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Comedy
History
True Crime
Society & Culture
Sports
Health & Fitness
News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114/v4/6f/30/ac/6f30ac73-9d7f-1373-ddea-d1fb0ace69c5/mza_4020646432156198982.jpeg/600x600bb.jpg
阿德勒的新世界
克勞斯
50 episodes
9 months ago
這裡分享著「阿德勒心理學」的觀點與名人的人生奮鬥故事。 因為這些觀點,有機會為我們指引出 「如何看待人生」、「如何讓人生變得有意義」、以及「如何獲得幸福」等方向。 而這些觀點與案例,主要來自於阿德勒這位知名的心理學家的著作,如「自卑與超越」、「認識人性」、「阿德勒心理學講義」、「兒童的人格教育」等書,以及後人延伸的著作,如「被討厭的勇氣」等。 同時也分享名人的人生奮鬥故事,這些創造出非凡成就的人,即使出生於貧困家庭、或教育程度不高、或處於險惡的環境中,仍能堅持夢想,勇於面對困難挑戰,終能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就如阿德勒所說的,每個人都可以透過勤奮、毅力、練習和勇氣,去獲得他們所嚮往的人生。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Mental Health
Health & Fitness
RSS
All content for 阿德勒的新世界 is the property of 克勞斯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這裡分享著「阿德勒心理學」的觀點與名人的人生奮鬥故事。 因為這些觀點,有機會為我們指引出 「如何看待人生」、「如何讓人生變得有意義」、以及「如何獲得幸福」等方向。 而這些觀點與案例,主要來自於阿德勒這位知名的心理學家的著作,如「自卑與超越」、「認識人性」、「阿德勒心理學講義」、「兒童的人格教育」等書,以及後人延伸的著作,如「被討厭的勇氣」等。 同時也分享名人的人生奮鬥故事,這些創造出非凡成就的人,即使出生於貧困家庭、或教育程度不高、或處於險惡的環境中,仍能堅持夢想,勇於面對困難挑戰,終能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就如阿德勒所說的,每個人都可以透過勤奮、毅力、練習和勇氣,去獲得他們所嚮往的人生。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how more...
Mental Health
Health & Fitness
Episodes (20/50)
阿德勒的新世界
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家庭的影響
一個人從出生後,就開始與這個世界持續產生互動,對於這個世界的給他/她的反饋,再搭配他/她自己與生俱來的特質,而形成一個人獨特的人格。 出生後,第一個與他/她互動的個體,就是他/她的母親,之後是他/她的父親,以及其他的家庭成員。 今天要分享的,就是這些家庭成員、成員間的關係對一個人造成的影響。 以下是今天分享的主題: (00:50) 1. 母親的影響 (08:09) 2. 父母之間的關係,與父親的影響 (15:31) 3. 家庭成員間關係的影響 (19:00) 4. 維琴尼亞·薩提爾的提醒 今天分享的內容,主要來自於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以及維琴尼亞·薩提爾的「家庭如何塑造人」這兩本書。
Show more...
3 years ago
24 minutes

阿德勒的新世界
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阿德勒談「夢」
阿德勒提到,夢是人類心理的一般活動,是人類心智創造力的一部分。 夢用隱喻和象徵的方式來避開常理, 並且會選擇我們所要面臨的問題中的重點, 用跟自己生命風格一致的材料來建構出場景與劇情, 想辦法喚起我們所想要或需要的感覺。 當我們需要瞭解夢的本質後,才有辦法不會被自己的夢所欺騙。 以下是今天分享的主題: (02:03) 1. 夢的目的 (07:21) 2. 夢的構成策略,與自我欺騙的成分 (14:36) 3. 典型的夢 (17:32) 4. 2個跟夢有關的個案 今天分享的內容,主要來自於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這本書。
Show more...
3 years ago
24 minutes

阿德勒的新世界
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早期記憶
阿德勒提到,在所有的心理表現形式中,最能揭示真相的就是個人的記憶。 他說,記憶絕不是偶然的,個人每天都會接收數不清的記憶, 但是他只會選擇記住那些 對他所面對的問題有所影響的事情, 即便這些記憶非常模糊。 另外,早期記憶是整個人格發展的關鍵, 這一點在個體心智發展的每個環節都可以表現出來。 如果可以了解到這一點,就可以對這個個體的生命意義,有更準確的解讀。 以下是今天分享的主題: (00:57) 1. 早期記憶的意義 (11:27) 2. 用自己的人生,來報復父親的男人-早期記憶的完整案例 今天分享的內容,主要來自於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這本書。
Show more...
3 years ago
20 minutes

