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TV & Film
Sports
Health & Fitness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221/v4/ec/1b/a5/ec1ba5c8-8e6c-98bf-7bb9-60056a4da232/mza_2784882041017871398.jpg/600x600bb.jpg
科學有媒有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
89 episodes
4 days ago

本節目由非營利組織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cience Media Center)製作。

我們認為,在科學、政策與社會的交界處,始終需要良好的溝通。

邀請你一起,關心對社會重要的科學傳播議題。

合作聯絡請寄信至:eunicelau@smctw.org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Science
Education,
Society & Culture,
News
RSS
All content for 科學有媒有 is the property of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本節目由非營利組織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cience Media Center)製作。

我們認為,在科學、政策與社會的交界處,始終需要良好的溝通。

邀請你一起,關心對社會重要的科學傳播議題。

合作聯絡請寄信至:eunicelau@smctw.org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Science
Education,
Society & Culture,
News
Episodes (20/89)
科學有媒有
猛禽過境,為何墾丁地理位置得天獨厚?

每年秋天,墾丁的天空都會上演一場壯觀的「猛禽遷徙」。

從1989年開始,鳥友與研究人員就在這裡長期觀察猛禽過境的足跡——最初由墾管處技士蔡乙榮大哥接力維持,2004年起由台灣猛禽研究會正式承接調查。

這集我們邀請每年都會去墾丁數鳥的猛禽會秘書長岱樺,和我們回顧 2025 年的最新調查結果:赤腹鷹的數量爆增到近40萬隻,幾乎是過去幾年最高峰的兩倍!這些鷹從哪裡來?為什麼突然改變路線?颱風「樺加沙」又如何改寫了牠們的飛行軌跡?

歡迎你收聽這集「有媒有鳥」。

工商時間:

  • 猛禽會社群
  • 猛禽會網站


————————————

《科學有媒有》是非營利組織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 製作的Podcast。我們認為,在科學、政策與社會的交界之處,始終需要良好的溝通。節目透過對不同科學議題以及科學傳播事件的討論,和聽眾一起了解科學、政策、新聞內容背後的生產過程,理解不同的科學溝通、科學傳播方式與社會之間的互動與關聯。

歡迎你小額捐款支持我們,表達你的喜歡,鼓勵我們繼續製作對社會、政策重要的科學議題,同時也是在支持台灣科學新聞的發展。

也歡迎你:

  • ➕訂閱我們的podcast
  • 💬留言告訴我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 🧡關注我們的社群,或訂閱我們的電子報,追蹤我們的工作進展


————————————

本集出場:璽尹,小童,蔡岱樺
剪輯後製:小童,Watty
音樂製作:果葶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5 days ago
29 minutes

科學有媒有
高溫使全球人均少睡12小時,《刺胳針》警告:私人銀行對石化產業貸款達近5年最高|全球升溫首度超1.5°C

2024 年,全球年均溫首度較工業化前上升超過攝氏 1.5 度——人類正式跨越巴黎協定設定的關鍵警戒線。同一年,全球私人銀行對化石燃料產業的貸款金額達近五年最高點,高於對綠色產業的投資。

高溫不僅讓熱浪死亡率與登革熱傳播風險攀升,也讓全球人均在 2020–2024 年間少睡了約 12 小時。

以上頂尖醫學期刊《刺胳針》最新發布的健康與氣候變遷倒數計時報告(Lancet Countdown 2025),所提供的數據,我們也摘譯了中文,歡迎大家閱讀「2025刺胳針倒數計時」研究中文摘譯。

當氣候變遷不再只是環境議題,而是每個人每天的健康問題,金融與政策的遲滯又意味著什麼?本集我們整理今年報告的關鍵指標:

  • 全球升溫與熱浪對健康的影響
  • 私人銀行資金流向與能源轉型的落差
  • 政策與氣候調適能力的倒退現象
  • 一起理解這份「地球健康報告」,以及台灣在其中的警訊與機會。


收聽上一集,聽聽本週全球焦點:

  • COP30獨家預告:沒有美國地球依然轉|核能沒有想像中重要?|減碳、氣候調適真的該加速了
  • 去年的報告


——————————

《科學有媒有》是非營利組織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 製作的Podcast。我們正努力連結媒體與科學、政策,一起帶著專業知識參與社會討論。讓重要的社會議題,發展出能被理解討論的脈絡。唯有這樣,不同政策才能在社會上展開公開透明的討論。

歡迎小額捐款支持我們,表達你的喜歡,同時也是在支持台灣科學新聞的發展,鼓勵我們繼續討論對社會、政策重要的科學議題。

也歡迎你:

  • ➕訂閱我們的podcast
  • 🧡關注我們的社群,或訂閱我們的電子報,追蹤我們的工作進展


————————————

本集出場:璽尹,佩懃,小童
剪輯後製:小童,Watty
音樂製作:果葶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week ago
48 minutes

科學有媒有
2025氣候峰會預告:沒有美國,地球依然轉|核能沒有想像中重要?|減碳、氣候調適真的該加速了

這集算是某種獨家(?

每年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30次締約方大會(COP30),將於 11 月 10 日在巴西貝倫登場。這場會議,將決定全球減碳的方向與各國未來的責任分配。

台灣雖非締約國,但作為全球供應鏈的一環,我們的產業、能源與生活早已深受國際氣候政策牽動。今年初,政府公布第三版國家自定貢獻(NDC),宣示2050淨零目標,但這樣的目標是否與全球趨勢接軌?又有哪些政策支撐?

