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Society & Culture
Music
History
News
Business
Education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ource126/v4/6f/63/c9/6f63c951-34a7-833a-7f9e-e7a56ae246f3/bebc3941-a312-4716-aa2c-1cd0777a046b.jpg/600x600bb.jpg
聖依納爵的靈修智語 Thoughts of St. Ignatius Loyola: For Every Day of the Year
耶穌會中華省JesComCHN
347 episodes
1 day ago
《聖依納爵的靈修智語》是從聖依納爵和他的弟兄們 心與心的書信對談中所選錄出來的, 主題包括: 如何與天主、上帝的同在,和對主耶穌基督的愛, 以及他對耶穌會士弟兄在信仰生活的建言。 這些扎根於生活的分享,像調味的鹽或幽谷中的光, 幫助不同生活狀態的人得到啓發、挑戰他們, 或在其中得到勸勉和鼓勵, 使讀者每天在平凡務實中,活出愛。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Religion & Spirituality
RSS
All content for 聖依納爵的靈修智語 Thoughts of St. Ignatius Loyola: For Every Day of the Year is the property of 耶穌會中華省JesComCHN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聖依納爵的靈修智語》是從聖依納爵和他的弟兄們 心與心的書信對談中所選錄出來的, 主題包括: 如何與天主、上帝的同在,和對主耶穌基督的愛, 以及他對耶穌會士弟兄在信仰生活的建言。 這些扎根於生活的分享,像調味的鹽或幽谷中的光, 幫助不同生活狀態的人得到啓發、挑戰他們, 或在其中得到勸勉和鼓勵, 使讀者每天在平凡務實中,活出愛。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Religion & Spirituality
Episodes (20/347)
聖依納爵的靈修智語 Thoughts of St. Ignatius Loyola: For Every Day of the Year
十一月廿日┃避免特殊的情誼危及整體的愛德
“能幹的領導者需預防, 以免某種個人的偏情會危害其整體的愛德行動。” 權力使人腐化是一句警語, 但是在上位的管治者往往因為權欲熏心而聽之藐藐, 如果自身沒有認知, 就不會意識到自己因為個人的喜好在不斷破壞規則, 甚至逾越法律, 環境中沒有任何約束,就會越來越恣意妄為, 因為驕傲造成自己和整體的受害。 這句智語「能幹的管治者要當心, 免得某些特殊的情誼危及整體的愛德。」是對管治者的叮嚀, 能幹者如此,對平庸者更要警惕。 《出師表》是諸葛亮在出征前寫的勸諫書, 提醒後主要成為一個明君該有的管治標準, 要疏遠阿諛奉承的小人,親近有才能的賢人, 要如此努力復興國家才有希望。 聖依納爵在句中所說的管治者, 是指在政治或公共事務權力的管轄和治理者, 而不是宗教信仰上的長上,管治者不要依靠人治, 仰賴和他人的私情來做事, 在沒有覺察中和一些人形成小圈子而妨礙公益。 今天除了極權統治外,管治者都有任期及接受監督, 因此對人公私分明並且一視同仁,就可以避免人的限度。 信仰給人的視野就是大家都是天主的子女, 因為天父我們成為兄弟姐妹,這就是博愛, 我對你好不是因為你是我的好朋友, 但是並不排除我跟你有好的交情, 這是在基本人與人之間的情誼, 在信仰機構中工作不是因為是敎友所以有特權。 整體的愛德,就是要識大體,顧慮到整體就會避免私意。 教宗本篤十六世《在真理中實踐愛德》通諭的序言, 針對世界經濟危機做回應(特別對貧窮人嚴重的後果), 基督徒在強調愛時, 要透過奉行真理以無私來實踐愛的使命。 主講/甘國棟 神父 收聽完整錄音 掃描QRcode 或 https://solink.soundon.fm/ToSIL 圖/神操第四周:與基督一同復活 註:廣告爲您收聽的平臺提供,歡迎分享福音 +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day ago
3 minutes

聖依納爵的靈修智語 Thoughts of St. Ignatius Loyola: For Every Day of the Year
十一月十九日┃藉神聖的奮鬥能逐漸克服絕望
“若受誘惑,要求助,希望和神慰會隨之而來, 特別是在逐漸克服絕望的神聖奮鬥中。” 您對誘惑的認識是什麼? 多少時候自己陷入誘惑而不自知, 所以在天主經/主禱文當中,耶穌教導門徒要向天父祈求, 「不要讓我們陷入誘惑,但救我們免於凶惡。」 我們對誘惑的認識來自經驗, 經驗越豐富代表自己的覺察力越強, 認識誘惑能幫助我們做出正確的回應, 正如耶穌面對三次誘惑一般, 他能夠正確的以聖經的話語對魔鬼做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使得牠離開,但牠仍會再等時機。(路4:13) 聖依納爵分享他的經驗, 「當你受誘惑的時候,你要求助於這項希望和心思: 就是神慰不久即將到來,特別要想到: 如果你藉著神聖的奮鬥,便能逐漸地克服絕望的掙扎。」 在誘惑中的神枯是信仰生活痛苦與挑戰的時刻, 也是浄化自己釐清並且接受恩寵的時刻。 《神操》辨別神類第一組的規則中,詳細地說明神枯是什麼? 在神枯中該持有的態度、如何自處及建議做出回應的各種方法。 受到誘惑是處於失落生命的危險中, 如果這時封閉自己不會求助等同於掉入陷阱中, 這時你要靠祈禱,藉著對天主的盼望和思念來得到幫助, 盼望神慰不久以後就會來到, 而且你要特別想到如果自己不是坐以待斃, 而是在做神聖的奮鬥, 你就會超越這個誘惑,持續接受善神的帶領。 你如何覺察到自己處於絕望的危機, 因為在絕望中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已經絕望了, 當時處於被蒙蔽而看不到什麼希望, 於是放棄掙扎就被毀滅。 信仰在這個時候卻能夠幫助人,在自我勉勵中得到光照, 當有了期待同時就培養出信仰的望德。 主講/甘國棟 神父 收聽完整錄音 掃描QRcode 或 https://solink.soundon.fm/ToSIL 圖/神操第三周:與基督同苦 註:廣告爲您收聽的平臺提供,歡迎分享福音 +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days ago
3 minutes

