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加拿大东西海岸两位程序员的真实对谈,我们聊职场迷茫、搞钱副业、自我调试的那些事。在下班之后,我们尝试跳出牛马状态,调试人生路线,记录每一次试错和挣扎。
不教你成功学,只分享普通人在技术行业边缘地带的成长轨迹。如果你也想在工作之外搞点自己的事,这档播客或许就是你的调试陪伴器。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来自加拿大东西海岸两位程序员的真实对谈,我们聊职场迷茫、搞钱副业、自我调试的那些事。在下班之后,我们尝试跳出牛马状态,调试人生路线,记录每一次试错和挣扎。
不教你成功学,只分享普通人在技术行业边缘地带的成长轨迹。如果你也想在工作之外搞点自己的事,这档播客或许就是你的调试陪伴器。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本期简介:
这不是标题党,我们的主播王小念公司在上周确实申请破产了。在过去5年过的时间,他经历了创业阶段,公司上市,疫情打击,七轮裁员,最终公司上周在美国申请了破产清算。在经历“公司没了、电脑还得还”的震撼教育后,我们反而开始了更重要的一课:如何摆脱“学生思维”。
什么是学生思维?
就是那种“我要先学好、准备好、什么都懂了再行动”的底层逻辑—— 考试思维、求稳思维、追求标准答案思维、害怕犯错思维、必须拿100分才能开始的思维。结果就是:越想搞钱越停在原地、越想改变越被焦虑绑住。
在本期里,我们拆解了:
总之,这期含金量:高到听完可能会想立刻裸辞(请谨慎收听)。
【主播】
【你将听到】
01:05:Sonder 万豪解约+公司瞬间 Chapter 7 破产清算全过程。
03:30:被裁 vs 公司破产:待遇差别巨大(没有 severance、电脑还要还)。
06:08:破产对家庭计划的影响?
08:10:Sonder 的商业模式:重资产短租+技术驱动 vs 永远不盈利。
13:42:万豪撤出导致系统全下线,全球房客一夜之间被赶走的混乱现场。
16:15:公司前线 vs 工程师群体 —— 彻底零信息,靠 Discord 自救。
20:18:裁员后的第一周:突然时间变多了,该如何安排人生?
22:50:开始学游泳、撸铁、关注健康 —— 为什么上班时做不到?
25:20:什么是“学生思维”?为什么会妨碍你搞钱?
28:45:人生需要“制定规则”,不是永远在“遵守规则”。
31:10:谈如何找到自己的 unfair advantage(语言、天赋、灵感、兴趣)。
34:55:兴趣 vs 能赚钱的技能:如何区分?如何在早期就开始输出?
40:32:从 ADHD、敏感体质,到为什么有些人天生适合讲课与分享。
46:18:如何克服「害怕做不好」的心理?反馈真实、失败要拥抱。
50:42:家庭教育、成长环境如何影响一个人面对失败与不确定性的方式。
55:10:裁员为什么可能是件好事?越早越能挣脱体制思维。
57:55:做副业、找方向、人生拐点——两位主播的“失业哲学”。
【相关资料】
【关注我们】
欢迎大家留言交流!
📝 本期简介:
大厂升不上去,中厂又太卷,创业公司还随时可能破产?
本期我们从「职场中年危机」聊起,谈谈在北美职场摸爬滚打十几年后的心态变化:失去激情、撞上天花板、被AI取代的焦虑,还有那种“上班就是上演一场戏”的荒诞感。
我们也聊到了如何在下班后找回自我——
从拳击、画画到乒乓球;从信息焦虑到睡眠危机;从“舍不得”到“敢花钱为自己”;
以及如何通过运动、自我接纳与降低标准,重新爱上不完美的自己。
这一期,不只是关于工作,更是关于如何「好好生活」。
【你将听到】
02:10:聊聊「职场下半场」:激情不再,焦虑登场
05:40:撞上天花板的程序员:升不上去的Tech Lead心声
09:30:北美职场“客套文化”:我能预判你的but
14:10:上班太占生活?一周最好的时间都给了会议
18:30:学会不把恶心事带回家——成年人的职场进化
26:20:从公司上市到破产:在北美职场转了一整圈
31:00:「上班是一场戏」:为什么认真太久的人最焦虑
36:40:不工作羞耻症 & Costco白天恐惧症
41:00:心理咨询师的一句话,让她彻底放过自己
48:00:如何做到真正的自我接纳?
