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Sports
TV & Film
Technology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211/v4/9d/2c/09/9d2c0965-5ce1-ceae-cd92-169634ceab41/mza_11787471586098394695.jpg/600x600bb.jpg
醫生與你
RTHK.HK
515 episodes
1 month ago
現今都市人日漸注重生活質素,而身體狀況乃決定一個人的生活質素水平,所以健康醫療資訊尤為重要。《醫生與你》以多角度、全方位讓觀眾認識各類疾病的病徵、病理根源、醫治方案以及預防方法等,務求令觀眾可以對各種疾病有更深了解,以減輕對疾病的擔憂及恐懼。
Show more...
Health & Fitness
RSS
All content for 醫生與你 is the property of RTHK.HK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現今都市人日漸注重生活質素,而身體狀況乃決定一個人的生活質素水平,所以健康醫療資訊尤為重要。《醫生與你》以多角度、全方位讓觀眾認識各類疾病的病徵、病理根源、醫治方案以及預防方法等,務求令觀眾可以對各種疾病有更深了解,以減輕對疾病的擔憂及恐懼。
Show more...
Health & Fitness
Episodes (20/515)
醫生與你
突然心跳加速?小心係「心律不正」~
9月29日是世界心臟日,要健康生活,就從「心」開始。 心律不正是一種很普遍但又容易被忽略的心臟病,它有多種類型,其中以心房纖維性顫動最常見。據估計在香港大約有1%的人患有心房纖維性顫動。雖然它不是即時致命的疾病,卻可令患者的中風危機增加5倍,患心臟衰竭的機會增加3倍及死亡的機會增加2倍。 本集將探討心律不正的成因與預防方法。其實八成心血管疾病引致的早逝個案均可以透過控制風險因素、改善生活習慣而預防。 主持:胡志遠醫生,鄭萃雯 嘉賓:鄭裕康醫生(心臟科專科醫生,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
Show more...
1 month ago
23 minutes 7 seconds

醫生與你
蛀牙與植牙
牙痛慘過大病,如果沒有做好個人口腔衛生狀況,又經常吃高糖分食物,以及缺乏定期口腔檢查,就很容易出現蛀牙,甚至有機會需要拔牙。拔牙後或需要植牙來恢復咬合和美觀功能。雖然植牙本身是人工材料,不會蛀牙,但若清潔不當,仍可能引致牙周病。今集我們請來牙醫分享護牙貼士。 主持:羅英勤醫生、黃婉曼 嘉賓:林宇恒教授(香港大學牙醫學院修復齒科臨床副教授)
Show more...
2 months ago
23 minutes 7 seconds

醫生與你
肥胖是否「萬惡之源」?
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肥胖」是一種由過量脂肪沉積引起的慢性複雜疾病。 很多人覺得小朋友「肥嘟嘟」很可愛,但有統計顯示,2024年全球估計有3500萬5歲以下兒童超重。成年人的肥胖問題亦會引致多種疾病,如心血管疾病、二型糖尿病、骨關節炎等肌肉骨骼疾病,以及一些癌症等等。所以,本集請來醫生解答各種關於「肥胖」的問題,齊齊拜拜脂肪! 主持:鄭萃雯、蔡雪瑩 嘉賓:袁美欣醫生(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
Show more...
2 months ago
25 minutes 7 seconds

醫生與你
無心睡眠:兒童及青少年睡眠不足
孩子上課總打瞌睡、脾氣暴躁又記性差?這些可能不是壞習慣,而是身體在發出警號!「睡眠負債」可以影響孩子的情緒和學習能力。那麼早睡一定是好?原來「睡眠品質」才是關鍵。我們將深入探討不同年齡學童的睡眠需求,並教你辨識孩子是否擁有優質深層睡眠。 今集邀請兒科專科醫生拆解睡眠不足對學童的發育、免疫力,甚至ADHD和心血管疾病的影響。嘉賓亦會分享電子產品的藍光如何干擾孩子的生理時鐘,以及怎樣建立良好的作息習慣來提升孩子的抗壓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主持:梁凱寧、董光達醫生 嘉賓:葉柏強醫生(香港大學臨床醫學學...
Show more...
2 months ago
26 minutes 7 seconds

