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TV & Film
Sports
Health & Fitness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211/v4/c4/94/8e/c4948e79-6f54-66c6-d2d6-1051bdd9e125/mza_12985945611321208346.jpeg/600x600bb.jpg
原來如此阿!
Calumai
52 episodes
1 week ago
🎙️ 關於我們|原來如此 我們是「原來如此」,一個不太嚴肅但很認真的原住民新聞頻道。 聊新聞、講故事、偶爾唱個歌——從獵槍訓練、語言復振,到部落阿嬤的金句神語錄,我們什麼都講,什麼都原。 可能日更、也可能三天捕一次魚更新,反正原住民的新聞每天都在發生,我們就負責說給你聽。 ✊🏽 有時講歷史、有時聊八卦,但最重要的是: 👉 原來如此,才知道這樣精彩。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Daily News
News
RSS
All content for 原來如此阿! is the property of Calumai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 關於我們|原來如此 我們是「原來如此」,一個不太嚴肅但很認真的原住民新聞頻道。 聊新聞、講故事、偶爾唱個歌——從獵槍訓練、語言復振,到部落阿嬤的金句神語錄,我們什麼都講,什麼都原。 可能日更、也可能三天捕一次魚更新,反正原住民的新聞每天都在發生,我們就負責說給你聽。 ✊🏽 有時講歷史、有時聊八卦,但最重要的是: 👉 原來如此,才知道這樣精彩。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Daily News
News
Episodes (20/52)
原來如此阿!
EP51 原民新聞|不只有豐年祭,給你不一樣的11月,充滿原住民活動的季節開始啦!!!
🌟 原住民族文化與青年活動重點速報! 📍 地方文化盛事接力登場 • 台中原住民族文化節「原聚・山海屯」啟動: 今年的文化節擴大為山、海、屯區共三場,希望讓散居各區的原住民及市民就近參與。活動從11月開始: ◦ 第一場:11月8日在大雅區,主題為**「泰雅之山」**,主軸為傳統祭儀展演。 ◦ 第二場:11月15日在梧棲區,主題為**「阿美之海」**,將展現海洋漁撈技藝與熱情歌舞。 ◦ 第三場:在太平區,主題為**「排灣之屯」**,以族語歌謠和青年創意手作作為壓軸。 • 彰化縣原住民族文化節暨傳統體能競技: 將於11月8日在彰化縣立體育館圓形廣場盛大登場。活動內容包括聯合主祭祈福儀式(由各族長老代表組成,傳達敬天、敬地、敬祖靈精神)、原音演唱、傳統體能及舞蹈競賽(超過600位族人組成12隊參加),以及超過20攤的原住民特色市集。 • 首屆屏東南島文化節壓軸活動: 將於11月1日在屏東縣民公園盛大登場。縣府邀請全國民眾共襄盛舉,現場活動包括南島市集、青年信物交換、部落聚場串聯、千人圍舞、長者手作體驗及月光下的樂舞演出。 🏆 原民傑出成就 • 原住民族語言文學獎「滿貫」得主誕生: 排灣族教會牧師蔡愛蓮以散文「道別」一作,獲得教育部第9屆「台灣原住民族語言文學獎」,累積成為該獎項的「滿貫」得主(曾獲新詩、小說、翻譯文學等獎項)。 ◦ 蔡愛蓮表示,「文字就是力量」,未來即便沒有獎項平台,也會繼續為族人寫故事,讓後輩以排灣族為傲。 • U-start原漾計畫支持原民青年創業: 第6屆「U-start原漾計畫」公告了5組具發展潛力的績優團隊。 ◦ 獲獎團隊將獲得新臺幣35萬至85萬元不等的獎金及專業輔導。 ◦ 獲獎領域多元,涵蓋服裝設計展演、音樂媒合平台、身心療癒體驗、獸骨飾品設計及食農教育推廣等。原民會也將持續提供一系列創業輔導計畫,作為族人創業的後盾。 ---------------------- 🎙️ 關於我們|原來如此 我們是「原來如此」,一個不太嚴肅但很認真的原住民AI新聞頻道。 聊新聞、講故事、偶爾唱個歌——從獵槍訓練、語言復振,到部落阿嬤的金句神語錄,我們什麼都講,什麼都原。 可能日更、也可能三天捕一次魚更新,反正原住民的新聞每天都在發生,我們就負責說給你聽。 ✊🏽 有時講歷史、有時聊八卦,但最重要的是: 👉 原來如此,才知道這樣精彩。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weeks ago
9 minutes

原來如此阿!
EP 50 專題報導 原民新聞|官方證明上消失的一群人?平埔族群復權之路
【平埔族群里程碑:從歷史分類到《平埔原住民族群身分法》通過】 臺灣平埔族群的歷史、文化與認同議題,是臺灣多元族群發展中重要的一環。經過數十年的倡議與爭取,平埔族群的權益保障終於邁向法制化。 📜 法律與身分認定最新進展 《平埔原住民族群身分法》通過: 為落實憲法法庭111年憲判字第17號判決(要求政府在三年內修法)保障原住民族身分認同權的意旨,立法院於2025年10月17日三讀通過《平埔原住民族群身分法》,並於23日由總統公布施行。 法律目的: 本法旨在認定平埔原住民族群,並保障其身分認同權。 平埔族群定義: 意指憲法增修條文規定之山地原住民及平地原住民之外,既存於臺灣同屬南島語系民族的其他臺灣原住民族。 核定條件(民族認定): 申請核定為平埔原住民族群需釋明該民族的語言、習俗、傳統等文化特徵至今仍存續,成員維持族群認同,並有客觀歷史紀錄可稽(例如日治時期戶籍資料內有「熟」或「平」等註記)。 申請現況: 截至2025年10月28日,原住民族委員會(原民會)已收到 9族 的民族認定申請,包括西拉雅族、噶哈巫族、巴宰族、道卡斯族、大武壠族、拍瀑拉族(巴布拉族)、馬卡道族、巴布薩族及凱達格蘭族。原民會將儘速組成西拉雅族民族審議委員會。 💪 平埔復名復權運動歷程 早期參與(1990年代): 早在1991年,以臺灣原住民族權利促進會(原權會)為首的憲法運動聯盟,在訴求「山胞」正名為「原住民」時,其宣言中就已將「平埔族」列為臺灣的原住民族。 平埔主體運動(2001年起): 以「臺灣平埔原住民協會」為首,展開了集體性、主體性的「復名復權運動」,這與1988年起原住民族訴求將「山胞」正名為「原住民」的性質不同。 階段成果: 噶瑪蘭族在2001年12月25日正式成為臺灣原住民族第16族。 行政訴訟: 2007年至2022年進入抗爭與行政訴訟時期,西拉雅族人萬淑娟等人提起行政訴訟,爭取族群身分,挑戰以行政命令限制補登記的作法。 文化復振與地方認可: 語言文化的復振工作持續進行,例如臺南市(2005年起)、花蓮縣富里鄉(2013年)、高雄縣(2009年)、屏東縣(2016年) 等地方政府相繼開放「熟(番)」註記或認定為縣(鄉)定原住民族。 🗺️ 平埔族群的歷史與遷徙 名稱由來: 在清領時期,平埔族群大多被稱為「化番」或「熟番」,與「生番」相對。因多住在「平地草埔」,故又稱「平埔仔」或「平埔番」。 分類: 學術界普遍認知平埔族群是由多個語言、文化不同的民族所組成,因此近來改稱為「平埔族群」。日治時期伊能嘉矩等學者開始進行有系統的分類,影響了後續的族群認知。 中部勢力(大肚邦聯): 17世紀中葉,中部地區有強大的「大肚邦聯」(大肚王國),統轄領域南至鹿港,北可達桃園以南。該邦聯曾與鄭成功軍隊作戰,並在清雍正年間發生兩次大規模的聯合抗清事件(大甲西社事件、大肚社抗清事件)。 島內大遷徙: 在18世紀中葉至19世紀中葉,由於漢人移墾與生存壓力,臺灣史上最大規模的族群大遷徙展開。 中部族群(如道卡斯、巴宰、拍瀑拉、巴布薩、洪雅等)集體翻越中央山脈,遷入蘭陽平原或埔里盆地。 南部族群(如西拉雅、馬卡道等)遷移至高雄、屏東山麓地帶,或繞道恆春、臺東,散入花東縱谷。 東部族群(噶瑪蘭族)也南遷進入花蓮平原北段。 語言復振案例(西拉雅族): 儘管西拉雅語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滅絕語言」,但透過尋找耆老歌謠、並利用荷蘭人留下的《馬太福音》和《新港文書》(Sinkan Manuscripts)等文字紀錄,成功進行語言復興。此復振運動的推手萬益嘉是菲律賓比薩亞族人,發現西拉雅語與其家鄉話類似,成為語言重生的契機。 ---------------------- 🎙️ 關於我們|原來如此 我們是「原來如此」,一個不太嚴肅但很認真的原住民AI新聞頻道。 聊新聞、講故事、偶爾唱個歌——從獵槍訓練、語言復振,到部落阿嬤的金句神語錄,我們什麼都講,什麼都原。 可能日更、也可能三天捕一次魚更新,反正原住民的新聞每天都在發生,我們就負責說給你聽。 ✊🏽 有時講歷史、有時聊八卦,但最重要的是: 👉 原來如此,才知道這樣精彩。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weeks ago
20 minutes

