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Sports
TV & Film
Technology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211/v4/c3/40/8a/c3408ab7-4382-694a-2a37-4e6cdebda606/mza_17597681330250311250.jpg/600x600bb.jpg
朵用心
慈濟人文志業
832 episodes
1 day ago

朵用心.耳朵是通向心靈的路
眾聲喧嘩裡的極淨音

【每週一到五 上午八點更新】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Self-Improvement
Personal Journals,
Education,
Religion & Spirituality,
Society & Culture,
Buddhism,
News,
Health & Fitness,
Mental Health,
Daily News,
Relationships
RSS
All content for 朵用心 is the property of 慈濟人文志業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朵用心.耳朵是通向心靈的路
眾聲喧嘩裡的極淨音

【每週一到五 上午八點更新】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Self-Improvement
Personal Journals,
Education,
Religion & Spirituality,
Society & Culture,
Buddhism,
News,
Health & Fitness,
Mental Health,
Daily News,
Relationships
Episodes (20/832)
朵用心
人跟空間,是產生很多關係的|姚仁喜|李文瑗的心靈對話 Ep.61

姚仁喜|空間,承載記憶
每一個人對空間都會有感受!
我們的回憶,總是會和「場景」緊緊扣合在一起
童年時期透過建築看見與外在世界的關係!
回想自己印象深刻的空間是什麼樣的?

蔡瑞修醫師|失眠,是身體在輕聲求救
你又失眠了嗎?它其實是「白天的病」,不只是「睡不著」那麼簡單!
失眠可能是原發疾病,也可能來自憂鬱症、壓力、焦慮等因素
覺得睡眠無法滿足,甚至影響生活、工作或人際關係,都值得被看見、被理解。

來賓:國際建築大師 姚仁喜、大林慈院 身心醫學科 蔡瑞修醫師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wbvjqg00ls01t98xup9lk3/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day ago
12 minutes

朵用心
不用立志做大事,每個善念行動都能改變世界|姚仁恭|李文瑗的心靈對話 Ep.60

姚仁恭|不用立志做大事,每個善念行動都能改變世界
喜歡孤獨的美,那是一種自由!
不需迎合他人,可以真實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情感
自省與生活經驗帶來深刻理解,啟發創作與人生哲思
海星的故事,讓我們知道每個善念與行動都有意義!

李卓醫師|陪伴孩子走過心理挑戰
選擇精神醫學,希望幫助孩子並協助家屬減輕壓力
每天接觸真實生命故事,了解孩子遭遇的困難與心理歷程
先天基因與後天環境影響各佔一半,早期發現能改善未來發展
精神科就診,並非只診斷疾病,更重要是評估狀況、提供支持與介入!

來賓:國際燈光照明設計師 姚仁恭、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 身心醫學科 李卓醫師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wbvjqg00ls01t98xup9lk3/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4 days ago
12 minutes

朵用心
自閉症家庭,如何走過身心耗竭|李卓醫師|李文瑗的心靈對話 Ep.59

李卓醫師|自閉症家庭,如何走過身心耗竭
自閉症家庭承受極大壓力,父母身心耗竭,甚至曾出現極端念頭
許多家長會期待再生一個健康孩子,希望未來有人能陪伴照顧自閉症子女。
目前無直接治療藥物,但部分藥物可改善情緒與衝動行為
結合醫療與教育資源,提供早期療育與生活訓練。
營造友善環境與社會認同,是家庭走過艱辛的重要力量!

姚仁恭|佛學是一種生活的態度
把討厭鬼當作自己的孩子,怒火瞬間消失!
透過佛學找到生活智慧,學會快速化解怒氣、原諒他人
從孩子的天真與思維,看見放下與成長!
持續挑戰自我!主持愛樂節目,從零累積200篇分享,幫助更多人找到共鳴與啟發。

來賓: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 身心醫學科 李卓醫師、國際燈光照明設計師 姚仁恭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wbvjqg00ls01t98xup9lk3/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5 days ago
11 minutes

朵用心
沒有規劃的人生,要把握當下|姚仁恭|李文瑗的心靈對話 Ep.58

姚仁恭|沒有規劃的人生,要把握當下
「我從來沒有規劃過我的人生。」
從唱歌分享音樂轉向到燈光設計,每個經歷都充滿挑戰。
不是說你想做什麼,而是被分配到做什麼比較重要!
工作,是修行的一部分,在學習做人處事。

