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Sports
TV & Film
Technology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221/v4/e8/20/57/e82057df-5c08-3b59-2d5a-469b45cb435b/mza_4752063518179627263.jpg/600x600bb.jpg
晚安說故事
Ean連苡安
120 episodes
3 days ago
瑪雅人是一個古老的美洲原住民群體,主要分布在墨西哥東南部、瓜地馬拉、伯利兹和洪都拉斯地區。 早期中美洲居民可能與南美洲的奇布恰語族群有關係。有69%的血緣與奇布恰族群類似,雖然奇布恰語族群與馬雅人沒有直接的DNA變異特徵,但兩者之間可能存在文化交流或影響。瓜地馬拉是瑪雅人口最多的國家,現代瑪雅人仍然保留傳統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習俗。 瑪雅社會分為貴族、祭司、平民和奴隸四個階段。貴族和祭司居住在城市中心,平民在外圍,奴隸是最低階層。瑪雅家庭以父權制為主,但母親在家庭中仍然有一定影響力。婚姻通常由父母安排,夫妻會與新郎的父母同住直到生下第一個孩子。瓜地馬拉是瑪雅文明中最大的城市之一。 提卡爾的金字塔和寺廟是瑪雅建築的典範,反映後期繁榮的政治和經濟地位。洪都拉斯是古典期瑪雅文明的重要文化中心,位於墨西哥尤卡坦半島,是後期古典瑪雅文明的主要城市。而奇琴伊察的庫庫爾坎金字塔是最著名的建築之一,融合了托爾特克文化影響。起初瑪雅人開始從游牧生活轉向定居,發展出農業,主要種植:玉米、豆類、南瓜和辣椒作物。 小型村落逐漸發展成城市:納克貝。這些城市開始建造大型神廟和紀念碑,瑪雅人建立了初步的貿易網絡,...
Show more...
Mental Health
Health & Fitness
RSS
All content for 晚安說故事 is the property of Ean連苡安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瑪雅人是一個古老的美洲原住民群體,主要分布在墨西哥東南部、瓜地馬拉、伯利兹和洪都拉斯地區。 早期中美洲居民可能與南美洲的奇布恰語族群有關係。有69%的血緣與奇布恰族群類似,雖然奇布恰語族群與馬雅人沒有直接的DNA變異特徵,但兩者之間可能存在文化交流或影響。瓜地馬拉是瑪雅人口最多的國家,現代瑪雅人仍然保留傳統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習俗。 瑪雅社會分為貴族、祭司、平民和奴隸四個階段。貴族和祭司居住在城市中心,平民在外圍,奴隸是最低階層。瑪雅家庭以父權制為主,但母親在家庭中仍然有一定影響力。婚姻通常由父母安排,夫妻會與新郎的父母同住直到生下第一個孩子。瓜地馬拉是瑪雅文明中最大的城市之一。 提卡爾的金字塔和寺廟是瑪雅建築的典範,反映後期繁榮的政治和經濟地位。洪都拉斯是古典期瑪雅文明的重要文化中心,位於墨西哥尤卡坦半島,是後期古典瑪雅文明的主要城市。而奇琴伊察的庫庫爾坎金字塔是最著名的建築之一,融合了托爾特克文化影響。起初瑪雅人開始從游牧生活轉向定居,發展出農業,主要種植:玉米、豆類、南瓜和辣椒作物。 小型村落逐漸發展成城市:納克貝。這些城市開始建造大型神廟和紀念碑,瑪雅人建立了初步的貿易網絡,...
Show more...
Mental Health
Health & Fitness
Episodes (20/120)
晚安說故事
瑪雅文明
瑪雅人是一個古老的美洲原住民群體,主要分布在墨西哥東南部、瓜地馬拉、伯利兹和洪都拉斯地區。 早期中美洲居民可能與南美洲的奇布恰語族群有關係。有69%的血緣與奇布恰族群類似,雖然奇布恰語族群與馬雅人沒有直接的DNA變異特徵,但兩者之間可能存在文化交流或影響。瓜地馬拉是瑪雅人口最多的國家,現代瑪雅人仍然保留傳統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習俗。 瑪雅社會分為貴族、祭司、平民和奴隸四個階段。貴族和祭司居住在城市中心,平民在外圍,奴隸是最低階層。瑪雅家庭以父權制為主,但母親在家庭中仍然有一定影響力。婚姻通常由父母安排,夫妻會與新郎的父母同住直到生下第一個孩子。瓜地馬拉是瑪雅文明中最大的城市之一。 提卡爾的金字塔和寺廟是瑪雅建築的典範,反映後期繁榮的政治和經濟地位。洪都拉斯是古典期瑪雅文明的重要文化中心,位於墨西哥尤卡坦半島,是後期古典瑪雅文明的主要城市。而奇琴伊察的庫庫爾坎金字塔是最著名的建築之一,融合了托爾特克文化影響。起初瑪雅人開始從游牧生活轉向定居,發展出農業,主要種植:玉米、豆類、南瓜和辣椒作物。 小型村落逐漸發展成城市:納克貝。這些城市開始建造大型神廟和紀念碑,瑪雅人建立了初步的貿易網絡,...
Show more...
3 days ago
4 minutes