阿德勒的新世界
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自卑感和優越感
阿德勒提到,推動人類進步的動力,就是每個人生下來就有的「自卑感」。 有的人勇敢面對這些「自卑感」,而發展出各種突破困難的能力,為自己、家人與社會帶來貢獻;有的人則選擇逃避而變成自卑情結,或發展出不適當的優越感,長期下來,不但對自己無益,也可能危害社會。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呢? 以下是今天分享的主題: (00:52) 1. 自卑感,追求超越的原動力 (05:12) 2. 自卑情結,錯誤的人生目標 (10:22) 3. 追求優越或是追求超越 (14:18) 4. 自卑情結與追求優越的兩個個案 今天分享的內容,主要來自於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這本書。
Show more...
3 years ago
22 minutes

阿德勒的新世界
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心智與身體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阿德勒提到,心智像是一台車子的引擎,能夠將身體中所有潛能激發出來。 重點是你要開往何處? 怎麼知道目的地是幸福的? 開的方向是不是正確的呢? 以下是今天分享的主題: (01:40) 1. 心理目標,心智與身體產生的行為的目的地 (05:57) 2. 社群情懷,導引行為的方向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哈佛商學院最重要的一堂課的三個問題。 (11:09) 3. 情感、情緒,行為的油門 今天分享的內容,主要來自於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及哈佛大學商學院 克里斯汀生教授所寫的「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Show more...
3 years ago
19 minutes

阿德勒的新世界
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生命的意義
你生命的意義,就是你現在在過的生活,對你所產生的意義。只是你覺得這個生活,對你來說是否有意義? 如果你覺得你現在在過的生活沒意義? 接下來可以問自己幾個問題,也就是今天分享的主題: (2:47) 1.為什麼你要用現在的方式過生活? (11:21)2.什麼才是有意義的生活? (17:28)3.如何才能變成你想要過的有意義的生活? 今天分享的內容,主要來自於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這本書。
Show more...
3 years ago
24 minutes

阿德勒的新世界
娜汀博士的「深井效應」-童年逆境的長期影響
童年逆境可能對孩童造成深遠的影響,並且在他們成年之後,還可能造成肥胖問題、心血管疾病、中風、癌症等,使他們深受這些問題所苦。 以下是今天分享的主題: (00:22) 1. 什麼是「深井效應」? (04:11) 2. 十大童年逆境與造成的影響為何? (09:10) 3. 惡性壓力如何造成這些問題的? 今天分享的內容,主要來自於娜汀 哈里斯博士的「深井效應」這本書。
Show more...
3 years ago
23 minutes

阿德勒的新世界
阿德勒的「兒童的人格教育」-對父母的教育
父母和教師都對孩童的人格教育,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父母會填補學校教育的不足,教師則會矯正家庭教育的缺陷。 那麼教師要如何讓父母合作,共同找出適合孩子的教養方式呢? 特別是在教養一些行為較特別、或與一般小孩行為落差較大的孩童時, 教師在教育這類的孩童時,可能先要教育其父母,彼此才可能站在同一個水平、或調整成一致的溝通頻率,才有可能讓家長與教師合作。 以下是今天分享的主題: (01:28) 1. 教師與家長可能的衝突 (05:35) 2. 教師與家長溝通的策略 (08:12) 3. 富蘭克林謙卑溝通法 (13:32) 4. 把孩子視為一個整體 今天分享的案例與內容,主要來自於阿德勒的「兒童的人格教育」這本書。
Show more...
3 years ago
17 minutes

阿德勒的新世界
阿德勒的「兒童的人格教育」-教育的錯誤
阿德勒提到: 家長或老師 在孩子的教育上絕不能失去信心; 不能因為自己的努力,沒有得到及時的回報而 心生絕望; 不能因為孩子無精打采、冷漠和太過被動 就預期會失敗; 同時 也不能受到孩子有天賦 或沒天賦之類 的迷信所影響。 雖然,一分耕耘,未必總有一分收穫, 不過,有諸多成功的案例,還是足以補償那些沒有取得預期成果 的努力。 個體心理學認為,為了激發孩子的心智能力, 我們要努力給予他們更多的勇氣和自信; 我們要教導他們,困難並不是不可跨越的障礙,而是我們一定會遇到,且要加以克服的問題。 以下是今天分享的主題: 1. 教育的核心觀念與錯誤觀念 2. 堅持不放棄的父母-Sam的案例 今天分享的案例與內容,主要來自於阿德勒的「兒童的人格教育」這本書。
Show more...
3 years ago
16 minutes

