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讀經(請先細讀三次)
10.「要用皂莢木做一櫃,長二肘半,寬一肘半,高一肘半。
11.要裏外包上精金,四圍鑲上金牙邊。
12.也要鑄四個金環,安在櫃的四腳上;這邊兩環,那邊兩環。
13.要用皂莢木做兩根槓,用金包裹。
14.要把槓穿在櫃旁的環內,以便擡櫃。
15.這槓要常在櫃的環內,不可抽出來。
16.必將我所要賜給你的法版放在櫃裏。
17.要用精金做施恩座(施恩:或譯蔽罪;下同),長二肘半,寬一肘半。
18.要用金子錘出兩個基路伯來,安在施恩座的兩頭。
19.這頭做一個基路伯,那頭做一個基路伯,二基路伯要接連一塊,在施恩座的兩頭。
20.二基路伯要高張翅膀,遮掩施恩座。基路伯要臉對臉,朝着施恩座。
21.要將施恩座安在櫃的上邊,又將我所要賜給你的法版放在櫃裏。
22.我要在那裏與你相會,又要從法櫃施恩座上二基路伯中間,和你說我所要吩咐你
傳給以色列人的一切事。」
二、我自己的領受
A.本章大要:
B.我的領受與得著:
1.
2.
3.
C. 我的禱告:
三、本段大要與重點
上帝吩咐摩西造約櫃,把材料、型式、用途皆一一說明。其中,有十誡的法版與用來
聽上帝言語的施恩座,使以色列人能聽見上帝要告訴他們的吩咐與命令。
四、對此段經文的默想與得著:
1.上帝的施恩座與遮罪:
上帝的施恩座代表「恩典的臨在」,有恩典人才能親近上帝。而「遮罪」就是「施恩」
的重點,可見「罪」的影響有多大。惟有無罪的人才能來到上帝面前俯伏,也惟有以
這樣的俯伏才能得上帝的悅納與赦免,上帝的恩典才能無阻的流通在蒙恩的人身上。
【默想】今天我們得以蒙恩,罪得赦免的憑據為何?
2.相會與吩咐:
透過這個施恩座,上帝要與人相會,也透過基路伯,上帝要與人說話。相會與吩咐是
連貫的,也是一氣呵成的。因此,每一次我與上帝的相會是否能聽得見祂的吩咐呢?
求主憐憫。
【默想】今天我與上帝相會,與當時有何異同?
3.造櫃的方式:
有材料、有形式、有重點、有象徵,這一切都是上帝要向人施恩的記號與憑據,也是
人要蒙恩所要知道如何準備的步驟與原則。教會崇拜與每一個事奉的教導,也都具有
此功能,我必須要順服遵行。
【默想】從造櫃的程序,我想到自己,我家與教會是否需要合乎主心意的崇拜程序?
【課後進修】
一、與本段相同或有關的經文:
二、可參考的大綱:
主題:造約櫃
1.皂筴木(V.10)
2.用金包裹、抬櫃。(V.11~15)
3.放法版、施恩座、基路伯。(V.16~21)
4.相會、從法櫃中說話。(V.22)
三、重點提示
21.要將施恩座安在櫃的上邊,又將我所要賜給你的法版放在櫃裏。
四、金句
22.我要在那裏與你相會,又要從法櫃施恩座上二基路伯中間,和你說我所要吩咐你
傳給以色列人的一切事。」
一、讀經(請先細讀三次)
1.耶和華曉諭摩西說:
2.「你告訴以色列人當為我送禮物來;凡甘心樂意的,你們就可以收下歸我。
3.所要收的禮物:就是金、銀、銅,
4.藍色、紫色、朱紅色線,細麻,山羊毛,
5.染紅的公羊皮,海狗皮,皂莢木,
6.點燈的油並做膏油和香的香料,
7.紅瑪瑙與別樣的寶石,可以鑲嵌在以弗得和胸牌上。
8.又當為我造聖所,使我可以住在他們中間。
9.製造帳幕和其中的一切器具都要照我所指示你的樣式。」
二、我自己的領受
A.本章大要:
B.我的領受與得著:
1.
2.
3.
C. 我的禱告:
16
三、本段大要與重點
上帝曉諭摩西要叫眾民送禮物,條件是甘心樂意的,種類是耶和華所吩咐,目的是為
要供應聖所的需用,以提供人來敬拜上帝,最重要的是要照主所吩咐的樣式。
四、對此段經文的默想與得著:
1.甘心樂意的重要:
「禮物」就是在當獻之外再獻的意思。所以「甘心樂意」非常重要。「甘心樂意」才
是蒙悅納的。「甘心」是有著捨去的心態,因為「捨去了心裡覺得甘甜」。「樂意」
當然是快樂的意思,因著能用在上帝的聖工上而快樂。這是非常美的奉獻,不但上帝
悅納,也必產生極大的果效。
【默想】如何獻上「甘心樂意」的禮物?
2.上帝賜給以色列人的豐富:
從這一段就可以看見上帝賜給以色列人極為豐富的供應。當初他們以「奴僕」之姿逃
出埃及,而在出埃及很短的時間裡,不但足夠,且有剩餘,可見上帝的恩典滿滿。當
然,這「滿滿」也是出於上帝的計畫,就是要用於人與上帝相會的「會幕」上,這是
最有價值且是最榮耀的付出與建造。
【默想】我相信在一切需用上,上帝會豐盛並有餘的賞賜嗎?。
3.照上帝所指示的:
「照上帝所指示的」,是對「奉獻、建造」的命令,因為只有上帝真正知道人如何才
能與上帝有最親密且最合宜的相交,惟有上帝才能知道人蒙福的途徑,也惟有上帝知
道人最大的需要。所以「照上帝的指示」是最基本的,也是「盡本分」的表現,也就
是「聖潔」。
【默想】我願意在所思、所言、所行上,都按著主的指示嗎?
一、讀經(請先細讀三次)
1.耶和華對摩西說:「你和亞倫、拿答、亞比戶,並以色列長老中的七十人,都要上
到我這裏來,遠遠地下拜。
2.惟獨你可以親近耶和華;他們卻不可親近;百姓也不可和你一同上來。」
3.摩西下山,將耶和華的命令典章都述說與百姓聽。眾百姓齊聲說:「耶和華所吩咐
的,我們都必遵行。」
4.摩西將耶和華的命令都寫上。清早起來,在山下築一座壇,按以色列十二支派立
十二根柱子,
5.又打發以色列人中的少年人去獻燔祭,又向耶和華獻牛為平安祭。
6.摩西將血一半盛在盆中,一半灑在壇上;
7.又將約書念給百姓聽。他們說:「耶和華所吩咐的,我們都必遵行。」
8.摩西將血灑在百姓身上,說:「你看!這是立約的血,是耶和華按這一切話與你們
立約的憑據。」
9.摩西、亞倫、拿答、亞比戶,並以色列長老中的七十人,都上了山。
10.他們看見以色列的神,祂腳下彷彿有平鋪的藍寶石,如同天色明淨。
11.祂的手不加害在以色列的尊者身上。他們觀看神;他們又吃又喝。
12.耶和華對摩西說:「你上山到我這裏來,住在這裏,我要將石版並我所寫的律法和
誡命賜給你,使你可以教訓百姓。」
13.摩西和他的幫手約書亞起來,上了神的山。
14.摩西對長老說:「你們在這裏等着,等到我們再回來,有亞倫、戶珥與你們同在。
凡有爭訟的,都可以就近他們去。」
15.摩西上山,有雲彩把山遮蓋。
16.耶和華的榮耀停於西奈山;雲彩遮蓋山六天,第七天祂從雲中召摩西。
17.耶和華的榮耀在山頂上,在以色列人眼前,形狀如烈火。
18.摩西進入雲中上山,在山上四十晝夜。
二、我自己的領受
A.本章大要:
B.我的領受與得著:
1.
2.
3.
C. 我的禱告:
三、本段大要與重點
上帝吩咐摩西要帶群眾中的核心,到上帝的聖山,有層次與順序的親近上帝,並且有
團契的進行,惟獨民不可上去,因此摩西便照著上帝的旨意而行,並吩咐百姓要遵行。
而來到山上後,上帝便吩咐摩西到山頂親近祂,有約書亞與他同行。
四、對此段經文的默想與得著:
1.有層次的(上帝、摩西、祭司、長老、百姓):
上帝按著「層次」來呼召選民到祂面前來,首先是摩西,他是領袖。其次是祭司,他
們是領導階層。再者是長老,他們是管理團體。最後是百姓。每一個階層代表著職分、
權柄、責任。越前面的要負帶頭的責任,後面的則是要順服,並且不斷的成長。
【默想】我如何能漸漸參與在教會的服事中呢?
2.領受、吩咐、命令、聽:
「領受」是上帝賜給領袖的,領袖必須把從上帝的領受,按著上帝的旨意吩咐下去,
絕不能照自己的意思,也絕不能沒有吩咐。領導階層需要把吩咐化成命令來傳達,來
計畫,否則就是不盡職。最後由管理者按著命令來實際帶領百姓執行。至於執行的撤
不徹底,就是聽的功夫實不實在了。
【默想】在教會中的勸勉與吩咐,最重要的核心是什麼?
