社會能力,而不是天生就會的美德。
2~4 歲的孩子,大腦正在成長「自我界線」與「所有權概念」,
這時候他們最需要的是——先確定「這是我的」。
只有先感覺到「擁有」,才有能力「給予」。
小策略,可以一起試試看喔~
✅ (1)先尊重孩子的所有權
✅ (2)引導孩子們先從「輪流」開始再練習「分享」更容易
✅ (3)提供替代品或同類型玩具
✅ (4)練習「如何說不」
親愛的老師及家長,孩子不分享,不代表沒教好,也不代表個性不好。是在陪一個「正在發展的大腦」慢慢長大。
分享不是天生會的,而是長大後慢慢學會的溫柔。」,孩子不願意分享,不是小氣只是發展還沒到,當我們開始陪伴孩子理解自己的需求,他才會慢慢長出真正的同理與大方。
你家也經歷過「你又不分享」的狀況嗎?歡迎留言分享你最印象深刻的時候,別忘了訂閱《豆豆園長下班後》,讓我們一起陪孩子長大,也陪自己長大。
我是豆豆園長,下班後繼續陪你走育兒~這條~不孤單的路。
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