晚安說故事
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包括現今的義大利、西班牙、法國、希臘地區。 早期羅馬人發展了羅馬法,建造了道路、水道和公共建築,擁有帝國體制,皇帝擁有絕對權力。羅馬的發展過程中,從王政到共和國,再到帝國,體現了政治、經濟和軍事實力的不斷增強。公元前27年至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前期的羅馬帝國是由屋大維建立,這時期被稱為「羅馬和平時期」,帝國政治穩定、經濟繁榮、文化發達。成為羅馬的第一位皇帝,標誌著帝國時代的開始。中期面臨內亂和外患,包括軍閥混戰和蠻族入侵,戴克里被視為羅馬帝國晚期的重要皇帝。 他於284年在位,結束了羅馬帝國235年起長達近50年的三世紀危機,這標誌著羅馬帝國進入晚期階段。並開創了「四帝共治制」,先實施帝國分治,設計目的是透過多位皇帝分擔統治壓力,提高行政效率並規劃副皇帝繼承主皇帝的制度,藉此避免過去世襲制帶來的混亂。305年戴克里先退位,成為羅馬歷史上首位主動退位的皇帝。 他的改革雖然短暫失效,但對後世影響深遠,尤其是拜占庭帝國的形成持續存在。退位後帝國內戰再起,未能阻止帝國迅速陷入新的動盪與分裂。他所創立的四帝共治制迅速瓦解,羅馬帝國內部隨即爆發激烈的皇位爭...
Show more...
5 days ago
4 minutes

晚安說故事
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 主要戰場位於歐洲,同時也影響了中東、非洲、亞太地區。戰爭初期各國使用傳統戰術與新技術結合,導致大量傷亡。1917年後,各國開始大量使用現代化技術,如:電話、無線通訊、戰車、飛機。德軍在西線發動多次攻勢,但未能扭轉局勢。 俄國退出戰爭後,德軍集中兵力於西線,但仍然無法抵禦協約國的進攻。原因是因為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王「斐迪南大公」在塞拉耶佛被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暗殺。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的要求未獲滿足後,於1914年7月28日對塞爾維亞宣戰,引發了歐洲強烈的連鎖反應。協約國有法國、英國、俄羅斯帝國為首,後來美國也加入。同盟國有德國、奧匈帝國、鄂圖曼帝國為主。 1918年11月11日,德國無條件投降,標誌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這場戰爭導致超過900萬士兵和平民死亡,對二十世紀的歷史產生深遠影響。戰後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奧匈帝國、鄂圖曼帝國解體。德國海外殖民地被分配給英國、法國、日本協約國,德國失去了部分領土。俄羅斯因為十月革命和隨後的內戰而瓦解,部分領土獨立。烏克蘭人民共和國短暫獨立,但後來被蘇聯控制。奧匈帝國...
Show more...
1 week ago
5 minutes

晚安說故事
最神祕地方
血瀑布位於南極大陸維多利亞地泰勒谷。 這個湖泊形成約一百萬年前,湖水長期被冰層封閉卻沒有凍結。因為水在凍結時會釋放熱量,這熱量使周圍冰塊融化,形成一個水循環系統,使血瀑布的水流不會枯竭。這種紅色來自於水中富含鐵氧化物,當含鐵鹽水從冰川裂縫流出並接觸空氣中的氧氣時,鐵迅速氧化形成類似鐵鏽紅色物質,使瀑布呈現血紅色,血瀑布水源來自冰川下約400米深冰封高鹽度湖泊,湖水富含硫和鐵的化合物。地獄之門位於土庫曼斯坦阿哈爾州達瓦札,直徑約69米、深約30米天然氣坑。 1971年蘇聯工程師在這個地方地鑽探天然氣時,地面突然崩塌形成大坑,天然氣不斷從坑中冒出。為了防止有毒氣體擴散,地質學家決定點燃氣體,原本預計幾週內燃盡,但火焰至今已燃燒超過50年,成為持續燃燒的火坑。骷髏湖位於印度北阿坎德邦(喜馬拉雅山脈高海拔地區) 海拔約4800-5029米,高山冰川湖,寬約40米、深3米,大部分時間都被冰雪覆蓋。湖周邊散落數百具人類遺骸,包含頭骨、部分帶肌肉組織的遺體,曾認為是二戰日軍遺骸,主要集中於公元9世紀(約1200年前)和19世紀。顯示有多次死亡事件。另一種說法也有可能因極端氣候(如冰雹災害)、宗...
Show more...
1 week ago
5 minutes

