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雜誌》於1986年創刊,近15年來共榮獲80項國內外新聞獎項。我們以傳播進步觀念為己任,盼成為華人社會中前進的動力。
🎯本節目由遠見編輯部策劃,每週一~五、日更新
週一:【ESG共好圈】邁向永續企業與大學,一同探尋ESG&USR綠色解方
週二、三:【專家觀點】邀請專業人士、資深記者對談,分析重磅議題,領略新聞全貌
週四:【遠見智庫】智庫總編輯李建興主持,盤點國內外教育、城市大趨勢
週五:【ESG選讀】單元,精選近期ESG大事,解析背後脈絡與影響
週日:【編輯選讀】單元,10分鐘帶你了解最新產經、科技、職場時事
🌟歡迎給我們五星好評,讓更多人知道我們在這裡
👇關注《遠見》更多的社群:
IG:https://bit.ly/3AjBWNV
YT:https://bit.ly/38jNi9k
FB:http://bit.ly/2mtgGoE
LINE:https://bit.ly/33kxMe2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遠見雜誌》於1986年創刊,近15年來共榮獲80項國內外新聞獎項。我們以傳播進步觀念為己任,盼成為華人社會中前進的動力。
🎯本節目由遠見編輯部策劃,每週一~五、日更新
週一:【ESG共好圈】邁向永續企業與大學,一同探尋ESG&USR綠色解方
週二、三:【專家觀點】邀請專業人士、資深記者對談,分析重磅議題,領略新聞全貌
週四:【遠見智庫】智庫總編輯李建興主持,盤點國內外教育、城市大趨勢
週五:【ESG選讀】單元,精選近期ESG大事,解析背後脈絡與影響
週日:【編輯選讀】單元,10分鐘帶你了解最新產經、科技、職場時事
🌟歡迎給我們五星好評,讓更多人知道我們在這裡
👇關注《遠見》更多的社群:
IG:https://bit.ly/3AjBWNV
YT:https://bit.ly/38jNi9k
FB:http://bit.ly/2mtgGoE
LINE:https://bit.ly/33kxMe2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全球矚目的第30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30)在巴西貝倫盛大展開,這場關乎地球未來的關鍵會議,再次凝聚全球目光,共同商討應對氣候危機的下一步。在這場匯集各國領袖、專家學者的盛會中,公民力量也沒有缺席,更以前所未有的創意與活力,在世界舞台上發光發熱。
本集《遠見 On Air》跨越半個地球,越洋連線正在會議現場的世台聯合基金會亞洲中心COP專案執行長申心蓓,為我們帶來熱騰騰的第一手會議觀察。從公正轉型、青年培力到公民參與,今年的氣候峰會有哪些不容錯過的公民力量?就讓申執行長帶我們親臨現場,掌握全球氣候行動的最新脈動。
🔺 勇闖雨林18小時、機場罷工班機大亂,如何克服萬難,抵達氣候峰會第一線?
🔺 氣候議題太生硬?如何用「布袋戲」說故事,讓國際看見創意軟實力?
🔺 酷熱、罷工、語言不通!在資源相對匱乏的環境下,第一線的氣候倡議面臨哪些挑戰?
主持人/遠見雜誌總編輯 林讓均
與談人/世台聯合基金會亞洲中心COP專案執行長 申心蓓
+++++
🌱更多《遠見》COP30相關報導!
>>>https://www.gvm.com.tw/topic/2327
✈️當知識成為你的旅伴,世界會更廣闊。
訂遠見,送你Arowana 20吋前開式輕掀箱
>>>https://go.cwgv.tw/8a6z6l
✨關注《遠見》更多的社群:
LINE:https://reurl.cc/A4ELQp
IG:https://bit.ly/3AjBWNV
YT:https://bit.ly/38jNi9k
當全球焦點從「減碳」延伸至「韌性」、「自然」與「公正轉型」,金融業該如何扮演關鍵推手?連續四年親赴COP現場的玉山金控,不僅是台灣金融界的先行者,更將第一手的實踐經驗帶上國際舞台,分享如何透過金融力量,協助產業與社會建立應對氣候挑戰的韌性。
本集《遠見 On Air》再度越洋連線,邀請正在COP30會議現場的玉山金控副總經理暨永續長張綸宇,為我們帶來第一手的現場觀察與深度解析。從吵雜的會場、各國的角力,到玉山獨創的「低碳轉型計畫」,本集將深入探討金融業如何從被動的風險管理者,轉變為主動的價值創造者,與台灣企業共同邁向淨零未來。
🔺 飛行近百小時、前進亞馬遜雨林旁的小鎮,親臨COP30現場有哪些獨特見聞?