本集濃縮 COP30 會前記者會精華,由專家帶路,和你分享三大焦點:

  • 專家剖析美國缺席:為何短期資金雖受影響,但全球氣候行動的長期結構依然堅韌?
  • 再生能源潛力大,為何核能沒有想像中重要?
  • 氣候金融私部門崛起,公部門緊縮,與氣候調適的資金挑戰。


COP30記者會新聞稿:COP30將啟動談判 專家:台灣應加強投資氣候調適,加速減碳

(雖然不太可能但)如果你想聽去年的氣候峰會:

  • COP29(上)氣候峰會開議,來聊今年焦點:《刺胳針》健康報告、財政分配、氣候調適
  • COP29(下)吵起來了!差點談不攏的氣候峰會:結果是什麼?科學家的倡議信寫了什麼?如何影響台灣?


——————————
《科學有媒有》是非營利組織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 製作的Podcast。我們正努力連結媒體與科學、政策,一起帶著專業知識參與社會討論。讓重要的社會議題,發展出能被理解討論的脈絡。唯有這樣,不同政策才能在社會上展開公開透明的討論。

歡迎小額捐款支持我們,表達你的喜歡,同時也是在支持台灣科學新聞的發展,鼓勵我們繼續討論對社會、政策重要的科學議題。

也歡迎你:

  • ➕訂閱我們的podcast
  • 🧡關注我們的社群,或訂閱我們的電子報,追蹤我們的工作進展


————————————

本集出場:璽尹,健銘,小童
剪輯後製:小童
音樂製作:果葶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2 weeks ago
32 minutes

科學有媒有
【有媒有鳥 22】猛禽為何一次吞下5種老鼠藥?

猛禽會的日常,除了進行保育教育,也負責處理猛禽救傷的任務。

這集,對愛鳥的人來說,可能會有些不安。岱樺在工作中經常遇到猛禽受傷或死亡的情況,除了常見的窗殺,還有因為吃下被人類投毒的獵物而中毒身亡的案例。

而在近期,讓猛禽會頭痛的事件,是發現有人正有組織地佈網,猛禽會已經頻繁在七堵山上看見被網纏繞的猛禽,有的奄奄一息,有的已經沒有生存跡象,是誰佈網?為什麼佈網?處理這樣的生存危機,我們能做什麼?

歡迎收聽這集!

工商時間:

  • 猛禽會社群
  • 猛禽會網站


————————————

《科學有媒有》是非營利組織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 製作的Podcast。我們認為,在科學、政策與社會的交界之處,始終需要良好的溝通。節目透過對不同科學議題以及科學傳播事件的討論,和聽眾一起了解科學、政策、新聞內容背後的生產過程,理解不同的科學溝通、科學傳播方式與社會之間的互動與關聯。

歡迎你小額捐款支持我們,表達你的喜歡,鼓勵我們繼續製作對社會、政策重要的科學議題,同時也是在支持台灣科學新聞的發展。

也歡迎你:

  • ➕訂閱我們的podcast
  • 💬留言告訴我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 🧡關注我們的社群,或訂閱我們的電子報,追蹤我們的工作進展


————————————

本集出場:璽尹,小童,蔡岱樺
剪輯後製:小童,Watty
音樂製作:果葶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2 weeks ago
35 minutes

科學有媒有
S6E03 他們頭痛胃痛失眠,就醫後卻找不到身體問題?人人有壓力,和焦慮症有何不同?(feat. 國泰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陳劭芊)

今年我們和國泰綜合醫院精神科的劭芊醫師聊完ADHD(上集、下集)後,許多聽眾敲碗更多的精神科主題,時隔半年,我們再次找來陳劭芊醫師,和大家聊聊現代人常常提起的「焦慮症」。

以下是本集內容精選:

  • 憂鬱焦慮,為何如此密不可分?
  • 突發的瀕死體驗,到底是怎麼回事?
  • 小朋友也焦慮?對世界有太多困惑的他們,最需要的,是我們的耐心解釋
  • 疫情已過,為何校園內一半學生堅持戴口罩?
  • 頭痛失眠胃痛,檢查身體過後卻找不到原因?
  • 人人都有壓力,如何判斷自己該何時就醫?


更多精神健康資訊,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wg3zf99000v01xq97zh7ce5/comments。

——————————
《科學有媒有》是非營利組織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 製作的Podcast。我們正努力連結媒體與科學、政策,一起帶著專業知識參與社會討論。讓重要的社會議題,發展出能被理解討論的脈絡。唯有這樣,不同政策才能在社會上展開公開透明的討論。

歡迎小額捐款支持我們,表達你的喜歡,同時也是在支持台灣科學新聞的發展,鼓勵我們繼續討論對社會、政策重要的科學議題。

也歡迎你:

  • ➕訂閱我們的podcast
  • 🧡關注我們的社群,或訂閱我們的電子報,追蹤我們的工作進展


————————————

本集出場:璽尹,小童,陳劭芊醫師
剪輯後製:小童,Watty
音樂製作:果葶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3 weeks ago
44 minutes

科學有媒有
S6E04 今年三個諾貝爾獎科學獎,贏在哪?

