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Sports
TV & Film
Technology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221/v4/90/9a/20/909a20bf-f3f1-5ca7-3201-81f91ffef13f/mza_7178268853541337980.jpg/600x600bb.jpg
引人入腎
伊萊醫師
227 episodes
1 week ago

歡迎收聽"引人入腎",我是伊萊醫師...
常常會碰到許多人問關於健康的問題...
於是發想,以輕鬆聊天的方式跟大家分享
「正確的醫療常識」

希望大家能夠培養腎利思維,擁有健康人生唷!
聆聽時,若能夠佐以咖啡或小甜點風味更佳喔~

FB:https://www.facebook.com/dr.eli.lin
IG:https://www.instagram.com/dr.eli.lin
網站:https://drelilin.com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Medicine
Health & Fitness
RSS
All content for 引人入腎 is the property of 伊萊醫師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歡迎收聽"引人入腎",我是伊萊醫師...
常常會碰到許多人問關於健康的問題...
於是發想,以輕鬆聊天的方式跟大家分享
「正確的醫療常識」

希望大家能夠培養腎利思維,擁有健康人生唷!
聆聽時,若能夠佐以咖啡或小甜點風味更佳喔~

FB:https://www.facebook.com/dr.eli.lin
IG:https://www.instagram.com/dr.eli.lin
網站:https://drelilin.com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Medicine
Health & Fitness
Episodes (20/227)
引人入腎
EP. 221尿尿紅紅的就是血尿嗎?別慌!醫師教您分辨「假性血尿」

你是不是也曾經上完廁所,低頭一看發現馬桶一片紅,心裡涼了半截,想說「完蛋了!是不是腎臟出問題了?」
 
#假性血尿
先冷靜!尿液變紅不一定等於血尿,很有可能是「假性血尿」!所謂的假性血尿,並不是真的有血,而是尿液被某些「色素」染色。外觀上,通常是均勻的粉紅色或紅色,而且看起來是透明的,而真正的血尿可能顏色不均、混濁像洗肉水,甚至有血塊血絲!
 
▋ 造成假性血尿的原因
飲食因素 (最常見!)
有些食物含有天然色素,身體沒完全吸收就會從尿液排出來。像是紅心火龍果,這就是頭號染色劑!富含「甜菜紅素」,吃完 1-2 天內尿尿或便便都可能紅紅的。另外甜菜根跟火龍果一樣,也含有甜菜紅素。有些人吃大量的藍莓、黑莓也可能出現血尿,但比較少見。
 
藥物因素
某些藥物正常的代謝過程,就會讓尿液變色。像是肺結核藥物 (Rifampin) 會讓尿液、汗水甚至淚水都呈現橘紅色。泌尿道感染的止痛藥 (Phenazopyridine),也會讓尿液呈現深橘色或紅色。
 
很多人吃Phenazopyridine以為感染變嚴重,其實只是藥物顏色啦!
 
▋ 如何分辨真假血尿
 
發現尿液變紅時,先別緊張,可以先問自己2個問題:

  1. 回想 24 小時內...「我是不是有吃到紅心火龍果或甜菜根?」、「我是不是正在吃肺結核或泌尿道止痛藥?」
  2. 檢查有沒有其他症狀?假性血尿通常「只有顏色改變」這一個症狀。如果除了尿尿變紅色,還合併以下任何症狀,那就要高度懷疑是「真血尿」,像是排尿時疼痛、有灼熱感、一直想上廁所(頻尿)、很急(急尿)、下腹部悶痛、或敲後腰會痛,以及伴隨發燒或發冷

 
如果尿尿變紅色,但無法用食物或藥物解釋,或者持續超過 2 天,又合併任何不適症狀,就務必到腎臟科門診報到,透過尿液檢查,由醫師判別血尿的原因喔!

引人入腎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dr.eli.lin
引人入腎IG: https://www.instagram.com/dr.eli.lin
本集圖文:https://drelilin.com/ep-221_false_hematuria
任何合作邀約請洽:drelilin2020@gmail.com
 
讓我們培養腎利思維,擁有幸福人生~

Support this show: https://dr-eli.firstory.io/join
Leave a comment and share your thoughts: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dx64qzbrxpf08803n8htudk/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week ago
8 minutes

引人入腎
EP.220 護腎大作戰:腎臟病治療的「三大基石」

【114年地價稅開徵!!】

12/1前,使用手機掃描繳款書上QR Code輕鬆繳納地價稅。11月跟著臧芮萱一起多元管道自由選,e化繳納最輕鬆!

114年地價稅開徵宣導短片: https://fstry.pse.is/8apue4

------以上為財政部廣告------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沃爾司輕植蛋白飲,享受手搖飲的口感又能內在營養滿分,外在美型發光。

含有20g植物蛋白質,膳食纖維增加飽足感,

7種超級食物配方一次補充所需的營養素,維生素C幫助抗氧化。

添加美國專利檸檬萃取物,促進新陳代謝。

連結: https://fstry.pse.is/8au8mf


—— 以上為播客煮與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醫師,我得了腎臟病,到底該怎麼辦?要怎麼治療?」
 
#腎臟病治療的三大基石
這個問題,不只是一般民眾,就連許多非腎臟專科的醫護人員,可能都有點模糊。感覺腎臟病的治療很神秘、很複雜?事實上,我們有非常清楚的「治療指引」可以依循,這就像腎臟的「維護手冊」,而國際上最知名的就是 KDIGO 指引。依據最新的 KDIGO 建議,現代腎臟病治療的核心策略,主要就是站穩「三大基石」:

  1. 腎臟健康的基石 (生活習慣)
  2. 第一線核心藥物 (鐵三角)
  3. 併發症的處理 (對症下藥)

 
▋  基石一:腎臟健康的根本——生活習慣調整
這雖然是「老生常談」,但絕對是所有治療中最根本、最重要的一環!在開始吃藥前,請先做到這四點:

  • 健康飲食:
  • 低鹽:外食、醬料、零食的鈉含量幾乎都超標!高鹽會增加腎臟負擔,讓血壓飆高。
  • 適量蛋白:注意,是「適量」不是「低蛋白」。許多人怕肌少症狂補高蛋白,反而更傷腎。一般建議控制在每公斤體重 1 公克以下。
  • 足量蔬果:維持腸道健康、排便順暢。
  •  規律運動:
  • 目標是每週至少 150 分鐘的中高強度運動(快走、游泳、騎單車等)。
  • 沒有習慣的人,請「量力而為、循序漸進」。今天散步 15 分鐘,也很棒!
  • 嚴格戒煙:

這一點,沒有任何模糊空間!抽菸不只傷肺,更是腎功能惡化的重大殺手。 很多患者腎功能變差,都跟數十年的菸齡有關。

  • 體重管理:

肥胖已是腎臟病的重要危險因子。可以想像,100 公斤的人跟 60 公斤的人,腎臟要排除的毒素量是完全不同的。建議 BMI 控制在 18.5 至 24 的健康範圍。
 
▋  基石二:第一線關鍵藥物——治療根本的「鐵三角」
很多人以為西醫是「治標」,只處理症,狀那可就大錯特錯了!高達九成的早期腎病患者根本沒有不適,我們的治療重點反而是「治本」——解決造成腎臟損傷的上游問題。
 
1. SGLT2 抑制劑 (排糖藥):
這藥最初是血糖藥,但後續研究證實,它對心臟和腎臟有顯著保護效果,即使是沒有糖尿病的腎臟病患也同樣有效!目前已是延緩腎功能惡化的核心藥物。

  1. 血壓控制 (RAS 阻斷劑):

高血壓是腎臟的頭號敵人,目標是將 收縮壓控制在 120 mmHg 以下。首選的 RAS 阻斷劑 (如 ARB) 能幫助腎臟的「出球小動脈」擴張,降低腎絲球內部壓力,達到長期保護效果。
3. 降血脂 (Statin 類藥物):
高血脂會造成動脈硬化,腎動脈當然也會。Statin (史他汀) 這類藥物可稱為「血管的清道夫」,積極控制膽固醇(如 LDL 低於 100 甚至 70 mg/dL)對護腎至關重要。
 
▋ 基石三:對症下藥——積極處理併發症
當腎功能持續下降,身體開始出現各種問題時,第三個基石就是針對這些併發症進行處理。

  • 血糖控制:台灣約有五成洗腎病人是因糖尿病引起的。除了 SGLT2 抑制劑,近年很紅的 GLP-1 (瘦瘦針),也證實對糖尿病腎病變有保護效果。
  • 進階血壓控制:如果 RAS 阻斷劑不夠力,醫師會加入 MRA 等其他對腎臟有益的降壓藥。
  • 常見併發症:
  • 貧血:腎臟功能變差,無法製造紅血球生成素 (EPO),可能需補充鐵劑或打 EPO、吃新型口服藥 (HIF-PHI) 等。
  • 骨病變:腎臟無法平衡鈣、磷,導致骨鬆或高血磷。
  • 代謝性酸中毒:身體的酸性廢物累積,需要藥物(如小蘇打片)來中和。

 
▋ 指引是地圖,追蹤是關鍵
這份治療指引(維護手冊),最重要的目的是讓病友與主治醫師有良好的溝通基礎,絕對不是讓大家「照表操課」自行用藥!醫療不是「瞎子摸象」,最重要的就是定期的風險評估,醫師必須透過定期的抽血、驗尿,來客觀追蹤腎友的腎臟指標。指標變好,代表目前的維護方式正確;指標變差,醫師才能及早介入修正。
 
引人入腎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dr.eli.lin
引人入腎IG: https://www.instagram.com/dr.eli.lin
本集圖文:https://drelilin.com/ep-220-kidney_disease_treatment
任何合作邀約請洽:drelilin2020@gmail.com
 
讓我們培養腎利思維,擁有幸福人生~

Support this show: https://dr-eli.firstory.io/join
Leave a comment and share your thoughts: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dx64qzbrxpf08803n8htudk/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2 weeks ago
15 minutes

引人入腎
EP.219 剛確診糖尿病,為何不能「先只靠飲食運動」?