聖依納爵的靈修智語 Thoughts of St. Ignatius Loyola: For Every Day of the Year
十一月十八日┃合一和普世公益的敵人是隨波逐流
“輕蔑事物有助於雙方合一, 因為合一和公益最危險的敵人,就是慣於徘徊心中的自戀私愛。” 現在在流行什麼? 流行代表時代的潮流,是人們瘋狂追求的目標, 許多想擁有的渴望,您在乎現在流行什麼嗎? 流行的主流價值觀和做法,很容易掌控人的思想和做法, 當你接受後就會隨波逐流, 沒有自己想要確定追求的方向和目標, 只能依從環境潮流行事, 活在「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氛圍中, 就會造成活在自戀的以自我為中心, 自以為活在主流卻是活在虛幻中而不自知。 基督徒是生活在世界卻不屬於世界, 藉著彼此相愛活出天國的見證, 這是一個希望卻充滿挑戰的目標, 因為「原來世界上的一切:肉身的貪慾,眼目的貪慾, 以及人生的驕奢,都不是出於父,而是出於世界。」 (若2:16) 聖依納爵為我們分享對世界事物的貪慾是喪失新生命, 看不到天主祝福的阻礙,因此說: 「一切輕視事物之舉有助於雙方的合一, 因為在這類私愛中, 合一和普世的公益最危險的敵人乃是慣於隨波逐流。」 普世的公益和基督徒的合一就是愛,是天主愛的延伸, 最大的敵人就是貪慾, 表現在以自我為中心、自愛、自戀, 在對某些事物的過度看重,是雙方爭執衝突的來源, 因此無法合一。 明顯的例子就是在家庭中爭權益,在工作搶職務。 相對地,放棄自己的利益, 反而能成為多方衝突間聯繫與合一的中心。 因為無私,他人會看到真實的權益是什麼? 所以輕視事物就會帶來合一。 輕視事物不是那個東西不重要,而是它不妨礙你, 因此對於謙遜地操練就很重要, 因為會帶給你平心並且得到內在的自由。 主講/甘國棟 神父 收聽完整錄音 掃描QRcode 或 https://solink.soundon.fm/ToSIL 圖/神操第二周:與降生成人的基督相遇 註:廣告爲您收聽的平臺提供,歡迎分享福音 +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3 days ago
3 minutes

聖依納爵的靈修智語 Thoughts of St. Ignatius Loyola: For Every Day of the Year
十一月十七日┃祈求渴望擁有會說話的恩寵
“必須與近人往來時,應熱切渴求語言之恩。” 當您聽到「你這個人怎麼這樣講話」, 對象可能不是您,這時內心會有什麼感受呢? 想一想,您覺得自己是一個會說話的人嗎? 自己說的話總是能面面俱到讓人感覺溫暖, 或是有話直說讓人不知如何回應? 會說話不只是外在的語言應對,更是內心的交流, 因此除了要學習說話的技巧外, 更要培養一顆尊重及愛人的心。 這句智語說「與隣人在必要的事物上來往, 會說話的恩寵是我們很渴望擁有的。」 也就是說,你在必要的事物上跟人來往時, 要懂得怎麼說,而且會說。 聖依納爵點出「在必要的事物上來往」, 意思是指有些來往並非必要的, 所以有沒有必要來往,在行動前就要先考慮。 如果整天活動很多,卻不知道自己在忙什麼? 就必須檢視活動的內容是什麼? 哪些事情是可有可無,優先則是非有不可, 例如家庭、修道團體的共同時光,顯然是必要的, 可以促進彼此的認知,在互動關懐中感情更好。 會說話的恩寵,會說話的意思是會聆聽, 會聽才能好好的對話,並且和對方保持良好的關係, 換句話說沒有必要就不要得罪人,不要隨意反對人家。 聖依納爵並沒有具體的說明你要怎麼說, 而是說你要向天主求渴望擁有這個恩寵, 所以從整體來看,包括你說話的時機,什麼時候講? 用什麼方式講?說話的樣子如何?等等。 具體的說對心思細膩的人, 不要跟他講太細的東西,以免他更鑽牛角尖; 對於粗心大意的人,籠統的話對他沒有幫助; 對一個守規矩的人,不要給他太多的壓力; 對一個生活放蕩的人,則要清楚的告訴他界限在哪裡。 主講/甘國棟 神父 收聽完整錄音 掃描QRcode 或 https://solink.soundon.fm/ToSIL 圖/神操第一周:混亂失序的內在情境 註:廣告爲您收聽的平臺提供,歡迎分享福音 +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4 days ago
3 minutes