本集錄音的時間是2025年10月17號,10月的第一個禮拜一開始,一連6個工作日諾貝爾基金會和瑞典皇家科學院頒布了今年的諾貝爾獎,每年會有6個獎項(生理學或醫學、物理、化學、文學、和平、經濟學)。

從2021年開始,每年,我們都會在諾貝爾生醫、物理、化學獎公布得獎研究後的一小時內,找到適合的台灣科學家,以線上記者會的形式,解析獲獎領域,並且翻譯官方新聞稿。這個過程就可以談一集了,去年我們已經聊過,如果大家想知道更多,請看這裡:
S2E2 從瑞典頒獎到台灣新聞:諾貝爾獎報導背後的隱形勞動

總之,既然我們加了三個晚上的班,翻譯諾貝爾學會的新聞稿,也寫了我們辦的記者會新聞稿,乾脆也和聽眾朋友們分享今年的三個獎項對科學界的貢獻。

——————————
《科學有媒有》是非營利組織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 製作的Podcast。我們正努力連結媒體與科學、政策,一起帶著專業知識參與社會討論。讓重要的社會議題,發展出能被理解討論的脈絡。唯有這樣,不同政策才能在社會上展開公開透明的討論。

歡迎小額捐款支持我們,表達你的喜歡,同時也是在支持台灣科學新聞的發展,鼓勵我們繼續討論對社會、政策重要的科學議題。

也歡迎你:

  • ➕訂閱我們的podcast
  • 🧡關注我們的社群,或訂閱我們的電子報,追蹤我們的工作進展


————————————

本集出場:璽尹,小童,穎軒
剪輯後製:小童
音樂製作:果葶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4 weeks ago
39 minutes

科學有媒有
【有媒有鳥 21】🤯 猛禽的嘔吐物也可以拿來做研究 🤯「吃」如何影響猛禽生存?(feat. 蔡岱樺 猛禽會秘書長)

「有媒有鳥」的第21集,終於迎來第一位女生來賓!!!!!!

這集我們邀請猛禽會秘書長蔡岱樺,和我們分享猛禽和牠們的食物。

除了繁殖,進食也是鳥類生存的重要活動,而猛禽位於食物鏈上層,自然界的大小變化,都有可能影響他們的進食。不只是吃不吃得飽這麼簡單,還要看牠們吃得夠不夠營養,以及安不安全。

不少猛禽的食物來源多,有時候,吃入了無法消化毛、骨頭、殼,就會以食繭的方式嘔吐出來。

研究食繭,就是岱樺日常的工作之一,到底為什麼要研究,怎麼研究?

歡迎你收聽這集《科學有媒有》!

工商時間:

  • 猛禽會社群
  • 猛禽會網站


————————————

《科學有媒有》是非營利組織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 製作的Podcast。我們認為,在科學、政策與社會的交界之處,始終需要良好的溝通。節目透過對不同科學議題以及科學傳播事件的討論,和聽眾一起了解科學、政策、新聞內容背後的生產過程,理解不同的科學溝通、科學傳播方式與社會之間的互動與關聯。

歡迎你小額捐款支持我們,表達你的喜歡,鼓勵我們繼續製作對社會、政策重要的科學議題,同時也是在支持台灣科學新聞的發展。

也歡迎你:

  • ➕訂閱我們的podcast
  • 💬留言告訴我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 🧡關注我們的社群,或訂閱我們的電子報,追蹤我們的工作進展


————————————

本集出場:璽尹,小童,蔡岱樺
剪輯後製:小童,Watty
音樂製作:果葶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month ago
47 minutes

科學有媒有
S6E01 原來,緊急事後避孕藥不能在藥局開售?(如果沒有處方箋)Feat. 陳宜萱藥師

房市政策瞬息萬變,價格節節攀升!小資族剛出社會想買房,總是難上加難...主持人惠珺、超群用聲音紀錄賞屋筆記、看房心得,以及買房前後的大小事!讓千厝萬厝都是你的厝!詳情請至 ▸ ▸ https://fstry.pse.is/8cghpf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這集我們要講的是,緊急事後避孕藥,是否應該藥局開售。在台灣,從2016年開始,食藥署就已經開始組織專家委員會,討論這個藥物應不應該在藥局開售,但每一年「吵一吵」就沒有了下文。

這集,我們回顧兩個月前SMC的實體活動,和你分享:為什麼沒有下文?吵什麼、誰在吵?

在現行的法規下,藥局其實不應在沒有處方箋的狀況下售出緊急事後避孕藥,但為什麼多數人都默認,如有需要,就可以去藥房買緊急事後避孕藥?

如何兼顧女性的需求與安全,一直是這個議題討論的重點。

目前的灰色地帶,不但藥物使用者無法得到保障,就連藥師、藥局的執業都無法得到保障。

但「開放指示藥」後,病人、藥師、藥房、藥局、醫師,甚至社會性別教育的不同責任與風險又該如何思考?

歡迎你收聽這集。

——————————
《科學有媒有》是非營利組織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 製作的Podcast。我們正努力連結媒體與科學、政策,一起帶著專業知識參與社會討論。讓重要的社會議題,發展出能被理解討論的脈絡。唯有這樣,不同政策才能在社會上展開公開透明的討論。

歡迎小額捐款支持我們,表達你的喜歡,同時也是在支持台灣科學新聞的發展,鼓勵我們繼續討論對社會、政策重要的科學議題。

也歡迎你:

  • ➕訂閱我們的podcast
  • 🧡關注我們的社群,或訂閱我們的電子報,追蹤我們的工作進展


————————————

本集出場:璽尹,小童,陳宜萱藥師、參加Sicomm Today的聽眾們
剪輯後製:小童,Watty
音樂製作:果葶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month ago
51 minutes

科學有媒有
S5E12 配偶同患精神疾病研究:研究橫跨歐亞、集六百萬對配偶、9種精神疾病、最年長者來自1930年代

【114年地價稅開徵!!】

12/1前,使用手機掃描繳款書上QR Code輕鬆繳納地價稅。11月跟著臧芮萱一起多元管道自由選,e化繳納最輕鬆!