3.核心的團契:
聖經所啟示的治理團隊就是「核心的團契」管理,不是寡頭治理,也不是散漫的組織。
而是有分層、分權、分工、分責、分才的事奉。此足以讓今日尋求教會治理方式的人
來尋寶與效法。
【默想】教會的核心是什麼?在哪裡呢?
【課後進修】
一、與本段相同或有關的經文:
二、可參考的大綱:
主題:退修會
1.上帝的命令(V.1~2)
2.摩西照此吩咐百姓(V.3~8)
3.核心領袖的團契(V.9~11)
4.領袖獨自上山與上帝親近(V.12~18)
三、重點提示
4.摩西將耶和華的命令都寫上。清早起來,在山下築一座壇,按以色列十二支派立
十二根柱子,
5.又打發以色列人中的少年人去獻燔祭,又向耶和華獻牛為平安祭。
四、金句
3.摩西下山,將耶和華的命令典章都述說與百姓聽。眾百姓齊聲說:「耶和華所吩咐
的,我們都必遵行。」
一、讀經(請先細讀三次)
20.「看哪,我差遣使者在你前面,在路上保護你,領你到我所預備的地方去。
21.祂是奉我名來的;你們要在祂面前謹慎,聽從祂的話,不可惹(或譯:違背)祂,
因為祂必不赦免你們的過犯。
22.「你若實在聽從祂的話,照着我一切所說的去行,我就向你的仇敵作仇敵,向你
的敵人作敵人。
23.「我的使者要在你前面行,領你到亞摩利人、赫人、比利洗人、迦南人、希未人、
耶布斯人那裏去,我必將他們剪除。
24.你不可跪拜他們的神,不可事奉他,也不可效法他們的行為,卻要把神像盡行拆
毀,打碎他們的柱像。
25.你們要事奉耶和華-你們的神,祂必賜福與你的糧與你的水,也必從你們中間除
去疾病。
26.你境內必沒有墜胎的,不生產的。我要使你滿了你年日的數目。
27.凡你所到的地方,我要使那裏的眾民在你面前驚駭,擾亂,又要使你一切仇敵轉
背逃跑。
28.我要打發黃蜂飛在你前面,把希未人、迦南人、赫人攆出去。
29.我不在一年之內將他們從你面前攆出去,恐怕地成為荒涼,野地的獸多起來害你。
30.我要漸漸地將他們從你面前攆出去,等到你的人數加多,承受那地為業。
31.我要定你的境界,從紅海直到非利士海,又從曠野直到大河。我要將那地的居民
交在你手中,你要將他們從你面前攆出去。
32.不可和他們並他們的神立約。
33.他們不可住在你的地上,恐怕他們使你得罪我。你若事奉他們的神,這必成為你
的網羅。」
二、我自己的領受
A.本章大要:
B.我的領受與得著:
1.
2.
3.
C. 我的禱告:
三、本段大要與重點
耶和華差遣祂的使者在以色列人面前行,特別是要保護引導他們。而以色列人就必須
聽從祂的話,且不隨從外邦的神,由此耶和華上帝必賜福他們不受疾病、瘟疫、害蟲
的侵擾,在那地安居,而那地原有不順服上帝,不討祂喜悅的百姓,則會被驅逐。
四、對此段經文的默想與得著:
1.耶和華的使者:
「使者」是上帝本身的代表,有著上帝的權柄與能力,並且最重的是「使者們是遵著
上帝的旨意行事」。上帝所對我們是賜福的意念而不是降災的意念。並且使者會按著
應許把為難選民的仇敵除掉,使選民能安居在上帝所賜的樂土上。
【默想】今天「上帝的使者」是誰?祂如何保守與保護我?
2.話-專注;不可與持守:
無論是積極或是消極。無論是誡命或是應許。是警告或是責備。只要是上帝的話,上
帝的選民就必定要遵守,特別是有「不可」兩字的命令,這必是趨吉避凶之語,聽的
人必得福,而且要持續的聽。
【默想】我要如何專心聽主的話,不論是應許、是誡命、是警告或是教導?
3.被上帝攆出的那些人:
聖經說到上帝攆出了一切的外邦人,這是為了上帝應許要將這塊地賜給選民,但是這
並不表示選民是「善」的,只有外邦人是「惡」的,其實若是沒有上帝,每一個人都
是惡的。因此,上帝攆出這些人是因為他們的惡,故,上帝就囑咐以色列人要聽上帝
的話,不可事奉別神,否則仍與那些被攆出的外邦人一樣。
【默想】我的生命中,有什麼是需要上帝幫我攆出去的?
【課後進修】
一、與本段相同或有關的經文:
二、可參考的大綱:
主題:耶和華的使者
1.引路保護的使者(V.20~22)
2.聽話(V.21~22)
3.不可跪拜別神(V.23~27)
4.趕逐外邦人(V.28~33)
三、重點提示
31.我要定你的境界,從紅海直到非利士海,又從曠野直到大河。我要將那地的居民
交在你手中,你要將他們從你面前攆出去。
32.不可和他們並他們的神立約。
33.他們不可住在你的地上,恐怕他們使你得罪我。你若事奉他們的神,這必成為你
的網羅。」
四、金句
20.「看哪,我差遣使者在你前面,在路上保護你,領你到我所預備的地方去。
一、讀經(請先細讀三次)
10.「六年你要耕種田地,收藏土產,
11.只是第七年要叫地歇息,不耕不種,使你民中的窮人有吃的;他們所剩下的,野
獸可以吃。你的葡萄園和橄欖園也要照樣辦理。
12.「六日你要做工,第七日要安息,使牛、驢可以歇息,並使你婢女的兒子和寄居
的都可以舒暢。
13.「凡我對你們說的話,你們要謹守。別神的名,你不可提,也不可從你口中傳說。」
14.「一年三次,你要向我守節。
15.你要守除酵節,照我所吩咐你的,在亞筆月內所定的日期,吃無酵餅七天。誰也
不可空手朝見我,因為你是這月出了埃及。
16.又要守收割節,所收的是你田間所種、勞碌得來初熟之物。並在年底收藏,要守
收藏節。
17.一切的男丁要一年三次朝見主耶和華。
18.「不可將我祭牲的血和有酵的餅一同獻上;也不可將我節上祭牲的脂油留到早晨。
19.「地裏首先初熟之物要送到耶和華-你神的殿。「不可用山羊羔母的奶煮山羊羔。」
二、我自己的領受
A.本章大要:
B.我的領受與得著:
1.
2.
3.
C. 我的禱告:
三、本段大要與重點
上帝定以色列人耕種的條例,作六年休一年以便「休養生息」。而工作六日休一日也
是一樣。但是,重點是要謹守紀念主的名,不可提說別神的事。另外又有每男丁一年
要守三次節期,分別是除酵節、收割節與收藏節(代表除罪、賜食、安定)連牲畜如
何也都有個別的規定。
四、對此段經文的默想與得著:
1.休息的目的:
俗語說「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這不單是「人」的原則,在生物界中也是如此,
動物如此,土地更是如此。這也提醒人要順服上帝在大地中所定的成長原則,不要急
功好利,免得弄巧成拙。
【默想】我知道休息的目的嗎?如何運用在我與上帝的關係中呢?
2.守節的重要:
守節是安息,也是感恩。安息是在這日所產生的「即時功能」,也就是馬上可以得到
的。而感恩則是對上帝在百姓得以有足夠的收成來守節所產生的「深刻」的果效與「長
遠」的影響。
【默想】對我而言「守節」的意義是什麼?
3.牲畜的聖潔:
牲畜的聖潔以沒有殘缺為第一,以首生的為寶貴,仍以倫理為原則。最重要的仍是要
記念上帝所賜給人的豐盛,並上帝的保守。因為一般而言「飼養動物的風險比植物還
大的多」。
【默想】從這裡,我對「獻給上帝」有何學習呢?
【課後進修】
一、與本段相同或有關的經文:
二、可參考的大綱:
主題:耕種、守節與潔淨
1.休耕與休息(V.10~13)
2.守節(V.14~17)
3.潔淨的牲(V.18~19)
三、重點提示
12.「六日你要做工,第七日要安息,使牛、驢可以歇息,並使你婢女的兒子和寄居
的都可以舒暢。
13.「凡我對你們說的話,你們要謹守。別神的名,你不可提,也不可從你口中傳說。」
四、金句
19.「地裏首先初熟之物要送到耶和華-你神的殿。「不可用山羊羔母的奶煮山羊羔。」
一、讀經(請先細讀三次)
1.「不可隨夥佈散謠言;不可與惡人連手妄作見證。
2.不可隨眾行惡;不可在爭訟的事上隨眾偏行,作見證屈枉正直;
3.也不可在爭訟的事上偏護窮人。
4.「若遇見你仇敵的牛或驢失迷了路,總要牽回來交給他。
5.若看見恨你人的驢壓臥在重馱之下,不可走開,務要和驢主一同擡開重馱。
6.「不可在窮人爭訟的事上屈枉正直。
7.當遠離虛假的事。不可殺無辜和有義的人,因我必不以惡人為義。
8.不可受賄賂;因為賄賂能叫明眼人變瞎了,又能顛倒義人的話。
9.「不可欺壓寄居的;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作過寄居的,知道寄居的心。」
二、我自己的領受
A.本章大要:
B.我的領受與得著:
1.
2.
3.