李卓醫師|早期療育,自閉症越早介入越關鍵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世界,我們需要用心去理解。」
自閉症孩子面臨社會性想像障礙,缺乏同理心,難以理解他人的情緒反應。
透過早期療育與專業團隊支持,孩子可以逐步學會語言、社交及情感表達。
診斷與介入越早,大腦可塑性越高!
學齡前語言訓練、職能治療與心理治療,是孩子未來生活適應的重要基礎。

來賓:國際燈光照明設計師 姚仁恭、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 身心醫學科 李卓醫師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wbvjqg00ls01t98xup9lk3/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6 days ago
12 minutes

朵用心
理解自閉症,是所有溝通的第一步|李卓醫師|李文瑗的心靈對話 Ep.57

李卓醫師|自閉患者的「三重障礙」
自閉症患者常被誤解為「不想說」、「不想互動」
沉默不一定是拒絕,也可能是努力後的挫折!
語言、表情、語調、肢體動作都是溝通的一部分
先理解再靠近!調整說話方式:清楚、簡潔、具體
社交訓練、看著對方說話、共同興趣開啟話題,也能慢慢找到連結世界的方法!

姚仁恭|母親離世,帶來的人生體悟
從初中「嚴格規訓」到高中「自生自滅」,不斷重新適應生活的青少年時期!
面對母親生病和離世,才開始慢慢理解生死!
現在回憶母親,即使相處時間不長,卻都是甜蜜

來賓:國際燈光照明設計師 姚仁恭、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 身心醫學科 李卓醫師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wbvjqg00ls01t98xup9lk3/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week ago
12 minutes

朵用心
在熱鬧與寂寞之間長大,是創造力的起點|姚仁恭|李文瑗的心靈對話 Ep.56

姚仁恭|在熱鬧與寂寞之間長大,是創造力的起點
住在四代同堂的大房子裡,卻擁有大量的獨處時間探索自我
家裡的葡萄架當作足球門,唱片歌曲成為寫功課的背景音
哥哥們的世界,悄悄改變他的感官與天賦
音樂與藝術,自然地走進他的生命中

李卓醫師|高功能自閉症,有著常人難以想像的世界
全球每百人,就有一位自閉症患者。
從《非常律師禹英禑》,近距離看見自閉症者的內在世界。
自閉症不是單一樣貌,而是「光譜」——
有人社交障礙明顯,有人語言正常、智商突出,被稱為高功能自閉症或亞斯伯格症。
記憶力超群!對數字、規則極度敏銳,是他們獨特的感知方式!

來賓:國際燈光設計大師 姚仁恭、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 身心醫學科 李卓醫師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wbvjqg00ls01t98xup9lk3/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week ago
12 minutes

朵用心
生命的意義跟價值,必須相對於有對應對象的!|楊惠姍|李文瑗的心靈對話 Ep.55

楊惠姍|如果作品只是擺件,就沒有意義
「每一件作品若能附上一張文字,就擁有了靈魂。」
琉璃藝術,傳遞民族文化的倫理與精神價值!
從創作的角度,找到生命的意義

陳益乾醫師|少了螢幕,我們還能安靜地獨處嗎?
3C與電玩成癮,已納入醫學診斷
成癮根源不只有娛樂,更多的是焦慮和孤獨!
光線刺激大腦,神經被迫活化,進入「永不關機」狀態!
「精神科醫師,看見的不是病,而是故事。」
每次對話都是「人生經典」的閱讀,醫病相互學習,看見人心最深處的光。

來賓:國際琉璃藝術家 楊惠姍、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主任 陳益乾醫師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wbvjqg00ls01t98xup9lk3/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week ago
12 minutes

朵用心
必須要放棄,你現在所有的執著!|陳益乾醫師|李文瑗的心靈對話 Ep.54

陳益乾醫師|願意被理解,復原才開始
台灣酗酒人口已超過一百萬,酒癮病人的壽命平均少了25歲!
信念與支持是治療關鍵!先找到願意接納自己的力量
說出真實的自己,相信有希望,就會慢慢走出依賴
成癮不是軟弱,是尋找歸屬的方式!被理解那刻,療癒就啟動了

