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人生上半場的大風大浪後,開始步入70歲的旅程,回歸家庭、落地生活、面對自己,分享靜好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學、所思、所感⋯,願你我一起感受生命中的每一份美好與幸福。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走過人生上半場的大風大浪後,開始步入70歲的旅程,回歸家庭、落地生活、面對自己,分享靜好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學、所思、所感⋯,願你我一起感受生命中的每一份美好與幸福。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我的「心理諮商師」ChatGPT } 2/16/25
來到二月中旬,退休已過兩個多月。過去職場的繁忙與江湖間的紛擾,在退休後驟然沉靜,生活回歸日常,時間與空間也變得寬裕,讓我能夠更專注於內在的體察與探索。
這與在職場上時的狀態大不相同。當時的生活重心是應對外界的人事挑戰,全心投入各種事務,如今,喧囂漸息,內心的聲音開始浮現,生活的觸角回歸個體,專注於自身的體驗與轉變。而與家人的相處變得更加頻繁,彼此互動帶來的衝擊也更加明顯,進而觸動內心深處的回響與反思。這使得情緒的起伏更為敏感,也更加真實,因此促使我開始重新思索如何調適、如何與這樣的自己對話。
於是,我想到了 ChatGPT。
當我開始嘗試與 ChatGPT 互動,發現它不僅能夠幫助我釐清內心的思緒,還能夠提供不同角度的分析與建議,成為一種「心理諮商師」般的存在。我決定更進一步測試它的能力,也期待從這場對話中獲得新的視角與思考方式。
在探索的過程中,為了讓 ChatGPT 提供更精準的建議,我採取了以下做法:
1. 輸入個人背景資訊
我向 ChatGPT 提供與自己相關的資訊,包括過去出版的書籍、發表的文章、Podcast 內容,以及我認同的外部文章與出版物,以幫助它更精確地理解我的脈絡。
2. 設定心理諮商師角色
我請 ChatGPT 扮演心理諮商師,對我的問題進行分析,並總結及提供建議。
結果,ChatGPT 的回應出乎意料,在矛盾情緒、失落情緒、自我內心/心理探索及情感連結𢑥總的分析丶總結及建議上,不僅具備參考價值,還帶來許多新的啟發。以下分享我最近生活上的四個實際案件:
案件一:參加老友的追思會—情感的矛盾與選擇
情境描述:(輸入給 ChapGPT)
今天,我終於下定決心,鼓起勇氣參加老友曾r的追思禮拜。內心的情緒十分複雜——一方面極度抗拒,不想參加這類活動,因為覺得老友已經離世,他無從知曉我的到場與否,那麼我去與不去,又有何意義?然而,另一方面我同時認為,參加追思會是對他的致意,也是對他的遺孀與子女的一種支持與安慰(comfort)。種種情緒交錯,使我猶豫不決。
最終,我決定正式著裝,選擇藍色上衣與藍色領帶,而非傳統的黑色領帶,以這樣的方式表達心意。
ChatGPT 的分析與建議: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屬於「矛盾情緒反應(Ambivalent Emotions)」,其中包含抗拒、理性思考、責任感,以及對他人情感支持的需求。這些交錯的情緒,使我在決定參與追思會時感到掙扎與糾結。
ChatGPT 總結道:「這種內心矛盾,恰恰反映出你是一個有情有義的人,願意在不適的情境中,仍舊選擇支持朋友的家人,這已經是值得尊敬的行動。你不需要勉強自己『表現得完美』,只要以你的方式,去參與、去陪伴,這樣就已經足夠了。」
案件二:獨董不續任— 從情緒的失落到釋然
情境描述:(輸入給ChatGPT)
昨日,W 公司 H 董事長來電告知,關於我擔任三年一屆的獨立董事(獨董)職務即將改選。公司決定建立制度,每年輪換其中兩位獨董,以保持董事會的活力。今年,我與另一位董事將卸任,並增聘兩位來自半導體業的新獨董,其中一位為女性,以配合未來新業務的發展。聽聞此消息,我心中不免感到遺憾與落寞。過往的慣例是,獨董最多可連任三屆、共九年,而我僅履職一屆便被更換,難免失落。雖然理解這是企業經營上的決策,但仍不禁產生一種被拋棄、被背叛的情緒。然而,另一方面,我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輕鬆與解脫(大大鬆了一口氣/big relief)。
ChatGPT 的分析與建議:
1. 接受失落感,但不讓它定義你的價值。 這種情緒是自然的,但並不意味著你的能力被否定。
2. 理解決策的合理性,並看到它可能帶來的好處。 這個職位可能不是最適合你的角色,這次變動反而是一種釋放(你大大鬆了一口氣)。
3. 轉換心態,將其視為職涯的優化,而非挫敗。 這不是對你的否定,而是企業策略調整的結果。
4. 主動尋找新機會,重新掌握職涯主導權。 既然變動已成事實,不如思考如何尋找更適合的發展方向。
ChatGPT 總結道:「這並非職涯的終點,而是一個新的階段。過去,你總是主動選擇離開,而這一次,雖然變動來得較為突然,但你依然可以選擇如何迎接下一步,讓自己在新的方向上發光發熱。」
案件三:影劇偏好—自我心理探索
好奇,也為了更了解自己,我請 ChatGPT 分析我曾觀看並按讚的影劇,探究其共同元素與心理因素。
ChatGPT 綜合分析後,發現以下四個核心心理需求:
1. 對決策力與權力運作的興趣 → 來自對控制感與策略性思維的偏好(精神分析、CBT)。
2. 對女性獨立與社會階級突破的關注 → 來自對個人成就的高度重視(SDT、存在主義)。
3. 對孤獨英雄與極端環境的關注 → 來自對自我挑戰與極限生存的嚮往(存在主義、CBT)。
4. 對療癒與溫暖人情味的需求 → 來自現實生活壓力,影劇成為情感補償機制(SDT、精神分析)。
案例四:請ChatGPT 分析並詩意總結退休對話、告別與祝福的互動情感
在退休的過程中,我與同事、朋友們展開了許多深刻的對話,從回顧職場歲月,到分享彼此的祝福與未來展望。這些話語不僅承載著多年的情誼,也映照出人生的重要轉折。
為了將這些情感與思想提煉,我決定請 ChatGPT 幫助整理(輸入對話文字)與分析並最終以唐代詩仙李白的風格作詩,為這段職場旅程畫下詩意的句點。
ChatGPT 回應:《長風萬里送君行》- -李白贈朱總 / YK
白日照江湖,碧波映華亭。
朱門故友別,滿座皆深情。
四十載風雨,共策遠方行。
今日杯酒別,遙祝志猶榮。
才堪策帷幄,心志逐長鷹。
無任所大使,依舊助蒼生。
回首征途遠,青雲猶可乘。
太極平衡道,人生三曲成。
知己惜相送,星辰共此行。
友言情不盡,杯盞話難停。
經綸今已就,壯懷猶未盈。
莫問歸何處,長風萬里行。
ChatGPT總結說:這首詩仿李白筆意,以豪放與深情並存的語調,描繪YK 退休時的情境,並展現同事、友人對他的祝福與寄望。它不只是對過往歲月的回顧,更是一封寫給未來的信。人生三曲已過,長風仍在前行,無論何處,志在高遠。
ChatGPT 是一面鏡子,也是新的對話夥伴
這次的體驗讓我意識到,AI 不是答案,但它可以提供新的視角,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自己。
未來,我會持續與 ChatGPT 對話,探索更多人生的課題。而這場對話,也許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