C. 我的禱告:
三、本段大要與重點
上帝囑咐摩西叫以色列人要公正,特別是爭訟的事上,無論是窮人、富人都要按公正
的原則來行,不可作假見證。中間插入了協助仇敵解救牲畜的問題,一方面可能是得
著和好的機會,一方面是教導人要公私分明,最後一段更強調不可枉曲正直,特別是
針對寄居者。
四、對此段經文的默想與得著:
1.爭訟的原則:
就是不可以「惡念或惡行」來欺壓人,特別是窮人。因為如此會使「公義蒙塵」,「是
非不彰」。這便不是上帝的旨意。特別更要禁止的是「不義的價值觀」瀰漫整個環境。
在此,也特別提到要「體諒」寄居者的心。
【默想】從這裡我可以學習什麼呢?
2.對仇敵的寬宏:
這裡提到遇見仇敵有為難,不可落井下石,因為這算是「勝之不武」的行為,亦不算
是真正的「公義」,或符合上帝正直的公義。這種恩待式的憐憫,實在超過了當時的
倫理標準。
【默想】如何能對仇敵寬宏呢?
3.體驗寄居者的心:
提到體驗寄居者,這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最好的表達,也就憐憫最極致的彰顯。
表明了上帝公義法則的兩面「公平卻慈愛」。這種與世界的價值觀迥然不同的想法,
再次使我看見上帝堅定的慈愛。
【默想】我希望主賜給我憐憫的心嗎?為什麼?
【課後進修】
一、與本段相同或有關的經文:
二、可參考的大綱:
主題:爭訟
1.爭訟要公正,遠離虛假(V.1~3)
2.雖是敵人,總要盡力和好(V.4~5)
3.再次強調爭訟的公平性,並且不可欺壓寄居者(V.6~9)
三、重點提示
4.「若遇見你仇敵的牛或驢失迷了路,總要牽回來交給他。
5.若看見恨你人的驢壓臥在重馱之下,不可走開,務要和驢主一同擡開重馱。
四、金句
7.當遠離虛假的事。不可殺無辜和有義的人,因我必不以惡人為義。
一、讀經(請先細讀三次)
1.「人若偷牛或羊,無論是宰了,是賣了,他就要以五牛賠一牛,四羊賠一羊。
2.人若遇見賊挖窟窿,把賊打了,以至於死,就不能為他有流血的罪。
3.若太陽已經出來,就為他有流血的罪。賊若被拿,總要賠還。若他一無所有,就
要被賣,頂他所偷的物。
4.若他所偷的,或牛,或驢,或羊,仍在他手下存活,他就要加倍賠還。
5.「人若在田間或在葡萄園裏放牲畜,任憑牲畜上別人的田裏去吃,就必拿自己田
間上好的和葡萄園上好的賠還。
6.「若點火焚燒荊棘,以致將別人堆積的禾捆,站着的禾稼,或是田園,都燒盡了,
那點火的必要賠還。
7.「人若將銀錢或家具交付鄰舍看守,這物從那人的家被偷去,若把賊找到了,賊
要加倍賠還;
8.若找不到賊,那家主必就近審判官,要看看他拿了原主的物件沒有。
9.「兩個人的案件,無論是為甚麼過犯,或是為牛,為驢,為羊,為衣裳,或是為
甚麼失掉之物,有一人說:『這是我的』,兩造就要將案件稟告審判官,審判官定
誰有罪,誰就要加倍賠還。
10.「人若將驢,或牛,或羊,或別的牲畜,交付鄰舍看守,牲畜或死,或受傷,或
被趕去,無人看見,
11.那看守的人要憑着耶和華起誓,手裏未曾拿鄰舍的物,本主就要罷休,看守的人
不必賠還。
12.牲畜若從看守的那裏被偷去,他就要賠還本主;
13.若被野獸撕碎,看守的要帶來當作證據,所撕的不必賠還。
14.「人若向鄰舍借甚麼,所借的或受傷,或死,本主沒有同在一處,借的人總要賠
還;
15.若本主同在一處,他就不必賠還;若是雇的,也不必賠還,本是為雇價來的。」
16.「人若引誘沒有受聘的處女,與她行淫,他總要交出聘禮,娶她為妻。
17.若女子的父親決不肯將女子給他,他就要按處女的聘禮,交出錢來。
18.「行邪術的女人,不可容她存活。
19.「凡與獸淫合的,總要把他治死。
20.「祭祀別神,不單單祭祀耶和華的,那人必要滅絕。
21.「不可虧負寄居的,也不可欺壓他,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也作過寄居的。
22.不可苦待寡婦和孤兒;
23.若是苦待他們一點,他們向我一哀求,我總要聽他們的哀聲,
24.並要發烈怒,用刀殺你們,使你們的妻子為寡婦,兒女為孤兒。
25.「我民中有貧窮人與你同住,你若借錢給他,不可如放債的向他取利。
26.你即或拿鄰舍的衣服作當頭,必在日落以先歸還他;
27.因他只有這一件當蓋頭,是他蓋身的衣服,若是沒有,他拿甚麼睡覺呢?他哀求
我,我就應允,因為我是有恩惠的。
28.「不可毀謗神;也不可毀謗你百姓的官長。」
29.「你要從你莊稼中的穀和酒醡中滴出來的酒拿來獻上,不可遲延。」「你要將頭生
的兒子歸給我。
30.你牛羊頭生的,也要這樣;七天當跟着母,第八天要歸給我。」
31.「你們要在我面前為聖潔的人。因此,田間被野獸撕裂牲畜的肉,你們不可吃,
要丟給狗吃。」
二、我自己的領受
A.本章大要:
B.我的領受與得著:
1.
2.
3.
C. 我的禱告:
三、本段大要與重點
本章是上一章的延續,主要是遭竊或被奪取之牲畜之判斷,也有一些保障與規定。
四、對此段經文的默想與得著:
1.人與物的分別:
「人與物」的分別是人有上帝的形象與樣式,是尊貴的,是有珍貴生命的。而物則是
上帝的賞賜,按著人世間一定的規則所產生的,所以還在人之下。因此賠償的原則與
代價並不一樣。
【默想】所以對於上帝的創造與預備,有什麼可以感恩的呢?
2.關係的維護:
為什麼要以物賠物?因為要「維護關係」。沒有虧負是「維護關係」的最基本原則。
而且在手段上還分成「正式」或「非正式」,「正式」是指「無心之過」,「非正式」
則是刻意的用「偷」或「暴力的方式」,這些狀況會造成人不一樣程度的「痛苦」,
所以,賠償的原則必不一樣。上帝的「規劃」真是鉅細靡遺。
【默想】如何因主的緣故,與人與環境有平衡與和諧的關係?
3.敬畏上帝與尊重人:
對於與獸淫合或祭祀別神的原則,牽涉到「敬畏上帝」與「尊重人」。對上帝的敬畏
是「絕對的」,因此審判的懲罰也是絕對的。而對於人的尊重,則是要以同理的方式
來思考,特別是以當初他們從埃及作寄居的身份來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
【默想】從這裡我看到什麼呢?
【課後進修】
一、與本段相同或有關的經文:
二、可參考的大綱:
主題:其他的生活倫理
1.牲畜遭竊、看守賠償之例(V.1~15)
2.對女子、外邦寄居者和鄰居的保護與警告(V.16~27)
3.獻上最好、最美的給上帝(V.28~31)
三、重點提示
28.「不可毀謗神;也不可毀謗你百姓的官長。
四、金句
20.「祭祀別神,不單單祭祀耶和華的,那人必要滅絕。
一、讀經(請先細讀三次)
12.「打人以致打死的,必要把他治死。
13.人若不是埋伏着殺人,乃是神交在他手中,我就設下一個地方,他可以往那裏逃
跑。
14.人若任意用詭計殺了他的鄰舍,就是逃到我的壇那裏,也當捉去把他治死。
15.「打父母的,必要把他治死。
16.「拐帶人口,或是把人賣了,或是留在他手下,必要把他治死。
17.「咒罵父母的,必要把他治死。
18.「人若彼此相爭,這個用石頭或是拳頭打那個,尚且不至於死,不過躺臥在牀,
19.若再能起來扶杖而出,那打他的可算無罪;但要將他躭誤的工夫用錢賠補,並要
將他全然醫好。
20.「人若用棍子打奴僕或婢女,立時死在他的手下,他必要受刑。 21若過一兩天才
死,就可以不受刑,因為是用錢買的。
22.「人若彼此爭鬥,傷害有孕的婦人,甚至墜胎,隨後卻無別害,那傷害她的,總
要按婦人的丈夫所要的,照審判官所斷的,受罰。
23.若有別害,就要以命償命,
24.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手還手,以腳還腳,
25.以烙還烙,以傷還傷,以打還打。
26.「人若打壞了他奴僕或是婢女的一隻眼,就要因他的眼放他去得以自由。
27.若打掉了他奴僕或是婢女的一個牙,就要因他的牙放他去得以自由。」
28.「牛若觸死男人或是女人,總要用石頭打死那牛,卻不可吃牠的肉;牛的主人可
算無罪。
29.倘若那牛素來是觸人的,有人報告了牛主,他竟不把牛拴着,以致把男人或是女
人觸死,就要用石頭打死那牛,牛主也必治死。
30.若罰他贖命的價銀,他必照所罰的贖他的命。
31.牛無論觸了人的兒子或是女兒,必照這例辦理。
32.牛若觸了奴僕或是婢女,必將銀子三十舍客勒給他們的主人,也要用石頭把牛打
死。
33.「人若敞着井口,或挖井不遮蓋,有牛或驢掉在裏頭,
34.井主要拿錢賠還本主人,死牲畜要歸自己。
35.「這人的牛若傷了那人的牛,以至於死,他們要賣了活牛,平分價值,也要平分
死牛。
36.人若知道這牛素來是觸人的,主人竟不把牛拴着,他必要以牛還牛,死牛要歸自
己。」
二、我自己的領受
A.本章大要:
B.我的領受與得著:
1.