52:30:比较、焦虑与“别人家的人生”
58:40:下班后的治愈:拳击、画画与乒乓球的意义
1:08:00:逼自己动起来的幸福感:从CrossFit到瑜伽
1:14:10:Work from Home 的临界点:孤独与信息爆炸
1:22:00:焦虑的根源:你以为没时间,其实是没动力
1:29:30:健身、睡眠与精神恢复的正循环
1:36:00:从Telegram创始人到张信哲:奇葩激励与现实平衡
1:42:20:聊钱:净资产公式与《邻家的百万富翁》
1:49:00:裸辞、自由与“时间的主权”
1:54:00:结尾反思——如果给生活打分,你的几分?
【相关资料】
书中提到一个有趣的公式:
预期净资产 =(年龄 x 税前家庭各项总收入)/ 10
根据公式和家庭的实际净资产,书中分为三类人群。
理财大师(PAW, Prodigious accumulator of wealth)
理财外行(PAW, Prodigious accumulator of wealth)
普通理财者(PAW, Prodigious accumulator of wealth)
这只是一个大概的估算,更多具体细节请参考书中的内容。
📝 本期简介:
这期播客深入探讨了ADHD人士的内心世界与外在挑战。嘉宾们分享了他们从童年时期被认为是“多动症”,到成年后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并最终怀疑或确诊ADHD的心路历程。
讨论中涵盖了ADHD的多种表现,例如:
节目中还探讨了ADHD人士如何通过各种策略来应对挑战,比如为任务赋予意义、利用外部工具(如闹钟、笔记)以及与家人朋友的沟通与互相理解的重要性。最终,节目鼓励听众正视ADHD,将其作为了解自身特质的一个途径,并积极寻求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
【主播】
【嘉宾】
【你将听到】
00:00:59 - 节目开始与嘉宾介绍
00:02:36 - ADHD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00:04:37 - 嘉宾分享:第一次怀疑自己有ADHD的时刻
00:20:02 - ADHD是“超能力”吗?
00:28:47 - 计划与执行的冲突
00:40:23 - 应对ADHD的策略与方法
00:51:01 - 意志力 vs. 外部策略
00:59:37 - 给怀疑自己有ADHD的听众的建议
01:02:15 - 作为ADHD家属的视角与结语
【相关资料】
【关注我们】
欢迎大家留言交流!
📝 本期简介:
本期我们有幸邀请了杭州 LUG(Linux User Group) 和“疯狂星期四”聚会的组织者,以及开源混沌工程平台Chaos Mesh的核心贡献者和维护者Zhiqiang来作客我们的节目。我们聊了他搬来温哥华一年里各种有意思的生活体验,从日常节奏到文化差异,再到在本地技术社区里的新鲜感。
接着聊到他对开源和社区的热情,包括国内外氛围的不同、参与和组织活动的经历,以及开源带来的成长。
最后,他分享了在做个人项目和远程合作时的一些个人体会,以及在主业之外如何继续折腾、保持动力。
【主播】
【嘉宾】
【Zhiqiang的作品】
【你将听到】
01:50 嘉宾自我介绍
06:16 为什么来到加拿大
12:05 北美生活的感受
15:04 技术社区的多样性和差异
18:25 开源的热爱
21:50 为什么参与开源
22:47 开源对职业发展的影响
24.41 做产品和做开源的项目的不同反馈
29:00 DevOps是否配用更好的UI/UX的产品?
32:01 讲故事的能力与产品推广
34:35 技术社区(杭州LUG)活动的组织与发展
37:24 热情在开源中的作用
38:28 “疯狂星期四”背后的故事
44:01 个人技术影响力的建立与做产品平衡
46:22 分享更想贴近个人成长与生活
50:17 聊聊产品开发与成功的定义
01:01:30 平衡主业与副业的选择
01:04:35 寻找恢复热情的方法
01:05:28 对上班的看法与未来的规划
01:05:40 对公司与个人价值的思考
01:08:50 自由与工作的关系
01:13:00 最近的一些感悟和分享
【相关资料】
【关注我们】
欢迎大家留言交流!