聖依納爵的靈修智語 Thoughts of St. Ignatius Loyola: For Every Day of the Year
十一月十六日┃全盤了解內在生命就更能助人
“長上愈了解下屬的內心世界, 就能更努力以愛和關懷去協助他們。” 我們聽到的、看見的人或發生的事, 只是一個觀點、視角, 不是那個人或事實的全貌和真相。 只有進入內在才有機會可以多一點認識。 人的内在極其複雜, 許多連自己也不一定能夠了解,外人更難窺見全貌。 寫日記是一個方法幫助人認識自己, 在省思時,透過與自己的相遇和對話, 可以看到自己當時更多的狀態。 日記內有許多個人的隱私,您可以和誰分享? 可以向誰透明的揭露自己所有的一切? 如果有,他/她就是一個愛我的人, 在他/她面前我感到安全、信賴和自由, 他/她的愛能夠包容我, 看到更多的自己並且幫助我成長。 聖依納爵很重視會士的服從, 長上和下屬的關係會決定服從願如何落實, 那就是下屬真實的視長上是天主的代表, 藉由訴心彼此建立心神合一的關係, 因此訴心在耶穌會非常重要,也就是這句智語所說的, 「長上能對下屬的內在生命作全盤地了解, 就愈能更勤快、以更大的愛心照顧,去幫助他們。」 換句話說當下屬可以自由地向長上揭露自己的一切, 長上就能夠更勤快、以更大的愛心照顧,去幫助他, 他在工作上就能夠更好的完成被派遣的使命。 因此人需要被好好地對待, 人不是物品不要用管理的方式對待, 情緒也不能用處理問題的方式做回應, 人需要用愛去照顧和關懷。 這句智語也可以應用在婚姻、親子、友誼 及職場等關係上,「以更大的愛心照顧,去幫助」, 就是亞魯伯神父禱詞中所寫的: 那攫住你想像的,將為一切事物著上色彩。 生命的美在肯開放自己讓別人為我著上顏色。 主講/甘國棟 神父 收聽完整錄音 掃描QRcode 或 https://solink.soundon.fm/ToSIL 圖/神操的四個歷程 註:廣告爲您收聽的平臺提供,歡迎分享福音 +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5 days ago
3 minutes

聖依納爵的靈修智語 Thoughts of St. Ignatius Loyola: For Every Day of the Year
十一月十五日┃與至公的教會心神合一
“天主教為大公教會, 正如一位新郎只配一位新娘, 而新人之間,只有同心合意。” 16世紀初在歐洲引發了宗教改革及教派分裂, 教會在此背景下為鞏固信仰核心, 強調至公、唯一是當時的重要課題, 回歸第一次尼采/尼西亞大公會議 為宣報信仰所訂信經中的這兩條內容。 聖依納爵用這句智語表達他的教會觀, 「至公的教會是唯一的, 因為正如新郎是一個,同樣新娘也是一個, 新郎新娘之間只有一個同樣的心神。」 在教會是基督的新娘的概念下,您如何看待自己的身分? 如何活出自己和耶穌基督的關係? 張春申神父從神學及聖經為我們講解二者的關係, 根據若望/約翰福音的思想, 耶穌為自己準備一個新娘就是祂的教會。 在加納婚宴中, 耶穌提早了自己的時刻,也就提前自己的婚禮。 所以婚宴中,真正的新郎是耶穌自己, 真正的新娘則是因奇蹟信從他的門徒以及聖母瑪利亞, 他們是教會的前身。 十字架上的死亡及復活是耶穌的救恩時刻, 他受難時,十字架下站著祂的母親與祂所愛的門徒, 他們便是教會、是耶穌的新娘。 所以,耶穌的時刻便是救恩完成的時刻, 也是祂的新娘、教會誕生的時刻。 梵二大公會議的《教會憲章》指出, 十字架上耶穌肋膀流出的血和水, 象徵教會的開端和發展,血和水象徵誕生; 所以,教會是因了基督的死亡及復活而建立。 現在人們在談到教會時, 會想到的是當信的道理、該遵守的法律、 不同的成員、聖堂、禮儀、聖經等, 但是,教會更重要的原素是相信耶穌基督的信友自己。 至公的教會指出天主的愛是博愛, 哪裡有天主那個地方就是教會, 因為天主的國不僅僅只是一個制度性的教會; 相對的,制度性的教會是反應天主的愛, 至公的敎會則是完整、圓滿的保存了天主的愛。 主講/甘國棟 神父 收聽完整錄音 掃描QRcode 或 https://solink.soundon.fm/ToSIL 圖/神操第四周:與基督一同復活 註:廣告爲您收聽的平臺提供,歡迎分享福音 +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6 days ago
3 minutes

聖依納爵的靈修智語 Thoughts of St. Ignatius Loyola: For Every Day of the Year
十一月十四日┃對有意戒除惡者要私下勸諫
“公開詆毁長上是有害的, 願意棄惡向善者則值得私下規勸。” 您對於詆毁的認知有多少? 知道詆毁的嚴重性嗎? 如果我說了或寫了一個人的負面事情, 但沒有意思要詆毁他,是否要負誹謗的法律責任? 基本上要看內容套用在一個普通人身上會有甚麼影響, 以一般人的合理思維為標準, 去判斷這些言論及字句的影響。 在此標準下如果所發布的事情已詆毁了某人, 便可能要負法律責任。 對一般人來說是如此, 對於長上或長輩更要謹慎表達自己的觀點或期待。 因此聖依納爵說:「一如公開詆毁長上是有害之舉, 同樣私下勸諫那些有意戒除惡者是值得的。」 在現代,這句智語可以應用在所有的人身上。 換句話說,你看到他人明顯的有問題, 可是你不要在公開的場合批評他,而是要私下的勸諫; 這裡不牽涉到信仰的問題, 前提是他有意改過,如果他沒有意思改過, 你的說法會造成他的自我防禦而沒完沒了, 也可能會造成他偏差得更厲害, 所以不要浪費時間或引發更大的衝突。 最重要的還是回到勸諫的核心,對方是否有意向善, 所以你要聆聽看看天主要你怎樣做? 不是隨著個人的情緒而抒發, 在分辨中要好好看天主希望我如何做正確的回應。 因此想要勸諫一個人,你的動機是什麼? 私下的勸諫就是不要因為自己的情緒, 造成在公開場合破壞他人的名譽, 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天主。 教宗方濟各說在這個複雜的世界, 面對問題時不要死死地抓住規則, 在聖神的引導下聆聽並看見自己要如何面對, 並且能夠以更有彈性的方法去做回應。 主講/甘國棟 神父 收聽完整錄音 掃描QRcode 或 https://solink.soundon.fm/ToSIL 圖/神操第三周:與基督同苦 註:廣告爲您收聽的平臺提供,歡迎分享福音 +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week ago
3 minutes