🔺 為何「韌性」與「公正轉型」成為本屆會議關鍵字,甚至比減碳更重要?
🔺 獨創「低碳轉型計畫」,玉山如何扮演中小企業的「家醫科」,對症下藥協助產業升級?
🔺 當金融遇上生態,玉山如何透過「生物多樣性連結貸款」等創新商品,將資金導入自然解方?
🔺 金融業的「德不孤,必有鄰」,為何是推動永續轉型最溫柔也最堅實的力量?
主持人/遠見雜誌總編輯 林讓均
與談人/玉山金控永續長 張綸宇
永續長辦公室 黃應維、蔡之耕
+++++
🌱更多《遠見》COP30相關報導!
>>>https://www.gvm.com.tw/topic/2327
✈️當知識成為你的旅伴,世界會更廣闊。
訂遠見,送你Arowana 20吋前開式輕掀箱
>>>https://go.cwgv.tw/8a6z6l
✨關注《遠見》更多的社群:
LINE:https://reurl.cc/A4ELQp
IG:https://bit.ly/3AjBWNV
YT:https://bit.ly/38jNi9k
全球矚目的第30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30)在巴西貝倫盛大展開,這場關乎地球未來的關鍵會議,將再次凝聚全球目光,共同商討應對氣候危機的下一步。
本集《遠見 On Air》跨越半個地球,越洋連線正在會議現場的國際氣候發展智庫(ICDI)執行長趙恭岳,為我們帶來熱騰騰的第一週會議重點,以及第一手的現場觀察。從各國最新的減碳目標NDC 3.0、千億美元起跳的氣候資金,到AI如何影響氣候行動、原住民的公正轉型議題,今年的氣候峰會有哪些不容錯過的焦點?就讓趙執行長帶我們親臨現場,掌握全球氣候行動的最新脈動。
🔺 五萬人大遊行、皮卡丘現身抗議?COP30現場有哪些有趣的場邊花絮?
🔺 各國繳交NDC 3.0成績單,氣候資金的千億美元目標又將如何推進?
🔺 當AI成為氣候行動的雙面刃,「文化」為何首度被納入全球調適目標?
🔺 台灣在氣候調適法規上有何進展?企業與青年又該如何參與其中?
主持人/遠見雜誌總編輯 林讓均
與談人/國際氣候發展智庫執行長 趙恭岳
+++++
🌱更多《遠見》COP30相關報導!
>>>https://www.gvm.com.tw/topic/2327
✈️當知識成為你的旅伴,世界會更廣闊。
訂遠見,送你Arowana 20吋前開式輕掀箱
>>>https://go.cwgv.tw/8a6z6l
✨關注《遠見》更多的社群:
LINE:https://reurl.cc/A4ELQp
IG:https://bit.ly/3AjBWNV
YT:https://bit.ly/38jNi9k
當AI全面滲透日常,一座擁有400萬人口的超級城市,該如何駕馭這股強大力量?新北市政府資訊中心主任陳富添形容,「AI治理就像城市版的機械法典」,它不只是追求技術的創新與效率,更是建立信任、確保城市運作安全可靠的防線。從山區到海邊,從都會到鄉村,新北市正走在一條截然不同的AI之路上,目標是讓城市不僅會思考,更懂得防禦與回應,成為市民能安心信賴的智慧夥伴。
本集《遠見 On Air》邀請到新北市政府資訊中心主任陳富添,與我們深度解析全台人口第一大城的「AI治理進化論」,揭開新北市如何從制度、技術到人才培育,一步步建構出可追蹤、可究責、可信賴的AI治理模式。
🔺 「AI治理」與傳統的「資安」有何不同?為何後者只是前者的其中一環?
🔺 全台首創的「AIEC」是什麼?它如何扮演AI系統上線前的「健康檢查中心」?
🔺 「數位孿生」與「數位韌性」是什麼概念?
🔺 為何導入AI最大的挑戰不是技術,而是「治理缺位」?新北市如何填補這個缺口?