路口是交通事故最常發生的地點之一。
駕駛朋友,行經路口要減速慢行、停讓行人;
行人朋友,要遵守號誌、走斑馬線,才能保障自身安全。
交通安全,需要你我共同守護。
以上廣告由交通部及台中市政府新聞局提供


—— 以上為 FMTaiwan 與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我剛被診斷有糖尿病,我可以先不吃藥,靠運動飲食控制嗎?
 
#新診斷的糖尿病
在門診,很多新診斷的糖友都會這樣問我,畢竟「西藥傷肝腎」、「一日吃藥、終身吃藥」的想法深植人心,即便我們每天苦口婆心發文告訴大家「西藥不是你的敵人,是你的神隊友」,但還是有不少糖友寧願先相信自己的意志力,想要透過飲食運動改善病情。
 
並不是說飲食、運動不重要,這兩項也是控制糖尿病的重點,但透過藥物的介入,可以讓整個過程更有效率,甚至最後不需要藥物控制,也能把血糖維持得很好。(勵志故事貼在下方留言區)
 
▋ 迷思一:我能靠意志力控制糖尿病
許多患者承諾會「好好控制飲食」、「會好好運動」,但現實往往充滿挑戰。
很多病友確診當下,決定先不吃藥,三個月後回診,糖化血色素卻直線上升。經詢問才發現,他們往往因為工作忙碌、外食不便、下班太累等「時空背景因素」,導致飲食和運動計畫難以落實。
▋ 迷思二:晚一點再控制,沒什麼大不了吧?
「就算我晚一年才開始認真控制血糖,真的有差嗎?」
答案是:有差,而且差別巨大。
根據英國一項大型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的實驗數據,研究人員將新診斷的糖尿病患者分為兩組:

  1. 立即積極控制組:立刻開始治療,目標將糖化血色素控制在 7.0%。
  2. 延遲積極控制組:先放任一年,一年後才開始積極控制血糖。

結果發現,僅僅延遲一年才開始積極控制,未來發生嚴重併發症的風險便大幅增加:

  • 心肌梗塞 風險增加 1.7 倍
  • 腦中風 風險增加 1.5 倍
  • 心臟衰竭 風險增加 1.6 倍
  • 總體心血管與腦血管疾病 風險增加 1.6 倍

只因為晚了一年,未來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的機率就高出了五成以上。
▋ 面對糖尿病的正確策略

  1. 飲食與運動是「基本盤」: 這是患者本來就該做到的基礎。如果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即使吃了藥、甚至打了胰島素,血糖也很難控制得好。切勿以為用了藥就「無敵」,反而暴飲暴食。
  2. 藥物介入是「王道」: 當糖化血色素已經明顯偏高時(例如超過 7.5%,或高於個人目標值 1.5% 以上),代表身體的胰島素功能已經不足以應付現狀。

 
所以,假如身邊有親朋好友剛診斷糖尿病,卻不願意面對現實,不妨把這篇傳給他們參考,吃西藥不可怕,可怕的是自作聰明用了一堆非正統的方式自己當醫生!

引人入腎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dr.eli.lin
引人入腎IG: https://www.instagram.com/dr.eli.lin
本集圖文:https://drelilin.com/ep-219-diabetes
任何合作邀約請洽:drelilin2020@gmail.com
 
讓我們培養腎利思維,擁有幸福人生~

Support this show: https://dr-eli.firstory.io/join
Leave a comment and share your thoughts: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dx64qzbrxpf08803n8htudk/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3 weeks ago
5 minutes

引人入腎
EP.218 五十肩越休息越嚴重?若是不動,小心關節更卡!ft. 台中市立老人復健綜合醫院 運動醫學科主任 謝尚霖

順暢,更孅盈!天后級代謝力

翰方御品順孅茶由曾柏翰中醫師研發,金鐘影后苗可麗代言。精選7大漢方,有效促進新陳代謝、幫助排便順暢,找回美麗線條。

專業、安心、有效!全館999免運,註冊會員再領$200優惠券

https://fstry.pse.is/899gwf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沃爾司輕植蛋白飲,享受手搖飲的口感又能內在營養滿分,外在美型發光。

含有20g植物蛋白質,膳食纖維增加飽足感,

7種超級食物配方一次補充所需的營養素,維生素C幫助抗氧化。

添加美國專利檸檬萃取物,促進新陳代謝。

連結: https://fstry.pse.is/8au8mf


—— 以上為播客煮與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肩膀卡卡不舒服,千萬不要動,多休息才會好
這是真的嗎?
 
#五十肩
你是不是也常常這裡痠、那裡痛,特別是「肩膀」這個重災區?當肩膀痛起來的時候,你第一個想到的解決方法是什麼?是衝去按摩店推拿抓龍?還是買一堆痠痛貼布貼好貼滿?或是覺得「啊~肯定是太累了,多休息幾天就沒事了」?
 
小心!如果你的肩膀是越休息越僵硬,手越來越舉不起來,甚至影響到晚上睡覺... 那你可能就搞錯重點啦!這很可能就是「五十肩」的警訊!
 
這次我們特別邀請到 #台中市立老人復健綜合醫院 #運動醫學科主任 #謝尚霖醫師,為大家專業破解關於五十肩最常見的四大迷思!看看你中了幾個?
 
▋ 迷思一:肩膀痛多休息就會好?
 
錯! 五十肩的根本問題就是關節囊「不動」才造成的沾黏。所以,休息只會讓你的肩膀「黏」得更嚴重!正確的做法是在醫師指導下,先適度止痛,再搭配溫和的伸展活動喔!
 
▋ 迷思二:急性發炎,到底該冰敷還熱敷?
 
答案是:熱敷!在準備做伸展運動前,可以先沖個熱水澡或局部熱敷。這樣能讓肌肉放鬆、血管擴張,後續的活動會更順利,效果也更好!
 
▋ 迷思三:得到五十肩,就一定要開刀?
 
不一定!絕大多數的患者,透過藥物、居家運動、物理治療或關節囊擴張術等非手術方式,都能獲得很好的改善。只有在沾黏極度嚴重或合併其他問題時,才會考慮手術介入。
 
▋ 迷思四:打類固醇很傷身,最好不要碰?
類固醇是目前最有效的消炎藥物,對於急性期的劇痛,效果非常顯著。只要由專業醫師評估、在嚴格控制的頻率下使用,適時適量的類固醇注射是相當安全的治療選項,不用過度擔心!
 
▋ 你的肩膀「卡關」了嗎?
如果發現自己手無法順利摸到後腦杓、摸不到對側肩膀,或是無法向後伸到臀部,甚至影響到睡眠,千萬別再忍耐,五十肩是可以有效治療的!中部的朋友不妨參考 謝尚霖醫師 的門診,由專業的運動醫學科醫師為您評估,才能盡快告別「卡卡肩」,重拾靈活無礙的好生活!

引人入腎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dr.eli.lin
引人入腎IG: https://www.instagram.com/dr.eli.lin
本集圖文:https://drelilin.com/ep-218-frozenshoulder
任何合作邀約請洽:drelilin2020@gmail.com
 
讓我們培養腎利思維,擁有幸福人生~

Support this show: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dx64qzbrxpf08803n8htudk
Leave a comment and share your thoughts: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dx64qzbrxpf08803n8htudk/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month ago
38 minutes

引人入腎
EP.217 糖尿病有機會不用吃藥!西醫治療助達成「無藥人生」

順暢,更孅盈!天后級代謝力

翰方御品順孅茶由曾柏翰中醫師研發,金鐘影后苗可麗代言。精選7大漢方,有效促進新陳代謝、幫助排便順暢,找回美麗線條。

專業、安心、有效!全館999免運,註冊會員再領$200優惠券

https://fstry.pse.is/899gwf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糖尿病吃西藥不會好,一旦開始就只能一直吃」這句話是真的嗎?
 
#糖尿病
#無藥人生
大家都知道,造成腎臟病的其中一大主因,就是糖尿病,所以一旦確診糖尿病,我們醫師都會希望病人配合積極服藥。
 
但是很多人認為,「糖尿病吃西藥不會好,一旦開始吃就必須一直吃」,或是「吃這麼多藥容易傷腎臟,最好不要吃啦!」…好一點的病人可能單純透過飲食運動控制,極端一點的,可能食用來路不明的保健食品,認為這樣總比吃西藥好。
 
但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臨床經驗以及許多大型研究發現,糖尿病只要早期介入,並且積極配合醫囑治療,是有可能可以完全不用吃藥的!
 
不過這不代表完全沒有糖尿病喔,畢竟胰臟已經受損,它的效能比正常人低,所以假如沒有繼續好好控制飲食、運動,還是有可能復發。
 
▋ 張先生的故事
30出頭的張先生因為肛門膿瘍住院治療,他平常喜歡炸雞、蛋糕、珍奶這類精緻、高碳水化合物的飲食,導致體重破百,也不愛運動,從沒做過健檢,這次住院才發現自己有嚴重糖尿病(糖化血色素13.2)!
 
