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Music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Education
Business
Technology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126/v4/bf/86/b9/bf86b9ef-177e-4df0-bb4c-076a377c142c/mza_2798812426980599515.jpg/600x600bb.jpg
DongXiNanPei radio program Podcast
DongXiNanPei radio program
5 episodes
5 days ago
DongXiNanPei, since 2010, is a discussion radio and podcasting in Mandarin chinese and English. The host taiwanese Yilin Lee-Setälä invites the people living in Nordic countries to discuss about Eastern and Western cross-cultural issues. All interviews can listen from 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dongxinanpei
Show more...
Society & Culture
RSS
All content for DongXiNanPei radio program Podcast is the property of DongXiNanPei radio program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DongXiNanPei, since 2010, is a discussion radio and podcasting in Mandarin chinese and English. The host taiwanese Yilin Lee-Setälä invites the people living in Nordic countries to discuss about Eastern and Western cross-cultural issues. All interviews can listen from 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dongxinanpei
Show more...
Society & Culture
Episodes (5/5)
DongXiNanPei radio program Podcast
Episode 501: 『來去東西』系列:生命物理,大腦醫學工程,資深科學家,林發暄 教授
「聖誕老公公是從加拿大北邊來的!?」移居多倫多的 腦科學教授 林發暄,已經移居加拿大五年,可是到現在,他的腦子裡還是轉不過來,當他聽到鄰居同事這樣說的時候,心裡頭還是充滿著強烈的衝突。他和家人十幾年前因為研究工作來芬蘭請教芬蘭腦科學專家,雖然只待了一年半,但那些跟生活工作家人緊密的情感和記憶,是他一直以來既熟悉又陌生難以忘記的人生過程。過程,思想,情感,對林教授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腦袋的 林教授的升學記憶,就跟大家一樣,升學考試送他進去大學,電機工程的大二那年,他開始對人的生命,對人的想法意識這些東西從哪裡來,產生無比的著迷,在當時大家一腦子往醫學院擠的年代,他帶著理工科的訓練,進入了醫學工程,在冷門的科系裡去尋找去等待那個適合自己的環境和機會。碩士唸完後,林教授到了美國波士頓繼續深造工作,打開了國際學者研究教育的前途,他在醫學工程的訓練,在教學環境深入對工程特性的理解,生物醫學的應用,讓他選擇了腦實驗室,讓他兼顧了興趣和好奇,科學研究的自由度,滿足了他喜歡自己發現問題,想辦法找出麻煩,想辦法自己解決自己找出的麻煩,雖然整個過程一直重複,但是他能在過程裡,因為找出麻煩或解決麻煩的過程,可以累積正確的科學上的知識和經驗,幫科學進步往前一步,能夠對世界或是對人的描述有客觀長久的看法。辛苦二三十年的科學老飛俠,林教授最喜歡的是可以到世界不同的研究機構,實驗室,去跟很多同好一起討論研究學習,繼續鑽研在先進腦科學領域裡,因為他知道,在那浩瀚無垠的研究版圖,在那寂寥冷漠的研究角落,他可以集中精神在原來有興趣單純研究的動機上,他知道,還有很多要繼續玩下去的東西!~~~Photos: 林發暄 教授用腦電圖和核磁共振影像量測我們在從事不同工作或是休息時腦袋的活動。利用這些資訊進行神經刺激,了解腦功能和神經退化的生理。林教授的老大 捲捲 (小名)2012 年訪問 芬蘭聖誕老公公 @ 『台灣聖誕小記者們專訪芬蘭聖誕老人特別節目』的一個提問,也截出片段在訪談裡,分享給聽眾,其中的背景音樂是捲捲和 林教授家人們的聖誕歌曲合奏。
Show more...