主持人/遠見雜誌總編輯 林讓均
與談人/新北市政府資訊中心主任 陳富添
+++++
✈️當知識成為你的旅伴,世界會更廣闊。
訂遠見,送你Arowana 20吋前開式輕掀箱
>>>https://go.cwgv.tw/8a6z6l
✨關注《遠見》更多的社群:
LINE:https://reurl.cc/A4ELQp
IG:https://bit.ly/3AjBWNV
YT:https://bit.ly/38jNi9k
COP30在巴西「雨林門戶」貝倫登場,《遠見On Air》再度越洋連線,邀請在現場的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TCAN)總監趙家緯,為我們帶來第一手的現場觀察與深度解析。
從驚人的房價與飛行碳排,到談判桌上的激烈攻防,本屆大會有何觀察重點?各國提交的NDC 3.0減排目標足夠嗎?「擺脫化石燃料」的倡議為何陷入僵局?全球南方國家,又將如何在氣候行動中扮演更關鍵的角色?
🔺 各國繳交的NDC 3.0成績單,為何仍不足以守住1.5度C防線?
🔺 「擺脫化石燃料」成COP30最大攻防戰!
🔺主辦國巴西內部為何出現「環境部長vs.大會主席」的矛盾立場?
🔺 全球再生能源要「成長3.5倍」才有望守住1.5度C?距離這個雄心壯志的目標,我們還差多遠?
主持人/遠見雜誌總編輯 林讓均
與談人/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TCAN)總監 趙家緯
+++++
🌱更多《遠見》COP30相關報導!
>>>https://www.gvm.com.tw/topic/2327
✈️當知識成為你的旅伴,世界會更廣闊。
訂遠見,送你Arowana 20吋前開式輕掀箱
>>>https://go.cwgv.tw/8a6z6l
✨關注《遠見》更多的社群:
LINE:https://reurl.cc/A4ELQp
IG:https://bit.ly/3AjBWNV
YT:https://bit.ly/38jNi9k
一家你我可能都接觸過的壽險公司,為何能成為ESG的資優生?南山人壽,選擇跳脫金融業的傳統框架,以「永續健康」為核心,從環境、社會到公司治理,打造一個更具韌性的未來。
本集《遠見 On Air》邀請到南山人壽資深協理林哲仰,與我們解密台灣最大獨立保險公司之一的ESG策略藍圖,以及他們如何將企業核心能力,轉化為推動社會共好的強大力量。
🔺 氣候變遷與健康竟有直接關聯?極端高溫如何引發心血管、癌症等疾病風險?
🔺 保險業如何減碳?南山人壽通過SBTi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審查,背後做了哪些努力?
🔺 南山人壽如何透過醫務社工的眼睛,看見更多醫療不平等的現場?
🔺 何謂「外溢保單」?如何鼓勵保戶維持健康,創造保險公司與客戶的雙贏?
主持人/遠見雜誌副社長 李建興
與談人/南山人壽資深協理 林哲仰
+++++
✈️當知識成為你的旅伴,世界會更廣闊。
訂遠見,送你Arowana 20吋前開式輕掀箱
>>>https://go.cwgv.tw/8a6z6l
✨關注《遠見》更多的社群:
LINE:https://reurl.cc/A4ELQp
IG:https://bit.ly/3AjBWNV
YT:https://bit.ly/38jNi9k
這場在巴西貝倫舉行的COP30,被譽為「森林COP」,也象徵全球氣候行動進入新階段。但你知道嗎?歷經30年,氣候變遷大會早已不只是環保議題的討論,更演變為一場滲透到經貿遊戲規則、直接影響各國的全球新賽局。
本集《遠見 On Air》邀請到已參加過10屆COP、目前人就在巴西現場的中華經濟研究院能源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劉哲良,為我們帶來第一手的現場觀察與深度解析。
🔺 從理想性原則到務實經貿規則,COP30為何被稱為「真相COP」與「落實COP」?
🔺 每年1.3兆美元的氣候資金目標,為何出現上兆缺口?「捐錢、借錢、搬錢」三大工具如何運作?
🔺 為何在氣候談判中,反而是「排碳大國」才握有話語權?
🔺 台灣企業為何越來越重視COP?氣候公約又如何間接影響台灣的產業命運?
主持人/遠見雜誌總編輯 林讓均
與談人/中華經濟研究院能源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 劉哲良
+++++
🌱更多《遠見》COP30相關報導!
>>>https://www.gvm.com.tw/topic/2327
✈️當知識成為你的旅伴,世界會更廣闊。
訂遠見,送你Arowana 20吋前開式輕掀箱
>>>https://go.cwgv.tw/8a6z6l
✨關注《遠見》更多的社群:
LINE:https://reurl.cc/A4ELQp
IG:https://bit.ly/3AjBWNV
YT:https://bit.ly/38jNi9k
曾被喻為「財政裝上葉克膜」的山城苗栗,近年不僅財務狀況大幅改善,更因竹科人外溢、科技大廠陸續進駐,成為全台少數人口逆勢正成長的縣市。過去被視為二、三線城市的苗栗,究竟如何扭轉頹勢、力拚轉型,一步步打造出令人驚豔的「苗栗奇蹟」?