阿德勒的新世界
阿德勒的「兒童的人格教育」-青春期
青春期是個人人都經歷過的階段,但特別的是,當我們處在青春期時,曾經是不被了解的我們;但成年之後,也變成了青少年眼中不被能夠理解的他們。 以下是今天分享的主題: (00:58)1. 準備不足的青春期 (06:02) 2. 證明自己已經長大的青春期 (08:54) 3. 想要獨立,要求和成年人平等的青春期 (15:07) 4. 化解青春期風暴,擺脫為人父母的焦慮與恐懼 (20:22) 5. 和孩子做朋友 今天分享的案例與內容,主要來自於阿德勒的「兒童的人格教育」、法國臨床心理師 安 克萊兒 的「圖解青少年的難搞小劇場」這兩本書。
Show more...
4 years ago
23 minutes

阿德勒的新世界
阿德勒的「兒童的人格教育」-外在環境對兒童的影響
阿德勒提到,從個體心理學的觀點來看,兒童生活的外在環境中,有許多「危險的喑礁」或稱為危險困境 (Dangerous corners),這些危險的暗礁,有些會直接影響兒童的心理發展;有些則是透過影響父母,以及父母的心理狀態,來影響兒童的心理。 這些危險的暗礁,包括: (01:22) 1.祖父母與聰明的表兄弟姊妹 (07:59) 2.經濟狀況不佳、家道中落與暴富 (11:55) 3.疾病或父母 對生理衛生、醫療常識的缺乏 (16:26) 4.父母行為的影響、社會生活的參與、以及尊重動物 (20:35) 5. 孩童的讀物、玩具與新聞、電視、社群等媒體 今天分享的案例與內容,主要來自於阿德勒的「兒童的人格教育」這本書。
Show more...
4 years ago
25 minutes

阿德勒的新世界
阿德勒的「兒童的人格教育」-孩子在學校,與控制狂母親的個案分析
孩童進入學校後,教育者需要培養孩子的合作能力,以及對所學的科目產生興趣。 更重要的是,透過這些能力發展的過程,來了解孩童的心理發展是否健全, 這部分,就涉及個體心理學如何與教育合作的議題。 今天要分享的重點,包括: (01:25) 1. 培養孩童合作的能力,與對所學的科目產生興趣 (05:35) 2. 孩童在學校,所面臨的發展障礙 (10:19) 3. 個體心理學與教育的結合 (12:50) 4. 阿德勒的個案分析-控制狂母親溺愛下,兒子險被認為是弱智 今天分享的案例與內容,主要來自於阿德勒的「兒童的人格教育」、「阿德勒談生命風格」這兩本書。
Show more...
4 years ago
35 minutes

阿德勒的新世界
阿德勒的「兒童的人格教育」-新環境的測試,孩子是否準備好了?
阿德勒提到:所有的教育,包括學校和家庭,都要把與生俱來的自卑感導向有用的面向,並讓其有好的發展。 因此,我們需要在人生的早期階段進行測試,來了解孩子的可能的自卑感,以及是否有導引到有用的面向,用以評估孩子是否已經準備好了。 對兒童來說測試期間,就是他所生長的環境有較大的轉變時, 對一般人來說,通常就是開始上學時。 今天要分享的內容,包括: (01:56) 1. 人格的連續性 說明為什麼可以透過外顯的行為,來作為檢測一個人的人格發展的基礎。 (05:45) 2. 天生的與非天生的自卑感 說明什麼情況比較容易形成錯誤的心理目標。 (10:25) 3. 新環境的測試 說明錯誤的行為,主要來自於錯誤的心理目標,而這些心理目標,主要是要滿足這些自卑感。由於心理目標是無法直接觀察的,所以要透過觀察行為,來「猜測」其心理目標為何。 (13:13) 4. 如何透過「個體心理學問卷」來觀察與分析孩童的行為? 摘要說明阿德勒在「兒童的人格教育」這本書中的附錄一,所列出的「個體心理學問卷」的題目,運用在觀察兒童在新環境的行為。 今天分享的案例與內容,主要來自於阿德勒的「兒童的人格教育」以及亨利·史丹博士「從群體到個體-古典阿德勒學派深層心理治療入門」這兩本書。
Show more...
4 years ago
16 minutes