楊惠姍|老,是一種更好的自己
「老了,讓我更會感恩、更會判斷,也更知道怎麼愛人。」
年歲帶來的不是失去,而是洞見。
面對生老病死,學會「把想念留在生活裡」
思念是延續愛的方式!努力活出他喜歡的樣子

來賓: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主任 陳益乾醫師、國際琉璃藝術家 楊惠姍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wbvjqg00ls01t98xup9lk3/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week ago
12 minutes

朵用心
人生下來本來就不會啊!不是要從零開始嗎?|楊惠姍|李文瑗的心靈對話 Ep.53

楊惠姍|從零開始,是最勇敢的創作
電影事業巔峰時選擇轉行,創立琉璃工房。
「歸零」重新出發,是一場新的學習旅程!
感恩與勇氣,化不可能為可能!
38天,完成全世界最大的琉璃觀音
「勇敢承擔,一面學一面做。」
所有努力,都會在生命的某個篇章綻放!

陳益乾醫師|青少年成癮,是全世界共同面臨的挑戰
陪伴是關鍵!鼓勵比責備更有力量
接住孩子的情緒,成為支持網!
孩子能重新感受到理解和愛,才有機會離開危險誘惑

來賓:國際琉璃藝術家 楊惠姍、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主任 陳益乾醫師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wbvjqg00ls01t98xup9lk3/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week ago
12 minutes

朵用心
一棵樹它要能長得大,要能夠sprouting|陳益乾醫師|李文瑗的心靈對話 Ep.52

陳益乾醫師|青少年自我探索,一定要遠離菸、酒、毒品
菸、酒、毒品干擾腦部神經傳導,讓學習、記憶、平衡全面亂序。
成癮越久,修復越難,漸漸會失去自控能力
陪伴與理解,是最好的反毒教育

楊惠姍|承認不完美,是自我精進的開始
「先同意自己不完美,你才有空間學習。」
只專注當下的角色,不辜負他人給的機會。
每次表演,都是學習的機會;每個角色,都在探索生命
珍惜鏡頭前的每一秒,因為「那一刻,就是生命的全部」

來賓: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主任 陳益乾醫師、國際琉璃藝術家 楊惠姍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wbvjqg00ls01t98xup9lk3/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2 weeks ago
12 minutes

朵用心
創作的意志力,來自童年的貧窮年代|楊惠姍|李文瑗的心靈對話 Ep.51

楊惠姍|沒有天分?用一輩子的學習去證明
「我從來不覺得自己有天分。」
從金馬影后到琉璃藝術家,不追夢,只是認真做眼前的事。
物資匱乏的年代長大,讓她渴望將文化融入生活
創作力不是天生,是無數次「死心塌地」努力的結果!

陳益乾醫師|成癮,是癡迷還是逃避?
成癮不只是生理現象,也包含心理與行為層次
當「在乎的東西」成為情緒的依附,就容易失去平衡!
過度依賴網路、3C,也是一種「行為成癮」
滑不完的手機,可能是放不下的焦慮!

來賓:國際琉璃藝術家 楊惠姍、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主任 陳益乾醫師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wbvjqg00ls01t98xup9lk3/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2 weeks ago
12 minutes

朵用心
做到最好的過程,看起來像在為難自己|許芳宜|李文瑗的心靈對話 Ep.50

陳文建醫師|理解比建議更有力量
讓對方覺得自己被接住了,就是療癒,人人都需要一個「被理解」的空間。
在對話中,看見別人的困難,也照見自己的內在。
醫師與個案的互動,不只是醫療,更是一場雙向的成長。
「支持自己,不是堅強撐住,而是願意尋求幫助。」
找到願意聽你說話的人,就是療癒的開始。

許芳宜|精進,是溫柔地前進。
「時間很公平,它對每個人都是一樣的。」
老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用「年紀」當藉口。
用身體的覺知去擁抱「老」,感受體力變化、修復變慢
覺察取代批評,每天進步一點點,微小調整累積成長。
看見自己更自在的心,學會與身體共舞的智慧。

來賓:舞蹈藝術家 許芳宜、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 陳文建醫師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wbvjqg00ls01t98xup9lk3/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2 weeks ago
12 minutes

朵用心
鼓勵強迫症患者的家人,多了解可能出現的症狀|陳文建醫師|李文瑗的心靈對話 Ep.49

陳文建醫師|儀式感與強迫行為,只有自己能分辨
注重儀式感和強迫症的差別:若能帶來秩序與專注就不是病態;若失去彈性、干擾生活,則要留意是否為強迫症。
家人陪伴的祕訣:對症狀說No,不對人說No
不和他人比較,也不責備退步;一點一滴的進步,就是希望。