晚安說故事
地球禁區
切爾諾貝爾核電站位於烏克蘭謝爾諾比爾市。 1986年4月26日,事故發生時,一個核反應爐發生爆炸,釋放出大量輻射物質。大火延燒8天,是日本廣島原子彈400到500倍。由於災情嚴重,切爾諾貝爾核電站和周圍區域被劃上禁止進入區域,稱為切爾諾貝爾禁區。禁區範圍約2600平方公里,包括核電站本身及周圍城市、村莊和自然環境。切爾諾貝爾禁區因為高度輻射、危險性成為人類禁地。進入禁區需要獲得特殊許可,而且只有經過授權導遊陪同下才可以進入。禁區內核電站建築和設施現今依然存在,成為一個對核能災害警示。弗里曼島位於巴西聖保羅州附近大西洋上,也被稱為蛇島。 這個島嶼以極高毒蛇密度而聞名,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危險人類禁區之一。弗里曼島是金環蛇主要棲息地,牠們的毒液具有致死性,在島上數量非常密集。由於島上危險性,巴西政府禁止一般公眾進入弗里曼島,並實施嚴格出入管制。只有少數科學家、環境保護人士獲准才能進入。瓦爾德爾位於玻利維亞,是一個獨特地貌景觀,被稱為"月亮谷"。 因為地貌特徵類似月球表面景觀,充滿奇特岩石形狀、紋理。由風和水的侵蝕作用形成,地質特徵包括尖塔狀岩石柱、峽谷、洞穴、凹坑。當地居民對這片土地有深...
Show more...
1 week ago
5 minutes

晚安說故事
太陽磁暴
太陽光能促進體內維生素D的合成。 幫助鈣質吸收與骨骼健康,增強免疫系統,還能刺激血清素分泌,提升心情,改善睡眠品質。太陽不管是在地球在月球,都扮演重要角色,月球本身不會發光,我們看到的月光是月球表面反射的太陽光。因為月球沒有大氣層,太陽光直接照射月球表面並反射回地球,造就了我們夜晚看到的月光。 在特定位置時月球會完全遮擋太陽,形成日全食。太陽光照射使月球表面日夜溫差大,白天月球表面溫度非常高,晚上極度低溫。太陽能量是月球主要的能量來源,決定了月球表面的環境條件。太陽是地球主要的能量來源,穩定提供光和熱。 太陽活動呈現11年的週期性變化,當太陽進入極大期(活動高峰期)時,太陽黑子數量增加,太陽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頻繁發生,導致磁暴和太空天氣劇烈變化。2024年10月起太陽已經正式進入第25個太陽週期的極大期,這活躍狀態預計將持續到2025年甚至2026年,整個極大期大約會持續1到2年左右。現在尚未得知什麼時候結束,因為需要持續觀測太陽黑子數量和輻射強度的變化,當活動開始明顯減弱時,才能準確判定極大期結束。在極大期前後幾年,太空天氣劇烈變化的頻率和強度較高。 磁暴、極光現象較為頻繁,對...
Show more...
2 weeks ago
4 minutes