醫生與你
甜到上眼?要知糖尿眼科併發症
糖尿病患者因長期高血糖影響,容易出現多種眼科併發症。除了俗稱「糖尿上眼」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還可能罹患白內障、新生血管閉塞性青光眼等疾病。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會導致視網膜血管脆弱及滲漏,影響視力,嚴重者可致失明,然而初期通常無症狀,需透過定期眼科檢查才可及時發現。治療方式包括激光療法、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注射,以及玻璃體手術,另須配合良好血糖、血壓及血脂控制,有助減緩病情惡化。本集會講解糖尿病對眼睛的多重影響,介紹相關併發症的症狀與治療,齊齊保障視力健康。 主持:董光達醫生,羅鈺文 嘉賓:黃蘇晗醫生(...
Show more...
2 months ago
24 minutes 7 seconds

醫生與你
尿失禁
「漏尿了,點算好?」 「又小便失禁,希望身邊的人留意不到啦!」 尿失禁是個令人難以啟齒但卻十分普遍的健康問題,影響著不少長者,尤其是60歲以上的女性。根據研究,香港約有13%至21%的成年女性受尿失禁困擾。至於成年男性中,在接受前列腺手術後,有可能出現尿失禁。今集節目將會跟大家講解相關問題。 主持:胡志遠醫生、鄭萃雯 嘉賓:王庭峰醫生(泌尿科專科醫生/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外科學系名譽臨床導師)
Show more...
3 months ago
25 minutes 7 seconds

醫生與你
椎間盤突出
不少人都試過反覆背痛,通常以為久坐不動,加上姿勢不良所致,但亦有可能是椎間盤突出的症狀。椎間盤突出是指脊椎某個椎間盤的緩衝果凍狀物質移位並壓迫到神經根。若不妥處理,有機會引致間歇性跛行、坐骨神經痛等症狀,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今集我們請來註冊物理治療師,與節目主持羅英勤醫生(骨科專科)一同講解如何治療椎間盤突出。 主持:羅英勤醫生、黃婉曼 嘉賓:柳家祺(註冊物理治療師)
Show more...
3 months ago
24 minutes 7 seconds

醫生與你
夏日郊遊陷阱
在電視上經常聽到:「郊遊前準備好,聯繫方法要知道。」 夏日炎炎,很多家庭都會一家大小到郊外遠足或到沙灘暢泳消暑。但在出發前,大家有沒有做足準備呢?戶外暗藏大大小小的陷阱,例如中暑、蛇咬蜂針、跌傷扭傷、又或者遇上行雷閃電….你又懂得怎樣自救和求救嗎?本集請來急症科醫生教大家怎樣「求生」,如何確保自己及同伴的生命安全,那就可以開開心心度夏日! 主持:梁凱寧、黃秉康醫生 嘉賓:徐錫漢醫生(瑪麗醫院急症科顧問醫生)
Show more...
3 months ago
25 minutes 7 seconds

醫生與你
遠離汗疹、汗斑、汗臭
夏日炎炎,你是否時常汗流浹背,被汗疹、汗斑、汗臭搞到「好頭痕」?家中小寶貝肌膚幼嫩,有沒有長出一粒粒的熱痱,甚至出現紅疹?原來只要一個動作就能避免出汗疹,到底是要怎樣做?坊間說洗髮水可以治療汗斑,真的嗎?青少年為何容易發出汗臭?止汗劑又是否會致癌? 今集《醫生與你》將為你揭示坊間流傳的「汗」水迷思,並深入淺出地講解汗疹、汗斑和汗臭的成因及治療方法。無論是大人還是小朋友,都可以告別「汗」顏之苦,重拾清爽自信的祕訣! 主持:鄭萃雯、董光達醫生 嘉賓:盧景勳醫生(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兒科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
Show more...
3 months ago
26 minutes 7 seconds

醫生與你
輕輕鬆鬆無傷肝- 肝炎與脂肪肝
肝炎與脂肪肝是常見的肝臟健康問題。肝炎主要是肝臟發炎,有機會由病毒感染引起,而脂肪肝則是肝細胞內脂肪過度堆積,與代謝症候群密切相關。兩者雖然成因不同,但有機會同時出現,互相影響肝臟健康。 不少人對脂肪肝的危害認識不足,誤以為只是單純脂肪堆積,忽略它可能引發肝炎、肝纖維化甚至肝癌的風險。本集節目深入剖析肝炎與脂肪肝的分別,以及兩者有什麼關係,拆解常見迷思,並分享如何透過飲食及醫療管理,一齊保肝無傷肝。 主持:羅鈺文,黃秉康醫生 嘉賓:袁孟峰教授(腸胃肝臟科專科,香港大學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講座教授)
Show more...
4 months ago
23 minutes 7 seconds