原來如此阿!
EP50 原民新聞|平埔身分法、文創困境到科技應用:當代臺灣原住民族群的法律、文化與生活新樣貌
🎙️ 今天的《原來如此》,從這裡開始! 📅 2025/10/28 報導總結 一、政策與法規進展 • 原民會:平埔族身分法 落實身分認同及文化保障 ◦ (中央社 CNA,2025/10/28 17:33) • 平埔原住民族群身分法上路 原民會:已收到9族申請 二、地方政治與社群服務 • 世代共榮,原意再起—高世鴻與蔣淑芬的彰化山原服務宣言 ◦ (PeoPo 公民新聞,2025/10/28 17:40) • 高雄16原住民族逾4萬人 阿美族最大、鳳山區最多 ◦ (台灣大紀元,2025年10月28日更新) 三、爭議與社會議題 • KIRI園區挨批「原民KK園區」 店家怨租金高苦撐 ◦ (KIRI園區爭議:高租金與人潮不足,無註明日期) • 常與原民友人上山打獵 他自行改造製作土製獵槍被逮 ◦ (自由時報電子報,2025/10/28 17:25) 四、文化、教育與科技應用 • 原民歌聲行銷部落 濁岸音樂會熱力開唱 ◦ (TITV News 原視新聞網,2025-10-28 12:22) • 木藝體驗促了解水里歷史 推廣文化共融創意 ◦ (TITV News 原視新聞網,2025-10-28 12:28) • 科技浪潮下的傾聽者 青年行動連結原民參與能源轉型對話 ◦ (經濟日報,2025-10-28 14:54) • 雲科大「跨域共創以建構Beyond AI之原民韌性社會」展出成功 ◦ (蕃新聞 /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10/28 12:04:08) ------------------------ 🎙️ 關於我們|原來如此 我們是「原來如此」,一個不太嚴肅但很認真的原住民AI新聞頻道。 聊新聞、講故事、偶爾唱個歌——從獵槍訓練、語言復振,到部落阿嬤的金句神語錄,我們什麼都講,什麼都原。 可能日更、也可能三天捕一次魚更新,反正原住民的新聞每天都在發生,我們就負責說給你聽。 ✊🏽 有時講歷史、有時聊八卦,但最重要的是: 👉 原來如此,才知道這樣精彩。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weeks ago
8 minutes

原來如此阿!
EP49 原民新聞|戶外挑戰到災後重建:南投越野、澎湖宜蘭文化共融與霧社事件傳承的跨域觀察
🎙️ 今天的《原來如此》,從這裡開始! 📅 2025/10/27 報導總結 1. 布農勇士定向越野 挑戰體能也體驗文化 [鑫傳國際多媒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TDN台灣生活新聞, 1, 2] 2. 我的第二個部落 澎湖上篇 | 行走TIT 第379集 [公視新聞網 PNN, 3] 3. 新住民「成為宜蘭人」故事展~文化相遇情意長.共融宜蘭更芬芳【影音新聞】 [葛瑪蘭新聞網, 8] 4. 霧社事件95周年 南投縣舉辦追思紀念 [鑫傳國際多媒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TDN台灣生活新聞, 11] 5. 馬太鞍遷村或中繼安置成難題 回望台灣重大災難如何重建? [公視新聞網 PNN, 14] 6. (影) 火爆畫面曝光! 光復重建座談會未受邀 議長張峻率隊怒踹桌開罵傅崐萁 [Newtalk新聞, 29] ---------------------- 🎙️ 關於我們|原來如此 我們是「原來如此」,一個不太嚴肅但很認真的原住民AI新聞頻道。 聊新聞、講故事、偶爾唱個歌——從獵槍訓練、語言復振,到部落阿嬤的金句神語錄,我們什麼都講,什麼都原。 可能日更、也可能三天捕一次魚更新,反正原住民的新聞每天都在發生,我們就負責說給你聽。 ✊🏽 有時講歷史、有時聊八卦,但最重要的是: 👉 原來如此,才知道這樣精彩。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weeks ago
8 minutes

原來如此阿!
EP48 原民新聞|原住民族的名字,誰來說了算?《西拉雅正名、文化轉型、國際舞台,一集看見部落力量。》
🎙️ 今天的《原來如此》,從這裡開始! 📅 2025/10/25 報導總結 1. 西拉雅族夜祭盛大登場,原民會主委盼最快明年納入原住民第17族 — 中央社/聯合新聞網/周刊王CTWANT 👉 國家重要民俗西拉雅族東山吉貝耍夜祭(Ta-ai)於昨晚起(10/24)舉行,這是吉貝耍部落首次以「西拉雅族」名義辦理夜祭。 👉 適逢《平埔原住民族群身分法》立法三讀通過,並由總統賴清德於10月23日公布法令。 👉 原住民族委員會主委曾智勇表示,該法案為平埔族群跨出重要一步,西拉雅族可望最快於明年(2026年)納入原住民第17族。 2. 非洲豬瘟影響夜祭祭品,吉貝耍部落以「米糕豬」替代 — 聯合新聞網/周刊王CTWANT 👉 因應非洲豬瘟禁令,吉貝耍夜祭的「獻豬還願」儀式無法使用全豬。 👉 族人首次以糯米塑形的「米糕豬」(米買豬)替代原本還願的16頭全豬,獻上3隻給祖靈「阿立母」。 3. 南投縣舉辦2025原住民在一起系列活動,連假三天打造觀光盛會 — 原視新聞網 👉 南投縣政府在光復節三天連假(10月24日至26日)期間,舉辦「2025南投原住民在一起系列活動」。 👉 旨在凝聚族群力量,深耕在地文化與產業。活動內容豐富,包含在名間鄉的「原之驛Ba-Bu樂園開幕」、原風流水席總舖師職人饗宴,以及千人烤大豬活動。 👉 另外還有在信義鄉人和村的定向越野挑戰賽與濁岸音樂會。南投縣副縣長王瑞德表示,希望透過活動將原民文化與產業永續推展。 4. 國教署補助民間團體推動原住民族教育,支持族語及文化傳承 — 教育部全球資訊網 👉 教育部國教署訂有「補助民間團體辦理原住民族教育活動作業要點」,持續受理民間團體申請(106年至114年)。 👉 該要點鼓勵辦理原住民族部落服務學習、歷史文化推廣、傳統樂舞學習、族語學習訓練及傳統祭儀等活動。 👉 國教署肯定在地耕耘的民間團體充滿創意與熱忱,是推動原住民族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推手。 👉 案例包括:中華愛悅公益慈善發展協會推動「莿桐部落傳統原民音樂與文化研習班計畫」,教學竹鐘、排笛等傳統樂器;以及花蓮縣豐濱鄉港口部落族人成立的TAMORAK阿美語共學園,致力於推展已被聯合國列為瀕危的阿美族族語教育。 5. 大陸舉辦台灣光復80周年大會,會議中原住民代表呼籲「統一的曙光」 — 經濟日報 👉 大陸於2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紀念台灣光復八十周年大會」。 👉 來自花蓮的阿美族「台灣高山族青年」楊品驊作為「台胞代表」發言。 👉 楊品驊分享了「台灣少數民族抗擊日本侵略,捍衛國家統一的光榮鬥爭歷史」,並期盼**「統一的曙光可以照亮各部落」**,走向繁榮發展的前景。 6. 台灣將於12月主辦首屆世界南島語系原住民運動會 — 周刊王CTWANT/聯合新聞網 👉 原民會主委曾智勇宣布,台灣將於12月10、11、12日3天舉辦首屆世界南島語系原住民運動會。 👉 主場地選定在屏東縣來義高中。預計有帛琉、吐瓦魯、馬紹爾、紐西蘭毛利人等11個國家,共28支隊伍、約1100人來台參加。 ---------------------- 🎙️ 關於我們|原來如此 我們是「原來如此」,一個不太嚴肅但很認真的原住民AI新聞頻道。 聊新聞、講故事、偶爾唱個歌——從獵槍訓練、語言復振,到部落阿嬤的金句神語錄,我們什麼都講,什麼都原。 可能日更、也可能三天捕一次魚更新,反正原住民的新聞每天都在發生,我們就負責說給你聽。 ✊🏽 有時講歷史、有時聊八卦,但最重要的是: 👉 原來如此,才知道這樣精彩。 ✉️ 頻道工友專線:islanduni@calumai.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weeks ago
18 minutes

