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如此》EP41 原民新聞|| 馬太鞍的吶喊:我們要的不是永久屋,是「家」
🗓️ 日期:2025/10/15
🎙️ 今天的《原來如此》,從這裡開始!
一、 原住民族文化藝術與傳承
1. Tuying Art 藝術節展覽
由桃園市原住民族發展基金會舉辦的「114年 Tuying Art 藝術節」已選出12件得獎作品。
主題與宗旨: 今年的主題為「Fangcalaya’orip 美好生活」。
競賽類別: 競賽分為三大類別,包括攝影競賽(「自然與生態組」與「城市、文化與生活組」),以及社群圖文競賽。社群圖文競賽旨在邀請民眾書寫家庭記憶、部落故事與歲時祭儀,藉由社群擴散引發共鳴。
展出資訊: 總獎金12萬元,共吸引144件作品參與。得獎作品自即日起至明年3月底,在大溪原住民文化會館展出。此展覽同時結合「LIKAT LIKAT 城裡的那道光-都市原住民特展」。
2. 魯凱族花環植物與民族美學
魯凱族與民族植物的連結,不僅體現在漁獵和飲食上,更在服飾、家屋等方面昇華出特有的文化美學。
花環的文化意涵: 花環與頭飾是魯凱族文化認同、社會階級與人際情感交流的重要載體,透過植物將人、自然與文化緊密編織在一起。
植物應用差異: 相同植物在不同社群間的利用方式顯示出靈活與多元的詮釋。例如,臺灣百合頭飾在西魯凱群是社會地位與貴族階級的象徵;但在魯凱下三社群,則僅視為單純的美麗裝飾,不具儀式或階級意涵。
常用花環材料:萬壽菊:源自墨西哥,在魯凱族下三社群是製作花環的主要材料之一,幾乎家家戶戶庭院都種植。
腎蕨:魯凱族人最喜愛的花環和頭飾材料之一,易於取得且耐用,常在日常生活中佩戴以遮陽,並被認為有避邪消災的功能。
黃蝴蝶:橙紅花朵常夾在純白百合花間作點綴,以添增動態美感。
其他工藝植物: 構樹樹皮用於製作繩索和樹皮衣,在傳統婚禮前夕,新娘母親會用其纏裹新娘,象徵貞潔。月桃是重要的工藝編織材料,其莖鞘可編織成提籃、草蓆、甚至嬰兒搖籃,不分貴族或平民皆可使用。
3. 傳統工藝的延續與價值
台東建和射馬干部落舉辦了「部落工藝價值交流塾」,邀請宜蘭、花蓮、台東各族群的傳統藤編工藝師,探討部落工藝如何延續。
探討背景: 部落工藝文化正逐漸被外來材料、工業化生產及市場經濟取代。
工藝師觀點: 部落工藝不僅保存了原住民祖先的智慧和精神,更是部落文化價值與現代藝術觀念的結合。有工藝師表示欣慰,除了族人外,有更多漢人朋友和年輕朋友願意學習。
呼籲: 原民會聘兼委員呼籲政府相關部門應給予更多關注,並協助工藝傳承。
4. 蒂摩爾古薪舞集國際巡演
蒂摩爾古薪舞集帶著作品《bulabulay mun?你好嗎?》前往英國巡演。
巡演概況: 舞團接受倫敦Dance Umbrella國際舞蹈節邀請,在倫敦、伊普斯威奇、紐卡索與伯恩茅斯四地登台。並舉辦舞蹈電影放映會與工作坊。
作品核心: 創作靈感來自1874年的「牡丹社事件」,但編舞總監巴魯.瑪迪霖表示,作品旨在用更大的愛去問候世界,傳達「人人牽手在一起的一種力量」。
文化交流: 藝術總監路之.瑪迪霖強調,這趟旅程是文化的分享,透過工作坊讓國際觀眾認識原住民傳統文化的靈魂,以及台灣多元的面貌。
二、 教育與青年發展政策
1. 全國大專校院原住民族青年領袖培育營
教育部於今年(114年)10月16日至19日辦理全國大專校院原住民族青年領袖培育營。
主軸: 培育營以「還原Masa’opo(阿美族語:聚集)」為核心精神,期待還原到原住民族最初的文化根源與生命脈絡。