本集《遠見 On Air》邀請到苗栗縣長鍾東錦,與我們分享他如何帶領縣府團隊,翻轉外界的刻板印象,為苗栗擘劃一個安居樂業的嶄新未來。
🔺 台積電、聯發科都來了!苗栗如何築巢引鳳,吸引科技大廠進駐?
🔺 竹科人外溢、房市火熱,苗栗如何打造宜居環境,成為安居樂業新選擇?
🔺 首創「臨托時數銀行」,縣府和家長各付一半,如何讓年輕爸媽喘口氣?
🔺 升學成績超亮眼!苗栗如何培育出比竹科還多的狀元,翻轉教育樣貌?
主持人/遠見雜誌副社長兼遠見智庫總編輯 李建興
與談人/苗栗縣長 鍾東錦
+++++
✈️當知識成為你的旅伴,世界會更廣闊。
訂遠見,送你Arowana 20吋前開式輕掀箱
>>>https://go.cwgv.tw/8a6z6l
✨關注《遠見》更多的社群:
LINE:https://reurl.cc/A4ELQp
IG:https://bit.ly/3AjBWNV
YT:https://bit.ly/38jNi9k
在「地球之肺」亞馬遜雨林舉辦、適逢《巴黎協定》十週年,COP30聯合國氣候大會被賦予空前重任。然而,當各國減碳成績單攤開,距離1.5°C目標仍遙遠,全球氣候融資缺口更是巨大。這場在巴西貝倫登場的關鍵會議,將如何引領世界走上正確的道路?
本集《遠見 On Air》獨家連線正在COP30現場、有「台灣碳權之父」之稱的國立臺北大學教授李堅明,為我們帶來第一手觀察。從耗時近兩天、行李還搞丟的魔幻旅程,到會議現場的氛圍與關鍵議題,李堅明教授將深入剖析這場全球矚目的氣候盛會。
🔺 耗時近兩天、轉機三次才抵達!前往「地球之肺」的超硬核旅程有多挑戰?
🔺《巴黎協定》十週年,為何多數國家的減碳成績單仍「不及格」?
🔺 每年1.3兆美元!「巴庫—貝倫路徑圖」的氣候融資目標,錢從哪裡來?
🔺 AI耗電成新隱憂?國際能源總署(IEA)為何高度關注AI與能源的關係?
🔺 全球兩大「碳市場聯盟」成形,將如何影響台灣的碳權發展與國際接軌?
主持人/遠見雜誌總編輯 林讓均
與談人/國立臺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教授 李堅明
+++++
🌱更多《遠見》COP30相關報導!
>>>https://www.gvm.com.tw/topic/2327
✈️當知識成為你的旅伴,世界會更廣闊。
訂遠見,送你Arowana 20吋前開式輕掀箱
>>>https://go.cwgv.tw/8a6z6l
✨關注《遠見》更多的社群:
LINE:https://reurl.cc/A4ELQp
IG:https://bit.ly/3AjBWNV
YT:https://bit.ly/38jNi9k
全台屋齡超過30年的老宅高達59%,而台北市的比例更是高居74%全台之冠!老舊的外觀、惱人的漏水,甚至還有磁磚剝落砸傷人的風險,讓許多老屋住戶頭痛不已。想改善居住環境,難道只有「危老重建」或「都市更新」這兩條漫漫長路嗎?其實,還有一項更具彈性的選擇——「整建維護」。
本集《遠見 On Air》邀請到住商機構企研室執行總監徐佳馨,為我們深入解析老屋活化的各種選項,以及「大樓拉皮」如何為你的生活與荷包,創造雙贏!
🔺 「危老」、「都更」、「整建維護」到底差在哪?我家適合哪一種?
🔺 大樓外牆「拉皮」不只為了美觀!磁磚掉落挨罰30萬、壁癌漏水,這些隱形危機如何一併解決?
🔺 花小錢賺大錢?整建維護如何讓房價增值5%到10%,成為最佳投資?
🔺 除了拆掉重建,老舊公寓還有哪些選擇?增設電梯真的可行嗎?
🔺 政府有哪些補助方案?如何申請才能省時又省力?