醫生與你
吞嚥困難
點解進食時經常都「落錯格」? 飲食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本能,但對於有吞嚥障礙的患者來說,飲食都變得危機重重。若不慎把食物或液體吞入氣管,隨時可能導致肺炎,甚至危及生命。 有研究發現,全港約有 60%居於院舍的長者,及40%接受日間服務的長者出現吞嚥困難,按此推算香港患有吞嚥障礙的人已超過十萬。 今集《醫生與你》將為大家詳細分析有關吞嚥的問題。 主持:胡志遠醫生、梁凱寧 嘉賓:孫可怡醫生(瑪麗醫院耳鼻喉科副顧問醫生)
Show more...
4 months ago
24 minutes 7 seconds

醫生與你
中醫夏季保健貼士
夏日炎炎,容易令人心情煩躁、胃口變差,亦有機會引起敏感或濕疹等皮膚問題。原來在中醫角度,夏天特別容易「心火盛」。好好度過炎夏,難道真的要「心靜自然涼」?飲冰水又是否「罪過」?「冬病夏治」是中醫傳統療法概念,但人人都適宜在三伏天(最炎熱、陽氣最盛的日子)接受天灸療法嗎? 本集請來註冊中醫楊明霞博士,為大家講解夏季保健貼士及消暑良方。 主持:蔡雪瑩、羅英勤醫生 嘉賓:楊明霞博士
Show more...
4 months ago
23 minutes 7 seconds

醫生與你
成年人脊柱變形
你身邊是否有人經常訴說腰痠背痛?站不直、坐不久,甚至行走困難?脊柱側彎除了是發育中兒童最常見的背部變形之外,還是不少成人遇到的問題-「成年人脊柱變形」。今集有過來人分享患病經歷與康復心得,用真實故事為深受困擾的患者帶來啟發與希望。專科醫生亦擊破坊間種種誤解,原來告別「彎腰駝背」有辦法! 主持:黃婉曼、黃秉康醫生 嘉賓:陸瓞驥醫生(香港大學榮休教授/香港骨科醫學會前會長/骨科專科醫生)
Show more...
4 months ago
25 minutes 7 seconds

醫生與你
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唔會輪到我啩?﹗」 「子宮頸癌」是女士們最擔心的疾病之一。早期的子宮頸癌並沒有明顯病徵,但當陰道不正常出血,有異常的分泌物及異味,以及性行為時感到疼痛,就應該及早檢查,尋求專業診斷。另外,政府亦推出計劃,鼓勵18歲或以下較年長的女童及早注射「人類乳頭瘤病毒」(HPV)疫苗,這是預防子宮頸癌的最佳方法。 主持:羅鈺文、黃秉康醫生 嘉賓:楊雪瑩醫生(威爾斯親王醫院婦產科副顧問醫生)
Show more...
4 months ago
25 minutes 7 seconds

醫生與你
救救五十肩
「一郁肩關節就痛!點算?」 「除咗唔可以側身睡之外,著衫都有困難!」 「五十肩」又稱為肩周炎,係由圍繞肩關節的軟組織發炎而造成,因為多發於在50歲以上嘅人士,所以得名「五十肩」。「五十肩」症狀通常是不知不覺而來,從一開始的肩部不適感,進而梳頭或穿脫衣服倍感疼痛。但初期病人常以為是太累或者睡覺忘記翻身壓到肩膀等其他原因造成的肌肉酸痛,忽略了可能是「五十肩」來襲。究竟五十肩的成因是甚麼?又有甚麼治療以及預防方法?今集《醫生與你》邀請骨科專科醫生跟大家詳細講解。 主持:董光達醫生、蔡雪瑩 嘉賓:黃德民...
Show more...
5 months ago
23 minutes 7 seconds