2.
3.
C. 我的禱告:
三、本段大要與重點
接下來談的就是人與人相處的保護、倫理原則,基本上是「一報還一報」,藉此使大
家尊重生命,減少糾紛。
四、對此段經文的默想與得著:
1.人、孕婦、奴僕、牛:
舊約的原則是「以眼還眼,以牙還牙」,這是要各人負起「責任」。至於人、孕婦、
奴僕與牛若發生什麼傷害的事件,賠償的原則便不同。有著等級的分別,基本上「奴
僕與牛」皆被視為財產。
【默想】從這裡,最重要的學習是什麼?
2.審判與贖價:
「審判」是一種公斷,對於人所做的,作一個「等比」的代價評估,這些評估就從相
對的對象,比如若是對人,就是以人賠人。若是對物,就是以物賠物…。目的是「維
護公義」與「給人警戒」。我與人相處時,也會因為這種「公義與對等」的原則,而
盡力求不虧負人嗎?若不小心作錯,我會甘心賠償嗎?
【默想】我如何謹慎處理別人的事物呢?
3.衝突:
無論是物或人,難免都會有衝突,有了衝突就必須要有「公斷」,以避免報私仇。這
也是在教會中的原則,教會當按著真理來處理衝突,特別是彼此都要有順服真理的心。
最重要的是,要有彼此相愛與體諒的心。
【默想】我如何能從真理的角度來看待甚至處理衝突呢?
【課後進修】
一、與本段相同或有關的經文:
二、可參考的大綱:
主題:再有的倫理
1.不是以預謀詭計而殺人者(V.12~14)
2.對父母不敬與拐帶人口者(V.15~17)
3.打傷人的賠償(V.18~19)
4.打傷奴僕的賠價(V.20~21)
5.打傷孕婦的賠價(V.22~25)
6.打傷奴僕的代價(V.26~27)
7.牛與人命(V.28~32)
8.牛與產業(V.33~36)
三、重點提示
23.若有別害,就要以命償命,
24.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手還手,以腳還腳,
25.以烙還烙,以傷還傷,以打還打。
四、金句
36.人若知道這牛素來是觸人的,主人竟不把牛拴着,他必要以牛還牛,死牛要歸自
己。」
一、讀經(請先細讀三次)
1.「你在百姓面前所要立的典章是這樣:
2.你若買希伯來人作奴僕,他必服事你六年;第七年他可以自由,白白地出去。
3.他若孤身來就可以孤身去;他若有妻,他的妻就可以同他出去。
4.他主人若給他妻子,妻子給他生了兒子或女兒,妻子和兒女要歸主人,他要獨自
出去。
5.倘或奴僕明說:『我愛我的主人和我的妻子兒女,不願意自由出去。』
6.他的主人就要帶他到審判官(或譯:神;下同)那裏,又要帶他到門前,靠近門框,
用錐子穿他的耳朵,他就永遠服事主人。
7.「人若賣女兒作婢女,婢女不可像男僕那樣出去。
8.主人選定她歸自己,若不喜歡她,就要許她贖身;主人既然用詭詐待她,就沒有
權柄賣給外邦人。
9.主人若選定她給自己的兒子,就當待她如同女兒。
10.若另娶一個,那女子的吃食、衣服,並好合的事,仍不可減少。
11.若不向她行這三樣,她就可以不用錢贖,白白地出去。」
二、我自己的領受
A.本章大要:
B.我的領受與得著:
1.
2.
3.
C. 我的禱告:
三、本段大要與重點
這是上帝規定摩西對於奴婢的規條,包括對有家庭的男僕,本沒有家庭後來才有家庭
的男僕和女婢的條例。但是這些僅限於以色列人。
四、對此段經文的默想與得著:
1.為何會有奴僕?:
這裡的奴僕特別是指「希伯來人」,為何在希伯來人中會有奴僕呢?聖經沒有明說,
或許是因為忽然的巨變而陷入困難的人,暫時以「奴」為業,來度過生活的困難。也
可能指在以色列中的「閒雜人」。值得感恩的是,希伯來的奴隸制度不是「世襲的」,
時間一到,人可以離開這個束縛,就好像是每個上帝的百姓,只要回到上帝的面前,
在祂的家中,都能脫離「奴隸」的束縛一般。
【默想】從「為奴」,我有何反省與學習?
2.奴僕與主人的關係:
「奴隸」與「主人」的關係,是有主權的。但更是有「親情」的彈性。只要是主人待
僕人以德,僕人便會以恩回應。這豈不是人世間最美的人際關係呢?
【默想】我可以學習如何以主的憐憫與胸襟來與人相處嗎?
3.雖是奴僕,但卻不可使用詭計:
延續上面,雖是奴僕,有從屬的關係,甚至有主權與責任的問題。但是主人卻不可以
詭詐來待僕人,僕人亦不可「不負責任或有非分之想」。無論是從屬或領導,這樣的
人際關係,給我很大的提醒與幫助。
【默想】無論是從屬或領導,我要如何「盡本分」呢?
【課後進修】
一、與本段相同或有關的經文:
二、可參考的大綱:
主題:人的倫理
1.教訓(V.1)
2.若是以色列人(V.2~3)
3.有更深一層的關係(V.4~6)
4.關於婢女(V.7~11)
三、重點提示
5.倘或奴僕明說:『我愛我的主人和我的妻子兒女,不願意自由出去。』
6.他的主人就要帶他到審判官(或譯:神;下同)那裏,又要帶他到門前,靠近門框,
用錐子穿他的耳朵,他就永遠服事主人。
四、金句
2.你若買希伯來人作奴僕,他必服事你六年;第七年他可以自由,白白地出去。
一、讀經(請先細讀三次)
22.耶和華對摩西說:「你要向以色列人這樣說:『你們自己看見我從天上和你們說話
了。
23.你們不可做甚麼神像與我相配,不可為自己做金銀的神像。
24.你要為我築土壇,在上面以牛羊獻為燔祭和平安祭。凡記下我名的地方,我必到
那裏賜福給你。
25.你若為我築一座石壇,不可用鑿成的石頭,因你在上頭一動家具,就把壇污穢了。
26.你上我的壇,不可用臺階,免得露出你的下體來。』」
二、我自己的領受
A.本章大要:
B.我的領受與得著:
1.
2.
3.
C. 我的禱告:
三、本段大要與重點
上帝曉喻摩西,對於看見上帝的人不可作的事就是造任何的偶像代表或代替上帝。要
做的則是造壇並要在上面獻任何的祭物。
四、對此段經文的默想與得著:
1.上帝從天向我們說話:
上帝從天向我們說話,這代表我們與上帝有一段很大的距離,是因為罪的緣故。祂願
意自己把這樣的距離拉近,而且願意與我說話,這是何等大的恩典。
【默想】我會感謝主願意向我說話嗎?
2.記念主名,主必賜福:
築一座石壇來記念主,向祂獻祭,主便賜福。這也是從祂的恩典中所啟示的方法。「石
壇」本來沒有什麼意義,但是若是為主的名而設的,就有從主而來的能力,且從這能
力中,上帝一切的福份必臨到。因此,敬拜主、記念主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代價,
都是很有價值的。
【默想】從這裡,我有何學習?
【課後進修】
一、與本段相同或有關的經文:
二、可參考的大綱:
主題:要看見上帝
1.為了要見上帝,所以不可作的事(V.22~23)
2.要築壇與注意的事項(V.24~26)
三、重點提示
25.你若為我築一座石壇,不可用鑿成的石頭,因你在上頭一動家具,就把壇污穢了。
26.你上我的壇,不可用臺階,免得露出你的下體來。』」
四、金句
23.你們不可做甚麼神像與我相配,不可為自己做金銀的神像。
一、讀經(請先細讀三次)
1.神吩咐這一切的話說:
2.「我是耶和華-你的神,曾將你從埃及地為奴之家領出來。
3.「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
4.「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做甚麼形像彷彿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
百物。
5.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因為我耶和華-你的神是忌邪的神。恨我的,
我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
6.愛我、守我誡命的,我必向他們發慈愛,直到千代。
7.「不可妄稱耶和華-你神的名;因為妄稱耶和華名的,耶和華必不以他為無罪。
8.「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
9.六日要勞碌做你一切的工,
10.但第七日是向耶和華-你神當守的安息日。這一日你和你的兒女、僕婢、牲畜,
並你城裏寄居的客旅,無論何工都不可做;
11.因為六日之內,耶和華造天、地、海,和其中的萬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
華賜福與安息日,定為聖日。
12.「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
13.「不可殺人。
14.「不可姦淫。
15.「不可偷盜。
16.「不可作假見證陷害人。
17.「不可貪戀人的房屋;也不可貪戀人的妻子、僕婢、牛驢,並他一切所有的。」
18.眾百姓見雷轟、閃電、角聲、山上冒煙,就都發顫,遠遠地站立,
19.對摩西說:「求你和我們說話,我們必聽;不要神和我們說話,恐怕我們死亡。」
20.摩西對百姓說:「不要懼怕;因為神降臨是要試驗你們,叫你們時常敬畏他,不致
犯罪。」
21.於是百姓遠遠地站立;摩西就挨近神所在的幽暗之中。
二、我自己的領受
A.本章大要:
B.我的領受與得著:
1.