阿德勒的新世界
阿德勒的「兒童的人格教育」-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出生順序對人格發展的影響
孩童出生順序對孩童人格發展的影響,阿德勒在許多本書中不斷強調。 為什麼在同一個家庭出生的孩童,他們的日後可能有著截然不同的發展? 阿德勒認為,這跟遺傳沒什麼關係,反而是孩童在家中的出生順序,會對一個人的性格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今天要分享的內容,包括: (02:28) 1. 合作與平等的家庭觀念 (06:29) 2. 最大的孩子(老大) (12:05) 3. 第二個孩子(老二) (14:48) 4. 最小孩子(老么) (16:39) 5. 獨生字女,與只有一個男孩或女孩的家庭 (20:29) 6. 孩子年齡差距多大最合適 今天分享的案例與內容,主要來自於阿德勒的「兒童的人格教育」以及「自卑與超越」這兩本書。
Show more...
4 years ago
23 minutes

阿德勒的新世界
阿德勒的「兒童的人格教育」-社會情感與兒童成長的障礙,與SONY共同創辦人-盛田昭夫的人生故事
在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中,曾提到: 阿德勒斷言:「人類的煩惱,全部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 也就是說: 一個人的困難、挫折與煩惱,產生於人類社會中; 同樣的,一個人的發展與成就,也需要在人類社會(社群)中達成。 社會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所產生, 那麼一個人(個體)與另外一個人,如何產生連結? 產生了什麼連結? 這些連結產生了什麼樣的結果? 這些對個體來說,又會對這個世界、與對自己產生什麼樣的概念與認知? 就會讓一個人有著截然不同的發展過程。 今天要分享的內容,包括: (02:38) 1. 什麼是社會情感? (08:02) 2. 為什麼需要有社會情感? (13:20) 3. 如何確定社會情感的發展程度? (16:47) 4. SONY共同創辦任盛田昭夫的人生故事 (34:37) 5. 你的魚缸有多大? 今天分享的案例與內容,主要來自於阿德勒的「兒童的人格教育」這本書。 SONY共同創辦任盛田昭夫的人生故事,則主要來自於「日本製造-盛田昭夫的日式經營學」。
Show more...
4 years ago
37 minutes

阿德勒的新世界
阿德勒的「兒童的人格教育」-防止自卑情結,與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的人生故事
阿德勒說,兒童的發展既不是天賦決定的,也不是客觀環境決定的; 是兒童自己對於外在現實環境,以及他與外在現實的關係的看法 (也就認知), 才決定了兒童的發展。 也就是說: 如果你認為你可以,你是做得到的,那你就會去努力,就會去找方法; 如果你認為你不行,你是做不到的,那你就會放棄努力,轉而去找藉口。 那麼要如何了解兒童與其所屬的世界,來協助他們不要落入自卑情結? 今天要分享的內容,包括: (01:30) 1. 什麼是自卑情結? (02:47) 2. 了解兒童的發展過程 (05:08) 3. 為什麼自卑感會過了頭? (08:02) 4. 了解兒童及其所處的世界 (14:00) 5. 日本的經營之神 松下幸之助的人生故事 今天分享的案例與內容,主要來自於阿德勒的「兒童的人格教育」這本書。 日本的經營之神,也就松下電器 Panasonic的創辦人,松下幸之助的人生故事,則主要來自於「自來水哲學 松下幸之助 自傳」。
Show more...
4 years ago
30 minutes

阿德勒的新世界
阿德勒的「兒童的人格教育」-自卑情結,與本田小狼之父-本田宗一郎的人生故事
每個人都有自卑感,自卑是追求優越的原動力; 但是,自卑情結卻讓一個人往負面的方向發展。 自卑感怎麼變成了自卑情結? 如何看出孩童的自卑程度? 教育者又可以從什麼角度來協助兒童? 今天要分享的內容,包括: (01:16) 1. 什麼是自卑情結? (03:01) 2. 案例:口吃的馬克 (說明自卑情結) (06:50) 3. 自卑情結造成的主要原因為何? 如何了解自卑的程度? (11:26) 4. 教育者如何協助兒童克服自卑情結? (16:43) 5. HONDA創辦人本田宗一郎的人生故事
Show more...
4 years ago
31 minutes