當下他相當震驚,加上治療肛門膿瘍痛苦的過程,讓他下定決心好好治療糖尿病,除了告別NG飲食,也開始運動,並配合施打胰島素和口服降血糖藥,6個月後糖化血色素回到正常人的標準(5.8),這樣的數字又維持1年,達到完全不用吃藥的境界,整個人也瘦得非常健康,讓他不禁大呼:「以前做任何事都覺得氣喘吁吁,一次減掉這麼多體重,整個人變得好輕鬆,腰痠背痛也完全消失了!」
 
所以,好好配合醫囑吃藥/施打胰島素控制糖尿病,對你的健康絕對有益無害,臨床上太多勵志的例子了,希望張先生的故事能鼓勵正在對抗糖尿病的朋友,「只要你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喔!」
 

Support this show: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dx64qzbrxpf08803n8htudk
Leave a comment and share your thoughts: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dx64qzbrxpf08803n8htudk/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month ago
15 minutes

引人入腎
EP.216 你的腎臟健康嗎?從「腎絲球過濾率」看懂腎功能!

沃爾司輕植蛋白飲,享受手搖飲的口感又能內在營養滿分,外在美型發光。

含有20g植物蛋白質,膳食纖維增加飽足感,

7種超級食物配方一次補充所需的營養素,維生素C幫助抗氧化。

添加美國專利檸檬萃取物,促進新陳代謝。

連結: https://fstry.pse.is/8au8mf


—— 以上為播客煮與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大家都知道,肝癌是沉默殺手,但你知道嗎,慢性腎臟病也是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發生喔!
 
#腎絲球過濾率
由於腎臟較少神經分佈,腎臟病早期沒有明顯症狀,通常出現蛋白尿、水腫、貧血、倦怠無力等症狀時,就代表有腎臟病了!所以定期健康檢查就是我們對抗這個「沉默殺手」的最佳武器,而健檢驗的其中一個項目--腎絲球過濾率,就是普遍用來評估腎功能的指標。
 
▋ 什麼是腎絲球過濾率?
腎絲球過濾率,顧名思義,指的是血液經過腎臟中一個叫腎絲球的結構時,每分鐘被過濾出去的血漿容積。它直接對應我們腎臟功能的好壞,是普遍用來評估腎功能的主要指標。
可以將腎臟想像成一座「淨水廠」,而腎絲球就是淨水廠裡的濾網。腎絲球負責將血液中的廢物和多餘水分過濾出來,形成原尿,然後再經由腎小管進行必要的再吸收(例如回收糖分)和分泌(例如排出肌酸酐、尿酸等),最終形成尿液排出體外。
腎絲球過濾率,衡量的就是這個「濾網」的工作效能。如果效能好,數值就高,代表腎功能越健康。
 
▋ 數字異常不等於慢性腎臟病
這時候很多人就會問了,假如我腎絲球過濾率74,是否代表我有腎臟病?請注意,當報告上看到數字落在某個區間,並不代表立刻就是「慢性腎臟病」患者。
慢性腎臟病 (CKD) 的定義是:腎臟的結構或功能異常,持續超過三個月。因此,要確診為慢性腎臟病,除了腎絲球過濾率異常之外,醫生還需要評估:

  1. 時間性: 腎功能異常是否持續三個月以上?
  2. 蛋白尿: 是否有持續的蛋白尿?(這是腎臟受損的重要訊號)
  3. 結構異常: 腎臟影像學檢查(如超音波)是否顯示結構異常?

如果腎絲球過濾率數字在 60 以上,且沒有蛋白尿或結構異常,通常無需過度擔心。
 
▋ 常見迷思:腰痠與腎臟的關係
許多人一覺得腰痠,就立刻聯想到「是不是腎臟出問題了?」

  • 腰痠多與肌肉骨骼相關: 大部分的腰痠、腰痛,與姿勢、肌肉拉傷或骨骼問題相關。如果調整姿勢(如躺下、墊枕頭)後疼痛會緩解,通常是肌肉骨骼問題。
  • 腎臟是一個「遲鈍」的器官: 腎臟本身的神經分佈較少,對疼痛並不敏感。
  • 腎臟相關的疼痛: 腎臟會引起疼痛通常是因為急性、劇烈的病變,例如:
  • 腎結石: 結石堵塞輸尿管引起的絞痛,疼痛程度極高,常讓人坐立難安。
  • 嚴重泌尿道感染或腎盂腎炎。
  • 腎功能不好不會導致腰痠: 慢性腎功能不好(eGFR 下降),在第四期、第五期前,幾乎不會有任何症狀,更不會直接引起腰痠。

因此,如果腎功能數字在正常範圍,不需因單純的腰痠而過度緊張。
 
不曉得這樣說明,大家是否對腎絲球過濾率有了基本的概念呢?建議年滿 30 歲以上的朋友,或是有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都應該定期進行健康檢查,並從報告中拿出腎絲球過濾率、肌酸酐、尿蛋白這幾項指標來做解讀。提早發現潛在的問題,才能及時進行保養和預防喔!

引人入腎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dr.eli.lin
引人入腎IG: https://www.instagram.com/dr.eli.lin
本集圖文:https://drelilin.com/ep-216-你的腎臟健康嗎?從「腎絲球過濾率」看懂腎
任何合作邀約請洽:drelilin2020@gmail.com
 
讓我們培養腎利思維,擁有幸福人生~

Support this show: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dx64qzbrxpf08803n8htudk
Leave a comment and share your thoughts: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dx64qzbrxpf08803n8htudk/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month ago
25 minutes

引人入腎
EP.215 藥物不要吃太多,會不會對腎臟比較好?

🎧聽藝人苗可麗說:「他每次清醒時就說,你們照顧我辛苦了」 👉 https://fstry.pse.is/89kjr9

照顧人生無法預期何時來!「先來一杯 我們再聊」節目聆聽照顧者、陪你預備長照未來!點擊連結,讓我們有機會不在照顧困境掙扎。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吃這麼多藥,真的比較不好嗎?
 
很多人對「吃藥」有莫名的恐懼,常常會擔心:「副作用會不會很大?」、「藥性是不是會累積在身體裡?」,所以不少慢性病患者會自己偷偷減藥。
 
尤其是「三高」的病人(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最常先停掉的,就是「降血脂藥」!
 
但當我問病人:「是不是因為藥物副作用讓你不舒服?」答案往往很意外:「沒有不舒服啊!只是覺得高血脂也沒感覺,不吃應該也沒關係吧?」事實上,這樣的想法很危險!
 
▋ 藥物不是毒藥,而是治療的工具
很多人把藥物當成「外來物」,甚至覺得「十藥九毒」,吃越多對身體越傷。但臨床上有許多證據顯示:藥物「合併使用」反而能降低死亡率,延長壽命。
 
以 心臟衰竭 為例,最新的治療有「四本柱」:
✅ ARNI/ARB
✅ β受體阻滯劑(BB)
✅礦物皮質受體拮抗劑(MRA)
✅ SGLT2i
 
根據《美國心臟病學雜誌》的研究,四種藥一起使用,能把心血管死亡或住院的風險降到最低,比單吃一種藥安全又有效。
 
換句話說:不是吃藥越少越健康,而是正確的藥物組合,才能幫助你活得更久、更好。
 
當然,每個人能承受的藥物組合不同,醫師在開立藥物前,會先評估心臟、腎臟、血液檢查等狀況,絕對不是隨便「一次塞一堆藥」給你。
 
畢竟藥物就像工具一樣:
🔹降血壓藥 → 預防中風、心臟病
🔹降血糖藥 → 避免腎臟壞掉
🔹降血脂藥 → 減少動脈硬化
 
甚至有些藥物後來還找到新用途:

  • 糖尿病的排糖藥(SGLT2i),現在用來保護心臟、腎臟
  • 威而鋼本來是治肺高壓,後來才變成「男性小藥丸」

 
所以~給正在吃慢性病藥物的朋友一句提醒:千萬不要自己停藥或減藥!
因為:不吃,風險更高(中風、心肌梗塞、住院);吃了,醫師會幫你定期追蹤,調整到最安全的劑量,只要搭配規律回診+檢查,再加上良好的生活習慣,藥物其實不是你的敵人,而是保護你健康的重要幫手喔!
 
如果你也曾經有「藥吃太多、身體會壞掉」的疑慮,這篇貼文就是寫給你的!也把它分享給正在吃藥卻想偷停藥的家人朋友吧!

引人入腎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dr.eli.lin
引人入腎IG: https://www.instagram.com/dr.eli.lin
本集圖文:https://drelilin.com/ep-215-藥物不要吃太多,會不會對腎臟比較好?
任何合作邀約請洽:drelilin2020@gmail.com
 
讓我們培養腎利思維,擁有幸福人生~

Support this show: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dx64qzbrxpf08803n8htudk
Leave a comment and share your thoughts: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dx64qzbrxpf08803n8htudk/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month ago
7 minutes

引人入腎
EP.213 海釣老饕腎功能異常 竟是天天吃深海魚致砷中毒!ft. 台中榮總 臨床毒物科主任 鍾牧圻

【114年地價稅開徵!!】

12/1前,使用手機掃描繳款書上QR Code輕鬆繳納地價稅。11月跟著臧芮萱一起多元管道自由選,e化繳納最輕鬆!

114年地價稅開徵宣導短片: https://fstry.pse.is/8apue4

------以上為財政部廣告------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天天吃深海魚,小心吃到砷中毒
 
#砷中毒
魚類含有豐富DHA,為了小孩的健康發展,我們家餐桌上幾乎天天都有各式魚類料理。前陣子看到這個新聞,居然有人吃魚吃到腎功能衰退,原來是砷中毒所致!再看一下受訪醫師,竟然是我的好朋友兼我很景仰的人--台中榮總臨床毒物科主任鍾牧圻,就決定邀請他來和大家分享,中榮腎臟科團隊當時是如何發揮柯南精神,透過抽絲剝繭的方式找出這位海釣大哥腎功能突然衰退的原因!
 