2.
3.
C. 我的禱告:
三、本段大要與重點
百姓在山腳下,摩西上山時,上帝便頒佈了對以色列人的誡命,包括對上帝的忠貞,
在聖日中親近面對上帝和對人的責任、警戒與得福之道。百姓懼怕,請摩西代為接受
再由他來傳遞。
四、對此段經文的默想與得著:
1.不可…當…:
「不可」是禁止,是針對錯誤行為的保護。「當」則是一種命令,是針對正確行為的
一種鼓勵。這就是真理的愛。所以,行這律法就得自由不是冷冰冰沒有感情的,乃是
主的恩典與能力的實際教導。
【默想】這些可以做的或不可以做的,對我而言,有何意義?
2.「安息日」,對上帝與對人:
「安息日」對上帝而言是一種「自我限制」,祂限制自己要「接受」選民敬拜與讚美。
「安息日」對人則是一種恩典與賞賜。使人透過「安息」得著生命,免去一切的「死
亡」,使痛苦離開人的生命。
【默想】我如何在主的裡面,得到真正的安息?
3.百姓懼怕:
「懼怕」是因為人離上帝太遠了,我常有這樣的懼怕嗎?約翰壹書說:「愛裡沒有懼
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是否對我有何提醒與教導呢?就是要靠基督來親近上
帝,並且照著上帝的話語而行。逃避祂一切的憤怒,得著祂所有的慈愛與恩典。
【默想】在上帝面前懼怕好嗎?為什麼?
【課後進修】
一、與本段相同或有關的經文:
二、可參考的大綱:
主題:律法與福音
1.人與上帝(V.1~7)
2.安息日(V.8~11)
3.人間倫理(V.12~17)
4.上帝的記號(V.18~21)
三、重點提示
19.對摩西說:「求你和我們說話,我們必聽;不要神和我們說話,恐怕我們死亡。」
20.摩西對百姓說:「不要懼怕;因為神降臨是要試驗你們,叫你們時常敬畏他,不致
犯罪。」
21.於是百姓遠遠地站立;摩西就挨近神所在的幽暗之中。
四、金句
2.「我是耶和華-你的神,曾將你從埃及地為奴之家領出來。
3.「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
一、讀經(請先細讀三次)
16.到了第三天早晨,在山上有雷轟、閃電,和密雲,並且角聲甚大,營中的百姓盡
都發顫。
17.摩西率領百姓出營迎接神,都站在山下。
18.西奈全山冒煙,因為耶和華在火中降於山上。山的煙氣上騰,如燒窰一般,遍山
大大地震動。
19.角聲漸漸地高而又高,摩西就說話,神有聲音答應他。
20.耶和華降臨在西奈山頂上,耶和華召摩西上山頂,摩西就上去。
21.耶和華對摩西說:「你下去囑咐百姓,不可闖過來到我面前觀看,恐怕他們有多人
死亡;
22.又叫親近我的祭司自潔,恐怕我忽然出來擊殺他們。」
23.摩西對耶和華說:「百姓不能上西奈山,因為你已經囑咐我們說:『要在山的四圍
定界限,叫山成聖。』」
24.耶和華對他說:「下去吧,你要和亞倫一同上來;只是祭司和百姓不可闖過來上到
我面前,恐怕我忽然出來擊殺他們。」
25.於是摩西下到百姓那裏告訴他們。
二、我自己的領受
A.本章大要:
B.我的領受與得著:
1.
2.
3.
C. 我的禱告:
三、本段大要與重點
摩西吩咐百姓自潔後三天,有異象向他們顯現,然後上帝與摩西,摩西與上帝說話。
耶和華告訴摩西,祭司與眾百姓要自潔且定界限,然後才得以成聖與上帝見面。
四、對此段經文的默想與得著:
1.雷轟、閃電、密雲(上帝)與角聲(人):
「雷轟、閃電、密雲」代表上帝的威嚴、榮耀與聖潔,而「角聲」則代表人的回應。
在我的生活中,常有上帝的臨在嗎?我是否也有回應的呢?在教會的敬拜中,也有上
帝的同在嗎?弟兄姐妹要如何來回應呢?
【默想】若我也是當時的百姓,我會如何回應呢?
2.界限與自潔:
「界限」是上帝所定要考驗人「順服」的方法。其實不在於在哪一個界限,而在於遵
不遵守這個界限,遵守這就是聖潔,就能得著上帝的榮耀。不遵守就是不聖潔,就會
被上帝剪除。在這件事上,過與不及都是不對的。
【默想】我在上帝面前也有界限嗎?是什麼?為什麼?
3.成聖(上帝的賜福):
西乃山是上帝的「聖山」,在這山上有上帝的賜福。離開了這山,上帝的賜福就不見
了。所以,我當在上帝面前常常自潔,且按著祂的旨意來行事。使我能常常在祂祝福
與同在的聖山上。
【默想】什麼是我的西乃山呢?
【課後進修】
一、與本段相同或有關的經文:
二、可參考的大綱:
主題:界限
1.界限的記號(V.16~18)
2.界限的意義(V.19~23)
3.界限的立定(V.24~25)
三、重點提示
18.西奈全山冒煙,因為耶和華在火中降於山上。山的煙氣上騰,如燒窰一般,遍山
大大地震動。
19.角聲漸漸地高而又高,摩西就說話,神有聲音答應他。
20.耶和華降臨在西奈山頂上,耶和華召摩西上山頂,摩西就上去。
四、金句
23.摩西對耶和華說:「百姓不能上西奈山,因為你已經囑咐我們說:『要在山的四圍
定界限,叫山成聖。』」
一、讀經(請先細讀三次)
1.以色列人出埃及地以後,滿了三個月的那一天,就來到西奈的曠野。
2.他們離了利非訂,來到西奈的曠野,就在那裏的山下安營。
3.摩西到神那裏,耶和華從山上呼喚他說:「你要這樣告訴雅各家,曉諭以色列人說:
4.『我向埃及人所行的事,你們都看見了,且看見我如鷹將你們背在翅膀上,帶來
歸我。
5.如今你們若實在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約,就要在萬民中作屬我的子民,因為全
地都是我的。
6.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這些話你要告訴以色列人。」
7.摩西去召了民間的長老來,將耶和華所吩咐他的話都在他們面前陳明。
8.百姓都同聲回答說:「凡耶和華所說的,我們都要遵行。」摩西就將百姓的話回覆
耶和華。
9.耶和華對摩西說:「我要在密雲中臨到你那裏,叫百姓在我與你說話的時候可以聽
見,也可以永遠信你了。」於是,摩西將百姓的話奏告耶和華。
10.耶和華又對摩西說:「你往百姓那裏去,叫他們今天明天自潔,又叫他們洗衣服。
11.到第三天要預備好了,因為第三天耶和華要在眾百姓眼前降臨在西奈山上。
12.你要在山的四圍給百姓定界限,說:『你們當謹慎,不可上山去,也不可摸山的邊
界;凡摸這山的,必要治死他。
13.不可用手摸他,必用石頭打死,或用箭射透;無論是人是牲畜,都不得活。到角
聲拖長的時候,他們才可到山根來。』」
14.摩西下山往百姓那裏去,叫他們自潔,他們就洗衣服。
15.他對百姓說:「到第三天要預備好了。不可親近女人。」
二、我自己的領受
A.本章大要:
B.我的領受與得著:
1.
2.
3.
C. 我的禱告:
三、本段大要與重點
以色列人到了西乃的曠野,上帝向摩西顯現,清楚的指示他們被救贖的恩典、目的與
更親近上帝的方法。並且上帝還告訴他們要親自向百姓顯現,要大家預備得宜。
四、對此段經文的默想與得著:
1.看見要聽從:
上帝告訴以色列人,他們已經「看見」祂大能的作為,為什麼要這樣說呢?因為要他
們「聽從」,順服上帝的旨意。這使我想到,自己並非沒有經歷過上帝的恩典,而是
有沒有「看見」。我也想到就算自己看見上帝的作為,若要繼續「看見」就要聽從,
聽從上帝不斷的指示。
【默想】若我是其中的以色列人,會有何反應?
2.要稟報耶和華什麼話呢?:
這是個很有趣的回答。摩西把上帝的話告訴以色列人,然後以色列人願意遵行上帝的
話。接下來摩西再把百姓的回答「稟報」耶和華。難道上帝自己「不知道」嗎?其實,
這一方面顯出了摩西「中保」的角色。也再次讓我看見上帝的「慈愛」,不吝給以色
列人再一次表明的機會。
【默想】我們信仰的中保是誰?我常從祂聽見話語嗎?
