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 Podcast 誕生於一個獨特的實驗:將讀書會夥伴們的深度討論,交由 AI 進行整理與梳理。我們想探索,當人類的思辨遇上機器的邏輯,能為知識的傳遞帶來什麼革命?
在本集節目中,接續先前的精彩內容,深入剖析《UX 互動設計聖經》中設計法則七至十二。
🌟 這集你將會學到:
法則七【視覺隱喻】: 為何圖像傳播速度比文字快六萬倍?我們將透過「小樂的Logo任務」和Google日本311震災後的「Kibo希望網站」等案例,拆解視覺隱喻如何巧妙觸動心理模型,達到秒懂的溝通效果。
法則八【好看的產品感覺更好用】: 美感真的會影響我們對可用性的判斷嗎?經典的ATM介面實驗將揭示「美學可用性效應」的奧秘。
法則九【不尋常才會令人難忘】: 如何讓你的設計在眾多競品中脫穎而出?我們將探討「馮·雷斯托夫效應」與工業設計大師提出的「MAYA原則」(Most Advanced Yet Acceptable)。
法則十【第一個和最後一個記憶最深刻】: 了解「序列位置效應」(初始效應與時近效應),學習如何策略性佈局關鍵資訊,讓重要內容「刻在腦子裡」。
法則十一【少即是多】: 如何透過簡化降低使用者的「認知負荷」?從線上表單到複雜的報稅系統,看「少即是多」的威力。
法則十二【少則無趣】: 在追求簡潔高效的同時,如何避免設計變得呆板無聊?我們將回顧網頁設計風格的演變,探討在「有效性」前提下,如何在簡潔與豐富趣味間找到完美平衡。
🧠 特別單元:
UX Game 實戰演練: 我們將一同挑戰優化一個真實世界中「體驗超雷的AI捷運服務台」,運用今日所學的法則提出具體改善方案!
延伸知識庫: 除了書中法則,我們還額外補充了十多個與UX設計高度相關的心理學模型與認知偏誤,例如:計畫謬誤、損失規避、享樂適應、沉沒成本謬誤、系統一與系統二思考、概念隱喻、處理流暢性、具身認知、心理帳戶、預設選項效應、解釋水平理論、當下偏誤、觸發效應等,助你更深入洞察使用者心理!
💡 為何你該聽這集?
如果你渴望不只「知道」設計法則,更能「理解」其背後的心理學原理,並將這些洞見實際應用到設計工作中,打造出不只好看好用、更能真正觸動人心的使用者體驗,那麼這集內容絕對不容錯過!
👇 在本集節目中,我們將詳細探討以下章節:
00:00:00 開場與設計法則回顧 (法則 1-6 與心智模型)
00:03:45 法則七:視覺隱喻的力量 (包含 Google Kibo 希望網站案例)
00:15:41 法則八:好看的產品感覺更好用 (美學可用性效應與 ATM 經典實驗)
00:25:26 法則九:不尋常才會令人難忘 (馮·雷斯托夫效應與 MAYA 原則)
00:40:19 法則十:第一個和最後一個記憶最深刻 (序列位置效應)
00:48:17 法則十一:少即是多 (專注降低認知負荷)
01:02:30 法則十二:少則無趣 (在簡潔與豐富之間取得平衡)
01:15:42 UX 實戰演練:優化捷運 AI 服務台 (問題點分析)
01:20:31 AI 服務台優化方案與法則應用 (方案 A 到 F 討論)
01:29:54 更多 UX 相關的心理學模型與認知偏誤 (第一部分:個人狀態與決策相關)
01:34:44 更多 UX 相關的心理學模型與認知偏誤 (第二部分:認知過程與判斷相關)
01:46:17 總結與給設計師的延伸思考題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