晚安說故事
海洋傳說
尼斯湖水怪的傳說主要集中在英國蘇格蘭的尼斯湖。 水長約37公里、寬約1.6公里、深約230公尺的淡水湖泊,位於蘇格蘭高地西北部。尼斯湖水怪被認為是生活在尼斯湖的神秘生物,幾乎有關水怪的目擊和傳說都發生在這個湖區。科學家認為尼斯湖水怪可能是古代蛇頸龍後裔,蛇頸龍是水生爬行動物生活在海洋,具有長頸和小頭蛇是肉食性動物,主要以魚類、海洋生物為食。目前最接近證明尼斯湖水怪存在的證據是一名為歐法奧哈加恩的水怪獵人提供的影片。 獵人表示,他透過在尼斯湖南岸奧古斯都堡附近設置的網路攝像機。拍攝到一段影像,顯示一個長約7.62米的黑色物體在湖面沉浮,有時會露出長脖子和駝峰。他認為從物體的大小和速度來看,不可能是水獺、海豹或遊艇。近期有科學家在摩洛哥撒哈拉沙漠中發現了小型蛇頸龍化石,顯示蛇頸龍可能生活在淡水中。蛇頸龍主要生活在海洋中的大型爬行類動物,牠們的祖先與恐龍的共同祖先早已分開演化。 蛇頸龍特徵是利用四個大型鰭狀肢游泳,具有長頸和寬身體,與典型的恐龍在形態和生活方式上有很大不同,因此蛇頸龍不是恐龍。蛇頸龍是用肺呼吸的爬行動物,必須定期浮出水面換氣。蛇頸龍是冷血動物,無法調節體溫,更新世冰河期...
Show more...
2 weeks ago
4 minutes

晚安說故事
藏寶圖與海盜
藏寶圖是記錄寶藏和其他金銀財寶埋藏位置的地圖。 在真實海盜故事中,著名的海盜「威廉基德」和「奧利維爾勒瓦瑟」。曾掠奪大量財寶,後來傳出他們和其手下將這些寶藏埋藏在一座位於印度洋的島嶼(塞舌爾的馬赫島)的秘密地點。價值約1億英鎊(裡面有黃金項鍊、珠寶手飾)並繪製藏寶圖寶藏的位置,勒瓦瑟在被捕前,並宣告「誰能解讀我的寶藏,就歸誰所有」。勒瓦瑟的兒子約翰克魯斯花費多年尋寶。 聲稱已在島嶼附近找到寶藏的可能區域,包括沙灘上的洞穴,但因為法律與財產問題被迫停止挖掘。這張藏寶圖表面是17行錯亂的符號,至今沒有人真正找到完整的寶藏,仍然是未解之謎。歷史上第一張藏寶圖在哪裡呢? 1952年考古學家在靠近約旦河西岸的死海附近洞穴發現了一個銅卷軸。上面用希臘語和希伯來語描述了六十四處寶藏的藏寶地點,據估計價值超過十億英鎊。這份銅卷軸被認為是最早期而且較完整的藏寶紀錄,但具體位置和解讀仍然無人知曉。世界上著名的藏寶圖珍藏博物館 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聖奧古斯汀的「沉船寶藏博物館」。博物館由企業家佩克特羅斯創立,收藏了最多、最真實的海盜相關展品。包括黑胡子的火槍、黃金碎片以及世界上僅存的海盜旗和真正的海盜寶...
Show more...
3 weeks ago
3 minutes

晚安說故事
地理大發現
大航海時代被稱為「地理大發現」 這時期(15到17世紀)歐洲船隊在全球海洋上進行大規模遠洋探索。尋找新的貿易路線和夥伴,並發現了許多當時歐洲人未知的國家和地區。這些探索不僅拓展了人類對世界的地理認識,證明了地球是圓的,也大幅擴展了歐洲貿易範圍和全球影響力。主要國家包括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在大航海時代之前,航海家難以準確測量經緯度,這使得遠洋航行存在很大風險。 18世紀英國鐘錶匠約翰哈里森發明了第一台實用的航海計時器,計時器能在船隻晃動和溫度變化條件下保持極高的時間精確度。航海計時器的發明提升了航海定位的準確性和安全性,使得遠洋航行更加可靠,促進了全球海洋貿易和地理探索的發展。當時歐洲對東方香料、絲綢奢侈品的需求。 傳統的陸上貿易路線(絲綢之路)因為政治動盪、盜匪問題經常成為目標,以及穆斯林勢力在當時期間控制了通往東方的陸上絲綢之路和部分海上香料貿易路線。這些路線經過中東、北非和南亞,穆斯林國家。阿拉伯帝國、鄂圖曼帝國掌握了這些交通要道,對歐洲與亞洲之間的貿易形成了壟斷,導致運輸成本高昂而且不安全,歐洲和其他國家急需尋找繞過這些壟斷的新航路。歐洲通往東方的貿易路線起點...
Show more...
3 weeks ago
4 minutes