3.謹慎、聖潔必得大榮耀:
上帝告訴以色列人要「謹慎、聖潔」必大大的得著榮耀。這是在上帝的面前蒙恩的條
件。「謹慎小心」是敬畏的表現,「聖潔」則是順服的表現。敬畏與順服的人,必得
著上帝極大的榮耀,讚美主。
【默想】我願常常謹慎並且聖潔的來到主面前嗎?
【課後進修】
一、與本段相同或有關的經文:
二、可參考的大綱:
主題:上帝的顯現
1.看見上帝的帶領(V.1~4)
2.遵守上帝的聖約(V.5~6)
3.對上帝恩典的正確回應(V.7~8)
4.遵守上帝清楚的指示(V.9~15)
三、重點提示
14.摩西下山往百姓那裏去,叫他們自潔,他們就洗衣服。
四、金句
6.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這些話你要告訴以色列人。」
一、讀經(請先細讀三次) 13.第二天,摩西坐着審判百姓,百姓從早到晚都站在摩西的左右。 14.摩西的岳父看見他向百姓所做的一切事,就說:「你向百姓做的是甚麼事呢?你為甚麼獨自坐着,眾百姓從早到晚都站在你的左右呢?」 15.摩西對岳父說:「這是因百姓到我這裏來求問神。 16.他們有事的時候就到我這裏來,我便在兩造之間施行審判;我又叫他們知道神的律例和法度。」 17.摩西的岳父說:「你這做的不好。 18.你和這些百姓必都疲憊;因為這事太重,你獨自一人辦理不了。 19.現在你要聽我的話。我為你出個主意,願神與你同在。你要替百姓到神面前,將案件奏告神; 20.又要將律例和法度教訓他們,指示他們當行的道,當做的事; 21.並要從百姓中揀選有才能的人,就是敬畏神、誠實無妄、恨不義之財的人,派他們作千夫長、百夫長、五十夫長、十夫長,管理百姓, 22.叫他們隨時審判百姓,大事都要呈到你這裏,小事他們自己可以審判。這樣,你就輕省些,他們也可以同當此任。 23.你若這樣行,神也這樣吩咐你,你就能受得住,這百姓也都平平安安歸回他們的住處。」 24.於是,摩西聽從他岳父的話,按着他所說的去行。 25.摩西從以色列人中揀選了有才能的人,立他們為百姓的首領,作千夫長、百夫長、五十夫長、十夫長。 26.他們隨時審判百姓,有難斷的案件就呈到摩西那裏,但各樣小事他們自己審判。 27.此後,摩西讓他的岳父去,他就往本地去了。 二、我自己的領受 A.本章大要: B.我的領受與得著: 1. 2. 3. C. 我的禱告: 三、本段大要與重點 摩西的岳父葉忒羅看見他從早到晚都坐著審案,百姓無論大小事都到他的面前。於是他向摩西建議必須訓練與栽培人來分擔大小的事物,使摩西與百姓們都得著真正的平安。 四、對此段經文的默想與得著: 1.你這樣做不好: 這是葉忒羅對摩西工作的評價。身為領袖,摩西竟能接受這樣的「評價」,而他的身邊有這樣明智與果斷的人才,我自己如何呢? 【默想】我也希望能像摩西一樣嗎? 2.有條件,必訓練: 從這一段經文裏,我看見成為教會的領袖是有條件的(21),也是必被訓練的(20)。所以,我當竭力裝備自己,並且在教會中發掘可以擔任屬靈領袖的人才,再以合乎真理、適合環境並有果效的方式來訓練,必能建立合上帝心意的教會。 【默想】教會如何有合乎真理條件,接受合適訓練的牧養同工呢? 3.輕省點: 「輕省些」是葉忒羅認為摩西當時所需要的。輕省的意思是「休息」,是為了在上帝的面前能有更多的時間與空間安靜,而前提是摩西以前所做的事要有適合的人才來擔任。足見在教會中建立「牧養團隊」是當務之急,是很重要的。 【默想】如何輕省些?為何要輕省? 【課後進修】 一、與本段相同或有關的經文: 二、可參考的大綱: 主題:管理 1.原因(V.13~18) 2.方法、條件與果效(V.19~23) 3.結果(V.24~27) 三、重點提示 19.現在你要聽我的話。我為你出個主意,願神與你同在。你要替百姓到神面前,將案件奏告神; 20.又要將律例和法度教訓他們,指示他們當行的道,當做的事; 21.並要從百姓中揀選有才能的人,就是敬畏神、誠實無妄、恨不義之財的人,派他們作千夫長、百夫長、五十夫長、十夫長,管理百姓, 四、金句 20.又要將律例和法度教訓他們,指示他們當行的道,當做的事;
一、讀經(請先細讀三次)
1.摩西的岳父,米甸祭司葉忒羅,聽見神為摩西和神的百姓以色列所行的一切事,
就是耶和華將以色列從埃及領出來的事,
2.便帶着摩西的妻子西坡拉,就是摩西從前打發回去的,
3.又帶着西坡拉的兩個兒子,一個名叫革舜,因為摩西說:「我在外邦作了寄居的」;
4.一個名叫以利以謝,因為他說:「我父親的神幫助了我,救我脫離法老的刀。」
5.摩西的岳父葉忒羅帶着摩西的妻子和兩個兒子來到神的山,就是摩西在曠野安營
的地方。
6.他對摩西說:「我是你岳父葉忒羅,帶着你的妻子和兩個兒子來到你這裏。」
7.摩西迎接他的岳父,向他下拜,與他親嘴,彼此問安,都進了帳棚。
8.摩西將耶和華為以色列的緣故向法老和埃及人所行的一切事,以及路上所遭遇的
一切艱難,並耶和華怎樣搭救他們,都述說與他岳父聽。
9.葉忒羅因耶和華待以色列的一切好處,就是拯救他們脫離埃及人的手,便甚歡喜。
10.葉忒羅說:「耶和華是應當稱頌的;他救了你們脫離埃及人和法老的手,將這百姓
從埃及人的手下救出來。
11.我現今在埃及人向這百姓發狂傲的事上得知,耶和華比萬神都大。」
12.摩西的岳父葉忒羅把燔祭和平安祭獻給神。亞倫和以色列的眾長老都來了,與摩
西的岳父在神面前吃飯。
二、我自己的領受
A.本章大要:
B.我的領受與得著:
1.
2.
3.
C. 我的禱告:
三、本段大要與重點
摩西的岳父葉忒羅聽見上帝在以色列中所行的大事,便帶著摩西的妻子、兒子們來見
他。摩西便接納與款待他們,並向他們述說上帝的作為,於是他們一同吃喝快樂,他
的岳父也向上帝獻祭。
四、對此段經文的默想與得著:
1.摩西的專一認真與負責:
摩西那時已經是「一族之長」,或說是「兩三百萬人」的領袖,要在當中選擇一位女
子為妻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他並沒有這樣做,而是熱情接待了他的岳父、妻子與兒
子。可以看見他的專一,並且從他向岳父見證上帝的榮耀裡,也看見他的認真。這兩
者加起來,我也看見他的「負責」。
【默想】如何在家庭與婚姻上,靠主專一、認真與負責?。
2.摩西的見證深具影響力:
摩西一向他的岳父與妻兒作見證,他的岳父就歡喜、稱頌耶和華上帝,並且向祂獻祭,
可見摩西的見證帶來很重要的影響,使這位外邦人的祭司「臣服與讚美上帝的聖名」
【默想】我樂意身上有主的見證與屬靈的影響力嗎?
3.因耶和華的榮耀,眾人才有喜樂:
這一段經文是一段眾人都喜樂的光景,包括摩西、他的妻兒、岳家,甚至是以色列人。
這些喜樂從哪裡來呢?從上帝的救恩而來,有上帝的救恩與榮耀、且得著這樣的恩典,
眾人才有喜樂。我的喜樂從哪裡來呢?就是從上帝的救恩與榮耀而來。感謝主。
【默想】我願自己的環境、家庭與教會都因著得著主的榮耀而喜樂嗎?