聖依納爵的靈修智語 Thoughts of St. Ignatius Loyola: For Every Day of the Year
十一月十三日┃對靈性起步者心窄往往有助益
“開始過新生活時, 心窄會給予靈性尚未成熟的腦袋,不小的幫助。” 您了解什麼是心窄嗎? 什麼事會造成自己的心窄? 心窄在中文的詞語中有各種解釋, 指心情煩躁、小心眼、氣度狹小、 胸襟狹窄、遇事不能自解等等, 這些說法和依納爵靈修的意義完全不同。 在蒙萊撒信仰皈依的過程中,聖依納爵因為心窄受盡痛苦, 他把這些經驗寫下說明及六個注意點, 「可幫助人察覺並認清什麼是『心窄』,什麼是仇敵的誘惑。」 (神操345) 走過個人心窄的歷程,聖依納爵分享了他的寶貴經驗, 「對一個在靈性空洞的心智而言, 尤其是對在善生之路剛起步的人而言,心窄往往大有助益。」 換句話說這是生命自然的過程, 生命的運作有各種樣式,所以人在反應時不要過猶不及, 因為人不像機器藉由開關來操控。 聖依納爵心窄的經驗是基於以前生活中的種種經驗, 在皈依時就造成他的心窄,過程中漸漸學習達到中庸, 這是為什麼他說心窄對人有好處。 依納爵靈修操練方法之一就是反其道而行, 就是心病需要心藥來醫治, 指對處於這種情況之下的人而言, 他並沒有說心窄對所有的人有好處, 句子中的「往往」就不是一定。 靈修操練對人的幫助, 是建立在《神操》原則與基礎所說的, 「在不被禁止而能自由選擇的事上, 必須保持平心,以及不偏不倚的態度」。 這就是聖依納爵所講的平心, 如果按照你的傾向,在選擇的時候, 自己自然的會選擇這個方向, 因此在皈依後就會改變往相反的方向走, 但不是要人相反自己自然的傾向, 而是因為舊我中有這種傾向, 所以你要努力調整自己,這樣才能夠達到中庸。 主講/甘國棟 神父 收聽完整錄音 掃描QRcode 或 https://solink.soundon.fm/ToSIL 圖/神操第二周:與降生成人的基督相遇 註:廣告爲您收聽的平臺提供,歡迎分享福音 +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week ago
3 minutes

聖依納爵的靈修智語 Thoughts of St. Ignatius Loyola: For Every Day of the Year
十一月十二日┃天主和善神為人帶來神慰
“天主及好天使會把真正的靈魂喜樂 傾注於靈魂內。” 找個時間好好回顧自己的生命歷程, 您是否發現一路行來得到許多天主及他人的幫助, 其中有些是意想不到的。 除了感謝天主外,您如何感謝這些人? 您如何稱呼他們?生命中的貴人、天使或恩人? 他們伸手協助或是使您轉危為安。 聖保祿的經驗是「天主使一切協助那些愛他的人, 就是那些按他的旨意蒙召的人,獲得益處」(羅8:28), 祂的救贖透過各種方式進行, 在信仰光照下我們會看出這些不是偶然而是恩寵。 您在什麼時候感到靈性的喜樂? 那是怎麼樣的狀態? 為您帶來什麼? 走過「徒步朝聖」的人最能體會這句智語所說的是什麼? 因為在路途中有太多的可能,許多不在人的掌握中, 這是為什麼這種朝聖要走路? 因為在走路時除了放慢生活的腳步外, 同時可以體驗天主以各種方式賜給我的恩寵, 聖依納爵自己所經驗的是 「給人靈注入真正的、靈性的、快樂的, 是天主和每位善神的作為。」 正如徒步朝聖每天都有驚喜, 生命旅程中的各種經驗也是如此, 只是自己有沒有去覺察而已, 在轉瞬即逝的他人、大自然中經驗生命的悸動, 當您感受到靈性的快樂是那麼真實, 並且肯定只有天主和善神才能做這個, 這就是神慰的經驗。 所以神慰的來源是天主, 還有一切跟天主有關係的「天使」, 現在的人說:你是我的天使,就是我受到了你的照顧。 聖經中天使的用語,在神操中聖依納爵用善神來說明; 愉快和喜樂是指靈性的狀態, 能夠同時也是情緒的快樂或歡樂, 但是不等於就是這樣的情緒。 善用神慰可以幫助人「抵抗仇敵,足以應付」。 (神操324) 主講/甘國棟 神父 收聽完整錄音 掃描QRcode 或 https://solink.soundon.fm/ToSIL 圖/神操第一周:混亂失序的內在情境 註:廣告爲您收聽的平臺提供,歡迎分享福音 +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week ago
3 minutes

聖依納爵的靈修智語 Thoughts of St. Ignatius Loyola: For Every Day of the Year
十一月十一日┃所選擇的是為愛主及合乎祂的旨意
“選擇前應該先自省, 愛物是否出於愛主,是否合乎天主旨意。” 「小孩子才做選擇」,您同意這句話嗎? 事實上生活中我們不斷的在做選擇, 只是有些簡單的事就直覺地做,重要的事才需要思索推敲, 甚至多方徵詢意見後才會做出決定。 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可能,您如何做選擇? 重大的選擇前您會做什麼? 活出信仰、天主的旨意是考量之一或是一切的基礎。 莎士比亞劇作中的哈姆雷特, 面臨「應該要活下去或是一死了之」的人生叉路, 這句話不只是選擇要生或死的意思, 而是面對死亡都不害怕就沒有什麼好恐懼的, 意思是「心靈如果自由,你就擁有全世界」, 換句話說自己要選擇的不是擺在眼前的問題, 是內心深處所擁有的狀態,這會決定你活出怎樣的生命。 依納爵靈修操練幫助人在一切事物中找到天主, 並且以愛回應祂。這句智語說: 「從事一項選擇時應先自省一番, 看看對任何事物所持的傾向, 是否僅出於對天主的愛並且顧及天主。」 換句話說,就是你在做選擇前內心需要有純正的意向, 因為自己渴望活出愛天主, 並且考慮到天主願意我活出怎樣的生活。 擁有愛天主及為天主而活的心, 重點首先在於習慣做自我覺察, 還沒有行動之前就先考量一番,自己行為的動機是什麼? 其次是做的目的是什麼? 能夠活出信仰的基礎就是愛天主,而且只是為天主。 一切來自愛自然會回歸愛, 聖若望在最後晚餐的敘述中說, 耶穌「知道自己是從天主來的,又要往天主那裡去」, 這位老師為門徒們洗腳並且立下彼此洗腳的命令。 當人願意這樣做,就是愛天主並且明白什麼是顧及天主。 主講/甘國棟 神父 收聽完整錄音 掃描QRcode 或 https://solink.soundon.fm/ToSIL 圖/神操的四個歷程 註:廣告爲您收聽的平臺提供,歡迎分享福音 +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week ago
4 minutes