📝 本期简介:
在AI浪潮席卷的时代,我们既感受机遇也直面焦虑,分享从0到1的产品实践与创业故事,探讨职场选择、生活方式与自由,为普通人带来真实的启发与共鸣。
如果你遇到的困难,往往也是很多人共同的痛点。把它做成产品,不仅能解决别人的问题,也能治愈自己。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是极佳的创业切入点。关键不是反复思考,而是立即行动,设定一个截止日期,从零到一打造产品。
【主播】
【你将听到】
01:22:00 AI浪潮下的我们:是焦虑还是机遇?
04:47:00 AI拉平了起跑线,但真正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08:25:00 AI如何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
13:42:00 个人项目1:从0到1打造“波普词典”
20:14:00 个人项目2:为解决个人需求而生的ReadPal
24:15:00 别只顾学习,动手做一个产品吧!
29:35:00 如何找到你的创业方向?从你的恐惧和弱点开始
35:53:00 MVP的力量:一个由电影启发的APP的意外成功
45:20:00 目前所使用的AI coding工具
50:30:00 语音交互会取代文字吗?
53:30:00 工作与创业:追求稳定还是拥抱自由?
【相关资源】
【关注我们】
欢迎大家留言交流!
📝 本期简介:
不再上班的真实人生:从麦肯锡到家庭主妇,她如何实现财务独立提前退休?
这一期,我们特别邀请到了“大狮姐”——一位实打实实现 FIRE(财务独立,提前退休)生活方式的人。她曾在麦肯锡打拼多年,如今选择回归家庭,自主安排人生。她的公众号、小红书、播客《提前退休那些事》,持续为读者提供有料、有情、有力量的内容。
【主播】
【嘉宾】
如何联系大狮姐?公众号、小红书、小宇宙:都叫“提前退休那些事儿” 。
【你将听到】
00:35 嘉宾登场:大狮姐的FIRE之路
02:17 核心理念:什么是FIRE与4%法则
06:31 准备工作:储蓄率与穿越周期的投资
09:11 个人实践:“瘦FIRE”是灵活选择而非无奈之举
11:56 心态转变:FIRE不是当家庭主妇,而是拥有选择权
14:10 退休生活:从低谷期到打开新世界
19:57 FIRE与事业:不为钱工作,更能创造价值
24:04 日常节奏:在家庭与自我中寻找平衡
28:20 身份认同:你的身份取决于你在哪里花时间
31:40 预想之外:FIRE的意外与真实面貌
35:22 终极议题:享受过程,摆脱“结果导向”的枷锁
39:03 内心修行:如何停止与他人比较
40:49 干货推荐:FIRE入门必看书单
42:21 找到我们:如何关注嘉宾
【更多详情】
🌱 FIRE 是什么?它为什么击中了她?