晚安說故事
死海
死海位於以色列、約旦、巴勒斯坦交界的內陸鹹水湖,屬於東非大裂谷的北端。 湖面海拔約負422到負430米,是地球上地勢最低的湖泊和陸地最低點,死海的鹽度極高,約為一般海水的七到八倍,含鹽量約23到33.7%。使魚類無法生存,湖中只有少量細菌和浮游生物。高鹽度也使水的密度非常大,人能輕易漂浮水面。死海的水富含多種礦物質,因而具有療養和工業價值。而死海在水資源分配上存在嚴重不均與控制權爭議。以色列保留了從約旦河西岸包含水層取水的權利,並擁有否決巴勒斯坦開發新水源計畫的權力。 導致巴勒斯坦多年來無法有效開發新的水井和水源,無法自由鑽井增加用水量。夏季水源緊張的時候,時甚至會被以色列水公司切斷供水,同時需要從以色列那邊以高價購買水。在約旦河西岸的水資源中,以色列人平均用水量約為巴勒斯坦的四倍以上,屯民用水量更高,巴勒斯坦只使用約17%。這些問題不單單來自一個海,而是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之間爆發一系列武裝衝突與戰爭。 第一次中東戰爭目的是反對以色列建國並攻擊新成立的以色列國。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國。隨即遭到阿拉伯聯軍(埃及、約旦、敘利亞、黎巴嫩、伊拉克阿拉伯國家)聯合進攻。以色列...
Show more...
3 weeks ago
4 minutes

晚安說故事
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沙漠屬於典型熱帶沙漠氣候,常年受到副熱帶高壓帶控制。 氣候極度乾燥炎熱,年降水量普遍不足100毫米,是世界上最乾燥的地區之一。夏季地表溫度可達70~80℃,極端高溫記錄曾經達到58℃。晝夜溫差大,高地地區冬季會出現霜凍甚至冰凍。沙漠涵蓋埃及、摩洛哥、蘇丹、11個國家的大部分地區,常駐人口約200萬人左右,主要是依賴綠洲水源生存的遊牧民族和定居居民。由於環境極度惡劣,人口分佈非常稀疏,西部撒哈拉地區2025年人口約60萬,人口成長率1.7%,以年輕人口為主。主要族群包括柏柏爾人、圖阿雷格人、摩爾人。 柏柏爾人是撒哈拉地區最古老的原住民族之一,傳統上多為游牧民族,生活在沙漠邊緣的綠洲和山地,使用柏柏爾語。文化中保留了許多古老的習俗和語言,隨著歷史發展,部分柏柏爾人逐漸阿拉伯化。沙漠地區的信仰主要以伊斯蘭教為主,尤其是在沙漠北部和周邊國家,這與阿拉伯文化有著深遠影響。 西元7世紀伊斯蘭教傳入非洲,撒哈拉及周邊地區逐漸成為伊斯蘭教的重要傳教區域。以南的地區,儘管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廣泛傳教,但傳統非洲的宗教信仰秉持祖先崇拜、自然神和巫術元素,許多信徒即使改信了伊斯蘭教、基督教,道德觀念...
Show more...
1 month ago
3 minutes

晚安說故事
古埃及
法老是古埃及最高統治者,被視為神的化身、神的代理人,負責維護國家秩序與宇宙和諧。法老擁有絕對權力,能掌控土地、資源和人民,並主持重要的宗教儀式以確保國家繁榮與穩定。 那爾邁是古埃及首位王朝法老 在公元前31世紀統治,傳說他以武力統一上下埃及,並建立首都孟斐斯,標誌著古埃及王朝時期的開始。那爾邁的名字是由象形文字「兇猛的鯰魚」和「鑿子」組成,象徵強大與權威。胡夫是第二位法老,在公元前2589年統治。 他最著名成就建造了吉薩高地的「胡夫金字塔」,也稱為「吉薩大金字塔」,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金字塔,並且是世界七大奇觀中唯一保存至今的建築。金字塔建造於約公元前2560年,約10到20年完成,原本高度146.6米,底邊長約230米,建築超過230萬石塊。金字塔的四個斜面對準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由於長期風吹日曬,現在高度約137米。胡夫金字塔作為他自己的陵墓,象徵他在生前和死後的權力與神聖地位。拉美西斯二世是第三位法老,被認為是古埃及歷史上最重要,最著名的法老。 因為他對土木工程充滿熱情,在埃及各地留下了許多他的痕跡。不管是各個大大小小廟宇,還是篡改建築,其中最知名的「阿布辛拜勒神廟」。神廟...
Show more...
1 month ago
7 minutes