5 days ago
58 minutes

DongXiNanPei radio program Podcast
Episode 500: 『來去東西』系列:民族音樂學者 許馨文老師 和 大學音樂系老師 陳瀅仙老師
「北歐音樂台灣之友社」這個社團名字,從 許馨文老師的嘴裡冒出來,絕對不是偶然的,而且已經看到影子了!去年一整年芬蘭和台灣就有一連串的音樂交流,包括去年暑假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台師大) 民族音樂研究所的 許馨文老師帶領學生到芬蘭西部 Kaustinen 民間音樂重鎮去展演台灣傳統音樂,還把在學校學的芬蘭民謠獻給芬蘭的觀眾,年底把教他們芬蘭民謠的老師們 芬蘭國寶級的民俗音樂團 Tallari 邀請到台灣巡迴,不但開了音樂會,辦了大師班,還和台師大民族音樂研究所的學生們聯合演出。九月的時候,瀅仙老師帶頭和 馨文老師跟學生們一起參加「日本 Kantele 之友社」辦的芬蘭 Kantele 日實體和線上音樂會,同慶芬蘭民族樂器日。這一切的一切,要回溯到十幾二十年前,兩位年輕人在摸索尋找未來的前途路上,留下的機會和緣分,也形塑了兩位老師後來的人生精華,從交換到完成博士,發表論文,馨文老師在台師大的民族音樂研究所,瀅仙老師在逢甲大學教北歐音樂通識課。他們在台灣播芬蘭種子的過程,驚險刺激又有趣,正如瀅仙老師所說「最困難最有挑戰的是,我不知道怎麼在夜市中間教芬蘭音樂,不知道怎麼教自然給大家,音樂是要跟自然合在一起,不是純演出,那是一種對生活的體會,反思,跟自然的關係,不是移植一個樂器來教他,教教技巧,而是對環境對自然的理解,對人的理解,才能把握住這個樂器,音樂旋律可以是很簡單,但要演奏表現出芬蘭的從容感,必須從生活方式開始建立」,更如 馨文老師的見證 「這些去過芬蘭的學生們開始思考音樂與自己的關係,他們知道在遙遠的芬蘭有一個可以啟發自己重新思考自己和音樂關係的地方,在芬蘭容許更自由的可能和發展的空間,在這樣的機緣下,養成一種能力,一種養成對聲音對感受對想像對表達的能力,希望藉由芬蘭音樂活在生活裡的例子,可以讓台灣的學生和聽眾形塑更有自由的空間和力量。」來去芬蘭和台灣,就像一段漫長遙遠的隧道,看到兩位老師手中在隧道盡頭的那盞明燈。~~~Photos: 陳瀅仙老師 和 許馨文老師(左到右)- Kantele 日在日本的 芬蘭 Kantele 社舉辦的音樂會,馨文老師和他的台師大學生們,與瀅仙老師合奏- 馨文老師和瀅仙老師 今年在芬蘭西部的民謠音樂重鎮 Kaustinen 參加樂器工作坊的合影芬蘭民俗樂團 Tallari 2024 受邀在台灣巡迴,參加由 台師大民族音樂系 許馨文老師主辦的 民俗音樂會,大師班,專場演出,以及和台師大民音聯合演出音樂會,活動海報塔拉里樂團是芬蘭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由芬蘭國家資助的民間音樂團體,總部設在考斯蒂寧民間藝術中心。塔拉里樂團成立於1986年,是民俗音樂基金會、芬蘭廣播電台、考斯蒂寧市政府和教育部合作的成果。~~~兩位老師 在節目和聽眾們分享的音樂和影音:瀅仙老師分享的音樂:Wirtaan polska Lohtajalta, 演奏樂團 達拉利 Tallari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FUlHJQSLe8馨文老師分享的音樂:“Jos sä olet minun hellunani” 〈假如你是我的甜心〉 20241209 台師大民音X達拉利 60秒預告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N5E2TB6I98歌詞如下:假如在這個夏季,你是我的甜心 我會為你建造一只鳥兒的小巢 假如在這個秋季,你是我的甜心 我會為你織造一頂柔軟的毛帽 假如在這個冬季,你是我的甜心 我會為你打造一只孩子的銀杯~~~Kantele 日在日本的 芬蘭 Kantele 之友社舉辦的音樂會,馨文老師和他的台師大學生們,與瀅仙老師合奏的兩支合奏曲子:【カンテレの日 2024 WEB】Hermanni ja Miina (Chen Ying-Hsien, Hsin-Wen Hsu and students of NTNU GIEM)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kshoYDyWTc&list=RDekshoYDyWTc&start_radio=1【カンテレの日 2024 WEB】Kahvipannu-Hienohelma (Chen Ying-Hsien, Hsin-Wen Hsu and students of NTNU GIEM)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RpmMzFwvgU日本 Kantele 之友協會 (Nihon Kantele Tomonokai) 是芬蘭 Kantele 協會的姐妹會,每年九月舉辦實體和線上的音樂節,同慶芬蘭 的 Kantele 日,推廣芬蘭民族樂器 Kantelehttps://kantele-jp.net/lp/kanteleenpaiva2024jp/
Show more...