▋ 海釣老饕吃魚吃到中毒
這位台商大哥只要閒暇無事,就會跑到海邊釣魚,因此,每天餐桌上一定有美味的深海魚。但在某次的健康檢查,發現自己的腎功能下降,令他相當不解:「我每天早睡早起,飲食清淡,家裡沒有人洗腎,也沒有抽煙喝酒習慣,怎麼會得腎臟病?」
 
在排除其他常見病因後,鍾主任為他進行重金屬檢查,竟發現他的尿液砷含量超標將近 6 倍!經詢問病史、生活習慣後,才發現原來這位大哥長期吃深海魚,因為深海魚中含有大量的砷,才會導致砷中毒!在停止大量食用海魚並接受治療後,這位大哥的腎功能也奇蹟般恢復至正常值。
 
▋ 什麼是砷中毒?
砷就是俗稱的砒霜,我們在古裝劇常常看到後宮為了爭鬥,使用砒霜作為毒殺他人的工具。日常生活中,砷可以透過以下途徑進入我們身體:

  • 受汙染的地下水或農作物:在過去,台灣部分地區曾因地下水受砷污染而引發烏腳病,導致居民皮膚病變和末梢血管病變。
  • 深海魚類與貝類:在食物鏈中,砷會從小魚累積到大魚,特別是深海魚類和甲殼類、貝類等,更容易累積較高濃度的砷。
  • 來源不明的保健食品:某些藻類(如藍綠藻、螺旋藻)和中草藥,可能在生長或製作過程中吸收或混入重金屬,若未經過嚴格檢驗,長期服用可能導致砷或其他重金屬超標。
  • 工業暴露:從事半導體等特定工業的人員,也可能因工作環境而接觸到砷。

 
▋ 砷中毒的症狀
大多數人不太可能因飲食而導致急性砷中毒,除非是攝入高濃度的提煉物(如砒霜)。
 
急性中毒的症狀通常包括:

  • 腸胃道不適:嚴重的腹瀉,甚至血便。
  • 心血管問題:心律不整。
  • 神經系統症狀:昏迷。

 
更需警惕的是慢性砷中毒,它往往沒有立即明顯的症狀,但長期下來會造成嚴重傷害:

  • 腎臟與肝臟損傷:不明原因的腎功能下降或肝臟發炎,就可能是慢性重金屬累積的表現。
  • 癌症風險:世界衛生組織已將砷列為第一級致癌物,長期暴露會增加肝癌、肺癌、膀胱癌、皮膚癌等風險。
  • 神經與皮膚症狀:手腳麻木、四肢無力,甚至指甲上會出現橫向的白色線條(米氏線)。

 
▋ 砷中毒的高風險族群
以下幾類族群需要特別留意,並可考慮進行重金屬篩檢:

  • 不明原因出現慢性疾病症狀的人:例如腎功能無故變差、高血壓、糖尿病控制不佳,或有其他不明原因的疲勞、神經麻木等。
  • 飲食習慣特殊的人:長期大量食用深海魚類、貝類或甲殼類。
  • 長期使用來路不明的保健食品或中草藥:尤其是未經台灣官方認證、從國外平行輸入的產品。

 
若要預防砷中毒,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均衡飲食,並讓飲食多樣化,避免長期大量食用單一食物。假如要使用保健食品,建議選擇有政府認證(例如衛福部食藥署)的合格產品,避免購買來路不明、成分標示不清的品項。若篩檢發現重金屬超標,首先應檢視並調整生活中的暴露源,這通常比藥物治療更有效。
 
最後,多吃蔬菜水果準沒錯!因為蔬果富含維生素 A、C、E 等抗氧化物的蔬果,有助於身體排毒。希望大家都能定期接受健康檢查,並對飲食、生活環境多家警惕,就能更好地保護自己,遠離看不見的健康威脅喔!

Support this show: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dx64qzbrxpf08803n8htudk
Leave a comment and share your thoughts: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dx64qzbrxpf08803n8htudk/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1 month ago
33 minutes

引人入腎
EP.214 腎友飲食迷思,你中了幾個?ft. 營養師陳怡婷

🎧聽作家黃大米說:「照顧時候真的很孤單,只剩下病床跟他的名字,沒有你的名字……」👉 https://fstry.pse.is/89kk7g

照顧人生無法預期何時來!「先來一杯 我們再聊」節目聆聽照顧者、陪你預備長照未來!點擊連結,讓我們有機會不在照顧困境掙扎。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腎友常見飲食迷思,你中了幾個?
 
#腎友飲食
#迷思
許多腎友被診斷出腎臟功能異常,經醫師告知要注意飲食,才不會使腎功能繼續惡化,往往感到非常焦慮,擔心日常飲食處處是陷阱,一不小心可能踩雷!沒錯,像是五穀米、糙米飯、堅果類、綠拿鐵等,都是大家熟知的「健康」食物,但是對腎友來說,這些東西吃多了,反而會造成腎臟負擔!
 
另外,也很多腎友常常問我:「為什麼醫生一下不准我吃蛋白質,後來又說可以吃?那我到底要不要吃?」對於蛋白質的攝取量和選擇,也讓許多腎友困惑。
 
最近我發現一本好書,可以完全解答腎友常見的疑問!這次也榮幸邀請到《吃出好腎力:營養師的全方位護腎飲食》的作者陳依婷營養師參與Podcast錄製,透過她的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喔!
 
▋ 腎友飲食迷思,你中了幾個?

  1. 五穀米、糙米飯更健康?

許多人認為五穀米和糙米富含膳食纖維,比白米更健康。然而,對於腎臟病友來說,這類全穀類食物的磷、鉀離子含量相對較高,反而可能增加腎臟負擔。相較之下,精緻的白米飯更適合腎臟病患。
 

  1. 堅果類健康,可以多吃?

堅果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對一般人來說是很好的健康零食。但對腎臟病患而言,堅果的磷、鉀和蛋白質含量都偏高,應嚴格限量。如果想補充好的油脂,建議選擇植物油,例如橄欖油、苦茶油等,這些油品不易造成高磷問題。
 

  1. 「綠拿鐵」是排毒聖品?

近年流行的「綠拿鐵」多以大量生菜、蔬果、堅果,甚至搭配豆類製品打成汁。這類飲品雖然看起來很健康,但其中的堅果、豆製品富含磷,而生菜、部分水果的鉀含量也較高,對於需要控制磷、鉀攝取的腎臟病友來說,其實不適合飲用。
 
▋ 腎友若是外食族,該如何選擇?
 
現代人生活忙碌,外食是不可避免的。將外食分為「紅綠燈」等級,可以幫助腎臟病病友做出聰明選擇:

  • 紅燈(減少攝取):盡量避免香腸、培根、火腿等加工食品,它們通常含有高鈉和磷酸鹽等添加物。
  • 黃燈(限量攝取):注意各種醬汁,如咖哩醬、紅燒醬、沙茶醬等,這些醬料鈉含量高,建議避開或只沾少量。此外,湯品也盡量少喝,因為鈉、磷、鉀等物質都會溶於湯中。
  • 綠燈(安心選擇):優先選擇原型食物,例如早餐可以吃雞蛋三明治,將培根換成蛋;午餐選擇白米飯、清蒸或香煎的魚肉、烤雞腿,搭配多樣化的青菜,並避免油炸食物。

 
▋ 洗腎前後,蛋白質攝取大不同!
許多腎臟病病友對蛋白質的攝取量感到困惑,認為「不是該限制蛋白質嗎?怎麼又突然說要增加呢?」

  • 洗腎前:此階段需要限制蛋白質,每日建議攝取量約為每公斤體重 0.6 至 0.8 公克。
  • 洗腎後:由於透析會流失蛋白質,此時蛋白質需求量反而要增加,每日建議攝取量約為每公斤體重 1.2 公克,幾乎是洗腎前的兩倍。

不論洗腎前後,都應選擇優質蛋白質來源,如豆類、魚、肉、蛋等。
 
▋ 該如何選擇保健食品?
許多腎臟病病友會詢問是否能吃保健食品,其實保健食品是輔助健康,並非治療疾病的靈丹妙藥。
 

  • 先吃原型食物,再考慮保健品:無論吃什麼保健食品,都不能取代正常的均衡飲食。如果三餐熱量和營養素攝取不足,吃再多保健食品也沒有用。
  • 諮詢專業人士:服用保健食品前,應先與醫師、藥師或營養師討論,避免與藥物產生交互作用或過量攝取。尤其要注意中草藥萃取物和成分來源不明的產品。

 
想要了解更多腎臟病的飲食選擇,千萬不能錯過《吃出好腎力:營養師的全方位護腎飲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喔!
 
