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消費者在意性價比,過去生產製造的路徑與思維就是取得、製造到廢棄(Take、Make、Waste),循環經濟不僅是將傳統企業管理框架QCDS(品質、成本、交期、服務)擴展至包含環境(E)的維度,更要求企業將過去被忽略的外部環境與社會成本納入考量,形成「真實成本(True Cost)」的概念。然而,從理念到實踐充滿挑戰,臺灣社會目前普遍停留在「知道重要性」(What),卻在「如何執行」(How)的層面停滯不前,真正的改變必須從個人與企業的教育訓練及務實行動開始。
本集大綱:
01:44-03:06 市場上對企業管理議題的需求仍以QCDS為核心,但服務的定義有所演變。
03:06-06:29 循環經濟成為應對環境議題的主流框架,其概念已從資源回收擴展至零廢棄。
06:29-11:43 QCDS在不同時代的內涵演變,反映了從精實到擴張再到永續的趨勢。
11:43-19:18 以日本太陽能建設為例,探討循環經濟中「真實成本」的概念。
19:18-22:02 分析企業在實踐循環經濟時的猶豫心態與回收再利用的複雜
22:02-25:08 探討消費者在永續產品定價與價值間的選擇困境。
25:09-31:19 詳述實現循環經濟的三大創新支柱:商業模式、製程與產品。
31:19-34:13 政府政策與民眾實際感受脫節,且民眾普遍缺乏共同改變的意願。
34:14-37:12 循環經濟與ESG的推動普遍停留在「What」的認知層面,缺乏「How」的具體實踐方法。
37:12-38:46 個人應從日常生活做起,有意識地實踐永續行為,以身作則推動改變。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