1 week ago
1 hour 10 minutes

DongXiNanPei radio program Podcast
Episode 499: 『來去東西』系列: 樂團指揮,葉和中
「指揮家的目的,就是要讓音樂被看見」這是這個世紀最偉大的音樂教授 Ilya Musin 穆辛教授,對樂團指揮這個專業所下的註腳,也是指揮 葉和中 視為瑰寶,終其一生所追求的理想。葉指揮到聖彼得堡音樂學院的大師班拜 穆辛教授為師之前,他就已經在芝加哥交響樂團工作,已經有指揮博士學歷的他,走音樂這行完全就是命運注定,完全不按牌理出牌,他的第一個跟音樂扯上關係的,是連他都搞不清楚為什麼會是學校鼓號樂隊裡的鼓手,連爸媽都要獨生子只能書中才有黃金屋,只能讓妹妹碰鋼琴有家教,他也只能偷偷地去看,第一個屬於他自己的樂器,還是等到他國二的時候姊姊送的笛子。可是,無師自通的他,卻在高中在市賽在省賽脫穎而出,後來還在當時的保送制度下成了資賦天才的音樂學生,進入當時唯一的文化大學音樂系國樂組,如此坎坷又理所當然的音樂之路,完全掌握在他的手裡,甚至是後來選擇博士班專業指揮,也是因為好玩,別人一直給他機會展現他在舞台上的魅力。葉指揮不只是把指揮當作他吃飯的飯碗,他花了三年的時間計劃籌備安排今年 2025 年七月在芬蘭「Festival X Mikkeli 國際藝術節」7月1日及2日的四場主題音樂會,透過和世界各地樂團和音樂節的合作,介紹台灣音樂傳統民族器樂給世界的愛樂者。他也要把機會給年輕的一代,包括他成立的「葉和中盃國際民族器樂協奏曲大賽」,透過這個音樂平台籌備更多的文化交流。葉指揮飛來又飛去,在東在西,在不同文化中去尋找他要的東西,去找各種不同的音樂,用他的手去連結音樂,去形塑讓這個聲音被看見。他在世界插旗的願望,就等著大洋洲的那一天來臨。~~~Photos: 葉和中(左到右)- 今年十月 18 日在南非自由邦省 Odeion 音樂廳 和 Free State 交響樂團舉辦的音樂會,笛子樂者 邱惠和 葉和中指揮的剪影- 葉和中指揮形象照- 在南非自由邦省 Odeion 音樂廳 和 Free State 交響樂團舉辦的音樂會海報~~~葉指揮 在節目和聽眾們分享的音樂和影音:笛子協奏曲「飛歌」,從第一分鐘開始,約 15 分鐘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nZTcXqfacI芬蘭頌,從 第 54 秒 開始,到全體起立鼓掌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EF-OqL-8Ik~~~葉和中 個人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7TufDjYHZ/?mibextid=wwXIfr葉和中 個人 Youtube 影音頻道:https://www.youtube.com/@MaestroYeh
Show more...