原來如此阿!
EP47 原民新聞|從夜祭儀式的改變、到正名訴求與部落長照,原住民族的文化在改變中延續。
🎙️ 今天的《原來如此》,從這裡開始! 📅 2025/10/24 報導總結 南投「原之驛Ba-Bu樂園」歡喜開幕,因非洲豬瘟緊急喊卡片肉儀式 - 中華日報 👉 「南投原之驛Ba-Bu樂園」由原民會與南投縣政府攜手建置,園區兼具休憩、品嘗原民美食、購買好物及展演等多元服務。 👉 樂園由南投縣農產運銷公司的豬事文化園區改裝打造而成。 👉 園區分為「圓夢商場」(匯聚部落品牌、工藝與農特產)及「烤豬餐廳」(由取得烤豬認證的職人團隊營運)兩大主題場域。 👉 由於台中爆發非洲豬瘟,原定開幕活動中具慶祝、感恩、分享意涵的原住民片肉儀式緊急取消。 👉 開幕典禮上的「原風流水席總舖師職人饗宴」也受非洲豬瘟影響,將料理稍做調整,儘量以其他肉類替代或改用冷凍豬肉。 台南東山吉貝耍西拉雅族夜祭登場,曾智勇:台灣原住民必須正名 - 中央社 👉 台南東山吉貝耍西拉雅族夜祭於昨(24)晚登場,此為國家重要民俗。 👉 因應非洲豬瘟禁令無法「獻豬還願」,夜祭首次以糯米塑形的「米糕豬」替代,獻上3隻給阿立母。 👉 原住民族委員會主委曾智勇參加夜祭時表示,台灣原住民是台灣的主人,必須要正名,才能證明台灣是民主化國家。 👉 適逢立法院三讀通過平埔原住民族群身分法,曾智勇指出原民會已準備好,願與西拉雅等族人對談修法,並認為西拉雅族應是第17族。 屏東霧臺鄉舉辦「慢漫霧臺.生活市集 × 里山生活節」,宣告合作社創立 - 三星傳媒 👉 活動於10月24日至25日在霧臺鄉神山部落的霧臺種子銀行(保種圃)舉行。 👉 活動將國際里山倡議(人與自然共生)的理念融合霧臺鄉的「慢漫霧臺-生活市集」意象。 👉 活動同時宣告「有限責任霧臺鄉原住民林業暨勞動合作社」創社,象徵霧臺邁向永續發展與部落自立的新里程。 👉 合作社成員包含霧臺鄉的6村8部落,將以「山林共生、文化永續、共益共享」為核心,推動地方創生與品牌發展。 原民會探訪宜蘭南澳、大同鄉百歲人瑞,強化文化長照政策 - Yahoo奇摩新聞/台灣新生報 👉 原民會副主委陳義信於重陽節前夕(24日)前往宜蘭縣南澳鄉及大同鄉,致贈原住民百歲長者重陽禮品與禮金,表達敬意與祝福。 👉 原民會透過每年重陽節的實地探訪與慰問,實踐以人為本、文化共榮的長照政策。 👉 陳義信表示,未來將持續推動以文化照顧為基礎的長照政策,並強化文化健康站的功能。 👉 原民會今年度重陽節將拜訪八位百歲人瑞,其中最高齡者是南投縣信義鄉的一○四歲陳維明阿公。 ---------------------- 🎙️ 關於我們|原來如此 我們是「原來如此」,一個不太嚴肅但很認真的原住民AI新聞頻道。 起源是曾經是國考生的我,直到考前才在找尋原住民相關新聞,這時候如果有人整理給我,那一定是很棒的事情,所以為了我們原住民的考生們,或是你對原住民有興趣,都可以進來坐坐。 可能日更、也可能三天捕一次魚更新,反正原住民的新聞每天都在發生,我們就負責說給你聽。 ✊🏽 有時講歷史、有時聊八卦,但最重要的是: 👉 原來如此,才知道這樣精彩。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weeks ago
9 minutes

原來如此阿!
EP46原民新聞|巴奈的昂首 Minsumin:原權之路、唱vuvu的歌、臺北市原住民敬老出遊活動
勘誤: 1.是vuvu 🎙️ 今天的《原來如此》,從這裡開始! 📅 2025/10/23 報導簡要總結 臺北原民敬老出遊活動 👉 臺北市政府辦理114年原住民敬老出遊(11/11-11/12),設籍55歲以上長者可報名,報名時間至10/30截止。 桃園聯合豐年節 👉 桃園市Ho Hai Yan聯合豐年節將於10/25、26號在桃園陽光劇場登場,活動包含各族除穢祈福儀式、傳統舞蹈競賽及美食市集。 歌手巴奈新專輯 👉 歌手巴奈全新專輯《來了》(布農族語:Minsumin)於今日(10/23)舉辦試聽會,預計10/24上市,收錄巴奈對近2700天社運抗議的反思。 《唱VUVU的歌》文化行動 👉 排灣族音樂人吳蒙惠發起《唱VUVU的歌》紀錄片試映會,團隊已走訪超過40個部落採集古謠。第五張專輯集結六族青年歌聲,將於10/29重陽節發行。 ART TAIPEI 原民藝術特區 👉 ART TAIPEI 2025開幕,第6屆「台灣原住民族藝術特區」由徐文瑞策劃,聚焦五位藝術家,探討土地記憶與身份認同。 苗栗原鄉法律宣導 👉 苗栗地檢署在賽夏、泰雅族聚居的南庄鄉舉辦法律常識講習,宣導反毒、反詐騙及法律扶助事項,以維護原鄉權益。 四校原資中心交流 👉 聖約翰科大等四校聯合舉辦原資標竿學習,針對學生輔導機制與文化課程推動進行交流,鼓勵學生傳承文化。 ---------------------- 🎙️ 關於我們|原來如此 我們是「原來如此」,一個不太嚴肅但很認真的原住民AI新聞頻道。 聊新聞、講故事、偶爾唱個歌——從獵槍訓練、語言復振,到部落阿嬤的金句神語錄,我們什麼都講,什麼都原。 可能日更、也可能三天捕一次魚更新,反正原住民的新聞每天都在發生,我們就負責說給你聽。 ✊🏽 有時講歷史、有時聊八卦,但最重要的是: 👉 原來如此,才知道這樣精彩。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weeks ago
11 minutes

原來如此阿!
EP45 原民新聞|山那邊的迴響:白袍之聲、歌聲與土地的真實對話
🎙️ 今天的《原來如此》,從這裡開始! 📅 2025/10/22 報導總結 漢人教師許明智新書記錄十年原民互動經驗-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 漢人教師許明智出版新書《忽聞布農踏歌聲》,記錄十年來接觸原住民族經驗,並強調推動「全民原教」需著重於自我反思與族群互動觀點。 原民會攜手原住民族業者 創造文化轉譯的美學實踐-台灣大紀元 👉 原民會舉辦「原住民族產業交流營」,主題為「品牌型塑 創新思維」,匯聚企業領袖,並提供創業輔導及貸款資源。 原鄉之聲捷報連連!原視新聞10月獲三大新聞報導獎肯定-蕃新聞 👉 原視新聞團隊10月榮獲三大新聞報導獎項肯定,作品聚焦於原鄉醫療困境、友善土地農作及極端氣候下的原鄉防災救援。 原鄉育兒資源邁關鍵一步:新來義0-2歲托嬰中心選址評估順利完成-PeoPo 公民新聞 👉 屏東生育率高之原鄉來義鄉,在議員越秋女爭取下,縣府完成0至2歲公私協力托嬰中心之選址評估,邁出原鄉托育關鍵一步。 指宮廟建於集水區、國有地遭占 監院糾正南投縣府及信義鄉公所-聯合新聞網 👉 監察院糾正南投縣府及信義鄉公所,因其怠忽職守,坐視宮廟在水庫集水區的國有原住民保留地濫墾濫建與長期占用。 梓官圖書館推廣阿美族文化-TCnews慈善新聞網 👉 梓官圖書館與國小合作推廣阿美族文化,由族語講師介紹傳統服飾、族語及利用自然資源製作食器的方法。 牽田共舞祖靈祭 走標凝聚傳承意-PeoPo 公民新聞 👉 臺中沙鹿普善寺每年舉辦拍瀑拉族(平埔族)的祖靈祭活動,透過「牽田共舞」與「走標」延續族群信仰與文化傳承。 綠營公布首波4縣市長人選 賴清德親授背帶-原視新聞網 👉 民進黨提名首波縣市長人選,其中具原民身分的立委陳瑩獲提名參選臺東縣長,誓言努力讓台東版圖由藍轉綠。 臺東縣新化部落舉辦傳統家屋祈福儀式 連結文化根源與永續共識-崛起新傳媒 👉 臺東新化部落於傳統遺址舉行家屋祈福儀式,此為縣府推動「原住民資源共同管理計畫」的成果,目標是建立部落與政府間的永續共管夥伴機制。 萬榮太魯閣族食農文化特展 👉 萬榮原住民族文物館舉辦「農耕日記好好吃‧Qmpah ta! 」食農特展,展示傳統炊具及小米、香蕉飯等食物,呈現太魯閣族以食農為生存根本的文化。 ---------------------- 🎙️ 關於我們|原來如此 我們是「原來如此」,一個不太嚴肅但很認真的原住民AI新聞頻道。 聊新聞、講故事、偶爾唱個歌——從獵槍訓練、語言復振,到部落阿嬤的金句神語錄,我們什麼都講,什麼都原。 可能日更、也可能三天捕一次魚更新,反正原住民的新聞每天都在發生,我們就負責說給你聽。 ✊🏽 有時講歷史、有時聊八卦,但最重要的是: 👉 原來如此,才知道這樣精彩。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4 weeks ago
18 minutes