【課後進修】
一、與本段相同或有關的經文:
二、可參考的大綱:
主題:美好見證
1.全家團圓(V.1~6)
2.為主見證(V.7~8)
3.受感而獻祭(V.9~12)
三、重點提示
3.又帶着西坡拉的兩個兒子,一個名叫革舜,因為摩西說:「我在外邦作了寄居的」;
4.一個名叫以利以謝,因為他說:「我父親的神幫助了我,救我脫離法老的刀。」
四、金句
9.葉忒羅因耶和華待以色列的一切好處,就是拯救他們脫離埃及人的手,便甚歡喜。
一、讀經(請先細讀三次) 8.那時,亞瑪力人來在利非訂,和以色列人爭戰。 9.摩西對約書亞說:「你為我們選出人來,出去和亞瑪力人爭戰。明天我手裏要拿着神的杖,站在山頂上。」 10.於是約書亞照着摩西對他所說的話行,和亞瑪力人爭戰。摩西、亞倫,與戶珥都上了山頂。 11.摩西何時舉手,以色列人就得勝,何時垂手,亞瑪力人就得勝。 12.但摩西的手發沉,他們就搬石頭來,放在他以下,他就坐在上面。亞倫與戶珥扶着他的手,一個在這邊,一個在那邊,他的手就穩住,直到日落的時候。 13.約書亞用刀殺了亞瑪力王和他的百姓。 14.耶和華對摩西說:「我要將亞瑪力的名號從天下全然塗抹了;你要將這話寫在書上作紀念,又念給約書亞聽。」 15.摩西築了一座壇,起名叫「耶和華尼西」(就是耶和華是我旌旗的意思), 16.又說:「耶和華已經起了誓,必世世代代和亞瑪力人爭戰。」 二、我自己的領受 A.本章大要: B.我的領受與得著: 1. 2. 3. C. 我的禱告: 三、本段大要與重點 在利非訂,以色列人遇見了第一件戰爭,就是與亞瑪力人爭戰。摩西派約書亞為首領率眾迎敵,他自己和亞倫、戶珥在山上宣告,並為爭戰禱告,最終以色列人便靠上帝得勝。上帝命令他們要將亞瑪力人的名從天下塗抹。而摩西築了一座壇代表「上帝的寶座在他們當中設立」。 四、對此段經文的默想與得著: 1.面對戰爭要剛強壯膽: 在人生的道路上有許多的困難、險阻,甚至是爭戰的狀況。面對這些狀況,應該要靠主剛強壯膽,如同詩人說的「在患難的日子若害怕,心中必軟弱」。況且基督徒有上帝可以倚靠,更應該要放心交給上帝。 【默想】有剛強壯膽的心,何等重要呢? 2.高舉上帝的權柄必得勝: 摩西舉手表示高舉上帝的權柄,這是得勝的保證。因為上帝必會保守祂的子民,祂所揀選的百姓靠祂得勝,並宣告祂的聖名。所以,高舉主的權柄必然得勝。不論在屬靈上,或其他的事上。 【默想】如何能倚靠主的權柄凡事得勝有餘? 3.願耶和華的寶座設立: 耶和華的寶座代表著祂的權柄,有上帝的權柄,就必得上帝的保守,也使人的心得以平靜安穩。 【默想】如何將上帝的寶座設立在我的生命中? 【課後進修】 一、與本段相同或有關的經文: 二、可參考的大綱: 主題:戰勝仇敵 1.得勝的應許(V.8~9) 2.得勝的經過(V.10~12) 3.得勝的結果(V.13~16) 三、重點提示 12.但摩西的手發沉,他們就搬石頭來,放在他以下,他就坐在上面。亞倫與戶珥扶着他的手,一個在這邊,一個在那邊,他的手就穩住,直到日落的時候。 13.約書亞用刀殺了亞瑪力王和他的百姓。 四、金句 11.摩西何時舉手,以色列人就得勝,何時垂手,亞瑪力人就得勝。
一、讀經(請先細讀三次) 1.以色列全會眾都遵耶和華的吩咐,按着站口從汛的曠野往前行,在利非訂安營。百姓沒有水喝, 2.所以與摩西爭鬧,說:「給我們水喝吧!」摩西對他們說:「你們為甚麼與我爭鬧?為甚麼試探耶和華呢?」 3.百姓在那裏甚渴,要喝水,就向摩西發怨言,說:「你為甚麼將我們從埃及領出來,使我們和我們的兒女並牲畜都渴死呢?」 4.摩西就呼求耶和華說:「我向這百姓怎樣行呢?他們幾乎要拿石頭打死我。」 5.耶和華對摩西說:「你手裏拿着你先前擊打河水的杖,帶領以色列的幾個長老,從百姓面前走過去。 6.我必在何烈的磐石那裏,站在你面前。你要擊打磐石,從磐石裏必有水流出來,使百姓可以喝。」摩西就在以色列的長老眼前這樣行了。 7.他給那地方起名叫瑪撒(就是試探的意思),又叫米利巴(就是爭鬧的意思);因以色列人爭鬧,又因他們試探耶和華,說:「耶和華是在我們中間不是?」 二、我自己的領受 A.本章大要: B.我的領受與得著: 1. 2. 3. C. 我的禱告: 三、本段大要與重點 百姓從汛遷到利非訂,因為沒有水與摩西爭鬧,責怪他把眾人領出埃及,使他們失去原有的資源。摩西向上帝求告,上帝啟示他以杖擊磐石出水,並顯明以色列人內心的光景—是明明的在試探耶和華。 四、對此段經文的默想與得著: 1.若百姓不爭鬧,那要有什麼態度?: 就是祈求與仰望,因為這是承認「我不能,但上帝能」最好的方法。當我在上帝面前這樣做時,我相信上帝必會成就且按照祂的應許來行事。 【默想】遇見問題時,向上帝禱告與爭鬧,有何分別? 2.莫成為忘恩負義的人: 「忘恩負義」是每一個自私的人、自以為義的人所會犯的錯誤,這樣的人就是罪人,也是頑梗不悔改的人。我實在要小心,不要成為這樣的人。 【默想】如何能對上帝不懷疑,且不作個忘恩負義的人? 【課後進修】 一、與本段相同或有關的經文: 二、可參考的大綱: 主題:忘恩負義的人 1.會忘恩負義的原因(V.1~3) 2.如何處理忘恩負義的危機?(V.4) 3.上帝是否有憐憫呢?(V.5~7) 三、重點提示 1.以色列全會眾都遵耶和華的吩咐,按着站口從汛的曠野往前行,在利非訂安營。百姓沒有水喝, 2.所以與摩西爭鬧,說:「給我們水喝吧!」摩西對他們說:「你們為甚麼與我爭鬧?為甚麼試探耶和華呢?」 四、金句 7.他給那地方起名叫瑪撒(就是試探的意思),又叫米利巴;因以色列人爭鬧,又因他們試探耶和華,說:「耶和華是在我們中間不是?」
一、讀經(請先細讀三次)
13.到了晚上,有鵪鶉飛來,遮滿了營;早晨在營四圍的地上有露水。
14.露水上升之後,不料,野地面上有如白霜的小圓物。
15.以色列人看見,不知道是甚麼,就彼此對問說:「這是甚麼呢?」摩西對他們說:
「這就是耶和華給你們吃的食物。
16.耶和華所吩咐的是這樣:你們要按着各人的飯量,為帳棚裏的人,按着人數收起
來,各拿一俄梅珥。」
17.以色列人就這樣行;有多收的,有少收的。
18.及至用俄梅珥量一量,多收的也沒有餘,少收的也沒有缺;各人按着自己的飯量
收取。
19.摩西對他們說:「所收的,不許甚麼人留到早晨。」
20.然而他們不聽摩西的話,內中有留到早晨的,就生蟲變臭了;摩西便向他們發怒。
21.他們每日早晨,按着各人的飯量收取,日頭一發熱,就消化了。
22.到第六天,他們收了雙倍的食物,每人兩俄梅珥。會眾的官長來告訴摩西;
23.摩西對他們說:「耶和華這樣說:『明天是聖安息日,是向耶和華守的聖安息日。
你們要烤的就烤了,要煮的就煮了,所剩下的都留到早晨。』」
24.他們就照摩西的吩咐留到早晨,也不臭,裏頭也沒有蟲子。
25.摩西說:「你們今天吃這個吧!因為今天是向耶和華守的安息日;你們在田野必找
不着了。
26.六天可以收取,第七天乃是安息日,那一天必沒有了。」
27.第七天,百姓中有人出去收,甚麼也找不着。
28.耶和華對摩西說:「你們不肯守我的誡命和律法,要到幾時呢?
29.你們看!耶和華既將安息日賜給你們,所以第六天他賜給你們兩天的食物,第七
天各人要住在自己的地方,不許甚麼人出去。」
30.於是百姓第七天安息了。
31.這食物,以色列家叫嗎哪;樣子像芫荽子,顏色是白的,滋味如同攙蜜的薄餅。
32.摩西說:「耶和華所吩咐的是這樣:『要將一滿俄梅珥嗎哪留到世世代代,使後人
可以看見我當日將你們領出埃及地,在曠野所給你們吃的食物。』」
33.摩西對亞倫說:「你拿一個罐子,盛一滿俄梅珥嗎哪,存在耶和華面前,要留到世
世代代。」
34.耶和華怎麼吩咐摩西,亞倫就怎麼行,把嗎哪放在法櫃前存留。
35.以色列人吃嗎哪共四十年,直到進了有人居住之地,就是迦南的境界。
36.(俄梅珥就是伊法十分之一。)
二、我自己的領受
A.本章大要:
B.我的領受與得著:
1.
2.
3.
C. 我的禱告:
三、本段大要與重點
上帝按照應許不但賜嗎哪,還使鵪鶉降在以色列人的營中。只是百姓屢屢不照上帝的
定律來收取食物,所以摩西便向他們發怒,要他們定要遵守上帝的規定。並且上帝叫
摩西要以色列人把一滿俄梅珥的嗎哪裝罐存放在約櫃中,成為供應的記號,使他們記
念是上帝賜他們食物,使他們得著飽足。
四、對此段經文的默想與得著:
1.有嗎哪,有鵪鶉:
「嗎哪」與「鵪鶉」是當時自然界的食物,但是為何會照著上帝的旨意出現,會照上
帝的旨意降落,出現的數量與時間都是照上帝的指示,這代表什麼?這是上帝完備的
安排,是出於上帝對以色列人的慈愛。在生活中,許多的「偶然」聚集在一起就成了
「必然」。我應該為許多偶然的恩典來感謝上帝。
【默想】什麼是偶然與必然的恩典?