114年地價稅開徵宣導短片: https://fstry.pse.is/8apum2

------以上為財政部廣告------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10/15(三),Allen會在飛地和我們分享台灣移除鳥類入侵物種的困境。歡迎聽眾朋友來和我們面對面聊科學。

報名連結: https://smctw.neticrm.tw/civicrm/event/info?reset=1&id=27
————————————

橫跨數十年,六百萬對異性戀配偶健保資料,本月我們關注的一項研究發現:比起一個沒有被診斷過精神疾病的人,當一個人在健保資料庫中被記錄為有精神疾病,他的配偶有精神疾病的機率會更高。

研究納入了9種精神疾病的分析,發現配偶之間患病機率相似,這種趨勢在台灣、丹麥、瑞典三個國家中普遍存在,且數十年來的數據都呈現了相似的結果。

該怎麼解釋這樣的研究呢?這樣的研究對我們來說有什麼意義?作為一個大數據研究,討論「數據」本身,就已經很有價值,歡迎你收聽這集《科學有媒有》!

————————————

《科學有媒有》是非營利組織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 製作的Podcast。我們正努力連結媒體與科學、政策,一起帶著專業知識參與社會討論。讓重要的社會議題,發展出能被理解討論的脈絡。唯有這樣,不同政策才能在社會上展開公開透明的討論。

歡迎小額捐款支持我們,表達你的喜歡,同時也是在支持台灣科學新聞的發展,鼓勵我們繼續討論對社會、政策重要的科學議題。

也歡迎你:

  • ➕訂閱我們的podcast
  • 💬留言告訴我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wg3zf99000v01xq97zh7ce5/comments
  • 🧡關注我們的社群,或訂閱我們的電子報,追蹤我們的工作進展


————————————

本集出場:璽尹,小童,穎軒
剪輯後製:小童,Watty
音樂製作:果葶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month ago
33 minutes

科學有媒有
【有媒有鳥 20】鳥巢不是家,是育嬰室 🤯 分享奇形怪狀的鳥和巢

漫步高松發現港邊藝術、品嘗道地烏龍麵;

在鹿兒島感受櫻島火山的活力、砂浴溫泉的溫暖;

感受熊本黑川溫泉的秘湯魅力、熊本城的壯麗;

小旅行大發現,跟著中華航空走進日本另一種風景~

立即出發: https://fstry.pse.is/89zar9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10/15(三),Allen會在飛地和我們分享台灣移除鳥類入侵物種的困境。歡迎喜歡「有媒有鳥」的聽眾朋友來和我們面對面聊科學。

報名連結: https://smctw.neticrm.tw/civicrm/event/info?reset=1&id=27

————————

恐鳥的製作人一直以為鳥巢是鳥睡覺的地方,直到錄製當天才知道,鳥巢更像是育嬰室,多數鳥睡覺不用床!(^_^恐懼帶來無知)

鳥巢的真正用途其實是繁殖。它的位置選擇,和當地環境、氣候息息相關。從五色鳥自己挖樹洞,到蜂鳥用蜘蛛絲縫葉子排水,再到夜鷹直接在屋頂或地面產卵,意味著鳥如何育雛、在何處育雛,決定了鳥巢的型態。

在乾燥的溫帶氣候下鳥巢的型態,和赤道附近國家的鳥巢,有許多豐富的差異,歡迎你收聽這集「有媒有鳥」。

————————————

謝謝你收聽《科學有媒有》,你也可以在YouTube收聽本節目。

這個節目由非營利組織「台灣科技媒體中心」製作。你的支持,對我們的穩定運作很重要,如果你喜歡我們的節目,歡迎你:

  • ➕訂閱我們的podcast
  •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 🙇小額捐款,支持我們繼續製作這樣的內容


————————————
本集出場:Sinead,Allen,小童
剪輯後製:小童,Watty
音樂製作:果葶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month ago
56 minutes

科學有媒有
S5E11 光電十年,為什麼我們不喜歡它了?我們花一年做一個網站,只為向大家解答這題

收養不只是一個選擇,更是一段心和心的連結。

在《收養心關係》裡,我們聽見真實的收養故事,那些從陌生到成為家人的過程,充滿愛與勇氣。

用耳朵聆聽,用心靠近,一起理解家的另一種樣子。

點擊收聽: https://fstry.pse.is/8afkpr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台灣自2016年起推動光電,目標在2025年達到20GW,但目前數據顯示僅完成14GW。不只數字未達標,更影響社會對能源轉型的信任與期待。今天,這項曾被寄予厚望的再生能源技術,甚至會在地方成為鄰避設施。光電在台灣的這十年,發生了什麼?

SMC 長期呼籲,不同草案與政策在建置過程中,應重視媒體參與和公眾參與,以證據對話,並納入實際相關者的經驗。

以光電議題而言,我們在與記者們溝通的過程中發現,媒體報導光電議題時的困境,往往來自無法獲取完整、有脈絡的資訊。媒體和公眾缺乏理解光電議題的資訊有限,對光電的印象也常停留在「衝突」與「不解」之間。

佩懃、丞翔和璽尹,選取三個爭議案例(知本案、七股案與布袋案),並訪談案例背後的11組利害關係人,歷時超過一年,和relab合作製作了一個網站,想和大家一起看見光電在台灣近十年的收穫與錯過。

從中央政府、地方政府、NGO、能源業者、智庫單位、研究者,到在地民眾、養殖業者、土地地主不同角色的經驗中,我們分析大家的行動經驗後,整理出完整的發展歷程、時間軸與阻礙因素,做成了互動網站【光電議題探索室:pvcomms.smctw.tw 】。

如果你也想知道:光電為什麼會在台灣這樣走?未來還能怎麼避免重蹈覆轍?