大师姐自述自己“从来不喜欢上班”,但在遇到 FIRE 理念前,她还没有真正看到“退出职场”的可行路径。FIRE,全称 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财务独立,提前退休),并不等同于“亿万富翁”或“挥金如土”。更常见的 FIRE 实践,是通过减少支出、提高储蓄、聪明投资,让被动收入覆盖生活成本,从而获得“不工作也能活”的自由。
她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了著名的 4% 法则,也分享了她和丈夫如何一步步攒出20倍年开销、最终她先 FIRE、丈夫继续工作支撑家庭转型的真实选择。
💰 FIRE 不只有一种:瘦火、肥火和“带娃火”
大师姐没有等到完全符合 FIRE 标准的“25倍年开销”就辞职了。她自称是 “Lean FIRE”(瘦火)的一员,花得不多,先走一步。有趣的是,FIRE 社群中还诞生了“Fat FIRE”(花得多的肥火),“Barista FIRE”(靠兼职补贴收入的灵活退休)等亚文化。
她也不避讳:自己辞职时刚生完大宝,又很快有了老二,带娃成了生活主轴。虽然形式上很像传统“家庭主妇”,但她认为心态上不同:“我不是以照顾孩子为绩效考核,我只是选择了在家。”
🧠 FIRE 之后的心理建设:自由不等于不迷茫
不是每个人 FIRE 后都能立刻过上理想人生。她坦言,自己也经历了蜜月期后的低谷期,不知道身份认同为何,不知道自己是谁。她说:“你的身份来自你在哪里花时间。”
四年后,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写作、自媒体、采访其他 FIRE 实践者、陪伴家人……她不再只是“不上班的人”,而是“FIRE 博主”“FIRE 教练”“内容创作者”。
📈 FIRE 和创业冲突吗?反而可能更适合搞事业
有人认为 FIRE 就是不再做事,但她指出,FIRE 的本质其实是获得时间的主动权。你可以选择不工作,也可以选择只做自己喜欢的事,哪怕这些事能赚钱也没关系——关键是,它不再是“不得不”。
她说 FIRE 后创业反而更适合搞一些“有灵魂的事”:没有对收入的强迫焦虑,也不容易走偏或被资本驱动。她用一句话总结得很好:“FIRE 不是对工作的逃避,而是对人生的主权。”
🏠 生活在哪里 FIRE?成都、西班牙、云南还是湾区?
播客中,她也轻松聊起自己关于居住地的幻想:云南的慢生活、成都的家人朋友、西班牙的移民梦……虽然还没有决定最终去向,但她说得很妙:“如果没有一个地方让我一见钟情,那说明每个地方都还不错,选哪儿都不会错。”
🧭 怎样判断你是否准备好 FIRE?
大师姐给出的建议很实际,也很诚恳:
数字层面:储蓄率与退休时间呈线性关系,想快就得存得多。
心理层面:你是否真的想过不再靠工作活着?你是否准备好安排好属于自己的时间?
现实提醒:别低估 FIRE 后回不去职场的难度。她说:“我从 FIRE 那天起,就再也没想回去上班。”
❤️ FIRE 的意义,是“可以不做”的自由
“FIRE 最大的意义,不是你可以做什么,而是你可以不做什么。”
你可以选择不加班、不迁就、不迎合、不讨好。你有权利过一个只属于你自己的人生。
【相关资料】
【关注我们】
欢迎大家留言交流!
📝 本期简介:
在上一期中,我们和Zhu Bin聊到了他作为技术移民在加拿大的二十年,从家庭打工、生存挣扎,到一步步成长为科技公司的CTO,并最终选择走上创业之路。
这一期,我们把焦点放在他创业后的真实经历——他选择的是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加密货币行业。在节目前半段,Zhu Bin深入浅出地分享了他对区块链、加密货币和去中心化理念的理解,也聊到了这些技术在现实创业中的落地挑战。
但这并不是一期技术讨论,而是一段关于创业路上残酷真相与自我转变的对话。他坦率讲述了团队波动、融资焦虑、方向反复调整的过程,分享了从CTO到创始人角色切换后在思维方式与职责上的巨大转变,以及对“成功”“搞钱”“技术理想”的重新认知。
这不是一段关于创业的光鲜履历,而是一次深入剖析:
这是一段属于技术人的真实创业记录,带着反思,也带着成长。对于每一个在创业边缘犹豫、或已经身在局中的人,这期内容也许能带来一些共鸣与清醒。
【主播】
【嘉宾】
【你将听到】
03:56 区块链创业传统行业创业的区别
06:12 区块链的商业模式与盈利方式
13:40 加密货币的价值与风险
15:43 加密货币的金融价值与实用性
18:43 以太坊的稀缺性与价值
19:52 政府与机构在加密货币中的角色
23:35 创业的机遇与挑战
23:51 行业理解与创业准备
26:24 投资者的认可与创业的决策
27:35 个人成长与创业的动力