 引人入腎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dr.eli.lin
引人入腎IG: https://www.instagram.com/dr.eli.lin
本集圖文:https://drelilin.com/ep-214-dietary_myth
任何合作邀約請洽:drelilin2020@gmail.com
 
讓我們培養腎利思維,擁有幸福人生~
 

Support this show: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dx64qzbrxpf08803n8htudk
Leave a comment and share your thoughts: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dx64qzbrxpf08803n8htudk/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2 months ago
42 minutes

引人入腎
EP.212 健忘還是失智?認識失智症的警訊、治療與陪伴心法ft. 佑民醫院院長謝佳芸

彰化縣政府提醒您,為了維護道路安全,汽、機車行經路口,務必停讓行人優先通行。

並記得標誌標線,停車再開。行人落實「停看聽」:在安全地點停等;過馬路注意來車;停讓行人,尊重路權。

連結: https://fstry.pse.is/8b3h6r


—— 以上為播客煮與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我害怕你突然就走了,但我更害怕你一直走不了,我很不孝,對不起。」
 
#失智症
#佑民醫院
這是Netflix台劇《忘了我記得》的經典台詞,這句話背後,是日復一日的照護壓力、無數次的情感拉扯,以及對自己感到無助和愧疚的掙扎。照顧失智症患者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這份辛苦,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這句台詞深刻地道出一種矛盾:既害怕失去,又害怕被困住。
 
談到失智症,就一定要邀請失智症的專家-- 佑民醫院院長 謝佳芸醫師 和大家分享該如何面對失智症的課題。
 
▋ 失智症的早期警訊

  • 短期記憶缺失:患者可能清楚記得幾十年前的往事,卻忘記今天早上吃什麼。
  • 判斷與計算能力下降:原本擅長理財或記帳的人,開始在買菜找零時出錯。
  • 個性改變:變得焦慮、固執、多疑,或是出現情緒不穩的狀況。
  • 語言能力退化:說話變得語無倫次,難以表達或理解複雜的句子。
  • 空間感混亂:在熟悉的環境中迷路,或無法辨識方向。

 
如果這些症狀持續超過六個月,且影響到日常生活,就應盡快至神經內科門診檢查。
 
▋ 失智症的診斷

  • 抽血與影像檢查:目的是排除其他可能造成失智症狀的疾病,例如甲狀腺機能低下、維他命B12缺乏或腦部外傷等。
  • 認知功能評估:醫師會使用標準量表,如臨床失智評估量表(CDR)和簡易心智量表(MMSE),來評估患者的認知功能,並判斷失智的嚴重程度(輕度、中度或重度)。

 
▋ 失智症的治療

  • 藥物治療:針對最常見的阿茲海默症,藥物主要扮演「延緩退化」的角色。目前的健保藥物,如乙醯膽鹼酶抑制劑,能補充因腦細胞退化而減少的神經傳導物質,減緩疾病惡化的速度。近年來,針對阿茲海默症也發展出單株抗體新藥,這類藥物能清除腦中異常的蛋白質,有望從根本上減緩疾病進程。然而,新藥價格昂貴且有潛在副作用,目前多數患者仍需自費,且需經過嚴格評估後才能使用。
  • 非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也同樣重要,像是音樂、園藝、運動、社交活動等,都能改善患者的情緒與行為,提升生活品質。

 
▋ 如何陪伴失智症家人

  1. 接受與調適:失智症是個會持續發展的疾病,與其期待患者「恢復」,不如調整心態,學習如何陪伴他們度過這段旅程。
  2. 擁抱非藥物治療:許多非藥物活動能改善患者的情緒,讓他們感到平靜與快樂,這份「感受」才是最寶貴的。
  3. 善用社會資源:台灣有許多針對失智症的資源,例如長照2.0服務(可撥打1966)、失智症協會、日照中心等,都能提供家屬支援與協助。

 
「失智症患者的短期記憶雖然會消失,但情感上的感覺會留存很久。」與其不斷考驗他們的記憶,不如專注於營造每個當下的美好。多給予擁抱與溫暖的肢體碰觸,用笑容與他們交流。即便他們忘記了某件事情,但當下的快樂感受會被存起來,而這些共同創造的快樂片段,對家人而言,就是最珍貴的永恆。

引人入腎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dr.eli.lin
引人入腎IG: https://www.instagram.com/dr.eli.lin
本集圖文:https://drelilin.com/ep-212-dementia
任何合作邀約請洽:drelilin2020@gmail.com
 
讓我們培養腎利思維,擁有幸福人生~

Support this show: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dx64qzbrxpf08803n8htudk
Leave a comment and share your thoughts: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dx64qzbrxpf08803n8htudk/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2 months ago
53 minutes

引人入腎
EP.211 多囊腎患者可以洗腹膜透析嗎?

最貼近大眾的軍事節目《國防在線急》上線囉🎙️ 

以為國軍只有飛彈跟演習?真正的戰場,比你想的更貼近生活! 

🪖直擊國際志願兵日常 

🪖戰地記者第一線戰場 

🪖軍事專家精闢分析 

做好備戰,才有能力止戰!掌握不可忽視的國防現場📣 

➡️ https://fstry.pse.is/88wgl9


—— 以上為 FMTaiwan 與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我是多囊腎患者,我可以洗腹膜透析嗎?
 
#多囊腎
#腹膜透析
這是很多多囊腎患者被告知要洗腎時的疑問!通常他們這樣問,都是因為聽說「多囊腎患者不建議洗腹膜透析」,但這件事是真的嗎?這次我們就要來破解這個洗腎傳說!
 
▋ 為什麼醫生通常不建議多囊腎患者選擇腹膜透析?
他們的考量是:

  • 腹膜腔空間受擠壓: 腹膜透析需要將透析液灌入腹膜腔,但多囊腎患者腫大的腎臟可能會佔據部分空間,導致可灌注的透析液量減少,影響透析效率。
  • 感染和併發症風險: 有些人擔心多囊腎的囊泡結構異常,可能更容易引起感染或破裂,進而增加腹膜炎的風險

 
▋ 科學研究怎麼說?

  1. 多囊腎患者存活率甚至比非多囊腎的患者還要好,以下是可能原因:
  • 年齡較輕: 多囊腎患者通常在較年輕的階段(例如四、五十歲)就需要開始透析,相較於一般七、八十歲才開始透析的患者,他們的整體健康狀況較佳。
  • 較少共病症: 多囊腎患者罹患糖尿病的比例較低,而糖尿病是許多腎臟病患者的主要共病症,會增加死亡率。
  • 血色素較高: 相較於其他腎臟病患者,多囊腎患者的血色素通常較高。

 
2. 技術存活率(導管使用壽命)
多囊腎患者的腹膜透析導管使用壽命,與非多囊腎患者沒有顯著差異。這代表多囊腎並不會讓導管更容易堵塞或報廢,透析技術的持續性是可靠的。
 
3. 併發症

  • 腹膜炎: 多囊腎患者發生腹膜炎的機率與非多囊腎患者差不多
  • 腹壁疝氣: 腹壁疝氣是多囊腎患者進行腹膜透析時,唯一發生率較高的併發症。這可能與多囊腎擠壓腹膜腔,導致腹壁壓力較大有關,但大部分的疝氣可透過調整透析液量改善。

 
綜合以上,多囊腎患者進行腹膜透析,無論是在存活率、導管使用壽命,還是主要併發症(腹膜炎)的發生率上,都與非多囊腎患者差不多,甚至可能在某些方面更具優勢。
因此,多囊腎患者在選擇透析方式時,不應該因為傳統觀念而排除腹膜透析,建議可以與您的腎臟科醫生討論,根據自己的生活方式、工作需求和身體狀況,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引人入腎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dr.eli.lin
引人入腎IG: https://www.instagram.com/dr.eli.lin
本集圖文:https://drelilin.com/ep-211-polycystic-kidney-peritoneal-dialysis
任何合作邀約請洽:drelilin2020@gmail.com
 
讓我們培養腎利思維,擁有幸福人生~
Support this show: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dx64qzbrxpf08803n8htudk
Leave a comment and share your thoughts: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dx64qzbrxpf08803n8htudk/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2 months ago
9 minutes

引人入腎
EP.210 多囊腎患者的腎功能會下降多快?

🎧聽藝人苗可麗說:「他每次清醒時就說,你們照顧我辛苦了」 👉 https://fstry.pse.is/89kjr9

照顧人生無法預期何時來!「先來一杯 我們再聊」節目聆聽照顧者、陪你預備長照未來!點擊連結,讓我們有機會不在照顧困境掙扎。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我有多囊腎,我的腎絲球過濾率會下降多快呢?
 
#多囊腎
#腎絲球過濾率
多囊腎是一種遺傳性疾病,我們的染色體總共有23對,其中第4對跟第16對出問題的時候,就會出現多囊腎的基因。因為基因型的不同,有些人三、四十歲才慢慢長水泡,有些人到了五、六十歲才長水泡。多囊腎最大的問題是它在長水泡之餘,也會影響到腎臟功能。
 
多囊腎患者通常是做了健康檢查,才發現自己有多囊腎,因此也會特別擔心自己的腎臟衰退速度。至於衰退多快?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因為每個人的狀況不同,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分析:
 
▋ 多囊腎基因分型

  • 第一型(PKD1):這類型患者的腎功能衰退速度較快,通常在 50 至 60 歲左右就需要接受透析(洗腎)。
  • 第二型(PKD2):這類型患者的腎功能衰退速度較慢,與正常人相近,通常在 80 至 90 歲以後才會需要透析。

 
▋ 多囊腎梅約分期
梅約醫學院根據患者的年齡、腎臟總體積,將多囊腎分為 A 到 E 共五個分期。這個分期能更準確地預測腎功能的下降速度:

  • A 期:每年 eGFR 下降約 0.2 至 0.3,與正常人相近,屬於低風險。
  • B 期:每年 eGFR 下降約 1.3,略高於正常人,屬於中等風險。
  • C 期:每年 eGFR 下降約 2.6,屬於高風險。
  • D 期:每年 eGFR 下降約 3.4,屬於高風險。
  • E 期:每年 eGFR 下降約 4.7,屬於高風險。

對於高風險的 C、D、E 期患者,腎功能下降速度非常快。舉例來說,一位 40 歲,eGFR 為 80 的患者,若處於E 期,每年下降 4.7,大約在十幾年後(60 歲前)eGFR 就會降到 15 以下,可能就需要開始洗腎。
 
▋ 多囊腎治療新藥
目前有一種名為「Tolvaptan(商品名:Jynarque, 嘉盛康)」的新藥,可以減緩囊泡增長和腎功能下降的速度。健保目前對於符合特定條件的患者有給付:

  • 年齡在 18 至 50 歲之間。
  • eGFR 在一年內下降超過 5 單位。
  • 梅約分期為 D 或 E 期。

只有同時符合這三個條件的患者,才能申請健保給付使用此藥物。
 
除了藥物治療,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也相當重要。保持低鹽飲食、多喝水、控制血壓和血糖,都能有效延緩腎功能的惡化。多囊腎雖然是遺傳性疾病,但它並非無法治療或控制,只要與醫師保持密切合作,就能妥善管理病情。

引人入腎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dr.eli.lin
引人入腎IG: https://www.instagram.com/dr.eli.lin
本集圖文:https://drelilin.com/ep-210-polycystic_kidney
任何合作邀約請洽:drelilin2020@gmail.com
 
讓我們培養腎利思維,擁有幸福人生~

Support this show: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dx64qzbrxpf08803n8htudk
Leave a comment and share your thoughts: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dx64qzbrxpf08803n8htudk/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3 months ago
8 minutes

引人入腎
EP.209 健康從腳下開始 選對鞋墊改善身體狀況 ft. 德行天下 Miru老師

🎧聽樂活大叔施昇輝說:「唯一感到遺憾是自己沒有好好陪在爸爸身邊……」👉 https://fstry.pse.is/89kknw

照顧人生無法預期何時來!「先來一杯 我們再聊」節目聆聽照顧者、陪你預備長照未來!點擊連結,讓我們有機會不在照顧困境掙扎。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阻礙我們前進步伐的,往往不是身上的千斤重擔,而是腳下那雙不合適的鞋墊。
 
#父親節快樂
今天就是父親節,你是不是也曾經看過爸爸拖著疲憊的步伐回家?他不說累,但身體卻非常疼痛。
 
其實,我自己也有同樣的感受!身為醫護人員,每天查房、做檢查、來回奔走,體重(咳咳)加上家族遺傳的腳型偏小偏寬,每天下班回到家,最先抗議的不是心情,而是膝蓋、腰部,還有整雙腳。
 
我一直以為是鞋子的問題,直到我的好朋友Miru提醒我:「你該換鞋墊了!」才發現這背後的學問。
 
#鞋子的選擇
因為我的腳型小,但是腳背很厚,所以我的鞋子超難買!每次看到同事穿尖頭皮鞋都覺得好帥,也好想跟他們一樣,但因為兩隻腳尺寸有些微的差距,以前的我都會故意買大一號,想說再放一塊鞋墊撐高應該就可以,但走起路來卻常常覺得腳往前滑,走久反而很不舒服!
 
後來才知道,像我這樣寬腳的人,應該選擇寬楦的鞋款,這樣才不會壓到腳指,也就很認命的放棄對尖頭鞋的想像~畢竟健康最重要!自從把鞋子全面換成寬楦後,走路時真的比較舒適,走久了也不會全身痠痛。
 
#鞋墊的選擇
原本以為選了寬楦鞋後,就可以改善我身體不適的狀況,後來才發現,鞋墊也是一個大學問!因為選錯鞋子和鞋墊,就像為身體的地基安裝不穩固的支撐,長期的單點施力會對腳部造成傷害,進而影響到全身平衡。
 
通常買鞋時附贈的鞋墊,屬於低成本的發泡泡棉,主要是讓使用者在試穿時感到舒適,並沒有任何功能性,且使用不到三個月就會扁掉,很容易吸濕吸臭。
 
#鞋墊的重要性
原來選錯鞋墊,就像在身體的地基上放錯支撐點,不只腳會痛,連全身平衡都會受到影響!市面上一般鞋附贈的鞋墊,大多只是泡棉,舒適感維持不到三個月就塌掉,吸濕吸臭,毫無支撐性。
 
我後來改用了 #德行天下 的功能型鞋墊,這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為雙腳「量身打造」的感覺!
 
#德行天下鞋墊特色
 
* 專利乳膠+石墨烯材質
* 抗菌除臭、回彈性佳、不易變形
* 足弓支撐、壓力平均分散
* 還有遠紅外線功能,長時間穿著也不累
 
這雙鞋墊根本就是「腳底的按摩師」!
 
#父親節送禮推薦
爸爸也許不說,但他真的很需要一雙能撐起他每天辛勞的鞋墊!如果你還在煩惱父親節要送什麼,強烈推薦這個實用又貼心的選擇。
 
畢竟,再好的禮物都比不上每天陪他走得穩、走得久的支持。讓爸爸感受到你的用心,從腳開始吧!

引人入腎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dr.eli.lin
引人入腎IG: https://www.instagram.com/dr.eli.lin
本集圖文:https://drelilin.com/insole
任何合作邀約請洽:drelilin2020@gmail.com
 
讓我們培養腎利思維,擁有幸福人生~

Support this show: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dx64qzbrxpf08803n8htudk
Leave a comment and share your thoughts: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dx64qzbrxpf08803n8htudk/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3 months ago
24 minutes

引人入腎
EP.208 我有退化性膝關節炎 該如何治療?ft. 台中慈濟微創脊椎關節中心 林琮凱醫師

最貼近大眾的軍事節目《國防在線急》上線囉🎙️ 

以為國軍只有飛彈跟演習?真正的戰場,比你想的更貼近生活! 

🪖直擊國際志願兵日常 

🪖戰地記者第一線戰場 

🪖軍事專家精闢分析 

做好備戰,才有能力止戰!掌握不可忽視的國防現場📣 

➡️ https://fstry.pse.is/88wgl9


—— 以上為 FMTaiwan 與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我的膝蓋好痛,醫生評估可能需要開刀治療了,但是開刀術式這麼多種,我該怎麼選?
 
#退化性膝關節炎
#保養與治療之道
 
每次看著病人一跛一跛走進診間,其實我非常能了解他們的苦!因為我天生小腳,加上體型的關係(咳咳,導致膝蓋負擔重,我自己也常常覺得打完球膝蓋不舒服。電視台、電台不乏對於膝蓋保健品的廣告,宣稱吃了就可以輕鬆起立蹲下。但是,吃保健品就可以讓膝蓋完全恢復嗎?假如真的需要手術,聽說這幾年又有機器手臂輔助的術式,到底和其他手術有什麼差別呢?
 
關於所有對於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疑惑,就要請教我的好朋友兼好同學 #台中慈濟醫院 #微創脊椎關節中心 #林琮凱醫師 為大家解惑喔!
 
▋ 退化性膝關節炎的高風險群

  • 年齡:隨著年齡增長,膝關節使用時間越長,磨損也越嚴重。
  • 體重:體重越重,膝關節承受的壓力越大,加速關節軟骨的磨損。
  • 曾受傷的膝蓋:舊傷可能導致關節結構破壞,加速磨損,形成骨刺。
  • 特殊疾病:例如風濕性關節炎,會使關節不穩定,進而加速退化。
  • 女性:統計學上,女性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的比例相對較高。

 
▋ 膝關節退化的症狀

  • 疼痛:這是最常見的症狀,尤其是在活動或受力時感到膝蓋局部疼痛,休息時則可能緩解。
  • 活動度受限:膝蓋感覺「卡卡的」,無法像年輕時一樣完全彎曲或伸直。
  • 關節變形:常見的是 O 型腿,因為內側關節磨損較多,導致膝蓋向內側塌陷。

 
▋ 如何保養膝蓋?

  • 口服保養品:市面上的維骨力、UC2、鯊魚軟骨素等產品,都宣稱能幫助關節。但這些屬於輔助性質,不具療效,建議可嘗試服用 1-2 個月,若有感,則可繼續使用;若無效,則可考慮停止,將費用省下用於其他保養方式。
  • 護膝:在進行較劇烈或高強度運動時,使用護膝可以穩定關節,輔助肌肉力量,提供保護。
  • 運動:適度的運動可以延緩退化,甚至對已退化的關節有一定程度的恢復,會推薦「保膝運動」

 
▋ 保膝運動

  • 直抬腿:坐姿,背部靠著椅背,將腳伸直並抬高,腳底板往上翹,感受大腿股四頭肌用力。維持 5-10 秒後慢慢放下,單腳累積一天 100 下(可分次進行)。此動作有助於維持肌肉力量,增加關節穩定性。
  • 壓膝:坐在椅子上,將腿伸直後向下輕壓膝蓋,感受膝後側被拉緊。此動作有助於放鬆膝關節。
  • 抱膝:將膝蓋抱向胸前,或是嘗試跪在椅子上,讓小腿盡量靠近大腿,以增加膝關節的活動度。

 
▋ 手術選擇
如果尚未嚴重到需要置換關節,但保守治療無效,可以考慮「保膝手術」,這是一種關節內視鏡手術,透過組織修復來保養膝關節,延緩退化。
 
需要置換關節時:

  • 傳統手術:手術角度和位置主要依賴醫師的經驗和判斷。若角度切得不夠精準,可能導致韌帶鬆緊度不平衡,影響術後恢復和疼痛感。
  • 機器手臂輔助手術:透過電腦精準評估,醫師可以設定最佳的切骨角度、彎曲度、甚至旋轉角度,以達到最精準的置換。機器手臂能將手術精準度最大化,確保術後膝關節穩定,減少人為誤差。

 
膝蓋的健康真的很重要,假如你覺得膝蓋卡卡,或是活動時膝蓋疼痛,務必找骨科醫師檢查和評估,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式喔!