非常推薦你收聽這集,並且開啟網站,看看光電在台灣的十年變化。

————————————

《科學有媒有》是非營利組織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 製作的Podcast。我們正努力連結媒體與科學、政策,一起帶著專業知識參與社會討論。讓重要的社會議題,發展出能被理解討論的脈絡。唯有這樣,不同政策才能在社會上展開公開透明的討論。

也歡迎小額捐款支持我們,表達你的喜歡,同時也是在支持台灣科學新聞的發展,鼓勵我們繼續討論對社會、政策重要的科學議題。

————————————

本集出場:佩懃,璽尹,小童
剪輯後製:小童
音樂製作:果葶
特別感謝:丞翔

————————————

也歡迎你:

  • ➕訂閱我們的podcast
  • 💬留言告訴我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wg3zf99000v01xq97zh7ce5/comments
  • 🧡關注我們的社群,或訂閱我們的電子報,追蹤我們的工作進展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month ago
47 minutes

科學有媒有
S5E10 在用AI改合約履歷嗎?ChatGPT外洩11萬筆資料後,誰來保護使用者?來自紐西蘭、德國、台灣科學家的建議

漫步高松發現港邊藝術、品嘗道地烏龍麵;

在鹿兒島感受櫻島火山的活力、砂浴溫泉的溫暖;

感受熊本黑川溫泉的秘湯魅力、熊本城的壯麗;

小旅行大發現,跟著中華航空走進日本另一種風景~

立即出發: https://fstry.pse.is/89zar9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延續上一集所說的,上個月,ChatGPT因某一設計漏洞,導致11萬筆用戶對話外洩。這一事件提醒我們留意AI的隱私監管問題。

現在的我們,可能會用AI改履歷、寫報告,甚至和它聊心事,但這些託付的秘密,受到了多少保障?

目前我們所能使用的AI平台對使用者的隱私保障是不足夠的。就連歐盟國家也還在討論法規可否保障創新與使用安全。

早在2023年,SMC就曾針對台灣行政院提出的《人工智慧基本法》草案,邀請專家進行深入討論。然而,僅僅兩年後的今天,AI的進化速度已超乎所有人的想像,從輔助工作的得力助手,到足以以假亂真的Deepfake,這部至關重要的法案,依然還在立法院的審理路上,可見議題的複雜程度。

本集,我們除了為大家彙整AI使用時可以採取的安全操作原則,也分享台灣、紐西蘭、德國專家對人工智慧規範的觀點。

歡迎收聽本集《科學有媒有》。

————————————

🔘德國專家怎麼看歐盟的人工智慧規範:https://www.sciencemediacenter.de/angebote/ai-act-reguliert-jetzt-allgemeine-ki-modelle-25132

🔘紐西蘭專家呼籲人工智慧監管:https://www.scimex.org/newsfeed/draft-ai-experts-call-for-more-regulation-expert-q-and-a

🔘兩年前台灣就已經在討論《人工智慧基本法》:https://smctw.tw/16007/

🔘ChatGPT洩密後,專家給你的安全操作建議:https://smctw.tw/18861/

————————————

《科學有媒有》是非營利組織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 製作的Podcast。我們認為,在科學、政策與社會的交界之處,始終需要良好的溝通。節目透過對不同科學議題以及科學傳播事件的討論,和聽眾一起了解科學、政策、新聞內容背後的生產過程,理解不同的科學溝通、科學傳播方式與社會之間的互動與關聯。

小額捐款支持我們,表達你的喜歡,鼓勵我們繼續製作對社會、政策重要的科學議題,同時也是在支持台灣科學新聞的發展。

也歡迎你:

  • ➕訂閱我們的podcast
  • 💬留言告訴我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wg3zf99000v01xq97zh7ce5/comments
  • 🧡關注我們的社群,或訂閱我們的電子報,追蹤我們的工作進展


————————————
本集出場:健銘,小童
剪輯後製:小童
音樂製作:果葶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2 months ago
40 minutes

科學有媒有
【有媒有鳥 19】6千萬次全球檢測結果:光污染讓鳥睡更少,叫更久|可能熬夜,可能早起,還有鳥迷航

你聽過「15分鐘城市」嗎?居民能在15分鐘內步行或搭乘交通工具,滿足生活所需。

11/28「Future in 15 mins|桃園,共好城市」論壇邀請法國15分鐘城市倡議者Carlos Moreno教授首度來台,與桃園都發局共談鐵路地下化後的城市藍圖。

報名連結: https://fstry.pse.is/8atpnt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最近有一份全球性的大型研究( science_光污染影響鳥類活動時間.pdf )指出,光害會讓日行性鳥類的鳴叫時間平均延長近一小時,特別是那些眼睛大、巢穴開放的鳥類,受影響最大。

這一集「有媒有鳥」又有我們的常駐主持,中華鳥會秘書長Allen。以他長期的野外經驗來看,這跟他在野外的第一線觀察相符嗎?人類行為從摸得到的、到看得到、聽得到的,都在影響野生動物,還有什麼是我們從未思考過的?

歡迎收聽這集《科學有媒有》。

————————————

謝謝你收聽《科學有媒有》,你也可以在YouTube收聽本節目。

這個節目由非營利組織「台灣科技媒體中心」製作。你的支持,對我們的穩定運作很重要,如果你喜歡我們的節目,歡迎你:

  • ➕訂閱我們的podcast
  •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 🙇小額捐款,支持我們繼續製作這樣的內容


————————————
本集出場:Sinead,Allen,小童
剪輯後製:小童
音樂製作:果葶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2 months ago
39 minutes

科學有媒有
S5E09 ChatGPT更新後不好用?為什麼?分享英國SMC專家解析

漫步高松發現港邊藝術、品嘗道地烏龍麵;

在鹿兒島感受櫻島火山的活力、砂浴溫泉的溫暖;

感受熊本黑川溫泉的秘湯魅力、熊本城的壯麗;

小旅行大發現,跟著中華航空走進日本另一種風景~

立即出發: https://fstry.pse.is/89zar9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ChatGPT 5 不好用?也許是因為它變「好」了?