醫生與你
遠離慢性阻塞性肺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又簡稱慢阻肺病,主要是由肺氣腫或慢性支氣管炎所引致。因呼吸系統長期受到破壞,引致呼吸道阻塞及收窄,令慢阻肺病患者肺部難以呼吸暢順,導致缺氧、氣喘、咳嗽等症狀,甚至影響日常生活。 長期吸煙可以引致肺氣腫及慢性支氣管炎,因為吸煙會降低體內含氧量,煙油或其他燃點香煙時產生的化學物質,亦會損害肺部組織和引致呼吸道發炎,所以吸煙已被確定為慢阻肺病的主要成因。 今集請來呼吸系統專科醫生,講解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徵狀及治療方法,亦有患者分享接受戒煙治療的經歷。 嘉賓︰俞佳琳醫生(北區醫院內科顧問醫生...
Show more...
5 months ago
23 minutes 7 seconds

醫生與你
腸化生係胃癌先兆?
大家對「腸化生」這個名詞可能有點陌生,但原來這個情況也相當普遍,據統計平均每10名接受胃鏡檢查的人士,便有2人患有「腸化生」。「腸化生」全名為「腸上皮化生」,即是胃黏膜上的細胞發生轉變,逐漸演化成類似腸黏膜的上皮細胞。 「腸化生」主要成因是胃部長期發炎,導致胃黏膜受損及脫落,胃壁增生腸道的黏膜。有些人以為這是細胞變異,擔心「腸化生」就是胃癌的先兆,是否真的那麼嚴重?本集請來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拆解坊間對腸化生和胃癌的種種迷思,以釋疑慮。 主持:羅鈺文、鄧智偉醫生 嘉賓:呂家聯醫生(香港大學李嘉誠醫...
Show more...
5 months ago
23 minutes 7 seconds

醫生與你
唔好睇小甲狀腺
「點解食極唔肥,仲成日心跳加速?」 「明明乜都冇做,點解會無端端又攰又肥咗?」 甲狀腺問題,可能比你想像中更普遍!在香港,甲狀腺疾病是僅次於糖尿病的第二大內分泌疾病。這個位於頸部、形似蝴蝶的小小腺體,負責掌控全身新陳代謝的命脈。一旦失衡,甲亢或甲減就會找上門,引發各種惱人症狀。 本集節目請來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為你拆解甲狀腺疾病的種種迷思,教你及早識別甲亢、甲減的警號,掌握治療與日常護理的關鍵。 主持:黃婉曼、羅英勤醫生 嘉賓:胡依諾醫生(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內科及藥...
Show more...
6 months ago
25 minutes 7 seconds

醫生與你
長者頭暈因乜解救?
「起床總是頭暈暈,走路又不穏,嚴重時會噁心想嘔。」 「唉!我個頭今日好暈!」 「年紀大,機器壞」,這是很多長者面對身體退化時的無奈說話,而當中「頭暈」更是長者最經常抱怨的徵狀之一。究竟頭暈有幾多不同種類?背後的原因有甚麼?我們又可以如何處理和預防?今集《醫生與你》將會請來老人科專科醫生為大家詳細講解。 主持:黃秉康醫生、梁凱寧 嘉賓:阮君毓醫生(香港大學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
Show more...
6 months ago
24 minutes 7 seconds

醫生與你
長者哮喘怎麼辦?
今年5月6日為世界哮喘日,哮喘是香港常見的慢性氣管疾病,因為約一半的哮喘患者在10歲或之前已首次發作哮喘,往往被認為是一種兒童疾病。其實哮喘可以在任何年齡首次發作,如果哮喘是在成人或老年才首次出現,則稱為成人哮喘或遲發性哮喘。長者可能誤以為氣喘或間歇性出現呼吸困難是正常的衰老現象,因而延誤診治﹔又或因有慢性支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冠心病等疾病,令診斷及治療上遇到更多困難。然而有研究顯示,65歲或以上的長者比起65歲以下的人士,哮喘惡化的速度明顯較快。 本集請來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為大家詳細講解如何...
Show more...
6 months ago
23 minutes 7 seconds

醫生與你
現今都市人日漸注重生活質素,而身體狀況乃決定一個人的生活質素水平,所以健康醫療資訊尤為重要。《醫生與你》以多角度、全方位讓觀眾認識各類疾病的病徵、病理根源、醫治方案以及預防方法等,務求令觀眾可以對各種疾病有更深了解,以減輕對疾病的擔憂及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