2 weeks ago
1 hour 5 minutes

DongXiNanPei radio program Podcast
Episode 498: 『來去東西』系列: 物理治療師,Gier Yeh Fotland, Talking East and West -series:Physiotherapist, Gier Yeh Fotland
「走過,必留下痕跡」,兩代 Fotland 家族走過的歷史,留下了歷史深刻的記憶和意義。過去一個世紀,對 Kristoffer Fotland (傅德蘭)來說,那是一趟趟醫療無國界,為奉獻基督,為傳播神的愛的生命旅程 ; 而對第二代的 Gier Fotland (傅吉安) 而言,那是每天為自我認同和為了尋根的功課。傅德蘭醫師 1935 年開始奔走東西之間,來去挪威和中國的張家口,後來落腳台灣南部的屏東,甚至後來建立了屏東基督教醫院,在他手術刀下的病患,千千萬萬的苦難和教訓,在當地行醫,巡迴山地醫療、痲瘋病人、肺結核與小兒麻痹病童的救治工作。在那個還沒有全民健保、南部醫療資源匱乏的年代,屏基不以營利而以救人為目的的義行,很快就聲名遠播。尤其,1958、1960、1962年,台灣出現三波大規模的小兒麻痺症疫情,很多人都是由傅德蘭開刀救治。傅吉安笑稱自己是內黃外白的鹹雞蛋,在當時台灣南部學校不接受外國小學生的教育體制下,被迫小學就學會要自己一個人通車巴士火車,每兩週來回屏東嘉義去上美國學校,講得破爛的中文英語,為了念好書,回到挪威在學校同學欺負他是外國人,兩邊不是人的他,學的專業還是在德國拿到證書的,回到台灣協助父親行醫照顧病患復健治療。今天的 傅吉安,婉惜過去沒有機會讓他學好中文讓他留下台灣,在玉山高峰上,他手持挪威國旗仰望北方,終於找回自己的根。~~~Photos: Gier Yeh Fotland (左到右)- 屏東基督教醫院開土儀式。兩位創辦人 Kristoffer Fotland 和 Olav Bjørgaas 接手由美國行道會宣教士、芬蘭籍白信德醫師(Signe Berg)所創辦的診所,成為1964年正式創辦的屏基前身。他們在當地行醫,巡迴山地醫療、痲瘋病人、肺結核與小兒麻痹病童的救治工作。- Gier 在台灣第一高峰 玉山主峰 (3 952 公尺)高舉挪威國旗。- 屏東基督教診所原址(屏東基督教醫院前身)Gier 在節目和聽眾們分享的音樂:Gier 接受台灣天下雜誌的訪問報導:『來台超過20年的挪威爺爺 擁有全球唯一「福爾摩沙,挪威」護照』,天下雜誌,2021/4/16,全文閱讀:Www.cw.com.tw/article/5114391
Show more...
3 weeks ago
44 minutes

DongXiNanPei radio program Podcast
Episode 497: 『文化時空 』系列: 丹麥打擊音樂藝術家,作曲家,音樂藝術電影製作人,陳盈斈
藝術,是一生的追求。定居丹麥的 音樂藝術工作者 陳盈斈,她一生藝術的追求,找到了最真實,最貼近人的聲音。「我只是呼喚你們以前遺忘很純粹的狀態,我只是呼喚, 把它呼喚出來,其實是我們大家都有的東西。」專職從事打擊音樂的 盈斈,現在已經是歐洲「建築聲響」Sonic Architecture 藝術表演界知名的音樂家,一種透過打擊聲音的感覺與建築,空間,或大自然產生連結的藝術。15 歲因為學業壓力造成的慢性胃痛,讓她在一次偶然試鏡機會,離開台灣,單身一個人到美國加州的森林高中繼續念音樂,在大自然的陶冶和薰陶的三年音樂教育,她考上了國際知名頂尖的 茱莉亞音樂學院,卻再度因為環境的不適應,身體出了毛病,老師的一句話,改變了她的一生,她去買一位丹麥打擊樂大師的音樂CD,於是她的音樂追求,轉了個大彎,來到了讓她留下一輩子的丹麥。哥本哈根皇家音樂學院,不僅是打擊樂器收藏讓她心動,這位丹麥打擊樂大師的一句話「妳的技巧很純熟,但妳還沒有找到妳自己的聲音」,於是她花了兩年的碩士,兩年的博士,以她的爆發內斂的個性,力度,速度,加上亞洲女子骨頭輕的優勢,和選了對的音樂,她的畢業作品打開了國際知名度,之後開始接到國際藝術節的邀請,正因為這些機會,也給了 盈斈 接觸到韓國傳統戰鼓音樂,認識了即興創作。誤打誤撞的 2014 年一次在建築物裡聽到的迴響,第一次啟動了 盈斈對聲音不同層次的感動,她開始從不同的媒材和空間找到了獨到和獨特的聲響 - 感覺我們遺忘的音樂語言,讓建築自己說話,就像我們祖先可以在生活中很輕鬆,也可以很莊嚴地做音樂,那是我們遺忘的一種藝術形式,很古老,不是新的東西。盈斈追求聲音的旅程,充分反映了這個追求,漫長而深刻的探索,並找回我們本來就有,一直都在我們自己的聲音。