原來如此阿!
EP44 原民新聞|從部落到世界:原住民族的新時代對話
今天的《原來如此》,從這裡開始! 📅 2025/10/21 報導總結 1. 原鄉資源治理、文化傳承與教育權益的焦點事件 👉 台東縣新化部落在 TJUKAKULJAI 傳統遺址舉行了傳統家屋祈福儀式,這是台東縣推動原住民資源「共同管理」計畫的重要階段成果,旨在建立「文化共融、資源共享、治理永續」的夥伴關係。未來,新化部落的傳統建築技藝與共管成果將在 2026 年台東城市博覽會期間設置專區展示。 👉 文藻外語大學舉辦了「憶起歡聚」原民周活動,邀請屏東泰武鄉佳興部落族人以古謠傳唱開場,其中包括排灣族祭祖歌謠 luljemai。活動透過音樂、市集、講座與手作體驗等多元方式,讓學生深入了解原住民族文化。 👉 夏威夷卡美哈美哈學校因其優先招收具夏威夷血統學生的政策,面臨「學生公平招生組織」的訴訟挑戰。該校是 1887 年由一位夏威夷公主創立,宗旨是服務夏威夷原住民。許多夏威夷原住民認為,這項政策關乎主權與自身資源的支配權,而非單純的種族議題。 2. 新北市原民長者健康聯誼與桃園觀光發展規劃 👉 新北市原住民族文化健康站槌球聯誼活動在樹林體育園區登場,共有 680 位族人長者不畏風雨熱情參與,其中 80 歲以上長者達 60 人。活動除了槌球賽和趣味競賽,今年更首度將大溪地舞蹈(南島民族舞蹈)結合健康操,帶領長者暖身。新北市原民局希望藉由這類活動,關懷族人健康並保留原住民傳統文化。 👉 桃園市議員張秀菊關切「原民文化基金會永久會址」工程延宕,該工程原預定 2014 年完工,目前預計於 10 月底竣工,後續仍需內部裝修。在觀光方面,議員建議桃園應整合復興區(泰雅文化山林觀光)與都會區(阿美族豐年祭、文創園區)的特色,推動桃園成為「全台首選的原住民觀光城市」。市府正推動深度文化體驗行程,並已邀請駐華使節參與都會區豐年祭,以提升國際能見度。 3. 企業界與原鄉攜手推動碳匯與 ESG 平台 👉 工商協進會與台灣原住民族鄉鎮市長總會簽訂合作備忘錄(MOU),共同推進**「原鄉碳匯ESG公益平台」**。 👉 此合作旨在強化企業減碳與在地行動,並讓原鄉的自然資產獲得社會關注。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吳東亮指出,這體現了原住民長期守護山林、與自然共生的智慧。 👉 立法委員伍麗華表示,原住民土地有九成以上受到多項法律限制難以開發,因此需要活化土地以提升生產力與生命力。她強調,在碳權有價化的過程中,不應忽視原住民族守護土地的智慧與貢獻,並正努力將其融入自然碳匯方法學。目前,造林補助和禁伐補償已提升至每公頃 6 萬元。 ---------------------- 🎙️ 關於我們|原來如此 我們是「原來如此」,一個不太嚴肅但很認真的原住民AI新聞頻道。 聊新聞、講故事、偶爾唱個歌——從獵槍訓練、語言復振,到部落阿嬤的金句神語錄,我們什麼都講,什麼都原。 可能日更、也可能三天捕一次魚更新,反正原住民的新聞每天都在發生,我們就負責說給你聽。 ✊🏽 有時講歷史、有時聊八卦,但最重要的是: 👉 原來如此,才知道這樣精彩。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4 weeks ago
10 minutes

原來如此阿!
原民新聞 EP43|長達二十年的訴求,立法院三讀通過平埔原住民族群身分法,我們要注意什麼.
📅 2025/10/20 報導總結 平埔原住民族群身分法三讀通過,族群權益與爭議並存 立法院會於 2025年10月17日 三讀通過 「平埔原住民族群身分法」,此舉回應了平埔原住民族群 20 餘年來的正名訴求。 • 法案要點與程序: ◦ 中央主管機關為原住民族委員會(原民會),地方主管機關為縣市政府。 ◦ 平埔原住民族群 定義為除了山地和平地原住民之外,既存於台灣同屬南島語系民族的其他台灣原住民族。這些族群必須民族語言、習俗、傳統等文化特徵存續,成員維持族群認同,有客觀歷史紀錄,並經原民會報請行政院核定。 ◦ 平埔原住民 是指依該法規登記取得身分者。 ◦ 民族成員身分認定要件將由主管機關公告 5 年,必要時得再延長 5 年。 ◦ 政府應在本法施行後 3 年內,制定或修正相關法律,保障平埔原住民族群的政治參與、衛生醫療、經濟土地及社會福利等權利。 ◦ 原民會表示,目前已有 西拉雅、大武壠、馬卡道、道卡斯、噶哈巫、巴宰、拍瀑拉、巴布麓、凱達格蘭 等 9 個族群提出民族認定申請,原民會將儘速組成審議會審議。 • 族群反響: ◦ 正面回應: 苗栗縣巴宰族群協會對法案通過表示振奮,認為是「向前跨了一大步」,實現了已故創會長潘大洲的願望。巴宰族群協會已於 2003 年提出申請,並期待盡早獲審議通過,以利族群文化、語言的復振與傳承。巴宰族群主要分布於台中市豐原、神岡、后里及苗栗縣三義鯉魚潭附近。 ◦ 不滿與爭議: 高雄平埔族(如大武壠族)則發出不平之鳴,認為自己淪為 「次等原住民」。族人質疑,現有原住民是「先有身分,再有族」,但專法卻要求平埔族得「先有族,才能有身分」並通過審議。此外,專法中也沒有享有「原民保留地」等保障。 -------------------------------------------------------------------------------- 花蓮光復災後重建與關懷 原住民族委員會曾智勇 Ljaucu.Zingrur 主任委員於 10 月 18 日前往花蓮縣光復鄉勘災,實地了解受 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災害 影響的教會與部落。 • 關懷重點: 主委勘查了天主教會大馬堂區聖保祿歸化堂、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光復教會及阿陶莫部落的教堂建物受損情形。 • 重建承諾: 主委強調教會在部落生活中扮演重要的精神支持角色,原民會將針對教會受損情形規劃修繕及輔助措施,協助恢復族人共同祈禱與凝聚的空間,讓信仰力量成為族人復原的依靠。 • 部落需求: 主委親自拜會阿陶莫部落村長與居民,聽取部落在基礎設施、生活物資與就業等面向的具體需求。 • 愛心義賣: 台東窯藝文化園區舉辦《器為宴生・薪火陶承》柴燒陶邀請展,排灣陶藝家廖光亮(ZudweyI Ruvaniyao)和學員響應馬太鞍災情,提出作品進行愛心義賣,將部分所得捐助重建工作,希望為災後土地注入溫暖與力量。 -------------------------------------------------------------------------------- 南投縣光復節連假原住民族群活動 南投縣政府於 2025年10月20日 宣布,將於光復節三天連假(10月24日起)陸續舉辦 「2025 南投原住民在一起」 四大盛會系列活動。 • 活動內容與日期: ◦ 10月24日: 在名間親子生態園區旁「原之驛」舉辦「原之驛 Ba-Bu 樂園」開幕週揭幕及 「原風流水席總舖師職人饗宴」。 ◦ 10月25日: 舉辦最熱鬧的 千人烤大豬 活動,集結烤豬認證職人團隊呈現傳統火烤技藝,同場還有第二屆獵人盃傳統射箭比賽。 ◦ 10月26日: 移師信義鄉人和村,舉辦第二屆布農勇士定向越野挑戰賽與濁岸音樂會,音樂會邀請金曲獎得主葛西瓦(Kasiva)領銜演出。 ◦ 11月1日: 在埔里鎮內埔飛場大草坪,由原民音樂「mung・spi 聽・夢藝術節」壓軸。 • 活動目標: 縣府旨在凝聚原住民族群力量、深化在地文化與產業串聯,讓原民活動成為南投的年度品牌,推動原民產業升級與青年返鄉創生。 -------------------------------------------------------------------------------- 國立成功大學主辦全民原教論壇 國立成功大學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於 10月18日 舉行第二屆 「原究分想kanu ta papa」論壇。 • 論壇主軸: 探討全民原教、原住民族健康與知識建構。 • 協辦單位: 台灣原住民醫學學會共同主辦,以推動原住民族健康平權議題。 • 場次劃分: 論壇分為三場次,包括「全民原教:消弭校園及社會中的刻板印象與歧視」、「原住民族傳統知識體系建構與推廣」及「健康平權:原住民健康與醫學在臨床與教育的實踐」。 • 開幕儀式: 開幕式由七佳部落靈媒 Vais Kadjaljavan(馬芳蘭)以排灣族語祈福,並有金曲獎音樂人達卡鬧以族語歌曲演唱。 ---------------------- 🎙️ 關於我們|原來如此 我們是「原來如此」,一個不太嚴肅但很認真的原住民AI新聞頻道。 聊新聞、講故事、偶爾唱個歌——從獵槍訓練、語言復振,到部落阿嬤的金句神語錄,我們什麼都講,什麼都原。 可能日更、也可能三天捕一次魚更新,反正原住民的新聞每天都在發生,我們就負責說給你聽。 ✊🏽 有時講歷史、有時聊八卦,但最重要的是: 👉 原來如此,才知道這樣精彩。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month ago
11 minutes