29:41 风险与机会的平衡
31:33 创业过程中的九死一生与反转
37:35 成功的定义与个人期望
44:28 当前创业环境的机遇与挑战
48:47 AI对创业门槛的影响
51:02 投资趋势与市场变化
53:28 加密货币行业的现状与未来
56:51 AI创业就像手握各种锤子却很难找到相应的钉子
58:21 创业者的误区与反思
01:01:28 创业的选择与心态
01:04:36 面对未知的挑战与未来的规划
关注我们:
欢迎大家留言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cn1h5m906c201vo5aas463r/comments
📝 本期简介:
从技术移民初来乍到时对加拿大生活的美好憧憬开始、到失业后另辟蹊径,开杂货店、送外卖,从人生低谷中的自我怀疑,再到一步步成长为科技公司CTO、最后以创始人的身份投身创业——Zhu Bin在这期节目中分享了他移民加拿大20年的真实心路。
这不是励志鸡汤,而是一段关于跌入低谷、重新出发、一步步蜕变的旅程。他聊到了失业时的焦虑、如何从打工状态转向自我驱动的成长,也分享了技术人如何在职场中横向发展,理解业务、走向管理,甚至迈向创业。
对于每一个在异国他乡努力打拼的普通人来说,这都是一段熟悉又充满力量的故事。
【主播】
【嘉宾】
【你将听到】
03:23 20年前初到加拿大的第一印象
06:02 家庭支持与移民心态
11:45 第一份工作与职业发展
17:02 第一份工作的喜悦与成就感
19:50 在加拿大发展与自我认同
25:50 失业与自我反思
28:48 第一次创业的教训与成长
30:28 重新回归技术本职工作
36:55 职业发展与薪资提升
39:16 技术与业务的结合
41:47 低谷经历带来的动力与成长
45:56 心态转变与未来的展望
50:34 挖掘工作的价值与个人成长
51:23 职业生涯的瓶颈与突破
54:08 跳出舒适区与逆水行舟的心态
55:26 自我管理与主动掌控职业发展
58:37 创业的思考与自我总结的重要性
01:00:00 无私分享与人际网络的建立
01:01:56 从职员到创业者的转变与挑战
01:05:45 对合伙人和团队的期望与现实
01:07:18 对职场人员和毕业生的建议
【相关解释】
关注我们:
欢迎大家留言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cn1h5m906c201vo5aas463r/comments
📝 本期简介:
在这次对话中,Victor分享了他在职场与副业之间的经历,曾是一对一辅导学员刷题的“码农教练”,他用副业打造出一个十几人团队,帮助几十位学员成功拿下大厂 offer,一度爆发式增长。但在疫情之后,他也亲历了副业的天花板与行业的退潮。
这一期,我们聊聊他如何从“一个人搞事”走到“副业爆发”,又如何面对增长见顶与市场冷却。值得每一个想靠副业搞钱的人认真听完。
【主播】
【嘉宾】
【你将听到】
00:02:21 副业怎么开始的?从本职工作“边上折腾”起来的第一步
00:04:40 一人副业起盘:不只是忙,还有各种踩坑瞬间
00:08:07 白天上班晚上搞事,身体和工作怎么平衡
00:09:49 搞副业图什么?成就感、自由感,还是搞钱
00:12:40 折腾的底层逻辑:尽量少用时间换钱
00:18:37 什么才算核心竞争力?以结果为导向
00:20:49 自我投资才是稳赚不赔
00:23:38 从自己教人到团队扩张
00:25:45 市场突然变天:副业也扛不住经济下行
00:30:13 思维转变,资源怎么用,心态怎么调
00:32:14 副业这几年:啥踩过的坑、啥经验值得复用
00:34:12 培训行业还行吗?
00:38:27 面试市场变了,给在求职的小伙伴一些建议
00:43:03 复盘自己的副业,收获和经验
【相关链接】
关注我们:
欢迎大家留言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cn1h5m906c201vo5aas463r/comments
📝 本期简介:
我们是如何一步步从非科班转码、进入科技行业的?
转行之后是不是就“上岸”了?并没有。
第一期聊聊我们转码的心路历程,以及在北美职场中踩过的那些坑。
真实、不鸡汤,只是我们搞事路上的一些心路历程。
【主播】
你是否也经历过转码或职场“文化冲击”?
欢迎在小宇宙评论区或社交平台留言分享你的故事!
【相关链接】
关注我们:
欢迎大家留言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mcsehkdl06us01zdfw12a25o?m=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