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Sports
TV & Film
Technology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211/v4/6b/83/90/6b83906a-a509-5fdb-277c-d5060cbd9ce8/mza_16566014908783717615.jpg/600x600bb.jpg
中城流言
amos
4 episodes
3 days ago

這是一個幫台中量身打造的節目。

百年前,許多人從各地來此成為台中人,他們帶來原鄉的文化、飲食習慣,來到此地,又或許少了傳統的羈絆,這些來自各地的文化層層疊疊互相浸溶,成了此時此刻的台中。

只是,要談台中,不能太正經。
因為「老是正經八百地談台中」,那就不是台中人的 Style。
所以,《中城流言》邀請你放輕鬆,用最自然的語氣聊城市:
聊生活中的空間,聊建築背後的故事,聊一碗大麵羹、一棟老屋、一條讓人懷念的巷子。

每一集,我們邀請建築師、藝術家、創業者與居民一起坐下來說話,
從城市的細節開始,談地方、談都市傳說,也談那份讓人又愛又煩的生活日常。


節目的最後,我們都會留下「一則給台中的留言」,
那是對台中的祝福,也是一封寫給未來的信。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Personal Journals
Arts,
Society & Culture,
Design
RSS
All content for 中城流言 is the property of amos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這是一個幫台中量身打造的節目。

百年前,許多人從各地來此成為台中人,他們帶來原鄉的文化、飲食習慣,來到此地,又或許少了傳統的羈絆,這些來自各地的文化層層疊疊互相浸溶,成了此時此刻的台中。

只是,要談台中,不能太正經。
因為「老是正經八百地談台中」,那就不是台中人的 Style。
所以,《中城流言》邀請你放輕鬆,用最自然的語氣聊城市:
聊生活中的空間,聊建築背後的故事,聊一碗大麵羹、一棟老屋、一條讓人懷念的巷子。

每一集,我們邀請建築師、藝術家、創業者與居民一起坐下來說話,
從城市的細節開始,談地方、談都市傳說,也談那份讓人又愛又煩的生活日常。


節目的最後,我們都會留下「一則給台中的留言」,
那是對台中的祝福,也是一封寫給未來的信。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Personal Journals
Arts,
Society & Culture,
Design
Episodes (4/4)
中城流言
小陳、Josh和愛米粒和罷團的流言(上)

台中,常被形容是「不喜歡太正經」的一座城市。但在看似散漫、隨性、甚至帶點混亂的外表下,卻隱藏著一股極強的組織能力—尤其在面對重大公共議題時。這一集的《中城流言》,便從三位最貼近街頭、最靠近罷免現場的核心參與者出發:中六的小陳、工程師爸爸 Josh,以及中四的家具店小老闆愛米粒。他們不是政治人物、不是社運老兵,甚至不屬於同一個社群圈,但因為同樣在街頭看見了某種「不太對勁」的徵兆,而踏入台中罷免運動的第一線。

節目從他們的個人故事開始。小陳從南投搬來台中,原本只是關心政治、偶爾上街的普通市民;Josh 則是一邊抱著孩子、一邊在青鳥集結外圍支援的工程師;愛米粒在太陽花時代就曾在街頭見證過混亂,也因此更早察覺到情勢中的荒謬。三人分別在不同時刻,因為立法院衝突、三法通過、街頭的失控與無力感,而意識到:「台中不能只是看熱鬧,台中也要出一份力。」

這一集深入談到「台中罷團」如何成形—不是靠政黨號召,而是靠 LINE 群組、Discord、街頭物資、宮廟文化、早餐店聊天與純粹不服輸的意志串起。中四、中六兩團之間的合作,也展現了台中人特有的變動性:看似鬆散、卻能在關鍵時刻用最快速度聚攏;想法各異、但目標明確時又能迅速執行。節目揭露了運動裡鮮少被看見的面向:衝突與磨合、稀缺人力下的分工、心理壓力下的人際張力,以及如何在短時間內形成一套「不靠權威、靠默契」的團隊文化。

此外,主持人 Amos 也帶觀眾重新看見「台中式行動」的文化背景—百年來吸納各地移民、喜歡自由發揮、不太守成規、卻擅長創造新玩法。從「慧成宮」的宮廟梗、從文心森林公園到土地公廟的動員策略、從設計師到家庭主婦都能立刻上手的社群協作……這些都是台中特有的「亂中有序」。

《小陳、Josh和愛米粒的罷團流言(上)》既是一次記錄,也是一面鏡子—讓我們看見在巨大政治壓力下,一座城市的普通人,是如何一步步把「不可能」變成「也許可以」。下集,則將深入他們面對的種種,歡迎繼續收聽!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harbxxd007t01srg0mh9eq4/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3 days ago
42 minutes

中城流言
賴人碩和繼光工務所的流言

*本集流言調查局首席調查官:吳靜宜
---------------
一位從雲林北港出發、最後「嫁來台中」的建築師,
一間在中區開放落地窗、能聞到廚房香氣的事務所,
一場在理想與體制之間不斷拔河的設計人生—
這一集,我們邀請到「台中陳奕迅」賴人碩,聊聊他用建築築夢、也築生活的故事。

從建築改革社(建改社)到中區的繼光工務所,賴人碩的賴人碩的作品橫跨教育與文化等多種空間形式。。他說:「台灣的公共工程不是沒有好作品,只是每個好作品都得走過痛苦的過程。」