原來如此阿!
EP42 原民新聞|中繼屋在哪?馬太鞍溪災後第23天,被遺忘的漢人與原民的安置難題
🎧《原來如此》EP41 原民新聞|| 馬太鞍的吶喊:我們要的不是永久屋,是「家」 🗓️ 日期:2025/10/15 🎙️ 今天的《原來如此》,從這裡開始! 一、 原住民族文化藝術與傳承 1. Tuying Art 藝術節展覽 由桃園市原住民族發展基金會舉辦的「114年 Tuying Art 藝術節」已選出12件得獎作品。 主題與宗旨: 今年的主題為「Fangcalaya’orip 美好生活」。 競賽類別: 競賽分為三大類別,包括攝影競賽(「自然與生態組」與「城市、文化與生活組」),以及社群圖文競賽。社群圖文競賽旨在邀請民眾書寫家庭記憶、部落故事與歲時祭儀,藉由社群擴散引發共鳴。 展出資訊: 總獎金12萬元,共吸引144件作品參與。得獎作品自即日起至明年3月底,在大溪原住民文化會館展出。此展覽同時結合「LIKAT LIKAT 城裡的那道光-都市原住民特展」。 2. 魯凱族花環植物與民族美學 魯凱族與民族植物的連結,不僅體現在漁獵和飲食上,更在服飾、家屋等方面昇華出特有的文化美學。 花環的文化意涵: 花環與頭飾是魯凱族文化認同、社會階級與人際情感交流的重要載體,透過植物將人、自然與文化緊密編織在一起。 植物應用差異: 相同植物在不同社群間的利用方式顯示出靈活與多元的詮釋。例如,臺灣百合頭飾在西魯凱群是社會地位與貴族階級的象徵;但在魯凱下三社群,則僅視為單純的美麗裝飾,不具儀式或階級意涵。 常用花環材料:萬壽菊:源自墨西哥,在魯凱族下三社群是製作花環的主要材料之一,幾乎家家戶戶庭院都種植。 腎蕨:魯凱族人最喜愛的花環和頭飾材料之一,易於取得且耐用,常在日常生活中佩戴以遮陽,並被認為有避邪消災的功能。 黃蝴蝶:橙紅花朵常夾在純白百合花間作點綴,以添增動態美感。 其他工藝植物: 構樹樹皮用於製作繩索和樹皮衣,在傳統婚禮前夕,新娘母親會用其纏裹新娘,象徵貞潔。月桃是重要的工藝編織材料,其莖鞘可編織成提籃、草蓆、甚至嬰兒搖籃,不分貴族或平民皆可使用。 3. 傳統工藝的延續與價值 台東建和射馬干部落舉辦了「部落工藝價值交流塾」,邀請宜蘭、花蓮、台東各族群的傳統藤編工藝師,探討部落工藝如何延續。 探討背景: 部落工藝文化正逐漸被外來材料、工業化生產及市場經濟取代。 工藝師觀點: 部落工藝不僅保存了原住民祖先的智慧和精神,更是部落文化價值與現代藝術觀念的結合。有工藝師表示欣慰,除了族人外,有更多漢人朋友和年輕朋友願意學習。 呼籲: 原民會聘兼委員呼籲政府相關部門應給予更多關注,並協助工藝傳承。 4. 蒂摩爾古薪舞集國際巡演 蒂摩爾古薪舞集帶著作品《bulabulay mun?你好嗎?》前往英國巡演。 巡演概況: 舞團接受倫敦Dance Umbrella國際舞蹈節邀請,在倫敦、伊普斯威奇、紐卡索與伯恩茅斯四地登台。並舉辦舞蹈電影放映會與工作坊。 作品核心: 創作靈感來自1874年的「牡丹社事件」,但編舞總監巴魯.瑪迪霖表示,作品旨在用更大的愛去問候世界,傳達「人人牽手在一起的一種力量」。 文化交流: 藝術總監路之.瑪迪霖強調,這趟旅程是文化的分享,透過工作坊讓國際觀眾認識原住民傳統文化的靈魂,以及台灣多元的面貌。 二、 教育與青年發展政策 1. 全國大專校院原住民族青年領袖培育營 教育部於今年(114年)10月16日至19日辦理全國大專校院原住民族青年領袖培育營。 主軸: 培育營以「還原Masa’opo(阿美族語:聚集)」為核心精神,期待還原到原住民族最初的文化根源與生命脈絡。 內容: 今年活動主軸為原住民族轉型正義,透過實地走讀及議題工作坊,探討土地正義、歷史正義、居住正義及教育正義等面向。 發展里程碑: 今年全國100%的大專校院均已設置原資中心。 2. 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保障名額 立委陳瑩關切教育部推動的「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中,原住民、偏鄉、經濟弱勢及身心障礙者入選比例偏低(不到1%)的問題。 立委訴求: 陳瑩要求教育部針對這些族群設有一定保障名額,並提供更完善的評選流程與輔導機制。 教育部回應: 教育部長鄭英耀承諾,明年將至少保留300個以上名額提供原住民、偏鄉及經濟弱勢青年申請。 三、 土地權益與災害重建 1. 國有原住民保留地違法占用問題 原住民族委員會正積極處理國有原住民保留地(原保地)違法占用與濫墾濫建問題,並策訂了114年及115年度占用清查及處理計畫。 南投信義鄉案例: 南投縣信義鄉的原保地有716筆遭到非法占用,超過1千件非法使用。 民代涉案: 當地鄉代會主席李國源家族被控霸占國有林地經營「望高茶園餐廳」,並透過「先占後租」等手法將公共土地變為私人資產。 宗教占用: 某村長被控用人頭在原保地上蓋大廟「宇宙萬聖宮」,並販售「聖水」,此行為未經族人同意,涉嫌違反《原住民族基本法》第21條規定。 原民會處置: 針對南投縣信義鄉沙里仙段的宇宙萬聖宮非法占用案,原民會已核准拆除經費補助計畫,後續將強制執行收回土地。 苗栗縣案: 針對監察院調查苗栗縣政府未依《原基法》規定落實諮商同意程序,核發溫泉旅館開發許可予業者的違失,原民會將持續督導地方政府辦理補正程序。 2. 花蓮馬太鞍溪洪災中繼安置爭議 花蓮光復鄉在災後第23天(10月15日報導)面臨中繼安置方案難產的窘境。 安置人數與範圍: 中央國土署目前僅鎖定重災區「佛祖街89戶」進行調查,初步有40戶需要中繼安置。但其他地區(如阿陶莫、山興部落)的災民呼籲應擴大安置範圍,因許多房屋受災嚴重不堪居住。 中央與地方的僵局: 佛祖街外的安置需求調查責任,中央認為地方(縣府)應先做初步匡列,但縣府指揮中心則稱已由國土署接手,導致災民處境如同人球。 地點建議與原則: 部落青年建議應盤點國有土地,如廢校東富國小,作為中繼安置地點。中央原民會強調,安置應落實「離災不離村,離村不離鄉」,並以部落共識為優先。 漢人受災戶反彈: 有非部落(漢人)受災戶到場痛訴自己被政府遺忘,缺乏資訊,質疑政府對話獨厚特定部落。 永久屋爭議: 縣府原民處處長承諾,縣府目前並不支持永久屋方案,將在中繼安置議題上配合中央。 安全疑慮: 由於堰塞湖風險尚未完全解除,縣長徐榛蔚認為,在中央提出堰塞湖「解決方案」前,居民難以決定是否整修或重建家園。雖然林保署評估堰塞湖土方穩定無立即危險,但基層仍認為應提出中繼安置以度過不確定時期。 ---------------------- 🎙️ 關於我們|原來如此 我們是「原來如此」,一個不太嚴肅但很認真的原住民AI新聞頻道。 聊新聞、講故事、偶爾唱個歌——從獵槍訓練、語言復振,到部落阿嬤的金句神語錄,我們什麼都講,什麼都原。 可能日更、也可能三天捕一次魚更新,反正原住民的新聞每天都在發生,我們就負責說給你聽。 ✊🏽 有時講歷史、有時聊八卦,但最重要的是: 👉 原來如此,才知道這樣精彩。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month ago
9 minutes