許芳宜|拍電影不是為了成名,是為了破自己設下的局
拍攝《我心我行》,重新審視自己的舞蹈生涯。
19歲立志成為職業舞者起,人生充滿規矩、SOP與紀律,最終目的是為了「創造自由」。
「我不覺得自己是天生舞者,我只是用盡力氣,讓自己看起來像是。」
完美不是追求他人的標準,是與自己較勁的過程。
用舞蹈回應生命的問題,讓觀眾看見自由靈魂的光。

來賓: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 陳文建醫師、舞蹈藝術家 許芳宜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wbvjqg00ls01t98xup9lk3/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2 weeks ago
12 minutes

朵用心
不被「職業舞者」綁架,將藝術帶進生活|許芳宜|李文瑗的心靈對話 Ep.48

許芳宜|最愛不該成為束縛,把藝術從殿堂帶回生活
「我還這麼年輕,路還這麼寬廣。」
40歲後不再追求「職業舞者」的頭銜!
從瑪莎葛蘭姆舞團首席到自由創作,追求的是內在的職業精神。
曾經的巔峰,不是終點,是更自由的起點。
每一個人都能把自己的人生,當成一場創作。
不是站在聚光燈裡,而是活出真實與熱度。

陳文建醫師|陪伴強迫症,不是糾正,而是傾聽
在安全感中,學會放下恐懼。
理解焦慮背後的無助,傾聽與陪伴是康復的關鍵。
規律作息,是讓身心回穩的開始。
學習放鬆改善強迫症:運動、呼吸練習、正念減壓、身體掃描
每一次呼吸,都是找回自己的一步。

來賓:舞蹈藝術家 許芳宜、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 陳文建醫師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wbvjqg00ls01t98xup9lk3/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2 weeks ago
12 minutes

朵用心
強迫症可能就是強迫思考|陳文建醫師|李文瑗的心靈對話 Ep.47

陳文建醫師|當潔癖變成焦慮的枷鎖
怕髒、反覆洗手、要求對稱…
看似「小習慣」,若已干擾生活,可能是強迫症的警訊。
強迫症不只是行為的執著,是一種被焦慮驅動、無法停止的思考循環。
認知行為治療的「暴露不反應療法」,從控制到放下,學會與不完美共處。
早期辨識與治療,是走向康復的關鍵。

許芳宜|夢想被質疑,也敢繼續走
「我不是天生勇敢,只是想知道答案。」
面對父母的不安與現實的阻力,仍選擇飛往紐約追夢。
證明夢想不只是浪漫,而是要用汗水與信念養成的。
勇敢,不是天生的,是練出來的。
學會與恐懼共處,帶著害怕也願意走下去。

來賓: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 陳文建醫師、舞蹈藝術家 許芳宜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wbvjqg00ls01t98xup9lk3/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3 weeks ago
12 minutes

朵用心
看見野台的歌仔戲,第一次被表演吸引|許芳宜|李文瑗的心靈對話 Ep.46

許芳宜|舞台,是避風港,也是鏡子
第一次站上舞台,就愛上那片光。
長大後才明白,舞台不是逃避的出口,是學會直視自己。
舞蹈成為一種語言,用身體說出內心的故事。

陳文建醫師|當完美變成枷鎖,請對自己溫柔一點
「自我要求高」是優點,太超過反而生活被焦慮綁架。
強迫症不只是「想太多」,它是一種持續、強烈、無意義,卻無法停止的思考與行為。
當強迫行為開始影響日常,就該尋求專業協助。
學會放下、學會不完美,才是真正的心理自由。

來賓:舞蹈藝術家 許芳宜、台北慈濟醫院 陳文建醫師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wbvjqg00ls01t98xup9lk3/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3 weeks ago
12 minutes

朵用心
把善事做到美,會有很多心靈上的提升|姚仁祿|李文瑗的心靈對話 Ep.45

#朵用心 #李文瑗的心靈對話 #姚仁祿
姚仁祿|歷史轉捩點的危機或轉機,關鍵在人心
現今是人類歷史少見的大變動時代,人心的善惡,決定科技文明的方向。
若人能減少貪瞋癡,多些無私與善意,世界將更加安全。
比起拍自己的故事,更想好好說慈濟的故事,傳遞每一份人與人之間的溫暖。