晚安說故事
殭屍
殭屍,又稱跳屍。 在中國民間傳說中,殭屍的出現常與旱災相關,普遍相信殭屍具有吸水的能力,會將地表水分吸乾,導致乾旱和荒蕪。形成了殭屍有旱災妖怪的說法,找到殭屍並焚燒可以祈求降雨。殭屍源自於「趕屍術」,是中國湘西地區和印尼托拉雅地區的一種古老習俗。主要將死於他鄉的本地人遺體送回故鄉安葬。這種習俗結合了巫術、符咒和民間信仰,趕屍匠會在死者屍體未腐爛時施法,使屍體「起立」並以跳躍方式前進,跟隨趕屍匠行走。屍體通常被黑色的布覆蓋,頭戴高筒毯帽,臉貼黃符紙,行走時呈現蹦跳方式,也因為雙腳被繩索綁住,無法正常行走,只能跳躍前進,這也是現代對於殭屍之所以用跳的方式前進原因。殭屍多被認為是在死後經過數十年到數百年 身體在未腐爛而且被某種怨氣或法術激活而甦醒。在清朝時期中國南方的殯葬習俗中,富裕人家喜歡用官服作為壽衣穿著下葬,這種壽衣往往仿照清朝官服的樣式製作。因此殭屍復活時自然穿著清朝官服的衣物。也是我們在電視節目中,所看到殭屍穿著古代服裝由來。殭屍在西方國家稱為「蹦跳吸血鬼」、「中國吸血鬼」。 因為殭屍不太會以活人的肉體為食,而是吸食人和動物的血液,像吸血鬼一樣。雖然會咬人,但被咬傷的人不會立...
Show more...
1 month ago
3 minutes

晚安說故事
吸血鬼
吸血鬼靠著尖銳獠牙吸食活人、動物血液來維持生命。 在西方文化中,吸血鬼通常被視為夜間活動、害怕陽光、鏡子中看不見自己的人。以及擁有超自然力量、長壽。吸血鬼源自古代民間傳說、文學作品,如:布拉姆斯托克的《德古拉》。而吸血鬼到底是什麼人呢?在傳說文化中可能是一種「生物人」。 吸血鬼形象最初被描述裹著白色的布、身體浮腫、臉色是血紅色或深黑色,隨著時間演變成為瘦削、蒼白、優雅的形象。吸血鬼的牙齒、頭髮和指甲可能會變長,牙齒不一定會尖銳,但兩顆獠牙分泌的物質能讓被咬者產生興奮和依賴,形成「眷屬」關係。吸血鬼長壽的秘密主要透過吸食年輕、新鮮的動物、人類的血,獲得了延緩老化的能力,年輕血液中的某些因子可能可以延緩甚至逆轉老化。吸血鬼的超自然力量和自癒能力也被視為長壽的重要原因,擁有快速恢復傷口、免疫疾病的能力,使難以被殺死,甚至可以延續生命。吸血鬼作為無魂的亡靈,無法在鏡子中顯現,主要是因為他們沒有影子。 鏡子在許多文化中被視為靈魂的反映,象徵吸血鬼不是人類。陽光象徵生命和純潔,能驅散黑暗與邪惡,所以他們不照光,才會有吸血鬼只在夜間活動的說法。大蒜被視為具有殺菌、驅邪、辟邪的功效,因而被廣泛用...
Show more...
1 month ago
3 minutes

晚安說故事
人類進化論
人類進化論是一種生物學理論,認為人類是透過漫長的演化過程,從靈長動物中的古猿,經歷了猿人、原始人、智人和現代人多個階段,逐步演變而來。 而這個演變,不是人類從猴子開始,而是人類與猴子有共同的祖先。共同祖先是生命演化的起點,所有生物的多樣性和演化歷程都來自於這一個個體或一群生物,透過基因遺傳和自然選擇,形成今天豐富的生物世界、龐大體系。約6500萬年前,地球經歷了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 這是一場大規模的生物滅絕,導致包括非鳥類、恐龍約75%的物種消失。這場滅絕事件的主要原因,普遍認為是一次小行星撞擊地球,撞擊地點位於現在的「墨西哥尤卡坦半島」,形成了直徑約180公里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這場滅絕結束了恐龍長達1億5千萬年的統治,開啟了新生代的生物演化時期,哺乳動物開始迅速進化。靈長動物逐漸出現,3300萬到2400萬年前古猿出現,逐漸分化出人猿和人類的祖先。 「原康修爾猿」是東非重要的早期猿類,連接了猴類與人類祖先的演化過程,能夠手掌貼地行動,肢體與骨骼比例接近猴類,骨骼顯示牠們沒有尾巴,但是缺乏現代猿類的懸擺能力。「森林古猿」前肢較長,能夠適應樹冠層活動,被視為人類與現存猿類的...
Show more...
1 month ago
4 minutes