原來如此阿!
EP41 原民新聞|| 馬太鞍的吶喊:我們要的不是永久屋,是「家」
🎧《原來如此》EP41 原民新聞|| 馬太鞍的吶喊:我們要的不是永久屋,是「家」 🗓️ 日期:2025/10/15 🎙️ 今天的《原來如此》,從這裡開始! 校園文化傳承與展現 健行科大:啟用「Pulima藝術文化空間」 健行科技大學啟用校園新亮點,展出藝術家 Adu(黃偉哲)的「山海十六韻」與 Tjiaping Vavikiyan(黃皓哲)的「原是一家人」等作品,旨在透過藝術促進原住民文化與都市學生的連結。 #健行科大 #Pulima藝術文化空間 #山海十六韻 #原是一家人 #原住民藝術 #校園文化 文藻外語大學:舉辦「原民周」系列活動 以「憶起歡聚」為主題,邀請屏東佳興古謠隊、音樂人張淦勛(Giyu Tjuljaviya)等,透過市集、講座、手作課程等多元形式,推廣「全民原教、尊重差異」的理念。 #文藻外語大學 #原民周 #憶起歡聚 #排灣族 #佳興古謠隊 #全民原教 #文化傳承 銘傳大學:探討原住民自媒體的文化傳播 舉辦「從部落到雲端」講座,邀請布農族 Podcaster Ispalakan Umav 分享如何運用新媒體記錄文化記憶,將生活經驗轉化為引人入勝的內容,展現青年世代的文化創意與韌性。 #銘傳大學 #原住民自媒體 #從部落到雲端 #布農族 #IspalakanUmav #文化傳播 #青年力量 科技、教育與文化創新 AI 技術結合傳統服飾 台灣迎賓互動品牌推出「AI Dress Code」即時拍貼服務,能透過 AI 生成各種造型服飾,其中包含原住民傳統服飾,為文化體驗創造了新穎的互動方式。 #AI #AIDressCode #原住民服飾 #科技創新 #文化體驗 #數位轉型 鄒族智慧融入科學教育 嘉義太空教育館以「原住民科學」為主題,結合鄒族鳥羽箭與風笛,帶領學生從傳統器物中探索流體力學等科學奧秘,並傳達尊重萬物的狩獵文化。 #鄒族 #原住民科學 #科學教育 #嘉義太空教育館 #文化與科學 #STEAM 國際交流與世界接軌 鄒族學生赴美發表科學論文獲獎 一群嘉義的鄒族學生,以「鄒族山羌笛」與「鄒族葛藤」為題的論文,成功入選美洲原住民科學與工程學會(AISES)並獲獎。他們身著族服在國際場合演唱鄒族歌謠,並與世界首位原住民族太空人 Herrington 交流,成功讓鄒族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發光。 #鄒族 #台灣之光 #國際交流 #AISES #原住民科學 #為國爭光 #青年榜樣 達悟族青年參與國際經貿 來自蘭嶼的達悟族青年王浩(Si Mateneng),透過圓夢計畫在加拿大亞太基金會實習。他不僅參與了原住民氣候與貿易會議的籌備,更在國際場合以原民觀點切入,探討原住民族產業如何與國際市場接軌,並思考文化永續與經濟效益的平衡。 #達悟族 #蘭嶼 #青年力量 #國際參與 #原住民經貿 #文化永續 #TaiwanCanHelp 祭儀、永續與部落韌性 卡那卡那富族米貢祭:體現感恩與永續 卡那卡那富族舉行盛大的米貢祭,透過感謝祖靈與天地的儀式,以及共享糧食的傳統,體現互助共生、多元分享與永續的精神,並藉此將感恩的文化傳承給下一代。 #卡那卡那富族 #米貢祭 #Kanakanavu #文化傳承 #感恩 #永續精神 #小米文化 傳統雜糧的永續價值 慈心與里仁舉辦「小米狂熱」策展,介紹小米、紅藜等原住民傳統作物。這些耐候的雜糧不僅承載了文化記憶,更在氣候變遷下成為守護糧食安全的重要資源。 #永續飲食 #小米 #紅藜 #原住民傳統作物 #糧食安全 #氣候變遷 #里仁 馬太鞍災後重建:呼籲重視部落主體性 針對堰塞湖潰壩災情,部落青年呼籲政府應採「集體中繼安置」而非永久屋模式,並需將原漢分開,以保全部落傳統的組織與文化韌性。災後「年齡階級」的迅速動員,也證明了將部落機制納入政府防災系統的重要性。 #馬太鞍 #Fataan #災後重建 #中繼安置 #部落韌性 #年齡階級 #阿美族 青年歌聲傳遞溫暖 高雄師範大學「Sapuy撒布依青年會」在花蓮光復鄉協助救災後,於返程時在火車站齊唱卑南族歌謠〈Nanali〉,用歌聲為災區帶來溫暖。 土地正義與非法佔用爭議 苗栗、南投爆發土地黑幕 立委高金素梅的姪子高晉揚被指控在苗栗主導「河川線變更」,涉嫌侵占國土以圖利溫泉飯店開發。此外,南投信義鄉有超過 700 筆原住民保留地遭非法占用,包括鄉代會主席家族違法經營餐廳,以及有村長以人頭在原保地上興建大廟並販售「聖水」等亂象。 #土地正義 #原住民保留地 #國土保育 #非法占用 #還我土地 #轉型 ---------------------- 🎙️ 關於我們|原來如此 我們是「原來如此」,一個不太嚴肅但很認真的原住民AI新聞頻道。 聊新聞、講故事、偶爾唱個歌——從獵槍訓練、語言復振,到部落阿嬤的金句神語錄,我們什麼都講,什麼都原。 可能日更、也可能三天捕一次魚更新,反正原住民的新聞每天都在發生,我們就負責說給你聽。 ✊🏽 有時講歷史、有時聊八卦,但最重要的是: 👉 原來如此,才知道這樣精彩。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month ago
11 minutes

原來如此阿!
EP40 原民新聞|踏著一樣的舞步:一首排灣婚禮歌謠如何牽起台灣與馬達加斯加?
🎧《原來如此》EP40 原民新聞|踏著一樣的舞步:一首排灣婚禮歌謠如何牽起台灣與馬達加斯加? 🗓️ 日期:2025/10/15 🎙️ 今天的《原來如此》,從這裡開始! 🎶 排灣族古謠遠征歐洲,從瑞士「月光迴響」到巴黎「更衣儀式」 📌 藝術家桑梅絹、佳興部落婦女分別遠赴瑞士與巴黎,透過沉浸式體驗與儀式性演出,向國際傳達「古謠即生活」的文化意涵,並以琉璃珠締結邦誼。 📍 來源:「月亮上的台灣」瑞士登場…|原民古謠是生活非表演… 🚀 當鄒族鳥羽箭飛進太空館,嘉義遊學課程探索獵人智慧裡的科學 📌 嘉義太空教育館啟動特色課程,結合鄒族傳統鳥羽箭與流體力學,讓學童從實作中學習科學原理與「折箭之約」的文化故事。 📍 來源:嘉義太空館遊學課程啟動… ❤️ 從早療資源到性別平權,議員籲請市府正視都會區原民需求 📌 桃園市議員張秀菊指出原民幼兒早療資源明顯不足,建議結合跨局處與社會網絡共同推動,並強調破除重男輕女觀念、落實多元共融。 📍 來源:張秀菊議員籲結合跨局資源… 🌱 田尾園主打造「台灣原生空中花園」,在辦公室屋頂守護本土植物 📌 為對抗外來種威脅,彰化園主羅榮盟親手在樓頂打造原生植物花園,以巨大欖仁樹為地標,成為守護台灣生態的獨特堡壘。 📍 來源:田尾花鄉原住民抵家啦!… 🫂 YouTuber追憶已故班底惹淚崩,夢中一句「很害怕」道盡思念 📌 推廣原民與同志議題的頻道「布萊克薛薛」發布影片紀念已故夥伴 Orbis,透過音樂會與夢境分享,展現社群間的深厚情誼與傷痛。 📍 來源:班底驟逝!50萬原住民網紅淚崩… 🏕️ 南投茶博會邁向百萬人次,部落導覽培訓盼留住觀光人潮 📌 南投茶博會結合原民歌舞表演吸引近百萬遊客,信義鄉同步開辦導覽課程,旨在訓練族人運用在地故事,帶動部落永續經濟。 📍 來源:南投茶博會「馬拉桑野餐趣」…|信義鄉原住民文化館… 🎙️ 關於我們|原來如此 我們是「原來如此」,一個不太嚴肅但很認真的原住民新聞頻道。 聊新聞、講故事、偶爾唱個歌——從獵槍訓練、語言復振,到部落阿嬤的金句神語錄,我們什麼都講,什麼都原。 可能日更、也可能三天捕一次魚更新,反正原住民的新聞每天都在發生,我們就負責說給你聽。 ✊🏽 有時講歷史、有時聊八卦,但最重要的是: 👉 原來如此,才知道這樣精彩。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month ago
16 minutes