2.頑皮的人,總不放棄「試試看」的想法:
人就像孩子一般是很頑固的,是很頑皮的,常常不放棄「試試看」的想法,止不住好
奇的心,就算這樣的事會使自己有所損失。我是否也有用這樣的態度來面對上帝、面
對生活與別人的狀況呢?
【默想】從以色列人,我能學單純的順服與實在聽話。不常輕忽主的命令嗎?
【課後進修】
一、與本段相同或有關的經文:
二、可參考的大綱:
主題:供應的記號
1.供應(V.13~15)
2.按規定收取與食用(V.16~30)
3.記念定律(V.31~36)
三、重點提示
33.摩西對亞倫說:「你拿一個罐子,盛一滿俄梅珥嗎哪,存在耶和華面前,要留到世
世代代。」
34.耶和華怎麼吩咐摩西,亞倫就怎麼行,把嗎哪放在法櫃前存留。
35.以色列人吃嗎哪共四十年,直到進了有人居住之地,就是迦南的境界。
36.(俄梅珥就是伊法十分之一。)
四、金句
32.摩西說:「耶和華所吩咐的是這樣:『要將一滿俄梅珥嗎哪留到世世代代,使後人
可以看見我當日將你們領出埃及地,在曠野所給你們吃的食物。』」
一、讀經(請先細讀三次)
1.以色列全會眾從以琳起行,在出埃及後第二個月十五日到了以琳和西奈中間、汛
的曠野。
2.以色列全會眾在曠野向摩西、亞倫發怨言,
3.說:「巴不得我們早死在埃及地、耶和華的手下;那時我們坐在肉鍋旁邊,吃得飽
足。你們將我們領出來,到這曠野,是要叫這全會眾都餓死啊!」
4.耶和華對摩西說:「我要將糧食從天降給你們。百姓可以出去,每天收每天的分,
我好試驗他們遵不遵我的法度。
5.到第六天,他們要把所收進來的預備好了,比每天所收的多一倍。」
6.摩西、亞倫對以色列眾人說:「到了晚上,你們要知道是耶和華將你們從埃及地領
出來的。
7.早晨,你們要看見耶和華的榮耀,因為耶和華聽見你們向他所發的怨言了。我們
算甚麼,你們竟向我們發怨言呢?」
8.摩西又說:「耶和華晚上必給你們肉吃,早晨必給你們食物得飽;因為你們向耶和
華發的怨言,他都聽見了。我們算甚麼,你們的怨言不是向我們發的,乃是向耶
和華發的。」
9.摩西對亞倫說:「你告訴以色列全會眾說:『你們就近耶和華面前,因為他已經聽
見你們的怨言了。』」
10.亞倫正對以色列全會眾說話的時候,他們向曠野觀看,不料,耶和華的榮光在雲
中顯現。
11.耶和華曉諭摩西說:
12.「我已經聽見以色列人的怨言。你告訴他們說:『到黃昏的時候,你們要吃肉,早
晨必有食物得飽,你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
二、我自己的領受
A.本章大要:
B.我的領受與得著:
1.
2.
3.
C. 我的禱告:
三、本段大要與重點
到了汛的曠野,百姓因為沒有肉吃而向摩西抱怨。耶和華上帝便指示摩西,祂將賜他
們食物吃。摩西指出他們實際是抱怨與違背上帝,所以上帝要以此來試驗他們。當亞
倫宣布這項的消息時,上帝亦降臨證實他的話。
四、對此段經文的默想與得著:
1.一個抱怨、一個應允,一個試驗、一個教訓:
以色列人又抱怨,這個抱怨收到了果效,上帝應許而給他們非常新奇的食物—嗎哪。
這個應許似乎讓以色列人覺得他們的抱怨「有效」。於此同時,上帝也告訴他們收取
碼哪的方法,這也成為他們聽不聽上帝話語的試驗。結果就是上帝顯現把他們內心悖
逆的本質說出來,使他們得到教訓。我常抱怨嗎?我曾因抱怨似乎有效而沾沾自喜嗎?
這段經文給我什麼提醒?
【默想】如何能使我的心分別為聖,不抱怨,乃常常感謝讚美?。
2.上帝印證摩西的權柄:
上帝降臨不但顯明了以色列人的悖逆,也印證了摩西的權柄,他的權柄是從上帝而來
的權柄,他說的話是上帝要他說的話。一位屬靈的領導者一定要把上帝的旨意弄明白,
把上帝的話講清楚。不要以自己的觀念來辯駁,用權柄來施壓,或負氣或有更多的動
作與手段,只要忠心且良善的照上帝的話來宣講,忍耐到底,上帝必會親自同在。
【默想】如何讓我主的話語行出來,不爭執、不生氣,靠主忍耐到底?。
3.從抱怨的對象談吃的「聯想」:
以色列人抱怨的原因「非喝即吃」。這使我想起耶穌所說的「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
乃是靠上帝口中所出的一切話」。又說「入口的不能污穢人,出口的才能污穢人」。
我實在要謹慎自己的口,若「吃」會使我犯罪,若「說」會使我犯罪,一定要棄絕,
不吃與不說。
【默想】如何在吃與不吃中,都榮耀上帝?
【課後進修】
一、與本段相同或有關的經文:
二、可參考的大綱:
主題:謹慎小心我的口
1.因食抱怨(V.1~3)
2.上帝啟示(V.4~5)
3.摩西交代(V.6~10)
4.上帝印證(V.11~12)
三、重點提示
10.亞倫正對以色列全會眾說話的時候,他們向曠野觀看,不料,耶和華的榮光在雲
中顯現。
11.耶和華曉諭摩西說:
12.「我已經聽見以色列人的怨言。你告訴他們說:『到黃昏的時候,你們要吃肉,早
晨必有食物得飽,你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
四、金句
4.耶和華對摩西說:「我要將糧食從天降給你們。百姓可以出去,每天收每天的分,
我好試驗他們遵不遵我的法度。
一、讀經(請先細讀三次)
21.摩西向海伸杖,耶和華便用大東風,使海水一夜退去,水便分開,海就成了乾地。
22.以色列人下海中走乾地,水在他們的左右作了牆垣。
23.埃及人追趕他們,法老一切的馬匹、車輛,和馬兵都跟着下到海中。
24.到了晨更的時候,耶和華從雲火柱中向埃及的軍兵觀看,使埃及的軍兵混亂了;
25.又使他們的車輪脫落,難以行走,以致埃及人說:「我們從以色列人面前逃跑吧!
因耶和華為他們攻擊我們了。」
26.耶和華對摩西說:「你向海伸杖,叫水仍合在埃及人並他們的車輛、馬兵身上。」
27.摩西就向海伸杖,到了天一亮,海水仍舊復原。埃及人避水逃跑的時候,耶和華
把他們推翻在海中,
28.水就回流,淹沒了車輛和馬兵。那些跟着以色列人下海法老的全軍,連一個也沒
有剩下。
29.以色列人卻在海中走乾地;水在他們的左右作了牆垣。
30.當日,耶和華這樣拯救以色列人脫離埃及人的手,以色列人看見埃及人的死屍都
在海邊了。
31.以色列人看見耶和華向埃及人所行的大事,就敬畏耶和華,又信服祂和祂的僕人
摩西。
二、我自己的領受
A.本章大要:
B.我的領受與得著:
1.
2.
3.
C. 我的禱告:
三、本段大要與重點
上帝叫摩西伸杖來分開紅海,使水變成牆垣來保護以色列人,而卻使埃及進入的軍兵
都毀滅,以致於百姓看見上帝的救恩都信服了摩西,也敬畏上帝。
四、對此段經文的默想與得著:
1.下海走乾地的以色列人與埃及人:
同樣是走乾地,以色列人與埃及人是不同的,因為以色列人必得救,埃及人必被毀滅,
這是一開始就命定好的。所以基督徒雖然在這世上暫時受苦,但是仍要憑著信心走屬
靈的活路,而世上的驕傲人,他們所走的卻是注定滅亡的路。
【默想】若我也在當時走乾地的人群中,我會有何想法?
2.看見埃及人倒在海中的以色列人:
看見埃及人倒在海中的以色列人應當是充滿興奮、感恩、慶幸與榮耀的,因為他們是
被揀選與蒙愛的。我想這也應當是每一位基督徒的心態。
【默想】我若看見仇敵消滅,會有何感受?
3.以色列人尊敬摩西敬畏耶和華:
上帝的引導終於清清楚楚的被以色列人看到,而摩西的堅持也得到了肯定。這是何等
美好的結局,值得每位跟隨主、事奉主的人思想與學習。
【默想】我從摩西的堅定學習到什麼?
【課後進修】
一、與本段相同或有關的經文:
二、可參考的大綱:
主題:拯救
1.施行拯救(V.21~25)
2.看見拯救(V.26~29)
3.信靠順服(V.30~31)
三、重點提示
27.摩西就向海伸杖,到了天一亮,海水仍舊復原。埃及人避水逃跑的時候,耶和華
把他們推翻在海中,
28.水就回流,淹沒了車輛和馬兵。那些跟着以色列人下海法老的全軍,連一個也沒
有剩下。
29.以色列人卻在海中走乾地;水在他們的左右作了牆垣。
四、金句
31.以色列人看見耶和華向埃及人所行的大事,就敬畏耶和華,又信服祂和祂的僕人
摩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