聖依納爵的靈修智語 Thoughts of St. Ignatius Loyola: For Every Day of the Year
十一月十日┃足為人表的端莊使他人心平氣和
“讓你的謙遜成為善表,使人一見就得平安。” 是什麼樣的人,讓你只要一看見他/她就會心平氣和? 一個人的善能直接讓人感受到。 因此聖依納爵鼓勵會士弟兄, 「讓你的端莊足為人表,是的! 能敦促每個人只要看你一眼就心平氣和。」 以今天科學研究的話來說, 就是每一個人都是能量的磁場, 傳統信仰所說的善表就是能夠發出並接收正能量。 就像照顧嬰兒的慈母, 只要看一眼或做個簡單的動作小孩就會受影響; 成人則是在無形中受到影響卻不自知,這是潛移默化。 這個理論幫助我們用現代的眼光看靈修, 祈禱時有感覺或沒感覺就不重要了, 因為你是藉信仰跟天主相處,重點在信仰。 沒有信仰的人進入聖堂, 坐在那裡可能會感到無聊或如坐針氈, 認為何必在這浪費時間,但是有信仰就不一樣, 知道天主在這裡, 所以天主的能量會在看似無形中影響人。 就像在戶外陽光不強,但紫外線指數高,皮膚就會受影響。 在萬事萬物中發現天主是什麼? 無論是哪一種宗教信仰的人, 當心靈純潔的時候就可以看到天主。 你如何看待聖與俗? 當你能看到天主在這裡, 這個世界上就沒有俗,一切都是聖的, 聖不是物質而是天主的臨在。 聖保祿說:「所以誰若在基督內,他就是一個新受造物, 舊的已成過去,看,都成了新的。」(格後5:17) 在安養中心最美的風景或最吸引人的畫面是什麼? 是那些坐在聖體前為他們所愛、所關懷的人 及教會需要祈禱的長者們, 他們曾經在職場努力工作過, 現在好像什麼事都不能做,最能做的就是祈禱, 你只要看他一眼就會心平氣和。 主講/甘國棟 神父 收聽完整錄音 掃描QRcode 或 https://solink.soundon.fm/ToSIL 圖/神操第四周:與基督一同復活 註:廣告爲您收聽的平臺提供,歡迎分享福音 +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week ago
4 minutes

聖依納爵的靈修智語 Thoughts of St. Ignatius Loyola: For Every Day of the Year
十一月九日┃對錯誤的選擇該以善生和熱行來補償
“若未深思熟慮就做出可撤回的抉擇, 一旦悔悟, 就應以善良生活及熱忱行為做彌補。” 生活中許多時候需要做選擇, 有些無關緊要,有些重要的則會影響未來的生活, 尤其是個人的身分或職業。 這是為什麼有些修會會士在發願前, 或有些人在接受重要職務前會去做一個月神操, 目的就是希望透過祈禱、分辨,在神操的動力下找到天主的旨意。 對於那些已經做了選擇而無法改變者, 聖依納爵給予的建議是從「改善自己的生活和地位」著手。 這句智語說:「未經深思熟慮就打退堂鼓,此舉雖然合法, 然而他一旦後悔這麼做時,就應該以善生和熱行來補其錯誤的選擇。」 換句話說你沒有好好地考慮選擇的內容就輕易放棄, 雖然這是合法也是個人的自由, 如果沒有違反天主的旨意,但是後來看清楚了, 後悔自己當初沒有好好的考慮,你做出壞的而不是好的決定, 那麼就不要再糟蹋自己的生命, 要以良好的生活,多多幫助別人為他人服務, 來補償這個錯誤的選擇。 就如年輕的時候沒有好好用功唸書, 後來發現自己的錯誤並且後悔, 那麼就要加倍地用功進修,這就是悔改從善如流。 在信仰上是以前自己沒有聆聽天主, 現在才發現天主對我的愛,就好好用天主給我的恩寵, 要加倍地熱心跟隨耶穌,努力活出愛人如己, 而不是往回看活在懊惱中。 因此在信仰上要撤回一個已經做的決定前,必須先好好的考慮, 可是既然做了決定,後來發現後悔這個抉擇, 就要用熱心的行為來補償這個錯誤的選擇, 不要因為自己已經做了就無所謂, 你要為這個做補償而且要做的更好。 主講/甘國棟 神父 收聽完整錄音 掃描QRcode 或 https://solink.soundon.fm/ToSIL 圖/神操第三周:與基督同苦 註:廣告爲您收聽的平臺提供,歡迎分享福音 +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week ago
3 minutes