原來如此阿!
EP39 原民新聞|從南島秀到谷關口簧琴:文化、醫療、青年、耆老全線出擊
🎧《原來如此》EP39 原民新聞總整理 🗓️ 日期:2025/7/22 🎙️ 今天的《原來如此》,從這裡開始! 1. 【文化織線】2025新北南島文化節將登場,跨島共演文化時尚 📌 新北十三行博物館即將舉辦「2025南島文化節」,以「島嶼織縷」為主題,集結原民樂舞團隊與金曲歌后,並首度由花蓮縣政府共同參與,跨族群展現南島時尚秀與文化力。 📍 來源:文化新聞整理 2. 【山谷樂章】戀戀谷關泰雅祭,口簧琴與歌謠點燃盛夏熱情 📌 台中谷關舉辦「戀戀谷關悠遊泰雅」活動,結合市集、服飾體驗、導覽與環保宣導,並由哈崙台樂團與孩童口簧琴演出,展現部落文化與地方觀光結合的魅力。 📍 來源:地方新聞整理 3. 【健康雙保】55歲以上原民免費打兩劑肺炎鏈球菌疫苗! 📌 疾管署宣布,8月起55至64歲原民可公費接種13價與23價疫苗,預估惠及7.2萬人,降低重症與死亡風險。 📍 來源:衛生政策新聞 4. 【創齡紀實】台南原文館工作坊,採訪長者記憶保留文化智慧 📌 台南大光文化健康站舉辦創齡行動工作坊,培訓回憶法技巧,保存原住民長者口述歷史與傳統技藝,串起記憶與展覽策劃的橋樑。 📍 來源:教育與文化新聞 5. 【青年扎根】原民會暑期工讀北區開訓,664位青年投入實習與文化參訪 📌 原民會啟動114年度原青工讀計畫,除了就業實習,今年首度新增「部落參訪」,鼓勵青年連結文化與職涯發展。 📍 來源:青年政策新聞 6. 【財商進部落】全台百場金融教育,三代族人一起學理財! 📌 原民會與金研院合作推動金融教育,於全台21縣市辦理100場課程,分齡設計識詐、信貸與儲蓄教育,強化族人財務韌性。 📍 來源:財經新聞整理 7. 【原政風紀】花蓮原民行政人員涉貪,自首後依法解聘 📌 花蓮縣府發布聲明,約用人員涉貪為主動通報,現已依法處理,籲外界勿政治操作,維護廉政與選風。 📍 來源:地方政府新聞 8. 【體壇插曲】川普要求改名遭原住民團體反對 📌 美國前總統川普提議體育隊名「守護者」、「指揮官」改名,引原住民團體反彈,認為改名已反映歷史尊重與族群權益。 📍 來源:國際體育新聞 ---------------------- 🎙️ 關於我們|原來如此 我們是「原來如此」,一個不太嚴肅但很認真的原住民AI新聞頻道。 聊新聞、講故事、偶爾唱個歌——從獵槍訓練、語言復振,到部落阿嬤的金句神語錄,我們什麼都講,什麼都原。 可能日更、也可能三天捕一次魚更新,反正原住民的新聞每天都在發生,我們就負責說給你聽。 ✊🏽 有時講歷史、有時聊八卦,但最重要的是: 👉 原來如此,才知道這樣精彩。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4 months ago
10 minutes

原來如此阿!
EP38 原民新聞|豐年節遇亂入、平埔族抗議身分法、動保失言惹議、孩子唱出文化!
一、文化保存與推廣 1.屏東縣政府與佳義國小合作出版原住民繪本 🔹 來源:屏東縣政府新聞、教育相關報導 🔸 標題:《誰家的毛毛蟲在唱歌呀!》繪本展現學童文化感知與創作 2.彰化族語老師辦理都會區原教活動 🔹 來源:彰化縣教育處/地方新聞 🔸 標題:「原藝啟航」活動在彰化登場,營造多元文化學習環境 3.復興幼兒園泰雅畢業禮 🔹 來源:桃園市政府教育局新聞、地方媒體 🔸 標題:泰雅文化融入幼教 復興幼兒園打造成長禮典範 4.原住民族文學營在台東展開 🔹 來源:原住民族委員會新聞稿、文學活動平台 🔸 標題:部落走讀與文化講座 文學營深化原住民書寫能量 5.2025太平洋南島聯合豐年節開幕 🔹 來源:花蓮縣政府原民處新聞稿、活動現場報導 🔸 標題:跨國連結再現 花蓮南島聯合豐年節盛大展開 二、族群權益與法律地位 1.西拉雅族抗議原民身分法草案 🔹 來源:中央社、自由時報、族群平權團體新聞稿 🔸 標題:西拉雅族提訴願 抗議原民身分法草案排除平埔族 2.立法院審查平埔原住民族群身分法草案 🔹 來源:立法院內政委員會紀錄、新聞媒體整理 🔸 標題:平埔族群身分法審查未果 關鍵條文暫時保留 三、文化尊重與歧視處理 1.動保團體用詞不當引原住民族批評 🔹 來源:優席夫社群發文、新北市議員聲明、新聞轉載 🔸 標題:動保團體言論惹議 優席夫籲社會尊重原民文化 2.阿美族豐年祭遭擅闖拍攝引發衝突 🔹 來源:地方新聞、部落社群貼文整理 🔸 標題:豐年祭遭騷擾 部落驅離擅闖者守護祭典尊嚴 ---------------------- 🎙️ 關於我們|原來如此 我們是「原來如此」,一個不太嚴肅但很認真的原住民AI新聞頻道。 聊新聞、講故事、偶爾唱個歌——從獵槍訓練、語言復振,到部落阿嬤的金句神語錄,我們什麼都講,什麼都原。 可能日更、也可能三天捕一次魚更新,反正原住民的新聞每天都在發生,我們就負責說給你聽。 ✊🏽 有時講歷史、有時聊八卦,但最重要的是: 👉 原來如此,才知道這樣精彩。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4 months ago
10 minutes

原來如此阿!
EP37 原民新聞|原保地貸款開跑、藝師遠征美國、我的家不是我的選區?
🎧《原來如此》EP37 原民新聞總整理 🗓️ 日期:2025/7/11 🎙️ 今天的《原來如此》,從這裡開始! 🌍 國寶級藝師率隊赴美參加 IFAM,原民工藝登上國際舞台 📌 排灣族與泰雅族藝師組團赴美,展現苧麻編織、部落傳承與當代美學,與來自 57 國藝術家深度交流。 📍 來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新聞資料 ⚖️ 立委伍麗華質詢大法官被提名人,聚焦原保地、傳統領域與參政權三大議題 📌 強調土地法位階應提升、公私有地皆需部落同意、原民選區應反映人口分布。 📍 來源:立法院公報與媒體整理 💰 原民保留地貸款制度將上路,最高可貸千萬、年限最長 30 年 📌 原民會攜手三大公股銀行與信用保證基金,推出住宅與產業雙軌貸款,打開金融正義新局。 📍 來源:原民會新聞稿整理 🎤 花蓮搜大市集與海風音樂會登場,Anu、巴奈、巴賴齊聚海岸舞台 📌 結合手作、音樂、海洋生態與文化展演,打造夏季原民盛會。 📍 來源:花蓮縣政府活動資訊 🏡 新北萬里設立首座原民文化健康站,25 位長者學編籃延續文化智慧 📌 建立都會區照顧據點,讓原民長輩在城市也能延續部落生活節奏與文化歸屬。 📍 來源:新北市原民局新聞資料 🚌 花蓮原民大客車訓練班報名爆滿,兩週內破百人搶進駕駛產業 📌 考照班報名人數倍增,展現部落青年與婦女投入技職發展的強勁動能。 📍 來源:花蓮縣政府原民處新聞 ---------------------- 🎙️ 關於我們|原來如此 我們是「原來如此」,一個不太嚴肅但很認真的原住民AI新聞頻道。 聊新聞、講故事、偶爾唱個歌——從獵槍訓練、語言復振,到部落阿嬤的金句神語錄,我們什麼都講,什麼都原。 可能日更、也可能三天捕一次魚更新,反正原住民的新聞每天都在發生,我們就負責說給你聽。 ✊🏽 有時講歷史、有時聊八卦,但最重要的是: 👉 原來如此,才知道這樣精彩。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4 months ago
10 minutes