引人入腎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dr.eli.lin
引人入腎IG: https://www.instagram.com/dr.eli.lin
本集圖文:https://drelilin.com/osteoarthritis
任何合作邀約請洽:drelilin2020@gmail.com
 
讓我們培養腎利思維,擁有幸福人生~

Support this show: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dx64qzbrxpf08803n8htudk
Leave a comment and share your thoughts: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dx64qzbrxpf08803n8htudk/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3 months ago
27 minutes

引人入腎
EP.207 口渴卻不喝水 小心脫水引起急性腎衰竭

🎧聽作家黃大米說:「照顧時候真的很孤單,只剩下病床跟他的名字,沒有你的名字……」👉 https://fstry.pse.is/89kk7g

照顧人生無法預期何時來!「先來一杯 我們再聊」節目聆聽照顧者、陪你預備長照未來!點擊連結,讓我們有機會不在照顧困境掙扎。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脫水
#急性腎衰竭
這禮拜氣溫直直升高,走在路上不到5分鐘,經常覺得整個人快要融化了~假如這時候沒有適時喝水,那種口渴難耐的感覺,真的很難受啊!

▋脫水如何影響腎臟功能?
第一階段:回收水分,減少尿量
當身體整體水分下降時,腎臟會立刻感應到「血容量不足」。此時,腎臟會努力回收更多水分,這也是為何脫水時尿量會明顯減少的原因。

第二階段:血管收縮,減少腎臟血流灌注
若持續缺乏水分攝取,即使腎臟拼命回收水分仍不足以彌補流失,腎臟會啟動第二階段防禦機制:收縮腎臟的入球小動脈。這是為了減少流經腎臟的血流量,希望保留更多血液供應給其他重要器官。然而,此舉會導致腎臟本身的血流灌注不足。

第三階段:腎臟組織缺氧受損
腎臟就像一個濾網,需要足夠的血流才能正常運作,同時腎臟細胞也需要血液供應氧氣和養分。當腎臟血流灌注不足持續一段時間後,腎臟的皮質和髓質會開始缺氧。短期缺氧或許能透過身體的代償機制恢復,但長期或嚴重的缺氧會導致腎臟組織受損,肌酸酐開始升高。

▋反覆脫水的長期危害
當腎臟細胞受損後,身體會嘗試修復這些損傷。然而,這些修復後的新組織,就像是公司裡的「工讀生」或「結痂組織」,它們雖然能部分替代原有功能,但效率遠不如原有的「資深員工」。如果反覆發生脫水,導致越來越多的「資深員工」離職,只剩下這些「工讀生」在工作,那麼腎臟功能便會逐漸下降。

▋如何預防脫水性腎損傷?
主動喝水,別等口渴
口渴是身體已經輕微脫水的訊號。平時就應該養成定時喝水的好習慣,而不是等到口渴才喝。特別是在炎熱天氣或運動後,更應提高水分攝取量。

注意特殊族群的水分攝取
家中如有幼兒或年長者,務必多加留意他們的水分攝取狀況,必要時主動提醒或協助他們喝水。尤其是獨居長者,可以考慮定時電話提醒或使用飲水提醒器。

認識脫水的早期徵兆
除了口渴外,還應留意尿液顏色變深、尿量減少、疲倦、頭暈、皮膚乾燥等脫水徵兆。一旦發現這些徵象,應立即補充水分。

正常人一天的建議喝水量會因個人體重、活動量、環境溫度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但一般可以用以下簡單公式來估算:每日建議飲水量 (毫升) = 體重 (公斤)*30
標準成人:每日應喝水約1800毫升(約7-8杯水)
輕體重長者:每日應喝水約1350毫升(約5-6杯水)

提醒大家,每天務必喝到適合自己、足夠的水量,才能讓身體機能保持正常運作喔!

引人入腎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dr.eli.lin
引人入腎IG: https://www.instagram.com/dr.eli.lin
本集圖文:https://drelilin.com/dehydration_acute_kidney_failure
任何合作邀約請洽:drelilin2020@gmail.com
 
讓我們培養腎利思維,擁有幸福人生~


Support this show: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dx64qzbrxpf08803n8htudk
Leave a comment and share your thoughts: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dx64qzbrxpf08803n8htudk/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3 months ago
9 minutes

引人入腎
EP.206 蔓越莓對泌尿道感染的助益

🎧聽藝人林葉亭說:「失智沒有預告,也不挑對象,它來就來了」 👉 https://fstry.pse.is/89kl3n

照顧人生無法預期何時來!「先來一杯 我們再聊」節目聆聽照顧者、陪你預備長照未來!點擊連結,讓我們有機會不在照顧困境掙扎。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不曉得大家是否曾經有泌尿道感染的困擾呢?曾經有患者告訴我,無論吃了多少抗生素,感覺過一陣子,泌尿道感染又會找上門,真的是防不勝防!更有患者問:「醫師,我聽人家說吃蔓越莓有助於預防泌尿道感染,是真的嗎?」
沒錯,是真的!但是蔓越莓產品的選擇,也攸關預防成效。萬一選錯產品,可能越補越大洞!
曾經有女性糖尿病患者,因為反覆受泌尿道感染所擾,每天把蔓越莓汁當開水喝,但蔓越莓汁本身其實非常苦澀,通常市面上賣的蔓越莓汁都含有大量糖分。結果這位患者不但沒有改善泌尿道感染的問題,更因此血糖飆高,相當得不償失!
▋ 何謂泌尿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是指細菌侵入泌尿系統的任何部位,包括腎臟、輸尿管、膀胱和尿道。這種感染極為普遍,尤其在女性群體中發病率極高,部分人甚至會反覆發作。典型的症狀包括:
• 頻尿:排尿次數異常增加。
• 排尿疼痛或灼熱感:排尿時感到刺痛或灼熱。
• 尿急:突然產生強烈的尿意,難以忍耐。
• 血尿:尿液呈現粉紅色、紅色或帶有血絲。
• 下腹部疼痛或不適:膀胱區域可能感到壓痛或悶痛。
• 尿液混濁或有異味。
• 若感染上行至腎臟(急性腎盂腎炎),可能伴隨發燒、畏寒、腰背痛、噁心、嘔吐等全身性症狀。
▋ 蔓越莓作用的科學機制
過去,許多人認為蔓越莓之所以能預防泌尿道感染,是因為它能酸化尿液,創造出不利於細菌生長的環境。然而,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這個「尿液酸化」理論已被證實並非蔓越莓預防泌尿道感染的主要機制。
蔓越莓預防泌尿道感染的真正「英雄」,是其所含的獨特生物活性化合物——A型原花青素(A-type Proanthocyanidins, PACs)。這是一種特殊的植物多酚化合物,研究證實,PACs能夠有效阻止導致約90%泌尿道感染的罪魁禍首——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附著在泌尿道上皮細胞的內壁上。
▋ 誰能從蔓越莓補充中獲益?
反覆性泌尿道感染的女性,復發率降低約20-30%
容易泌尿道感染的兒童,感染風險降低約54%
接受特定醫療程序(如膀胱放射治療)的患者,感染機率降低約53%
▋ 選對產品,吃對方法
市面上的蔓越莓產品形式多樣,包括果汁、果乾、膠囊、錠劑和粉末等。
• 蔓越莓汁: 雖然是最常見的攝取形式,但許多市售蔓越莓汁為了口感會添加大量糖分,且其活性PACs的濃度往往不足以達到預防效果。純蔓越莓汁雖然酸澀難入口,但其PACs含量相對較高,不過仍需大量飲用才能達到有效劑量。
• 膠囊、錠劑或粉末: 這些補充劑形式通常經過濃縮,能夠提供標準化的PACs劑量,每日PACs劑量建議至少36毫克PACs。
▋ 泌尿道感染預防之道
• 足夠的水分攝取
• 不憋尿
• 正確的個人衛生習慣
• 性行為後排尿
提醒大家,蔓越莓產品是「預防性輔助品」,絕非用於「治療」已發生的泌尿道感染。一旦出現泌尿道感染的症狀(如排尿疼痛、頻尿、血尿等),患者應立即尋求專業醫療評估,並接受適當的治療(通常包括抗生素)!

引人入腎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dr.eli.lin
引人入腎IG: https://www.instagram.com/dr.eli.lin
本集圖文:https://drelilin.com/cranberry_uti
任何合作邀約請洽:drelilin2020@gmail.com
 
讓我們培養腎利思維,擁有幸福人生~

Support this show: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dx64qzbrxpf08803n8htudk
Leave a comment and share your thoughts: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dx64qzbrxpf08803n8htudk/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4 months ago
27 minutes

引人入腎
EP. 205 認識偽裝殺手「多發性骨髓瘤」引發的急性腎衰竭

🎧聽樂活大叔施昇輝說:「唯一感到遺憾是自己沒有好好陪在爸爸身邊……」👉 https://fstry.pse.is/89kknw

照顧人生無法預期何時來!「先來一杯 我們再聊」節目聆聽照顧者、陪你預備長照未來!點擊連結,讓我們有機會不在照顧困境掙扎。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66歲的賴先生,本身患有高血壓及慢性腎臟病並長期在門診追蹤 。然而,近幾週他開始感到食慾不振、噁心反胃,經就醫檢查後,發現他的腎功能指數「肌酸酐」竟高達13.2 mg/dL(正常值約1.2),全蛋白尿也高達3222mg/g 。在緊急住院並接受血液透析治療後,經過一系列詳細檢查,才揪出導致他急性腎衰竭的元兇——「多發性骨髓瘤」 。

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常被稱為「偽裝的殺手」,因為它的早期症狀不具特異性,很容易被誤認為是老化的自然現象,如退化性關節炎或骨質疏鬆,導致患者輾轉於復健科、家醫科,卻遲遲未能正確診斷。

臨床上,醫師會透過「CRAB」這個字首縮寫來記憶多發性骨髓瘤的四大常見症狀 :