8月初更新後,台灣不少使用者抱怨「沒默契了」「變慢了」「變笨了」,甚至急著想把它降級。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落差?

這集我們試著從更新背後,看見開發者想解決的老問題:如何讓 AI 別再「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又能減少碳排放。但這樣的嘗試真的有用嗎?

這集,我們會分享英國SMC對這次ChatGPT更新邀請的科學家解析。

我們想和大家一起重視,AI不只是一項技術,也是商人生財的工具,更是關於教育、社會、制度的共同挑戰。

歡迎收聽本集《科學有媒有》。

————————————

《科學有媒有》是非營利組織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 製作的Podcast。我們認為,在科學、政策與社會的交界之處,始終需要良好的溝通。節目透過對不同科學議題以及科學傳播事件的討論,和聽眾一起了解科學、政策、新聞內容背後的生產過程,理解不同的科學溝通、科學傳播方式與社會之間的互動與關聯。

小額捐款支持我們,表達你的喜歡,鼓勵我們繼續製作對社會、政策重要的科學議題,同時也是在支持台灣科學新聞的發展。

也歡迎你:

  • ➕訂閱我們的podcast
  • 💬留言告訴我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 🧡關注我們的社群,或訂閱我們的電子報,追蹤我們的工作進展


————————————
本集出場:健銘,小童
剪輯後製:Watty,小童
音樂製作:果葶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2 months ago
28 minutes

科學有媒有
S5E08 這個狀況下,人可能故意傳播錯假資訊|大型數據與行為研究

收養不只是一個選擇,更是一段心和心的連結。

在《收養心關係》裡,我們聽見真實的收養故事,那些從陌生到成為家人的過程,充滿愛與勇氣。

用耳朵聆聽,用心靠近,一起理解家的另一種樣子。

點擊收聽: https://fstry.pse.is/8afkpr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上一集我們提及,錯假資訊在有能力辨別資訊的人群中,擴散的效果會減弱。但有一種狀況,會讓有能力分辨資訊真偽的人,故意要分享錯假資訊。

這一集,我們從讀者的角度出發,討論另外一篇研究。這篇研究指出,當大家越是對資訊內容感到憤怒時,越有可能分享這樣的資訊,即使大家明明知道這是錯誤資訊。

情緒一向是影響資訊傳播的重要因素,但是所有的情緒中,「憤怒」幾乎是推動資訊傳播的佼佼者。更值得注意的是,這個研究整理了來自Facebook的100多萬個連結,和來自Twitter近4萬5則推文後發現,錯假資訊很有可能正在利用人們的憤怒四處散佈。

憤怒,在這篇研究中,直指人們目睹他人逾越道德規範而引發的情緒,這會是激發人們行動、改變社會的動力,也可能成為人們轉傳錯假資訊的不安,如何看待媒體中的憤怒情緒?這篇研究為台灣讀者帶來什麼啟示?

歡迎你收聽這集《科學有媒有》。

————————————

《科學有媒有》是非營利組織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 製作的Podcast。我們認為,在科學、政策與社會的交界之處,始終需要良好的溝通。節目透過對不同科學議題以及科學傳播事件的討論,和聽眾一起了解科學、政策、新聞內容背後的生產過程,理解不同的科學溝通、科學傳播方式與社會之間的互動與關聯。

小額捐款支持我們,表達你的喜歡,鼓勵我們繼續製作對社會、政策重要的科學議題,同時也是在支持台灣科學新聞的發展。

也歡迎你:

  • ➕訂閱我們的podcast
  • 💬留言告訴我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 🧡關注我們的社群,或訂閱我們的電子報,追蹤我們的工作進展


————————————
本集出場:Sinead,小童
剪輯後製:Watty,小童
音樂製作:果葶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2 months ago
34 minutes

科學有媒有
【有媒有鳥 18】英國保育區復育棲地,用十年等一隻大麻鷺,怎麼做到的?(feat. Allen & 紅冠)

【114年地價稅開徵!!】

12/1前,使用手機掃描繳款書上QR Code輕鬆繳納地價稅。11月跟著臧芮萱一起多元管道自由選,e化繳納最輕鬆!

114年地價稅開徵宣導短片: https://fstry.pse.is/8apum2

------以上為財政部廣告------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紅冠分享了一則外國人來台灣賞鳥的真實迷因故事。

第一天:車這樣停沒問題嗎?
第三天:有鳥!停車!

在英國或美國等國家,保育區邊界分明。紅冠提到的,是來自這些國家的賞鳥愛好者們,初次來到台灣的新鮮體驗。

延續上次紅冠和Allen從英國鳥展回來分享的見聞,這集我們繼續聊英國的保育與賞鳥文化。在英國,保育區多數由民間組織(如RSPB)透過募款「買下土地」並自負盈虧的模式來管理。台灣的土地制度與英國不同,自然會有不同的土地管理與棲地復育挑戰。

在英國,是什麼條件讓保育團體可以用10年等一隻大麻鷺?