晚安說故事
南島民族
台灣特色除了有許多「種族部落」,早期第一個原始民族也在台灣出發。 台灣是南島語系民族分布的最北端。在漢人大規模遷居台灣之前,台灣是南島語系民族的居住地,擁有豐富語言和文化。台灣的南島民族包括十六個官方認定的原住民族群,多數族群保有自己語言、風俗和部落結構。「南島民族」屬於蒙古利亞人種(東亞人種)。 是新石器時代以後出現的族群,屬於現代人類的「智人」。約從五千年前他們憑藉卓越的航海技術,利用帆船、浮杆、獨木舟工具,從台灣出發,朝著四面環海遷徙,南邊到了紐西蘭,東邊到達復活節島,西邊來到馬達加斯加島,西南邊來到婆羅洲、印尼、馬來半島,形成遍布印度洋與太平洋族群。南島民族橫跨約兩萬六千公里,足以繞地球半圈以上,是世界上分布最廣的民族之一,總人口數約三到四億人,語言種類多達一千多種。他們在遷徙過程中攜帶馴化作物(如稻草稻米、香蕉、椰子)與動物,形成獨特的生活方式。約至今7000年前,隨著氣候變暖和環境改善,南島民族的祖先由原本採獵為主的生活,逐漸轉向農耕定居。南島民族使用「山田燒墾」技術。 以焚燒方式清理農地,將植物殘骸轉化為土壤養分,形成生態循環,這種農耕方式適應熱帶多雨的環境,同時也...
Show more...
1 month ago
3 minutes

晚安說故事
馬賽馬拉
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位於肯亞西南部的肯亞裂谷省,鄰近納羅克鎮。 與坦桑尼亞北部的塞倫蓋蒂國家公園相接,是一個大型的獵物禁獵區,面積約在1510到1800平方公里之間。保護區於1961年建立,名稱來自當地的馬賽人,指的是「馬賽人有斑點的大草原」,屬於馬賽人的游牧區域。這裡「有斑點」指的是草原上散布著樹木和灌木,形成斑駁的景象,與「馬賽人長期生活和放牧的環境相關」。馬賽人是東非著名的游牧民族,人口約90萬人。 主要生計核心依靠畜牧業,尤其是養牛。牲畜在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不僅提供食物如:牛奶、肉和血液,也象徵了社會地位和財富。牛群是馬賽人的經濟基礎,牲畜產品可以用來買賣其他牲畜、換取現金和生活必需品,牲畜的數量和質量直接影響家庭和氏族的社會地位。喝牛血是他們長久以來的重要傳統習俗,牛血被視為解渴的最佳飲品,能快速補充體力和增強免疫力。Ngai「恩蓋」是馬賽人信奉的唯一真神,但他不是一個人。 對於這個詞是馬賽人認為自己是「神選之人」,置身於宇宙的中心。Ngai創造了世間萬物,賜予馬賽人一條連接天堂與地球的「臍帶」,並賜予牛群作為崇高禮物,使馬賽人成為畜牧民族,享有特別的地位。Ngai沒...
Show more...
1 month ago
3 minutes

晚安說故事
亞馬遜雨林
亞馬遜雨林又稱亞馬遜河雨林,是世界上最大、最具生物多樣性的熱帶雨林,位於南美洲亞馬遜盆地。 橫跨巴西、秘魯、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厄瓜多、玻利維亞、圭亞那、蘇利南及法屬圭亞那九個國家。總面積約為500萬至550萬平方公里,也有著地球之肺之稱。亞馬遜雨林的環境是一個極為複雜、多樣化生態系統,包含豐富植物、動物和微生物聚落。氣候通常濕熱,年降水量非常豐富。雨季和旱季是兩個主要季節。 雨季通常從十月、十一月開始,持續到隔年三月、四月,這段時間降雨量非常大。旱季從四月、五月開始,持續到九月、十月,這段時間雨量就會比較少。地形起伏不平,包括河流、湖泊、沼澤和山脈。亞馬遜河流是最重要水系,形成廣闊濕地和水生生態系統。 擁有廣泛植物類型,有高大喬木、密集灌木叢、藤蔓、蕨類植物和大量地面植物。森林分為幾個層次,包括頂層冠層、中層和地面層,每個層次都有不同類型的植物適應生活。土壤種類包括紅土、黃土、白土和黑土。儘管這些土壤通常貧瘠,但由於雨林生物循環和分解作用,能夠維持雨林生態系統所需要的養分循環。在亞馬遜雨林中有超過四萬種植物、三千種鳥類和400種哺乳動物。 亞馬遜雨林中存在多種劇毒且致命的動植物...
Show more...
1 month ago
4 minutes