~~~Photos: 陳盈斈 木魚@ Thorvaldsen Museum 的長廊 盈斈畢業音樂會 的現場演奏照 (2011)Concert Walk 裝扮 @ 冷戰博物館史坦斯堡(Stevnsfort)credit to Jesper Truelsen - 丹麥公視新聞 TV2 ØSTSonic Architecture @ D, 現場演奏照 (2021) Photo credit: Francesco Martello陳盈斈 的藝術世界」官網:http://www.yinghsuehchen.com/影音頻道:https://www.youtube.com/@yingpercussion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yinghsuehchen/~~~盈斈 在節目和聽眾們分享的幾支影響她的音樂,以及最近演出的錄音片段:CD音樂: 盈斈聽到這張 Gert Mortensen 的 CD 後,在二十二歲那年去考丹麥皇家音樂院拜他為師,這張 CD 是丹麥音樂家 Gert Mortensen 演奏丹麥作曲家 Per Nørgård 所寫的打擊樂作品 "I Ching (易經)",節目中選播 第一樂章 2011盈斈畢業音樂會演奏希臘法國建築師Iannis Xenakis 寫的音樂, "Psappha", 其實這是很耗體力演奏的作品, 後來因為這支影片, 開始了國際的邀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CT5nSkePzg&list=RD1CT5nSkePzg&start_radio=1。節目中選播作品的最後兩分鐘高潮。用台灣的木魚在 Thorvaldsen Museum 的長廊演出, 也可以在專輯裡聽到 (Sound Walk with One Buddhist Woodblock in the Corridor of the Thorvaldsen Museum) 整張專輯可以在這聽: https://orcd.co/9da8ebe電影版的 《幻—建築聲景》目前在Youtube 上有幾個片段:1) Trail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W-KMxplOY42) "Spee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5BSyRi8W5A&list=RDM5BSyRi8W5A&start_radio=13) "The Pipes of the Brønshøj Water Tow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eY2rvMl-dM4) "Gymnopedie I"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Z4t5RSOGbw5) "Vertigo I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U8BQ6aDz4g&list=RD3U8BQ6aDz4g&start_radio=1在Thorvaldsen的長廊演奏薩滿鼓的電影片段, 還有在水塔走樓梯的片段,可以進入 盈斈 的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yinghsuehchen/ 觀賞。Sonic Architecture 系列的第一場音樂會 五月十五日 在哥本哈根的  Grundtvig’s Church 現場演奏影片是用鹿的肩頰骨演出的。 Red Deer Shoulder Blade 在丹麥的石器時代就被當作樂器使用, 是被丹麥人遺忘的樂器。盈斈:『每次演出時,觀眾的反應都非常熱烈,所以我想分享這支影片,相信會引起很多人的共鳴。』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8P1vcy2hhs~~~這個月的丹麥公視新聞媒體報導:2025.10.11 TV2 報導地下18公尺的音樂讓堡壘震動 - 獲獎音樂家陳盈斈的地下巡迴演唱會將冷戰時期的隧道變成了生動的音景。https://www.tv2east.dk/stevns/18-meter-ned-musikken-fik-stevnsfortet-til-at-vibrere-6c087
Show more...
1 month ago
55 minutes

DongXiNanPei radio program Podcast
DongXiNanPei, since 2010, is a discussion radio and podcasting in Mandarin chinese and English. The host taiwanese Yilin Lee-Setälä invites the people living in Nordic countries to discuss about Eastern and Western cross-cultural issues. All interviews can listen from 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dongxinanp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