聖依納爵的靈修智語 Thoughts of St. Ignatius Loyola: For Every Day of the Year
十一月八日┃揭示他人的缺失就是表露自己的過失
“每當我們張揚別人的過失,就會顯露自己的弱點。" 您如何看待他人的過失或軟弱? 會包容接納、當面指出或是告訴他人? 張揚過錯使人的名譽受損, 論斷他人是非就會使自己失去純淨良善的心。 聖依納爵說:「揭示他人的缺失有多勤快, 也就同樣程度的表露自己的過失。」 意思是你批評那個人就是顯示你自己, 你揭別人的瘡疤就表示自己的受傷, 你越批評他就顯示自己是這樣。 你是否想過,自己批評他人的動機是什麼? 面對他人的缺失是一個痛苦的經驗, 因為別人的過失讓你感到不舒服, 身心的反應會讓你想要講出來。 心理學的研究說明人為什麼會這樣做, 因為你批評別人不會像批評自己這樣辛苦, 所以你用批評別人來代替批評自己,就是內心的投射作用, 目的是這樣比較不會痛苦, 換句話說你把自己的痛苦轉嫁給別人。 當我只看到別人陰影的時候就看不到自己, 所以這個人讓你不舒服,你當下的反應是希望他改變。 這句智語指出,此時他人像一面鏡子會讓我看到我自己。 所以你要培養覺察反省的能力, 就能看到問題不是在他而是在我, 我內在有什麼東西,需要去審視一下。 這是成熟和不成熟的人的區別,成熟的人會改變自己; 不成熟的人則想要改變他人和環境來適應自己, 以自我為中心,被自己一些還沒有解決的事所捆綁, 陷入自戀、自我陶醉中,認為我是最好的,問題在於別人, 他沒有按照或是不符合我的標準去做。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羅海瑟神父Fr. Richard Rohr說: 你自己的痛苦如果沒有找到轉化, 就會傳給別人或是加諸在別人身上。 主講/甘國棟 神父 收聽完整錄音 https://solink.soundon.fm/ToSIL 圖/神操第二周:與降生成人的基督相遇 註:廣告爲您收聽的平臺提供,歡迎分享福音 +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1 week ago
3 minutes

聖依納爵的靈修智語 Thoughts of St. Ignatius Loyola: For Every Day of the Year
十一月七日┃在愛中從善意看待他人的意見或主張
“基督徒應懷愛心,寧可以善意看待他人, 模擬兩可的看法或提議,也不指摘。" 您如何看待人的習性? 您認同三字經所說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或是接受荀子的「人性本惡」,防人之心不可無, 容易從防範、懷疑的態度回應他人。 這句智語說「對於他人可疑的意見或主張, 每個基督徒應在愛中(或懷著愛)從善意方面對待之, 而非加以譴責。」這是聖依納爵在神操開始前, 對講授神操者要提醒做神操者, 在未來三十天彼此交談的預先聲明或預設假定, 也可以應用在生活中和他人交往時要秉持的態度。 由於生活環境的罪, 在成長的過程中的學習會造成人個性的偏差, 人需要認清生命之道才能導正, 就是信仰中的皈依轉向天主。 以前的生活和天主唱反調卻不自知, 皈依時覺察自己的音和天主的音是不和的, 所以要學習持續聆聽天主的聲音, 才能和祂同步聆聽他人的聲音。 如同耶穌在福音中所說的 「你們應當慈悲,如像你們的父那樣慈悲。」(路6:36) 這就是德行,從培養這個好的習慣開始。 聖依納爵提醒,對於他人的言語, 當你可以用這種或那種想法解釋語句的內容時, 你要從好的方面來解釋。 因為人往往習慣從安全、自保的立場看待他人, 當你認為他是那個意思時,往往是自己的觀點, 認為他人就是這樣。 更好的方法是在愛中、用善意詢問對方是什麼用意, 如果他懂錯了我的意思便可予以善意的糾正, 倘若這還不夠,便該試著用一切適當的方法, 使他認清真理,避免彼此陷入僵局。 用靈修的話就是:你要默觀, 而不是批評或以道德衡量論斷對方。 主講/甘國棟 神父 收聽完整錄音 https://solink.soundon.fm/ToSIL 圖/神操第一周:混亂失序的內在情境 註:廣告爲您收聽的平臺提供,歡迎分享福音 +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weeks ago
3 minutes

聖依納爵的靈修智語 Thoughts of St. Ignatius Loyola: For Every Day of the Year
十一月六日┃備妥自己就能親近天主領受恩寵
“愈親近天主,就愈易領受祂的神聖恩惠。" 您覺得天主容易親近嗎? 什麼時候您和祂最最親近? 相對的,天主允許您親近祂嗎? 這和個人對天主的形象有關, 可以親近代表感受到祂的溫暖、親切、吸引人親近; 相反地則是可畏,如同面對一位嚴厲者, 雖然不會一見就逃之夭夭, 但相遇時會感到要保持距離以策安全。 天主按照祂的肖像造了人, 越靠近天主就越能看清真實的自己以及和祂的關係, 如同福音中法利塞人和稅吏在聖殿祈禱的內心狀態(路18:9-14), 法利塞人活在自我感覺良好中,看不到真實的自己; 稅吏則是看到自己的不堪、羞恥和困惑, 他認識自己,所以祈求天主施恩拯救。 聖依納爵在神操的開始, 幫助避靜者先覺察自己那些「不正的心情」(神操21), 並且祈求得到做神操的恩寵「戰勝自己,整理自己的生活」, 如此一來才能和天主合拍,祂的恩寵才能夠被我接收到。 和天主的連結不只在心靈更表達在關係上, 如同在人際關係上,有的人你渴望認識並想和他建立關係, 關係有不同的等級,親密關係是彼此揭露自己, 是最深也是最高等級的分享。 這句智語說 「越親近天主,就越備妥自己領受祂豐沛的神聖恩賜。」 換句話說,不是你準備好了天主才給你恩寵, 而是你整理自己的生活準備就緒, 就能發現並領受這個恩寵。 依納爵靈修操練的求恩, 不是看自己所渴望的,拼命求天主賞賜給你, 這是在人社會建構下的樣子。 所以你在求恩的時候要先打點好自己, 讓自己能開闊視野,發現天主已經給你的恩寵, 而不是求自己腦袋裡面所想要的東西。 主講/甘國棟 神父 收聽完整錄音 https://solink.soundon.fm/ToSIL 圖/神操的四個歷程 註:廣告爲您收聽的平臺提供,歡迎分享福音 +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weeks ago
3 minutes