在他眼中,建築不只是設計圖,更是一場社會的協作。業主、公務員、營造廠與市民的關係,就像一個需要重新找平衡的三角形。這個平衡點,往往藏在一次又一次的溝通與衝突裡。

從眷村修復到城市更新,他特別談到「清水眷村」這個案子—那是一段長達六年的奮戰,也是一種對「未來可能性」的想像。他說:「我們可以保留紋理,但也要創造新的連結。讓空間,繼續有生命。」

節目最後,當被問到代表自己建築人生的一首歌時,他選了陳奕迅的〈披風〉—「你以為我屬於天空,我感覺你才是英雄。」

那是屬於建築師的浪漫,也是他們面對現實時最溫柔的抵抗。

在城市的每個角落,總有一群人,用自己的方式讓生活有了形狀。

這一次,《中城流言》帶你聽見建築背後的真心話。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harbxxd007t01srg0mh9eq4/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week ago
58 minutes

中城流言
南園酒家翁老闆的流言

*本集流言調查局首席調查官:吳靜宜
---------------
每個城市,都有一個不願面對卻無法否認的核心。
台中的核心,在舊城。
舊城的心跳,在巷弄裡、在地下道裡、在老屋斑駁的牆壁上。
而今天,我們邀請到一位把人生「下半場」押注在舊城的人—南園酒家翁老闆。
他原本可以在美國或在傳統產業裡繼續沿著體制工作,
卻因一種「宿命」般的感覺,決定回到台中,回到後車站生活的起點。
從在中興大學附近的小店開始,到如今進駐百年老屋「南園酒家」,
這段旅途交織著創業、地方暗潮、舊城再生,以及台中人獨有的性格。

本集,我們一起探問:
🔹 台中到底是一座什麼樣的城市?
不上不下?其實是「左右逢源、隱性強韌」。
介於南北之間,能與誰都合、哪邊都去得了。
有時慵懶,有時骨氣上身,一旦被逼急,反而爆發力驚人。

🔹 舊城區的困局與可能
台中總是把舊東西丟掉,再去追逐下一個更亮的夢。
但翁老闆認為:真正的力量在於讓老建築重新成為 正資產。
不是只靠補助或個人熱血,而是建立新商業與城市治理之間的「中介機制」。

🔹 城市美學,是加法還是減法?
凌亂的電線桿、殘留的徒步區鐵架、歷史斷面被遮蔽,
台中的 bug 不是缺建設,而是缺減法與整併。
而若舊城能以人為本、全域徒步、保留生活肌理——
也許,故事就會重新湧現。

翁老闆在世界繞了一圈,發現最值得投注的舞台還是在這裡:
在看似平凡的街廓之中,藏著最台中的味道。
你心中的台中,是什麼模樣?
你認識這座城市的真身了嗎?
讓我們一起透過流言,說出真心話。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harbxxd007t01srg0mh9eq4/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2 weeks ago
52 minutes

中城流言
鈴蘭通前傳--蘇睿弼老師如何走入中城?

「上課時,老師帶著他們從東海大學走路走到火車站,那天走了十二公里。」

蘇睿弼老師回憶起他與臺中的初遇——那時綠園道才剛動工、兩旁仍是稻田。多年後,他從東京回到臺灣,離開淡水的河岸風光,意外地在臺中舊城找到新的生活座標。

本集《中城流言》,主持人 Amos 與蘇睿弼老師聊的不是建築,而是「城市如何被重新理解」的故事。

對他來說,臺中的舊城像一位年邁卻仍有故事可說的母親——皺紋中藏著繁華的記憶,只需要有人願意傾聽、願意陪她走一段路。

從 2012 年開始,他以研究者與行動者的角色,投入中區再生計畫,在沒落的街區裡尋找生命的縫隙;從第一銀行二樓的廢墟租下空間開始,到如今串連起中央書局、繼光工務所、南園酒家、柳美術館,一條「重返舊城」的文化路徑慢慢成形。

節目裡也談到臺中人的生活性格——沒有包袱、愛冒險、熱衷創新,卻也因此缺乏對城市的整體認同。蘇睿弼認為,臺中真正的「BUG」不是交通或建設,而是「光榮感的缺席」。

要修復這個城市的程式錯誤,得從日常開始:從一棵樹、一家店、一條你願意多走幾步的巷子開始。

🚶‍♂️這是一場關於「如何重新愛上一座城市」的對話,
也是給所有生活在臺中的人,一封寫給舊城的留言。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91504580256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harbxxd007t01srg0mh9eq4/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3 weeks ago
48 minutes

中城流言

這是一個幫台中量身打造的節目。

百年前,許多人從各地來此成為台中人,他們帶來原鄉的文化、飲食習慣,來到此地,又或許少了傳統的羈絆,這些來自各地的文化層層疊疊互相浸溶,成了此時此刻的台中。

只是,要談台中,不能太正經。
因為「老是正經八百地談台中」,那就不是台中人的 Style。
所以,《中城流言》邀請你放輕鬆,用最自然的語氣聊城市:
聊生活中的空間,聊建築背後的故事,聊一碗大麵羹、一棟老屋、一條讓人懷念的巷子。

每一集,我們邀請建築師、藝術家、創業者與居民一起坐下來說話,
從城市的細節開始,談地方、談都市傳說,也談那份讓人又愛又煩的生活日常。


節目的最後,我們都會留下「一則給台中的留言」,
那是對台中的祝福,也是一封寫給未來的信。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