阿德勒的新世界
阿德勒的「兒童的人格教育」-導正追求優越的方向,與建築大師-安藤忠雄的人生故事
阿德勒的「兒童的人格教育」-導正追求優越的方向 每個孩子都追求優越感。 父母或老師的任務,就是把這種追求引導到有益的方向。 什麼是有益的方向呢? 觀察孩童到哪些表象的行為,可能是往無益的方向發展呢? 又可以用什麼方式來導正呢? 今天要分享的內容,包括: (01:17) 1.案例:優越感走錯了路,變成口吃的馬克 (06:28) 2. 什麼是追求優越有益的發展方向? (10:19) 3. 孩童哪些外顯的行為是無益的,是需要導正的呢? (15:19) 4. 教育者要如何導正兒童追求沒有益處的優越感呢? (19:40) 5. 日本建築大師 安藤忠雄 的人生故事 (39:26) 6. 你是被環境所迫變成口吃呢? 還是需要口吃呢?
Show more...
4 years ago
42 minutes

阿德勒的新世界
阿德勒的「兒童的人格教育」-追求優越及其對教育的意義,與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的人生故事
阿德勒的「兒童的人格教育」-追求優越及其對教育的意義 人在本性上是與追求優越密切相關的,不過由於兒童的心理目標與學校教育的目標不一致,再加上家庭、學校、與社會文化的某些因素推波助瀾,使得部分兒童走偏了路,而成為壞小孩。 原本大家都是要追求優越的,為什麼有些人會變成壞小孩呢? 今天要分享的內容,包括: (02:14) 1.兒童是怎麼變壞的? (06:14) 2.人為什麼會追求優越感? (07:22) 3.兒童追求優越的心理的外在表現? (11:17) 4.家庭、學校與社會的哪些因素推波助瀾,容易使得兒童走偏了? (20:17) 5.有哪些方法可以讓兒童不要走偏,或讓快要走偏的兒童、或已經走偏的兒童重回正軌? (24:47) 6.日本經營之聖 稻盛和夫的人生故事。學生時期的稻盛由於無私的老師的努力,而成就了今日的他 (37:28) 7.阿德勒對於學校教育應扮演的角色的期望
Show more...
4 years ago
40 minutes

阿德勒的新世界
阿德勒的「兒童的人格教育」-人格的統一性
阿德勒的「兒童的人格教育」-人格的統一性 一個人的外顯行為,只是反映出他內心心理目標的冰山一角。 唯有完整了解一個人的人格,才有辦法了解一個人行為的真正目的。 而一個人的人格,以及它反映在外的行為,有著一致性,就是今天要分享的人格的統一性。 今天要分享的內容,包括: (01:48) 1. [案例]在學校突然變壞的Leo (07:41) 2. 什麼是人格統一性?心理目標的設定與影響為何? (13:17) 3. 為什麼懲罰沒用? 兒童個人心理目標與學校教育的衝突 (17:18) 4. 為什麼改變教養方式這麼難? 社會制度與文化的影響 (19:48) 5. Twitter創辦人Biz Stone的人生故事 (34:47) 6. 個人經驗與觀察,學校教育應與家庭教育缺一不可
Show more...
4 years ago
38 minutes

阿德勒的新世界
這裡分享著「阿德勒心理學」的觀點與名人的人生奮鬥故事。 因為這些觀點,有機會為我們指引出 「如何看待人生」、「如何讓人生變得有意義」、以及「如何獲得幸福」等方向。 而這些觀點與案例,主要來自於阿德勒這位知名的心理學家的著作,如「自卑與超越」、「認識人性」、「阿德勒心理學講義」、「兒童的人格教育」等書,以及後人延伸的著作,如「被討厭的勇氣」等。 同時也分享名人的人生奮鬥故事,這些創造出非凡成就的人,即使出生於貧困家庭、或教育程度不高、或處於險惡的環境中,仍能堅持夢想,勇於面對困難挑戰,終能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就如阿德勒所說的,每個人都可以透過勤奮、毅力、練習和勇氣,去獲得他們所嚮往的人生。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