聖依納爵的靈修智語 Thoughts of St. Ignatius Loyola: For Every Day of the Year
十一月五日┃服從的基礎在於對天主的信德
“不應質疑長上是優、是中還是差: 這種區分剝奪了服從的德性。" 「權威接受論」説明領導者發出的指令是否有效力, 決定於接受者而不是發佈指令者。 天主給人最大的恩寵是自由, 人擁有完全的自由, 甚至可以自由的違反創造他的天主的旨意, 濫用自由會付出昂貴的代價, 在天主前就要「遮掩自己赤裸的身體」。(創3:10) 因此,自願被管理、聽從指揮並不是人的天性, 而是要修練的德行。 關於在信仰內的服從,聖依納爵說: 「問題當不在於長上是好、中等或差勁: 這種區分使得服從蕩然無存。」 這句智語可以應用在所有有信仰的人身上, 因為服從的對象是天主不是那個人, 在信仰團體中長上代表天主, 在具體的生活中是透過人服從天主。 但是服從不能做狹隘的解釋, 否則長上會拿根雞毛當令箭, 這就不在服從的脈絡中, 原來服從是要幫助人事奉天主。 教會、長上、牧者要聆聽天主以帶領人事奉祂, 但是把自己變成天主就是錯亂。 換句話說信仰內的服從, 不是因為長上聰明、有才智或是有良好的品格, 那麼你的服從就沒有什麼德行, 服從長上不是服從他個人, 而是在具體的情況下透過他我服從天主。 傳統修道生活說長上代表天主, 因為在那個時代是這樣解釋, 在這個時代這樣說就會造成服從的困難。 服從的基礎在於對天主的信德, 我思考過自己的天主觀嗎? 外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詮釋, 內在的則和各人成長的經歷有關, 聖依納爵用簡單適合那個時代的方式講解, 這個時代用同樣的概念就容易被誤導, 服從不只是為修道人, 也是信仰生活面對天主的態度, 否則會認為服從和我沒有關係。 主講/甘國棟 神父 收聽完整錄音 https://solink.soundon.fm/ToSIL 圖/神操第四周:與基督一同復活 註:廣告爲您收聽的平臺提供,歡迎分享福音 +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weeks ago
3 minutes

聖依納爵的靈修智語 Thoughts of St. Ignatius Loyola: For Every Day of the Year
十一月四日┃放下俗物的牽掛會在靈修生活中前進
“愈與所有的親朋隔離,謝絕俗物, 靈修生活就愈進步。" 透過讀聖經、祈禱, 您是否感覺自己的靈修生活在進步? 或是雖然每天都做卻没有什麽收穫, 心裏還是覺得跟天主的關係並不親? 到底要採取什麼方法才能和天主更親近呢? 《孟子·公孫丑下》指出: 成功的三要素是天時、地利、人和, 可以應用在職場、各種競賽、作戰和愛情等等, 自然也可以應用在靈修生活中。 這句智語說:「人愈是退避所有的朋友與熟識的人, 以及種種人事的牽掛,應會在靈修生活中前進。」 這是指在做神操或避靜時應該持有的態度, 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得當也可以幫助靈修成長。 聖依納爵對於神操的過程有各種說明及附規, 按照操練的時間、地點及做神操者的需要, 讓講授神操者給予操練者指示。 這句智語出自神操的凡例20, 指做神操或避靜時要離開居住處去避靜院,越清靜越好, 理想是一個人住一個房間, 這樣每天可以自由參加彌撒和個別祈禱,不怕熟人煩擾, 這就是最好不要跟熟悉的人一起去做避靜, 因為和他人交談干擾自己和天主的互動, 在孤獨中當然受益更多。 聖依納爵指出:你的靈修生活無法進步, 是因為生活中有太多俗物的牽掛,俗物是指一切受造物, 把心力放在上面生命自然就變空虛, 因為失去了內在的自由, 所以靈修要進步必須專注於天主。 你去做避靜的目的是什麼? 所以聖依納爵告訴你要專心致志, 你需要外在的幫助,塑造一個安靜的環境, 幫助你和天主的關係建立起來。 在避靜時所持有的態度, 回到日常生活則要和近人在友愛中相處, 活出避靜時所經驗到天主的愛。 主講/甘國棟 神父 收聽完整錄音 https://solink.soundon.fm/ToSIL 圖/神操第三周:與基督同苦 註:廣告爲您收聽的平臺提供,歡迎分享福音 +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weeks ago
3 minutes

聖依納爵的靈修智語 Thoughts of St. Ignatius Loyola: For Every Day of the Year
十一月三日┃魔鬼的詭計 是縮短你設定的祈禱時間
“魔鬼常使的詭計是 縮短我們為默想或祈禱設定的時間。" 您在什麼時候會做默想? 用多少時間做默想呢? 做神操或在平日的默想、默觀等靈修操練, 聖依納爵給予一個心理時間, 每次務必用一個小時的時間; 要時常這樣努力,致使他回想起自己在每次操練時, 常常用了足足一小時,只多不少,因而感覺滿意才好。 因為仇敵慣常設法使這樣的默觀、默想或祈禱的時間縮短。 這是凡例十二,接著在十三做更清楚的說明: 在有神慰的時候滿全一個小時固然輕而易舉, 但神枯的時候就很難, 為抵抗神枯並戰勝誘惑常該在滿全一小時後再延長一些; 這樣不但熟悉如何抵抗仇敵,還能將牠打倒。 聖依納爵對於誘惑有深度的認知並且知道如何回應,他說: 「魔鬼常常採取這樣的行徑, 就是擱置我們預先安排好的默想或祈禱的時間。」 在緊湊的日常生活中,最容易被人犧牲或擱置的, 往往是預先安排好的祈禱, 因為沒有做不會立即看到惡果, 因為在祈禱時也很少會立刻看到善果, 這是為什麼你在祈禱的時候會感到很空, 因為如果是美好、充滿神恩, 一個小時,甚或兩個小時都會覺得時間很快就過去。 對祈禱感覺滿意,重點不在滿全一小時, 是我努力了,表達自己在祈禱上的忠信, 如同福音所說像等待主人回來的僕人一樣, 至於默想是否讓自己滿足又是另一件事。 因為你在做默想時如此努力去做, 就會使神枯轉化為神慰,雖然這不是必然產生。 這個時候另一個重要的態度是,神枯的時候如何自處? 不要改變既定的志向,擱置預先安排的祈禱時間, 魔鬼的行徑就破功了。 主講/甘國棟 神父 收聽完整錄音 https://solink.soundon.fm/ToSIL 圖/神操第二周:與降生成人的基督相遇 註:廣告爲您收聽的平臺提供,歡迎分享福音 +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weeks ago
3 minutes