主持人/遠見雜誌總編輯 林讓均
與談人/住商機構企研室執行總監 徐佳馨
+++++
✈️當知識成為你的旅伴,世界會更廣闊。
訂遠見,送你Arowana 20吋前開式輕掀箱
>>>https://go.cwgv.tw/8a6z6l
✨關注《遠見》更多的社群:
LINE:https://reurl.cc/A4ELQp
IG:https://bit.ly/3AjBWNV
YT:https://bit.ly/38jNi9k
2025年,是《巴黎協定》的十週年,也是檢視全球氣候行動成果的關鍵年度。第30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30)選在「地球之肺」——巴西亞馬遜雨林的核心城市貝倫舉辦,地點的選擇本身就充滿深刻意涵。各國將在此提交更新的國家自定貢獻(NDC 3.0),為下一個十年的減碳路徑定錨。
本集《遠見 On Air》邀請到即將親赴現場的國際氣候發展智庫(ICDI)執行長趙恭岳,為我們深入解析COP30的各大看點、幕後角力,以及台灣在全球氣候賽局中的角色與挑戰。
🔺 為何COP30選在亞馬遜雨林舉辦?主辦國巴西有何盤算?
🔺 機票住宿上看百萬、飯店搶破頭!為何COP30被稱為史上最難參加的氣候大會?
🔺 除了各國減碳目標NDC 3.0,「自然正向」、「全球調適框架」將如何影響談判走向?
🔺 為何台灣的減碳目標被譽為「登月級」?在全球氣候行動中,台灣如何扮演「好學生」的角色?
主持人/遠見雜誌總編輯 林讓均
與談人/國際氣候發展智庫(ICDI)執行長 趙恭岳
+++++
✈️當知識成為你的旅伴,世界會更廣闊。
訂遠見,送你Arowana 20吋前開式輕掀箱
>>>https://go.cwgv.tw/8a6z6l
✨關注《遠見》更多的社群:
LINE:https://reurl.cc/A4ELQp
IG:https://bit.ly/3AjBWNV
YT:https://bit.ly/38jNi9k
坐高鐵進出台中,你一定會經過這所大學——創校超過一甲子,以牙科起家的中山醫學大學。但你知道嗎?這裡不只是傳統的醫學院,更是全國唯一將醫社系與心理系納入醫學院體制的學府,致力於培養能夠關照身、心、靈的「全人醫師」。
本集《遠見 On Air》邀請到中山醫學大學校長黃建寧,與我們分享這所老牌醫學院,如何突破框架,結合AI科技、人文素養與產業創新,為台灣的醫學教育開創嶄新格局,培育出兼具技術與溫度的未來良醫。
🔺 醫學、心理學加社會工作,中山醫如何打造跨領域的「全人照護」人才?
🔺 AI、VR、數位模擬,頂尖科技如何顛覆傳統牙醫養成教育,減少醫療耗材浪費?
🔺 不只會讀書,更要懂創業!中山醫如何打造生醫創育平台,輔導師生從研發走向商品化?
🔺 為何牙醫系分數超越醫學系?從熱門科系的轉變,看見Z世代醫師的職涯新選擇。
主持人/遠見雜誌副社長兼遠見智庫總編輯 李建興
與談人/中山醫學大學校長 黃建寧
+++++
✈️當知識成為你的旅伴,世界會更廣闊。
訂遠見,送你Arowana 20吋前開式輕掀箱
>>>https://go.cwgv.tw/8a6z6l
✨關注《遠見》更多的社群:
LINE:https://reurl.cc/A4ELQp
IG:https://bit.ly/3AjBWNV
YT:https://bit.ly/38jNi9k
拿著手上一疊保單,就能向銀行融資借貸。甚至,還能借錢來買一張全新的保單?這不是未來的想像,而是台灣數十年來最大金融鬆綁下,正在發生的真實場景。金管會去年宣布啟動的「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方案,目標在2030年前,將台灣的資產管理規模從30兆元翻倍至60兆,企圖引進上兆資金回流,撼動台灣的財富版圖。
本集《遠見 On Air》邀請到遠見雜誌主編廖君雅,為我們深度解析這場三十年磨一劍的金融大計。當台灣正式進入「金融戰國元年」,究竟將迎來哪些機會與挑戰?全球熱錢的下一站,真的就在台灣嗎?
🔺 30年前的亞太營運中心V.S.今日的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時空背景有何不同?
🔺 為何選定高雄亞灣區當示範區?渡金的9平方公里內,正上演哪些驚人變化?