不論是英國還是台灣,兩地的賞鳥與野鳥保育狀況,都與當地的歷史文化、自然地理、制度差異有密切關係。歡迎你收聽這集,透過英國保育區的觀察,想像另一種保育工作。

————————————

謝謝你收聽《科學有媒有》,你也可以在YouTube收聽本節目。

這個節目由非營利組織「台灣科技媒體中心」製作。你的支持,對我們的穩定運作很重要,如果你喜歡我們的節目,歡迎你:

  • ➕訂閱我們的podcast
  •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 🙇小額捐款,支持我們繼續製作這樣的內容


————————————
本集出場:Sinead,Allen,紅冠,小童
剪輯後製:小童
音樂製作:果葶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2 months ago
54 minutes

科學有媒有
S5E7 模型研究:錯假資訊傳播,也許是因為太理性?流量的遊戲,為何帶來媒體軍備競賽?抵抗錯假資訊,媒體素養有效嗎?

漫步高松發現港邊藝術、品嘗道地烏龍麵;

在鹿兒島感受櫻島火山的活力、砂浴溫泉的溫暖;

感受熊本黑川溫泉的秘湯魅力、熊本城的壯麗;

小旅行大發現,跟著中華航空走進日本另一種風景~

立即出發: https://fstry.pse.is/89zar9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錯假資訊傳播,也許是因為太理性?流量的遊戲,為何帶來媒體軍備競賽?抵抗錯假資訊,媒體素養有效嗎?

一篇今年 6 月 18 日發佈在《Science Advances》的研究,透過模型模擬給出了驚人的答案。這個研究設計了一場媒體競爭遊戲,獲勝規則,是盡可能獲取閱聽人的注意力和資訊擴散。

研究發現,在激烈的競爭下,最有效的策略竟不是揭露真相,而是快速散播假資訊。令人意外的是,這種行為在模型中被視為一種「理性」的選擇。研究結果解釋,錯假資訊氾濫,也許不是因為我們太不理性,而是因為在競爭壓力下,「扭曲資訊」成了贏得注意力的最佳手段,這也揭示了流量驅動的結構性困境。

錯假資訊的氾濫,真的是因為大家不理性嗎?或許答案正好相反。

本集「有媒有」,我們將和你分享這份模型研究的核心發現,邀請你一起思考:在資訊戰時代,我們該如何守護可信的媒體環境。

————————————

《科學有媒有》是非營利組織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 製作的Podcast。我們認為,在科學、政策與社會的交界之處,始終需要良好的溝通。節目透過對不同科學議題以及科學傳播事件的討論,和聽眾一起了解科學、政策、新聞內容背後的生產過程,理解不同的科學溝通、科學傳播方式與社會之間的互動與關聯。

小額捐款支持我們,表達你的喜歡,鼓勵我們繼續製作對社會、政策重要的科學議題,同時也是在支持台灣科學新聞的發展。

也歡迎你:

  • ➕訂閱我們的podcast
  • 💬留言告訴我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 🧡關注我們的社群,或訂閱我們的電子報,追蹤我們的工作進展


————————————
本集出場:Sinead,小童,
剪輯後製:Watty,小童
音樂製作:果葶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2 months ago
41 minutes

科學有媒有
S5E6 科學記者:不做標題黨,要有多努力?「人工生殖技術彌補基因缺陷,讓重組受精卵產下8名嬰兒」這你怎麼報?(feat. 《康健雜誌》資深記者 邱宜君)

你聽過「15分鐘城市」嗎?居民能在15分鐘內步行或搭乘交通工具,滿足生活所需。

11/28「Future in 15 mins|桃園,共好城市」論壇邀請法國15分鐘城市倡議者Carlos Moreno教授首度來台,與桃園都發局共談鐵路地下化後的城市藍圖。

報名連結: https://fstry.pse.is/8atpnt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即使科學技術有爭議,若研究者有足夠多的機會,與公眾溝通解釋,媒體和輿論將是建立技術規範的助力,而非科學進展的阻力。

英國與澳洲研究團隊上個月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發表全球首項粒線體捐贈的臨床計畫成果。這個研究共協助了22位帶有粒線體DNA突變的女性,接受人工生殖技術與粒線體捐贈,最終成功誕生8位嬰兒,包含一對同卵雙胞胎。這8位嬰兒的粒線體DNA突變比例,都低於導致臨床疾病的閾值。

經這項技術誕生的嬰兒,有來自三位個體的遺傳物質,類似的描述與胚胎研究,常常遭到強烈的倫理批評。

不過,這個研究卻沒有變成科學公關災難,有賴英國科學媒體中心(UKSMC)多年來協助這個科學研究團隊,在每一個有重要進展的階段,開放誠實地與參與記者會,解釋公眾疑慮。

本集,我們邀請在台灣報導這個研究的記者邱宜君聊聊:

  • 報導複雜的科學研究,如何避免輿論對科學研究的誤解?
  • 對記者來說,不做標題黨,又要讓科學新聞傳遞有價值的資訊,如何動用一整個村莊的力氣?
  • 如果我們希望可以在台灣看見有價值的國際新聞報導,可以怎麼做?


————————————

  • 宜君寫的報導: 挑戰生命禁區!搶救粒線體缺陷,英國重組受精卵產下8名訂製寶寶
  • Fiona的blog:Playing the long game: lessons from the mito story
  • 我們的專家解析:「借助人工生殖和粒線體捐贈技術出生的嬰兒」專家意見


————————————

《科學有媒有》是非營利組織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 製作的Podcast。我們認為,在科學、政策與社會的交界之處,始終需要良好的溝通。節目透過對不同科學議題以及科學傳播事件的討論,和聽眾一起了解科學、政策、新聞內容背後的生產過程,理解不同的科學溝通、科學傳播方式與社會之間的互動與關聯。

小額捐款支持我們,表達你的喜歡,鼓勵我們繼續製作對社會、政策重要的科學議題,同時也是在支持台灣科學新聞的發展。

也歡迎你:

  • ➕訂閱我們的podcast
  • 💬留言告訴我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 🧡關注我們的社群,或訂閱我們的電子報,追蹤我們的工作進展


————————————
本集出場:Sinead,小童,硯芳,記者邱宜君
剪輯後製:Watty,小童
音樂製作:果葶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3 months ago
1 hour 12 minutes

科學有媒有
【有媒有鳥17】為何英國百萬會員鳥會,開始找不到新成員?賞鳥體驗與生態保育,是同一件事嗎?(feat. ❤️國際鳥導遊紅冠&中華鳥會 Allen❤️)

《Stan Up!青開麥》Podcast開播!

