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真經與實踐 上 2025複訓班上課錄音
再次感謝天人訓練團,課程設計將經典與生活實踐結合!
錄音檔中上課前與學員的親和,未必與經典內容相關,但有特殊情味,後製時因此保留。
大同的指涉:宗教大同、聖凡大同、天人大同
大道無興替。無原隰。無畛域。旨教咸曰。五教大同。復曰。宗教大同。源係帝衍無宗云。是進聖凡大同。達天人大同。
譯文:
宇宙真道無所謂興衰,無所謂高下,更無所謂地域之分。是以歷來上帝的教化,始終高唱五教大同或宗教大同。因為所有應世興昌的教主都是領上帝御旨下凡救世,最高的源頭仍在上帝,就本質來說,根本沒有宗派之分。由此逐漸推進聖凡大同,以至天人大同。
概述:大同真經的重點
一、天帝教重來人間
《廿字真經》:運轉上會。咸賴至宗。
《大同真經》:靡有力神。斯窮真厄。
二、天帝教的時代使命
今我天人。乃命所膺。以王黃漢以佈興…濟覆邦絕世之厄。
迴向文:同了三期朝聖躬
三、天帝教的終極目標
幸我天人。以宏聖負。克厥教化。以振啟蒙。…大同雄雄。是召芸生。
迴向文:天人大同頌法華。
四、大同的進路
大同之術。導心順氣。以為箴良。…無矜無爭。惟仁無讓。致和至和。澄化清平。萬象正倫。老老慈慈。以睦神穆。以沕事物。大同有兆。
譯文:建立大同世界最好的指導方針,不外乎導正人心歸向,使正氣在人間通行無礙。…
無有驕慢,也無有爭端,只有當仁不讓。心氣和順,因此人間和樂融融,陰霾化盡,萬物各安其位。人不僅能夠親其所親,愛其所愛,更能推己及人,敬老憐幼,進而以敬天愛人之心,窮究宇宙真理,這就隱然有了大同世界的雛型了。
《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五、大同與心氣的關係
大同者。自夫心氣。氣定心寧。無矜無忤。乃云斯進。
譯文:崇仁帝師說道:「呀,大同世界原來是肇因於心氣的轉變。心境安寧,心氣自定;不貢高,不逆天而行,就有可能進入大同的美好境地了。」
凡有一切心。心神定氣神。曾觀盡如是。淨潔以致清。氣清臻祥藹。大同是可登。大道比天下。干動景象春。
譯文:如果所有的人心都能靜定,自然可以引動大氣趨於安定。古往今來,天地寧清都肇因於心氣的調和。因為心清則氣清,一旦人間氣場清淨,天地自能趨向祥和,大同世界自然可以到來。屆時大道流通,大地回春。
六、修持之方:潔慾,非絕慾
心清務慾潔。氣清務心潔。繩準其慾。規方其心。長存其輕清之氣。昇鴻於天。一生一祥。芸生凝祥。維於四極。繼於宇宙。無志之氣不生。劫亂焉萌。是斯者。可云清寧。可進大同。
譯文:所以說若要心思清明,必先淨化貪慾;欲求心氣寧清,必先耕耘心田。時時檢視自己的慾望,刻刻不忘規範起心動念,長養祥和的正氣,自能使這股清輕之氣騰升太空,化戾徵祥。
一個善念可以發射出一股祥和的正氣,凝聚眾生的祥和之氣,不但可以安定四方,更能拓及到大空,接引大空的正氣,調和氣場。只要悖反天心的邪氣不在人間生起,劫氛亦無從作祟,自然天清地寧,逐漸趨近大同世界。
廿字真經:以茲箴規。而藩人心。滌塵見性。日月光明。浩然正氣。沖塞太虛。朗朗無翳。景氣長春。康同邁進。天地永新。
以廿字作為規戒,檢束一言一行,乃至起心動念,滌淨外境的染著,還我燦爛如日月的本來自性。至大至剛的浩然正氣沖塞天地,沛然莫之能禦的正氣遍滿,大地回春,逐漸由小康邁向大同,萬物各得其所。
七、煉心之方:五心五意
靜心潔意。克心斂意。滌心正意。定心凝意。修心養意。
奮鬬真經:正脩身心。潔滌強制。振己奮鬬。
八、天帝之教的起點與內涵
華旦佈真傳
治濟漢裔。漫延西東。
身心關係
教主曰。我心不凡。是心不凡。凡心所動。即曰無志。亦曰無定。以喻云爾。心者神聖。亦即君子。身者愚凡。即為小人。是屑以智心而為志。智思伸。屑惟倍。智思屈。屑者藏。是進則遠。是遠則捲。是即色。
天人教主說:「當人心不甘隨俗浮沈的時候,等於已脫離凡俗的格局;但凡心一動,希聖希賢的定志立時消失無蹤。打個比方來說吧,聖潔的本心一如居上位的高貴君子,蠢動的肉身則如處下位的平庸小人。若是人心向善,凡軀自然亦步亦趨,隨之奮鬥;反之,若本性退藏不顯,則凡軀必然恣意為惡。換言之,電子體一旦得寸進尺,和子必然退隱;電子體的慾望如果消歇,清淨的本性就有望回歸,作主當家。這個電子體實即佛家所謂的『色』。
以形以思。皆有所思。
禮記: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大同者,自夫心氣
教主曰。心氣相志。心志以道。是氣曰道。心志以厲。是氣曰厲。心志以昏。是氣曰昏。氣志心神。是以不清是心。不寧是心。其宰是心。即心是神。
天人教主答道:「心與氣向來息息相關。如果心念合道,那麼其人必然具足一身的道氣;若是起心動念全屬凶惡,那當然就是一身戾氣;至於隨俗浮沈的人,其氣自然是昏沈散亂的。一言以蔽之,人身之氣全由心神主導。因此天不清,地不寧,根源都在人心不正。易言之,最大的關鍵在人心。心才是真正的主宰。」
《聖經》:你要保守你的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心與氣
而我人生。志心而生氣。以別至勢至利。止心則氣祥。慾潔而氣臻。凝於太空。是分平善劫惡是謂云。
人的生命如果是和子主導,隨著凡心死,道心生,必然可以養出一身浩然正氣,迥異於電子體主導的日趨勢利。凡心止息,心氣自然祥和;慾望潔淨,沛然莫之能禦的正氣必可直沖太空,凝聚成祥瑞的大氣。所謂積善至於昇平,聚惡召來劫難,其機轉如此!」
平善劫惡:個人→群體
〈修心偈〉:
心好命又好,富貴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變為禍兆。
心好命不好,禍轉為福報。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貧夭。
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仁道。命實造於心,吉凶惟人召。
信命不修心,陰陽恐虛矯。修心一聽命,天地自相保。
印光大師:果能依之行,則命自我作,福自我求,造化之權,不歸於天地鬼神矣。
何謂仁?
教綱.教旨:本教以生生不息,體天心之仁,親親仁民,仁民愛物為中心思想。
韓非子.解老:仁者,謂其中心欣然愛人也。其喜人之有福,而惡人之有禍也。生心之所不能已也,非求其報也。故曰:「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
孟子.滕文公上:分人以財謂之惠,教人以善謂之忠,為天下得人者謂之仁。是故以天下與人易,為天下得人難。
鄭板橋:聰明難、糊塗尤難、由聰明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
稻盛和夫:敬天愛人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