🔺 香港政局動盪、新加坡成本高昂,台灣如何截長補短,吸引資金與人才回流?
🔺 這場金融大計,對一般民眾的職涯與財富規劃,又將產生什麼深遠影響?
主持人/遠見雜誌總編輯 林讓均
與談人/遠見雜誌主編 廖君雅
+++++
💰更多專題報導:
「全球熱錢下一站 ‧ 台灣」
>>> https://www.gvm.com.tw/topic/2316
✈️當知識成為你的旅伴,世界會更廣闊。
訂遠見,送你Arowana 20吋前開式輕掀箱
>>>https://go.cwgv.tw/8a6z6l
✨關注《遠見》更多的社群:
LINE:https://reurl.cc/A4ELQp
IG:https://bit.ly/3AjBWNV
YT:https://bit.ly/38jNi9k
提到百年德企「拜耳」,你可能只想到阿斯匹靈,但這家擁有超過160年歷史的生命科學巨擘,早已將觸角從醫藥保健延伸至農業科技。本著「全民健康,無處飢荒」的願景,拜耳近年更積極在台灣推動在地永續行動,從糧食安全到性別平權,展現跨國企業的在地關懷與實踐力。
本集《遠見 On Air》邀請到台灣拜耳總裁卜英格(Ingo Brandenburg),以及企業溝通公共事務暨永續發展處處長施欣沂,與我們深入解析拜耳如何透過創新的組織文化與具體行動,將宏大的永續目標落實於台灣社會的各個角落。
🔺 面對極端氣候,拜耳如何用創新農業科技,幫助台灣農民提升「氣候韌性」?
🔺 從攝護腺癌到子宮內膜異位症,拜耳如何打破禁忌,推動兩性健康平權的社會對話?
🔺 讓員工掃QR Code說謝謝?扁平化組織、敏捷管理,拜耳如何打造正向的企業文化?
🔺 在台灣沒有工廠和研發中心,跨國企業如何「聚焦行動、放大影響」,實踐在地ESG?
🔺 「全民健康,無處飢荒」,拜耳如何整合醫藥保健與農業科學的雙重優勢,應對全球人口挑戰?
主持人/遠見雜誌總編輯 林讓均
與談人/台灣拜耳總裁 卜英格(Ingo Brandenburg)
與談人/台灣拜耳企業溝通公共事務暨永續發展處處長 施欣沂
+++++
✈️當知識成為你的旅伴,世界會更廣闊。
訂遠見,送你Arowana 20吋前開式輕掀箱
>>>https://go.cwgv.tw/8a6z6l
✨關注《遠見》更多的社群:
LINE:https://reurl.cc/A4ELQp
IG:https://bit.ly/3AjBWNV
YT:https://bit.ly/38jNi9k
當大學的核心功能從研究、教學,再多了「服務」,高等教育該如何走出象牙塔,真正與社會共生共榮?創校125年、作為台灣第一所西式大學的東吳大學,近年積極投入大學社會責任(USR),不僅將整個士林、北投化為教室,發展出獨特的「士林學」,更在AI浪潮下,重新定義了人文科系的價值與未來。
本集《遠見 On Air》邀請到東吳大學副校長王世和,來分享東吳大學如何結合自身的人文底蘊,推動USR與永續發展,並將這些寶貴的實作經驗,回饋到教學現場,培養出能解決真實世界問題的未來人才。
🔺 什麼是「士林學」?東吳如何動員政治、社會、中文系師生,挖掘在地文史、串連社區情感?
🔺 當USR計畫不直接與教授升等掛鉤,學校如何設計誘因,鼓勵老師們「走出」研究室?
🔺 AI翻譯愈來愈強,外語系會被淘汰嗎?
🔺 從NVIDIA智慧教室到跨域學分學程,東吳如何佈局,讓學生具備永續思維與解決問題的即戰力?
主持人/遠見雜誌副社長兼遠見智庫總編輯 李建興
與談人/東吳大學副校長 王世和
+++++
⏰陪伴是一種幸福,閱讀是一種力量⏰
兩者在這個假期同時擁有。
訂一年即享西堤餐券 2 張!