  • C (Hypercalcemia) – 高血鈣:因骨骼被癌細胞侵蝕,釋放出大量的鈣離子進入血液,可能引起噁心、嘔吐、意識混亂等症狀 。
  • R (Renal failure) – 腎衰竭:如前述,異常蛋白質損害腎臟,導致水腫、尿毒症等問題 。
  • A (Anemia) – 貧血:癌細胞在骨髓中過度增生,排擠了正常的造血細胞,使患者臉色蒼白、頭暈、疲倦 。
  • B (Bone lesions) – 骨頭病變:癌細胞侵蝕骨骼,造成骨骼疼痛,甚至可能發生病理性骨折 。


在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患者體內,異常增生的漿細胞會製造大量不具功能的「單株免疫球蛋白」 。這些異常的蛋白質會沉積在腎臟,特別是堵塞腎小管,造成腎臟結構損傷,進而引發急性腎衰竭 。

引人入腎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dr.eli.lin
引人入腎IG: https://www.instagram.com/dr.eli.lin
本集圖文:https://drelilin.com/multiple_myeloma
任何合作邀約請洽:drelilin2020@gmail.com
 
讓我們培養腎利思維,擁有幸福人生~


Support this show: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dx64qzbrxpf08803n8htudk
Leave a comment and share your thoughts: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dx64qzbrxpf08803n8htudk/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4 months ago
8 minutes

引人入腎
EP.204 洗腎生活不設限:打破工作迷思,重拾生活自主

路口是交通事故最常發生的地點之一。

駕駛朋友,行經路口要減速慢行、停讓行人;

行人朋友,要遵守號誌、走斑馬線 ,才能保障自身安全。

交通安全,需要你我共同守護。

以上廣告由台中市政府新聞局提供

168入口網

https://fstry.pse.is/88r3ef


—— 以上為 FMTaiwan 與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假如選擇洗腎,是不是就不能工作了?」
這是很多處於三明治世代(上有老下有小)的腎友,當被告知要洗腎時,第一句拋出的話。
 
其實並不用把洗腎後的生活,想得過於限縮,洗腎後還是可以維持日常生活,只不過時間到了,就需要在定點進行透析。
 
雖然洗腎可能影響到工作能力,甚至可能降低雇主聘僱的意願,但影響其實並不大。以美國為例,在20歲至79歲這個工作年齡層中,約有30%到50%的洗腎患者仍持續在工作,意即,將近一半原本有工作的人,在洗腎後仍然可以繼續工作。
 
▋ 影響洗腎後工作能力的因素

  1. 選擇洗腎的方式
  2. 個人體力
  3. 職業限制
  4. 心理調適

 
洗腎的目標是讓身體恢復到相對健康的狀態,對於年輕人或有家庭負擔的人來說,持續工作可以減輕經濟壓力。切記,洗腎並非工作的終點,許多人仍然繼續工作,繼續他們的人生。

引人入腎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dr.eli.lin
引人入腎IG: https://www.instagram.com/dr.eli.lin
本集圖文:https://drelilin.com/life_on_dialysis
任何合作邀約請洽:drelilin2020@gmail.com
 
讓我們培養腎利思維,擁有幸福人生~

Support this show: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dx64qzbrxpf08803n8htudk
Leave a comment and share your thoughts: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dx64qzbrxpf08803n8htudk/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4 months ago
10 minutes

引人入腎
EP.203 婦尿尿中有泡泡 居然是高血壓造成蛋白尿

路口是交通事故最常發生的地點之一。

駕駛朋友,行經路口要減速慢行、停讓行人;

行人朋友,要遵守號誌、走斑馬線 ,才能保障自身安全。

交通安全,需要你我共同守護。

以上廣告由台中市政府新聞局提供

168入口網

https://fstry.pse.is/88r3ef


—— 以上為 FMTaiwan 與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泡泡尿很可怕?別只顧著擔心,忽略了真正的健康殺手!」
 
最近遇到一位五十多歲的大姐,因為發現自己尿尿有泡泡,緊張地來檢查,結果真有蛋白尿!問診後才發現,她竟然長期對自己的高血壓 置之不理,血壓一度飆到 200/140 mmHg,即便醫師開立藥物,卻都沒有按時服用,在沒有控制血壓的情況下,造成腎臟受損。
 
▋ 出現泡泡尿就等於有蛋白尿嗎?
當尿液中含有大量蛋白質時,尿液的表面張力會改變,導致排尿後產生綿密、細緻、不易消散的泡沫,類似卡布奇諾的奶泡。需要注意的是,並非所有的泡泡尿都代表蛋白尿,例如排尿速度快、水喝太少導致尿液濃縮、或馬桶內有清潔劑等,也可能產生暫時性的泡泡。但如果泡泡持續存在數分鐘甚至十幾分鐘,就應提高警覺。
 
 
▋ 高血壓造成蛋白尿
許多高血壓患者常因沒有明顯症狀而輕忽病情,認為「沒有不舒服就不用管它」。然而,高血壓被稱為「隱形殺手」,正是因為它在初期可能沒有任何自覺症狀,卻持續對血管和器官造成損害。等到出現頭暈、頭痛、中風、心臟病發、甚至腎臟衰竭等症狀時,往往代表器官已經受到嚴重傷害,為時已晚。
 
高血壓就像個無形的壓力,長期下來會讓腎臟濾網出現「破洞」,導致蛋白質漏出,這就是蛋白尿!
 
但更可怕的是,高血壓還會默默傷害心臟、大腦和眼睛,等到出現症狀時,往往都已經太晚了!
 
這位大姐很幸運,回家後開始積極控制血壓,並按時服藥,血壓從高點慢慢降到安全範圍。她的蛋白尿也因此從超標的400多,降到正常值!
 
證實 好好控制高血壓,蛋白尿是有機會逆轉的!
 
蛋白尿本身是一種警訊,其背後可能隱藏著腎臟疾病(如腎絲球腎炎、腎小管間質病變)或其他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紅斑性狼瘡、B/C型肝炎等)。
 
平時若觀察到自己有上述任何症狀,特別是持續性的泡泡尿,應及早就醫,由專業醫師進行尿液分析、血液檢查等,找出原因並給予適當的治療。

引人入腎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dr.eli.lin
引人入腎IG: https://www.instagram.com/dr.eli.lin
本集圖文:https://drelilin.com/high_blood_pressure_proteinuria
任何合作邀約請洽:drelilin2020@gmail.com
 
讓我們培養腎利思維,擁有幸福人生~

Support this show: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dx64qzbrxpf08803n8htudk
Leave a comment and share your thoughts: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dx64qzbrxpf08803n8htudk/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5 months ago
9 minutes

引人入腎
EP.202 腎友出國遊墨爾本 重溫天倫之樂

路口是交通事故最常發生的地點之一。

駕駛朋友,行經路口要減速慢行、停讓行人;

行人朋友,要遵守號誌、走斑馬線 ,才能保障自身安全。

交通安全,需要你我共同守護。

以上廣告由台中市政府新聞局提供

168入口網

https://fstry.pse.is/88r3ef


—— 以上為 FMTaiwan 與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洗血液透析不代表出國受限,只要安排得宜,仍可以環遊世界」
 
資深腎友林先生長年的心願,就是能到澳洲墨爾本,親自看看遠嫁的女兒、女婿和可愛的孫女。對於長期血液透析的患者來說,出國旅行看似遙不可及,但林先生憑著對家人的思念,以及護理師秋香姐的熱情相助,這個看似不可能的夢想,終於實現了!
 
▋ 13年的約定:從演講到圓夢 
林先生自2009年開始血液透析,13年前高雄的一場演講上,林先生就向深耕腎友旅行領域的秋香姐提出這個深藏心底的願望。這份對家人的思念,就像一顆種子,在秋香姐的奔走和各方協助,歷經13年,終於讓林先生成行!
 
▋ 親情的溫暖:短暫相聚,永恆記憶 
儘管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只有短短一個晚上,但從機場家人熱情迎接,到車上的溫馨對話,甚至女兒女婿為了接機開了三個小時的車程,都讓林先生深深感受到家人無比的愛。他感性地說:「來這邊這一趟,是最值得的,不簡單。」親身相見的感動,是任何科技都無法取代的!
 
▋ 腎友出國夢:從不可能到可能 
林先生的墨爾本之旅,證明血液透析患者也能實現出國旅行的夢想!秋香姐作為腎友旅行的推動者,不僅圓了林先生的夢,更立下幫助更多腎友圓夢的願景。她熱情地表示,願意成為所有腎友的「貴人」,全力協助大家跨越出國的難關。
 
其實不僅是林先生,近幾年觀察下來,洗腎患者出國玩的比例越來越多,遍佈的國家也越來越廣,可見「洗腎」這件事不再因時間地點而受限,相關配套措施也日益進步。希望透過林先生的例子,可以鼓勵正在觀望的腎友,只要做好萬全準備,依舊可以環遊世界!
 
引人入腎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dr.eli.lin
引人入腎IG: https://www.instagram.com/dr.eli.lin
本集圖文:https://drelilin.com/travel_to_melbourne_for_kidney_patient
任何合作邀約請洽:drelilin2020@gmail.com
 
讓我們培養腎利思維,擁有幸福人生~

Support this show: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dx64qzbrxpf08803n8htudk
Leave a comment and share your thoughts: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dx64qzbrxpf08803n8htudk/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how more...
5 months ago
10 minutes

引人入腎

歡迎收聽"引人入腎",我是伊萊醫師...
常常會碰到許多人問關於健康的問題...
於是發想,以輕鬆聊天的方式跟大家分享
「正確的醫療常識」

希望大家能夠培養腎利思維,擁有健康人生唷!
聆聽時,若能夠佐以咖啡或小甜點風味更佳喔~

FB:https://www.facebook.com/dr.eli.lin
IG:https://www.instagram.com/dr.eli.lin
網站:https://drelilin.com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