由新竹縣政府教育局推出,六集節目集結青年提案,

從選系迷茫、科技人生到地方創生,還有網紅跨界對談,探索竹縣青年的成長路線圖。

🎧收聽👉 https://fstry.pse.is/8b7lxq


—— 以上為播客煮與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在英國,一個擁有百萬會員歷史悠久的皇家鳥類保護協會(RSPB),為何開始開始面臨著尋找新會員的挑戰?

這是Allen和紅冠從英國鳥展回來後向我們分享的現況。即使賞鳥依然大受歡迎,但人們「加入組織、成為長期支持者」的意願卻開始降低。

其實不只是英國,在台灣,賞鳥和保育的連結,似乎也開始鬆動。賞鳥的人有了更多工具與資訊管道,這對保育社群而言,會有什麼影響?

Allen在英國鳥展,觀察到當地的捐款倡議形式與台灣的差異;對紅冠來說,今年是他第9次代表台灣參加英國鳥展攤位,這些年來鳥展的人、議題、攤位發生什麼變化嗎?

這集,除了聊聊這個國際最大鳥展在做什麼,我們也會聊,在台灣或國際上,用賞鳥的興趣連結生態保育的鳥展,會在未來面臨什麼挑戰。歡迎點擊留言連結收聽!

————————————

謝謝你收聽《科學有媒有》,你也可以在YouTube收聽本節目。

這個節目由非營利組織「台灣科技媒體中心」製作。你的支持,對我們的穩定運作很重要,如果你喜歡我們的節目,歡迎你:

  • ➕訂閱我們的podcast
  •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 🙇小額捐款,支持我們繼續製作這樣的內容


————————————
本集出場:Sinead,Allen,紅冠,小童
剪輯後製:小童
音樂製作:果葶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3 months ago
1 hour 5 minutes

科學有媒有
S5E5 台灣漁業全球排名前五, 卻不在國際談判場|談科學可以不談政治嗎?(Feat.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 曾筱君教授)

漫步高松發現港邊藝術、品嘗道地烏龍麵;

在鹿兒島感受櫻島火山的活力、砂浴溫泉的溫暖;

感受熊本黑川溫泉的秘湯魅力、熊本城的壯麗;

小旅行大發現,跟著中華航空走進日本另一種風景~

立即出發: https://fstry.pse.is/89zar9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長期以來,許多重要國際談判場都缺少台灣。

台灣是島嶼國家,漁業全球前五,在海運業與造船業也有重要地位,但無法進入聯合國海洋大會。不僅讓周邊國家的海洋保育失去這個關鍵視角與支持,也讓台灣的青年與教育者錯失第一手的國際海洋保育資訊。

今年,在聯合國大會前夕,筱君將這個訊息帶到國際海洋科學家論壇。外媒關注到台灣的重要性,並邀她受訪。但此時受訪,可能會讓台灣青年失去進入海洋大會的機會,如果是你,會怎麼選?

海洋無國界,水是流動的;而國家的概念,意味著邊界。

在筱君的觀察中:在沒有國界的海洋,「國界」的存在反而更明顯了:

  • 筱君與東南亞研究者探測深海數據時,在海水流動的蘇魯海,必須繞過中國劃設的國界;
  • 台灣的原住民與菲律賓等國的原住民族,雖對海洋保護有相似觀點,卻因國界隔閡,在國際保育談判中缺乏共同的代表聲音;
  • 帶著台灣的聲音與研究結果出席國際會議時,卻可能要承受壓力,只能以一個城市的身分出現(AKA「中華台北」)。


歡迎收聽本集,一起理解:當科學的海洋保育知識,要轉化成國際保育策略時,為何無法避開政治與國界。

如果你還想聽更多與海洋、與女性海洋研究者有關的節目,筱君與喜劇系科學節目Sky in the Wall一起錄製了《海女養成記》系列節目,歡迎收聽~

————————————

《科學有媒有》是非營利組織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 製作的Podcast。我們認為,在科學、政策與社會的交界之處,始終需要良好的溝通。節目透過對不同科學議題以及科學傳播事件的討論,和聽眾一起了解科學、政策、新聞內容背後的生產過程,理解不同的科學溝通、科學傳播方式與社會之間的互動與關聯。

小額捐款支持我們,表達你的喜歡,鼓勵我們繼續製作對社會、政策重要的科學議題,同時也是在支持台灣科學新聞的發展。

也歡迎你:

  • ➕訂閱我們的podcast
  • 💬留言告訴我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 🧡關注我們的社群,或訂閱我們的電子報,追蹤我們的工作進展


————————————
本集出場:Sinead,筱君老師,小童,佩懃
剪輯後製:Watty,小童
音樂製作:果葶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3 months ago
39 minutes

科學有媒有

本節目由非營利組織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cience Media Center)製作。

我們認為,在科學、政策與社會的交界處,始終需要良好的溝通。

邀請你一起,關心對社會重要的科學傳播議題。

合作聯絡請寄信至:eunicelau@smctw.org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