>>>https://go.cwgv.tw/86vz4q
✨關注《遠見》更多的社群:
LINE:https://reurl.cc/A4ELQp
IG:https://bit.ly/3AjBWNV
YT:https://bit.ly/38jNi9k
過去,偏鄉居民或慢性病患者,想做一次精密的眼底檢查,往往得舟車勞頓、耗時費力。如今,只要一台手持式AI眼底鏡,就能在社區診所完成初步篩檢,並透過5G雲端,讓大醫院的專科醫師遠距判讀。這不僅是醫療科技的躍進,更是弭平城鄉差距、實現分級診療的關鍵一步。
本集《遠見 On Air》邀請到晉弘科技董事長鄭竹明,與我們分享,如何將AI、光學與雲端技術完美結合,開發出多款革命性的智慧醫療器材,成為享譽國際的「台灣之光」。
🔺 一台小小的「眼底鏡」,如何成為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的早期警報器?
🔺 AI如何化身家醫科醫師的「第二大腦」,輔助判讀、落實分級診療?
🔺 結合5G與雲端運算,如何讓偏鄉居民也能享有「零時差、零距離」的醫療照護?
🔺 從眼底鏡到一次性內視鏡,晉弘科技如何佈局「拋棄式醫材」的上下游產業鏈?
主持人/遠見雜誌副社長兼遠見智庫總編輯 李建興
與談人/晉弘科技董事長 鄭竹明
+++++
⏰陪伴是一種幸福,閱讀是一種力量⏰
兩者在這個假期同時擁有。
訂一年即享西堤餐券 2 張!
>>>https://go.cwgv.tw/86vz4q
✨關注《遠見》更多的社群:
LINE:https://reurl.cc/A4ELQp
IG:https://bit.ly/3AjBWNV
YT:https://bit.ly/38jNi9k
《Stan Up!青開麥》Podcast開播!
由新竹縣政府教育局推出,六集節目集結青年提案,
從選系迷茫、科技人生到地方創生,還有網紅跨界對談,探索竹縣青年的成長路線圖。
🎧收聽👉 https://fstry.pse.is/8b7l9a
—— 以上為播客煮與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提到日勝生,許多人會聯想到美河市、京站等指標建案。但你可能不知道,從你逛的百貨、住的飯店,到台北車站的交九轉運站,甚至是每天使用的自來水處理,背後都有日勝生的身影。這家看似傳統的營建集團,事業版圖為何橫跨食衣住行?
本集《遠見 On Air》邀請到日勝生集團董事長林榮顯,親自揭開這座「城市基礎建設」帝國的神秘面紗,分享他們如何將BOT案、循環經濟與社會公益,化為企業DNA,打造一個更永續、便利的未來生活。
🔺 標到政府BOT案,就等於賺到暴利?董事長親自破解外界迷思。
🔺 投資上百億、耗時數十年,日勝生為何投入看似「吃力不討好」的再生水事業?
🔺 不只是賣房子!日勝生如何打造「不老宅」,創造高齡社會的社交新模式?
🔺 從水質監測到工地安全,AI如何導入傳統營建業,成為集團數位轉型的秘密武器?
主持人/遠見雜誌副社長兼遠見智庫總編輯 李建興
與談人/日勝生董事長 林榮顯
+++++
📍2026未來人才關鍵報告:
https://www.gvm.com.tw/talent/expert/202531
🔥日勝生如何用AI與再生水,化身城市隱形英雄?
>>>https://www.gvm.com.tw/article/125142
⏰陪伴是一種幸福,閱讀是一種力量⏰
兩者在這個假期同時擁有。
訂一年即享西堤餐券 2 張!
>>>https://go.cwgv.tw/86vz4q
✨關注《遠見》更多的社群:
LINE:https://reurl.cc/A4ELQp
IG:https://bit.ly/3AjBWNV
YT:https://bit.ly/38jNi9k
挺你所想!與你一起生活的銀行
中國信託銀行推出TISA級別基金,每月千元就能投資,
定期定額終身0申購手續費之外,
中國信託銀行提供「終身免收信託管理費」,
挺你省的有感!
了解更多 👉 https://fstry.pse.is/88sfkv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連公務員薪水都發不出來!」自有財源僅30多億,人事費用卻高達120億,這是嘉義縣最真實的財政困境。然而,在《遠見》最新的縣市競爭力調查中,這個長期被視為「先天不良」的農業大縣,卻逆勢突圍,一舉奪下「最佳進步獎」,震驚各界。
本集《遠見 On Air》邀請到帶領嘉義縣轉骨的大家長——縣長翁章梁,親自揭開這場窮縣翻身記的幕後故事。面對資源匱乏的挑戰,他如何將劣勢化為轉機?又如何擘劃嘉義的下一個黃金十年?
🔺 翁章梁自比為替嘉義「調養身體」,這份「硬指標」榜單,究竟照出了哪些先天弱勢與後天優勢?