內容: 今年活動主軸為原住民族轉型正義,透過實地走讀及議題工作坊,探討土地正義、歷史正義、居住正義及教育正義等面向。
發展里程碑: 今年全國100%的大專校院均已設置原資中心。
2. 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保障名額
立委陳瑩關切教育部推動的「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中,原住民、偏鄉、經濟弱勢及身心障礙者入選比例偏低(不到1%)的問題。
立委訴求: 陳瑩要求教育部針對這些族群設有一定保障名額,並提供更完善的評選流程與輔導機制。
教育部回應: 教育部長鄭英耀承諾,明年將至少保留300個以上名額提供原住民、偏鄉及經濟弱勢青年申請。
三、 土地權益與災害重建
1. 國有原住民保留地違法占用問題
原住民族委員會正積極處理國有原住民保留地(原保地)違法占用與濫墾濫建問題,並策訂了114年及115年度占用清查及處理計畫。
南投信義鄉案例: 南投縣信義鄉的原保地有716筆遭到非法占用,超過1千件非法使用。
民代涉案: 當地鄉代會主席李國源家族被控霸占國有林地經營「望高茶園餐廳」,並透過「先占後租」等手法將公共土地變為私人資產。
宗教占用: 某村長被控用人頭在原保地上蓋大廟「宇宙萬聖宮」,並販售「聖水」,此行為未經族人同意,涉嫌違反《原住民族基本法》第21條規定。
原民會處置: 針對南投縣信義鄉沙里仙段的宇宙萬聖宮非法占用案,原民會已核准拆除經費補助計畫,後續將強制執行收回土地。
苗栗縣案: 針對監察院調查苗栗縣政府未依《原基法》規定落實諮商同意程序,核發溫泉旅館開發許可予業者的違失,原民會將持續督導地方政府辦理補正程序。
2. 花蓮馬太鞍溪洪災中繼安置爭議
花蓮光復鄉在災後第23天(10月15日報導)面臨中繼安置方案難產的窘境。
安置人數與範圍: 中央國土署目前僅鎖定重災區「佛祖街89戶」進行調查,初步有40戶需要中繼安置。但其他地區(如阿陶莫、山興部落)的災民呼籲應擴大安置範圍,因許多房屋受災嚴重不堪居住。
中央與地方的僵局: 佛祖街外的安置需求調查責任,中央認為地方(縣府)應先做初步匡列,但縣府指揮中心則稱已由國土署接手,導致災民處境如同人球。
地點建議與原則: 部落青年建議應盤點國有土地,如廢校東富國小,作為中繼安置地點。中央原民會強調,安置應落實「離災不離村,離村不離鄉」,並以部落共識為優先。
漢人受災戶反彈: 有非部落(漢人)受災戶到場痛訴自己被政府遺忘,缺乏資訊,質疑政府對話獨厚特定部落。
永久屋爭議: 縣府原民處處長承諾,縣府目前並不支持永久屋方案,將在中繼安置議題上配合中央。
安全疑慮: 由於堰塞湖風險尚未完全解除,縣長徐榛蔚認為,在中央提出堰塞湖「解決方案」前,居民難以決定是否整修或重建家園。雖然林保署評估堰塞湖土方穩定無立即危險,但基層仍認為應提出中繼安置以度過不確定時期。
----------------------
🎙️ 關於我們|原來如此
我們是「原來如此」,一個不太嚴肅但很認真的原住民AI新聞頻道。
聊新聞、講故事、偶爾唱個歌——從獵槍訓練、語言復振,到部落阿嬤的金句神語錄,我們什麼都講,什麼都原。
可能日更、也可能三天捕一次魚更新,反正原住民的新聞每天都在發生,我們就負責說給你聽。
✊🏽 有時講歷史、有時聊八卦,但最重要的是:
👉 原來如此,才知道這樣精彩。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