晚安說故事
尼泊爾
尼泊爾位於南亞喜馬拉雅山脈地區的一個內陸國家 北部接連中國,其他三面與印度接連,與孟加拉國僅隔27公里,國土面積約14.7萬平方公里,人口約3100萬,首都為加德滿都。 尼泊爾自古以來受到印度教信仰根深蒂固。 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出生於尼泊爾的藍毗尼,印度北部則是佛教重要地方,兩個國家共享宗教聖地,增強宗教文化的連結,尼泊爾語與印地語同屬「印度-雅利安語族」,使用相似的「梵文字母」。兩國人民在語言和文化上有高度相似性,尼泊爾將印度教與國家政權緊密結合,印度教神明:濕婆神、毗濕奴神被視為國家護衛者,國旗上的太陽和月亮象徵印度教神祇。尼泊爾歷史上多個王朝(如沙阿王朝)以印度教為統治基礎,國王在政治和宗教上扮演印度教最高保護者的角色。1962年尼泊爾憲法明文規定尼泊爾為「印度教君主國」。1990年代之前印度教在尼泊爾不僅是主要宗教,還被正式確立為國教。法律禁止人民隨意改信其他宗教,尤其從印度教改信伊斯蘭教和基督教被視為刑事犯罪。印度教在社會和政治中占主導地位,但同時也存在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等多種宗教。2006年廢除君主制後,尼泊爾逐步走向世俗國家。 2015年新憲法通過,正式規定宗教...
Show more...
1 month ago
3 minutes

晚安說故事
西藏
西藏人口約317萬人,其中藏族佔92%以上,藏族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使用藏語的民族,稱為「博巴」。 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7世紀由松贊乾布統一青藏高原。他們主要從事畜牧業和農業,生活方式與自然環境相關。居住上牧區多住帳篷,城鎮多為石頭碉房。主要分布在中國的西藏自治區,以及四川、青海、甘肅、雲南省的藏區,人口超過650萬。在尼泊爾、不丹、印度,青藏高原周邊國家也有藏族分布,海外藏族人約20萬。此外還有漢族、蒙古族、回族、納西族、怒族、獨龍族、門巴族等40多個民族,形成了多民族聚落的格局。多民族地區普遍遵循「求同存異」“求和”的原則。 民族間文化相互滲透、共享,形成了和諧友好的民族關係。西藏東南部的藏彝(ㄧˊ)走廊是漢藏及多個民族的交流通道。通過川藏道、茶馬古道路線促進了民族間的經濟與文化交流。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面積最大的高原。 平均海拔約4500米,位於歐亞大陸中南部,涵蓋西藏自治區以及周邊地區。因為極高的海拔和廣闊的面積,被譽為「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極」。被稱為「地球第三極」,是因為它是繼南極和北極之後,地球上海拔最高、氣候最寒冷的地區。青藏高原是亞洲多條大河的發源地被譽為「亞...
Show more...
2 months ago
3 minutes

晚安說故事
瑪雅人是一個古老的美洲原住民群體,主要分布在墨西哥東南部、瓜地馬拉、伯利兹和洪都拉斯地區。 早期中美洲居民可能與南美洲的奇布恰語族群有關係。有69%的血緣與奇布恰族群類似,雖然奇布恰語族群與馬雅人沒有直接的DNA變異特徵,但兩者之間可能存在文化交流或影響。瓜地馬拉是瑪雅人口最多的國家,現代瑪雅人仍然保留傳統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習俗。 瑪雅社會分為貴族、祭司、平民和奴隸四個階段。貴族和祭司居住在城市中心,平民在外圍,奴隸是最低階層。瑪雅家庭以父權制為主,但母親在家庭中仍然有一定影響力。婚姻通常由父母安排,夫妻會與新郎的父母同住直到生下第一個孩子。瓜地馬拉是瑪雅文明中最大的城市之一。 提卡爾的金字塔和寺廟是瑪雅建築的典範,反映後期繁榮的政治和經濟地位。洪都拉斯是古典期瑪雅文明的重要文化中心,位於墨西哥尤卡坦半島,是後期古典瑪雅文明的主要城市。而奇琴伊察的庫庫爾坎金字塔是最著名的建築之一,融合了托爾特克文化影響。起初瑪雅人開始從游牧生活轉向定居,發展出農業,主要種植:玉米、豆類、南瓜和辣椒作物。 小型村落逐漸發展成城市:納克貝。這些城市開始建造大型神廟和紀念碑,瑪雅人建立了初步的貿易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