🔺 全台第一的治安是怎麼做到的?翁章梁要求警方用「辦重大刑案」的規格處理竊盜案,背後有何盤算?
🔺 為何現行《財劃法》是「劫貧濟富」?農業縣市的發展,為何總是被制度所困?
🔺 Outlet、台積電陸續進駐,嘉義如何從「農工大縣」轉型「農工科技大縣」,迎來下一個黃金十年?
主持人/遠見雜誌副社長兼遠見智庫總編輯 李建興
與談人/嘉義縣長 翁章梁
+++++
⏰陪伴是一種幸福,閱讀是一種力量⏰
兩者在這個假期同時擁有。
訂一年即享西堤餐券 2 張!
>>>https://go.cwgv.tw/86vz4q
✨關注《遠見》更多的社群:
LINE:https://reurl.cc/A4ELQp
IG:https://bit.ly/3AjBWNV
YT:https://bit.ly/38jNi9k
【政府普發1萬,夏普再加碼1萬!】
活動時間:2025/10/1-2026/2/28
好康兩重奏:
好禮1:單筆消費滿10萬,送1萬電子禮卡(限前100名)
好禮2:不限消費金額月月,抽1萬電子禮卡(每月20名)
請立刻點擊: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新北市今年首度超越台北市,拿下《遠見》運動城市大調查冠軍!亮眼表現的背後,除了善用山、海、平原等多元地理優勢,更關鍵的是以產業思維連結運動,形成賽事經濟、主場經濟與場館經濟的完整產業鏈,三管齊下為運動經濟帶來13億產值。究竟新北如何活用資源,讓運動成為市民的日常,更成為一門好生意?
本集《遠見 On Air》邀請到新北市體育局長洪玉玲,與我們深入分享新北市在推動全民運動、發展賽事經濟與主場經濟的成功心法。
🔺 坐擁山海資源,新北市如何將地理優勢轉化為獨一無二的運動特色?
🔺 全台最多!18座國民運動中心如何做到「一館一特色」,避免複製貼上?
🔺 不只看比賽!經營職棒、職籃「主場經濟」,如何為運動員打造看得到的未來?
🔺 AI教練、智慧場館!科技如何運用在運動員訓練與市民安全,讓運動更科學、更安心?
主持人/遠見雜誌副社長兼遠見智庫總編輯 李建興
與談人/新北市體育局長 洪玉玲
+++++
⏰陪伴是一種幸福,閱讀是一種力量⏰
兩者在這個假期同時擁有。
訂一年即享西堤餐券 2 張!
>>>https://go.cwgv.tw/86vz4q
✨關注《遠見》更多的社群:
LINE:https://reurl.cc/A4ELQp
IG:https://bit.ly/3AjBWNV
YT:https://bit.ly/38jNi9k
全球每3秒就新增一位失智症患者,預計到2050年,患者人數將翻倍至1.5億人。這場被稱為「漫長的告別」、「無聲的長照海嘯」,正席捲全台數十萬個家庭。然而,作為全台擁有最多「共照中心」的縣市,新北市正積極打造一張溫柔而綿密的安全網,希望做到「失智不失愛」,讓患者與家屬都能安心在地安老。
本集《遠見 On Air》邀請到新北市衛生局長陳潤秋,從第一線醫師到政策制定者的專業視角,與我們分享新北市如何從全台最老的城區「平溪」開始,一步步將失智友善的理念,擴展到29個行政區,建構出一個溫暖的互助網絡。
🔺 從全台最老的城區平溪開始,如何用3年時間,讓柑仔店、餐廳都成為失智長輩的守護站?
🔺 銀行、藥局、超商都能成為守護據點,新北市如何串連起上千個民間商家,打造「不迷路城市」?
🔺 不只開藥單,醫師還能開「社會處方箋」?這個鼓勵患者走入社區的創新概念如何運作?
🔺 為何在新北能成功的政策,就幾乎能在全台推行?「新北模式」提供了哪些關鍵經驗?
主持人/遠見雜誌總編輯 林讓均
與談人/新北市衛生局長 陳潤秋
+++++
⏰陪伴是一種幸福,閱讀是一種力量⏰
兩者在這個假期同時擁有。
訂一年即享西堤餐券 2 張!
>>>https://go.cwgv.tw/86vz4q
✨關注《遠見》更多的社群:
LINE:https://reurl.cc/A4ELQp
IG:https://bit.ly/3AjBWNV
YT:https://bit.ly/38jNi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