蕭亦伶醫師|從童年開始的心靈照護
許多成年困境都源自童年,陪伴孩子面對困境的過程,也教導家長心理輔導技巧。
真正的心理支持,能幫助孩子與家庭度過人生風暴,累積內在力量。
心理諮商不是標籤,是一種讓人生繼續前行的途徑。

來賓:國際設計大師 姚仁祿、身心科 蕭亦伶醫師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wbvjqg00ls01t98xup9lk3/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3 weeks ago
12 minutes

朵用心
面對焦慮,先當成正常情緒|蕭亦伶醫師|李文瑗的心靈對話 Ep.44

蕭亦伶醫師|焦慮不是想太多,是「大腦感冒了」
許多人誤解焦慮,把它看成「想太多」、「抗壓性差」,甚至責怪當事人。
焦慮並非意志力的問題,是生理反應,身與心息息相關,情緒自然會受影響。
練習深呼吸專注當下,睡前「身體掃描」放鬆肌肉。
真正的療癒,不是壓抑,是允許自己放鬆、承認有限,在需要時勇敢求助。

姚仁祿|讀書,也讀人:從觀察裡找到生命答案
除了閱讀書本,他更喜歡「讀人」,觀察街上的人們、猜想他們的故事。
不為判斷,而是保持對世界的敏感與好奇;正是這份觀察力,讓他在創作與人生中,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
與生命共感,因為狗罐頭決定吃素——「如果牛的主人要我把狗的肉給牠的牛吃,我一定不要。」
用感受取代評價,用觀察取代競爭,就能「少爭一點,少掉很多煩惱。」

來賓:身心科 蕭亦伶醫師、國際知名設計大師 姚仁祿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wbvjqg00ls01t98xup9lk3/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3 weeks ago
12 minutes

朵用心
世界級是我的願景|姚仁祿|李文瑗的心靈對話 Ep.43

姚仁祿|故事的靈魂,是真實的「情」
「慈濟的故事不能編」,因為每一個故事都發生在真實的人身上。
真正動人的不是誇張的情節,而是真誠的情感。
一個能打動世界的故事,關鍵在於「情要夠深、夠真」,讓觀眾感受到人物的心跳與溫度。
只要有情,就能跨越語言與文化的界線。

蕭亦伶醫師|學會和焦慮對話,而不是對抗它
焦慮不是敵人,是身體發出的訊號。
透過「認知行為治療」,醫師會引導病人看見自己思考的盲點,例如:被放大的擔憂與過度的自我批判。
當病人發現「原來沒有人那麼在意我說錯一句話」,焦慮便開始鬆動,情緒也逐漸回到平衡。
許多焦慮來自成長過程中嚴厲的聲音,放下童年的恐懼,回到當下的自己。
學會覺察、理解、善待自己,是從焦慮走向自由的第一步。

來賓:國際設計大師 姚仁祿、身心科 蕭亦伶醫師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wbvjqg00ls01t98xup9lk3/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3 weeks ago
11 minutes

朵用心
青春期在意同儕,社交焦慮是什麼|蕭亦伶醫師|李文瑗的心靈對話 Ep.42

蕭亦伶醫師|理解焦慮,內心就有力量
焦慮可分為多種類型——廣泛性焦慮、社交焦慮、分離焦慮等,每一種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孩子入園哭泣、上台前心跳加速,甚至起飛時的不安,都是人類對「失去掌控」的自然反應。
焦慮是人性的一部分,理解它、接納它,找到與自己和平共處的力量。

姚仁祿|不愛與人競爭,只想走出自己的方向
自己的創意其實來自「打抱不平」
高中時,他為了替橄欖球隊爭一口氣;創業時,選擇少人踏足的室內設計之路。
他不愛與人競爭,只想走出自己的方向。
世界級的願景,來自純粹的心,以及說好故事的能力!
設計的終極目標,不只是作品之美,而是讓世界看見「慈悲的力量」

來賓:身心科 蕭亦伶醫師、國際設計大師 姚仁祿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wbvjqg00ls01t98xup9lk3/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4 weeks ago
12 minutes

朵用心

朵用心.耳朵是通向心靈的路
眾聲喧嘩裡的極淨音

【每週一到五 上午八點更新】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