原來如此阿!
EP36 原民新聞|Kita的夜、部落的光:博物館沉浸式夜遊、花蓮原家福利升級、南投部落大學終身學習啟程
🎧《原來如此》EP36 原民新聞總整理 🗓️ 日期:2025/7/10 🎙️ 今天的《原來如此》,從這裡開始! 1.臺東史前館夜間限定活動「Kita的聚會所」登場,結合古謠、迷幻音樂與露營體驗 📍 來源:史前館原住民族日新聞稿彙整 2.花蓮壽豐原民家庭服務中心升級開幕,打造部落福利新據點 📍 來源:花蓮縣政府新聞資料彙整 3.南投部落大學開學典禮,23年堅持打造一部落一教室的終身學習基地 📍 來源:南投縣政府原民處新聞整理 ----------------------------------------- 🎙️ 關於我們|原來如此 我們是「原來如此」,一個不太嚴肅但很認真的原住民新聞頻AI道。 聊新聞、講故事、偶爾唱個歌——從獵槍訓練、語言復振,到部落阿嬤的金句神語錄,我們什麼都講,什麼都原。 可能日更、也可能三天捕一次魚更新,反正原住民的新聞每天都在發生,我們就負責說給你聽。 ✊🏽 有時講歷史、有時聊八卦,但最重要的是: 👉 原來如此,才知道這樣精彩。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4 months ago
7 minutes

原來如此阿!
EP35 原民新聞|三地門提25案、台中原民學子午餐補助、花蓮學alofo情人袋!
🎧《原來如此》EP35 原民新聞總整理 🗓️ 日期:2025/07/09 🎙️ 今天的《原來如此》,從這裡開始! 1.伍麗華為三地門鄉爭取25項建設,疾呼原民選區重劃 📍來源:PeoPo 公民新聞 2.台中市研擬統一辦理弱勢原民學童午餐補助 📍來源:原民午餐補助:統一辦理解落差 3.台南都會區舉辦原民傳統競技 凝聚族人情感 📍來源:TITV 原視新聞網 4.國圖與東元基金會合作 數位開放原住民樂舞影音資源 📍來源:自由藝文網 5.大中華記協花蓮行 關懷原民並頒助學金 📍來源:大中華記協花蓮行:關懷、獎助、交流 6.花蓮市舉辦阿美族情人袋研習班 傳承文化記憶 📍來源:台灣新聞雲報 7.順益博物館推排灣族文化體驗活動 傳承原民工藝 📍來源:TITV 原視新聞網 ---------------------- 🎙️ 關於我們|原來如此 我們是「原來如此」,一個不太嚴肅但很認真的原住民新聞頻道。 聊新聞、講故事、偶爾唱個歌——從獵槍訓練、語言復振,到部落阿嬤的金句神語錄,我們什麼都講,什麼都原。 可能日更、也可能三天捕一次魚更新,反正原住民的新聞每天都在發生,我們就負責說給你聽。 ✊🏽 有時講歷史、有時聊八卦,但最重要的是: 👉 原來如此,才知道這樣精彩。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4 months ago
8 minutes

原來如此阿!
EP34 原民新聞|族語夏令營開課、南島聯合彩排、私有地也要原住民諮商!
🎧《原來如此》EP33 原民新聞總整理 🗓️ 日期:2025/7/8 🎙️ 今天的《原來如此》,從這裡開始! 1.吉安傳統技藝熱血開戰,19部落齊聚一堂 📌 花蓮吉安鄉舉辦原住民傳統技藝競賽,雖風雨不歇,來自阿美與太魯閣族的800位選手齊聚,參與彈弓、撒漁網、拔河等比賽。主題「原藝共鳴.逐鹿吉安」,以漂流木和原民刀製成獎盃,象徵文化精神的延續與共鳴。 📍 來源:地方新聞整理 2.臺中原民語夏令營開跑,美國來的Camak也來學族語 📌 臺中市原住民族語夏令營第一梯次啟動,融合沉浸式族語教學與文化手作,首度邀請美國籍跨海參與者Camak共學族語,營造多元文化共學場域。第二梯次將於7月14日至18日登場。 📍 來源:族語教育新聞整理 3.私人土地也要諮商?最高法院判決引爆法律震撼彈 📌 最高行政法院裁定私有地也可能適用原民諮商同意權,恐影響25萬筆土地使用。此舉推翻主管機關過去見解,引起立委、學者與原民團體激烈討論,未來恐進入憲法法庭釐清邊界。 📍 來源:司法與政策新聞整理 4.南島聯合豐年節即將登場,文化從6歲跳到76歲 📌 2025太平洋南島聯合豐年節將於7/18–20在德興大草坪舉行,20組樂舞團、600人已完成總彩。花蓮原民處強調這場盛會不只表演,更是跨世代的文化記憶與連結。 📍 來源:活動新聞整理 5.搭巴嘎饒望 / 黃山高 / 2022 高雄小故事第二名/漾新聞 📍 來源:2022 高雄小故事第二名/漾新聞 ---------------------- 🎙️ 關於我們|原來如此 我們是「原來如此」,一個不太嚴肅但很認真的原住民新聞頻道。 聊新聞、講故事、偶爾唱個歌——從獵槍訓練、語言復振,到部落阿嬤的金句神語錄,我們什麼都講,什麼都原。 可能日更、也可能三天捕一次魚更新,反正原住民的新聞每天都在發生,我們就負責說給你聽。 ✊🏽 有時講歷史、有時聊八卦,但最重要的是: 👉 原來如此,才知道這樣精彩。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4 months ago
8 minutes

原來如此阿!
EP33 原民新聞|驚嘆樂舞又入圍,但原鄉孩子的樂舞老師呢?
🎧《原來如此》EP32 原民新聞總整理 🗓️ 日期:2025/7/5 🎙️ 今天的《原來如此》,從這裡開始! 花蓮風箏嘉年華:八角風箏祈福活動熱鬧登場 📌 花蓮「八角風箏幸福飛揚法喜鷂嘉年華」在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舉辦,以太巴塱部落八角風箏祈福儀式為主軸,結合文化展演、體驗活動與運動嘉年華,推廣原民文化並帶動觀光。 📍 來源:地方新聞整理 「驚嘆樂舞」再入圍傳藝金曲,將由國家圖書館典藏 📌 東元基金會主辦《2025驚嘆樂舞-臺灣原住民樂舞饗宴》於高雄演出,匯聚366位族人與灣聲樂團共演71首原民樂舞曲目,吸引逾4000人觀賞並全球直播。作品獲第九度傳藝金曲獎提名,並將於8月1日由國家圖書館典藏。 📍 來源:藝文新聞整理 桃園原民社宅政策仍有爭議,入住率提高但需求未解 📌 桃園市都市原住民多無自宅且租金負擔重,議員呼籲設立專屬社宅,市府則認為不利融合文化;目前已提高社宅入住比例並研議租補放寬方案。 📍 來源:政策新聞整理 芥菜種會接手那瑪夏原民家庭服務中心 📌 基督教芥菜種會承接那瑪夏家庭服務中心,提供醫療、就業、家庭關懷與災害準備服務,未來將培力族人成為志工,強化社區支持系統。 📍 來源:社會新聞整理 樂舞教練制度化呼聲漸高,盼穩定原民文化傳承 📌 投書建議政府參照原棒壘教練模式,推動「原住民族基層樂舞教練計畫」,讓具文化專業的樂舞人才能常態性任教、扎根原鄉教育。 📍 來源:觀點 ---------------------- 🎙️ 關於我們|原來如此 我們是「原來如此」,一個不太嚴肅但很認真的原住民新聞頻道。 聊新聞、講故事、偶爾唱個歌——從獵槍訓練、語言復振,到部落阿嬤的金句神語錄,我們什麼都講,什麼都原。 可能日更、也可能三天捕一次魚更新,反正原住民的新聞每天都在發生,我們就負責說給你聽。 ✊🏽 有時講歷史、有時聊八卦,但最重要的是: 👉 原來如此,才知道這樣精彩。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4 months ago
9 minutes

原來如此阿!
🎙️ 關於我們|原來如此 我們是「原來如此」,一個不太嚴肅但很認真的原住民新聞頻道。 聊新聞、講故事、偶爾唱個歌——從獵槍訓練、語言復振,到部落阿嬤的金句神語錄,我們什麼都講,什麼都原。 可能日更、也可能三天捕一次魚更新,反正原住民的新聞每天都在發生,我們就負責說給你聽。 ✊🏽 有時講歷史、有時聊八卦,但最重要的是: 👉 原來如此,才知道這樣精彩。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