聖依納爵的靈修智語 Thoughts of St. Ignatius Loyola: For Every Day of the Year
十一月二日┃節制及適度使善和德行得以維持
“若無節制及適度, 善良就變成邪惡,德行就變成劣行。" 您是否注意自己身體、心理及靈性的需求? 對飲食是否有感?取用是因為飢餓或嘴饞? 您可以分別其中的差別嗎? 有良好的感覺才能活得健康, 整合生活會幫助自己活出完整的生命。 依納爵靈修強調中庸、適可而止,這句智語說: 「缺乏節制及適度,善就變質為惡,而德行變成劣跡。」 在靈修操練中,聖依納爵自己吃過苦頭, 皈依初期在蒙萊撒時,為表示徹底的悔改, 他過度的做克苦卻把身體搞壞了, 因此他覺察節制及適度的重要, 採用的方法必須要幫助達到目的, 不對的方法反而使人受害。 這是為什麼有時有好心卻變成一件壞事, 好意變成一個不好的行為。 一位媽媽什麼事都替小孩做, 就成為溺愛,造成小孩心智長不大; 但是媽媽管教嚴厲,也可能造成小孩無法自主。 這句智語的重點是節制和適度, 也是依納爵靈修強調的張力,不要過猶不及。 神操「原則與基礎」結論所指出的幫助或妨礙, 就成為是否變質的準則。 傳統下的父親是家庭經濟的支柱,所以在外面賺錢養家, 當薪水有限,就要加班或兼職努力工作為了有更多收入, 就沒有時間和家人在一起享受親情和愛。 多賺錢使家人過得好是善意, 但是如果造成家人的關係緊張或冷漠變質為惡。 因此思考在物質生活什麼都要追求時, 努力賺錢就不是幫助家庭反而變成妨礙, 所以要調整是否可以過得簡樸一點, 或是可以讓孩子早一點獨立去工讀, 情願彼此多一點親情時間也不讓這段生活成為遺憾。 靈修幫助人在信仰生活學習找到平衡, 覺察使人在張力中產生很多的創意。 主講/甘國棟 神父 收聽完整錄音 https://solink.soundon.fm/ToSIL 圖/神操第一周:混亂失序的內在情境 註:廣告爲您收聽的平臺提供,歡迎分享福音 +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weeks ago
3 minutes

聖依納爵的靈修智語 Thoughts of St. Ignatius Loyola: For Every Day of the Year
十一月一日┃滿足靈魂渴望不在知識而在感受及品味
“滿足靈魂的渴望不靠豐富的知識, 而是內心對事物的感受及品嚐。" 什麼時候信仰讓您感到豐盛和滿足? 是在幫助他人、服務教會或是靈修祈禱的時候? 事後回顧依然感到滿滿的愛和內心的活力。 所以真正能滿足人的不是從外而來的, 心靈的滿足是由內而發, 這句智語「滿足靈魂渴望的,不在於豐富的知識, 而在於內在的感受以及對事物的品味。」是出自《神操》的凡例二。 靈性充滿不是頭腦運作的成果, 因此靈性的觸動和知識豐富是截然不同的。 人內在的推動會引起各種感受,這些感受有深淺的層次, 祈禱時的感受是比較深而且是動態的, 換句話說要進到生命的深處, 耶穌用生活化的方式告訴門徒,把船划到深處。 人生命內在深層的經驗,需要進入內心玩味品嚐, 這些感受的意義和對自己的影響。 生命的奧祕可以透過覺察靈魂的渴望得到滿足。 你打開聖經或彌撒經本讀一段聖言,讀完後有沒有感覺? 可能沒有什麼、可能覺得多了一些信仰知識、 也可能眼淚直流非常地感動。 讀完後仍然覺得經文的內容讓自己進入一種氛圍, 久久不能散去, 因為閱讀時有所觸動,碰到自己很深的地方產生共鳴。 覺察中有很多感受,但自己一時說不出那是什麼? 因為超過了自己的意識和理解,但是你知道發生了什麼, 內心深處的感動只可意會無法言傳, 這就是深層的生命經驗。 祈禱時被帶出的深層渴望,深深地影響我, 但當時我未必知道,需要覺察感受和品嚐, 去體驗不同的層次。 在《天地人共舞》書中冰山圖有相當完整的說明, 生活中的觸動在當時沒有反應, 回過頭再看時,靈魂的渴望就滿足了。 主講/甘國棟 神父 收聽完整錄音 https://solink.soundon.fm/ToSIL 圖/神操的四個歷程 註:廣告爲您收聽的平臺提供,歡迎分享福音 +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2 weeks ago
3 minutes

聖依納爵的靈修智語 Thoughts of St. Ignatius Loyola: For Every Day of the Year
《聖依納爵的靈修智語》是從聖依納爵和他的弟兄們 心與心的書信對談中所選錄出來的, 主題包括: 如何與天主、上帝的同在,和對主耶穌基督的愛, 以及他對耶穌會士弟兄在信仰生活的建言。 這些扎根於生活的分享,像調味的鹽或幽谷中的光, 幫助不同生活狀態的人得到啓發、挑戰他們, 或在其中得到勸勉和鼓勵, 使讀者每天在平凡務實中,活出愛。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