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tegories
EXPLORE
True Crime
Comedy
Society & Culture
Business
Sports
TV & Film
Technology
About Us
Contact Us
Copyright
© 2024 PodJoint
00:00 / 00:00
Sign in

or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https://is1-ssl.mzstatic.com/image/thumb/Podcasts125/v4/27/63/7c/27637c41-3b56-34de-b9d0-a82448596f54/mza_17934673884321476077.jpg/600x600bb.jpg
B612
B612
28 episodes
9 months ago
把一些覺得不錯的想法整理出來;面對這個混亂的世界,用我的整理,擺出一個微不足道的挑戰姿態。
Show more...
Philosophy
Society & Culture
RSS
All content for B612 is the property of B612 and is served directly from their servers with no modification, redirects, or rehosting. The podcast is not affiliated with or endorsed by Podjoint in any way.
把一些覺得不錯的想法整理出來;面對這個混亂的世界,用我的整理,擺出一個微不足道的挑戰姿態。
Show more...
Philosophy
Society & Culture
Episodes (20/28)
B612
028. 虛無
我認識的虛無 - 可以不是虛無主義 - 對這個世界的一切抱持著極高的懷疑心態 -有一種虛無是我還沒找到一個我願意堅守的信念,所以暫時保持空虛 如何應用虛無的概念?(把虛無主義當作一個工具) - 從無的狀態去思考問題?在懷疑的過程中,建構更真實、更個人的價值觀 - 透過無、空帶來平靜。 - 面對極度悲傷的事情時,透過虛無的觀念帶來解脫 - 虛無其實提供了無限的空間和可能性 - 在虛無和現實的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平衡 對自己的提醒 - 虛無只是一種工具,並不是一個萬用的真理 - 不要讓自己陷入過度的消極和憂鬱 - 如果虛無讓我不快樂,就暫時放下它 祝福大家都能透過虛無的萬花筒,看到這個世界更多的美好:) 歡迎大家追蹤Instagram: b612.podcast 跟我交流想法~
Show more...
4 years ago
7 minutes

B612
027. 習慣
什麼是習慣? 那些我們不需要意志力,或者不太需要思考就會一直重複執行的事情 如何培養好習慣? - 意識到自己有那些習慣,正視並且承認自己的壞習慣 - 找到這些習慣背後的慾望和動機,然後思考如何改變 - 一次只改變“一”個習慣 - 給每一個習慣1-2個月的時間培養 - 排列習慣的優先順序 - 從小的量開始,重點是發生的頻率,而不是每一次發生的時間長短 - 用紙筆記錄 - 把想培養的習慣跟已經有的習慣綁在一起 - 找到好的支持團體和朋友 對自己的提醒 - 習慣會決定我成為怎麼樣的人 - 不要貪心 - 習慣相信習慣 祝福大家都能從一個小習慣開始,建立其一個充滿好習慣的生活模式 歡迎大家追蹤Instagram: b612.podcast 跟我交流想法~
Show more...
4 years ago
11 minutes

B612
026. 慢活
什麼是慢活? - 慢慢來比較快。因為慢下來,所以我們有更多的時間思考,而不是一昧的埋頭苦幹,最後發現只是在窮忙 - 慢活的本質不是懶惰,它是讓我們可以更積極主動的善待自己,也懂得重視生活中的細節 - 活在當下,而不是活在未來和過去 如何執行慢活? - 拉長每一項活動的時間 - 留白和停止 對自己的提醒 - 慢慢做事真的比較快,也比較有效率 - 不要害怕錯過 祝福大家都在紛亂的世界裡,慢慢、慢慢地找到自己的一片舒服、平靜的小天地。 歡迎大家追蹤Instagram: b612.podcast 跟我交流想法~
Show more...
4 years ago
7 minutes

B612
025. 雙贏
什麼是雙贏? - 在一段關係中雙方都獲得了正面的結果 - 把談判過程當作是創造機會的過程,而不是一個競爭的過程 為什麼要雙贏? - 輸的一方會盡可能的討回損失,造成最後兩敗俱傷 - 關係是人生極為重要的資產 如何雙贏? - 最好的結果通常是一個新討論出來的方案,而不是任何一方起初的提案 - 帶著開放和無知的心態進入對話(從自身做起) - 嘗試用自己的話去解釋對方在意的重點,讓對方感受到被理解,或是更正你的理解 - 探討雙方背後的感受和動機 - 進入溝通前清楚了解自己在意的重點 - 保持著如果無法雙贏不合作也沒關係的態度 - 一起把餅做大,而不是想著要如何瓜分既有的資源 - 避免有攻擊性的情緒 對自己的提醒 - 不需要過度執著一定要有雙贏的結果 - 包容別人競爭的心態和習慣 - 做一個誠實且有誠信的人 推薦書籍《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祝福大家都能在充滿競爭也有點血腥的社會裡,抱著更開放的心態,創造更多雙贏的關係:) 歡迎大家追蹤Instagram: b612.podcast 跟我交流想法~
Show more...
4 years ago
12 minutes

B612
024. 極簡
極簡主義:少即是多。少了數量,多了深度。 為什麼要極簡? - 在時間和資源有限的前提下,深度和廣度往往是衝突的 - 在斷捨離的過程中,化被動為主動,開始思考 - 對於物質過度執著,無法充分享受生活 如何執行極簡? - 出了物品之外,眼睛看不到的東西更重要,例如:人際關係、興趣愛好 - 學會說不 - 重點不是丟了什麼,留下什麼決定你是怎麼樣的人 - 伴隨著深度的增加,才不會淪為空虛和無聊 自我提醒 - 不執著於感官的極簡,重視精神和形式的極簡 - 學會和“沒有”共存 - 不是禁慾,而是不被慾望控制 - 不批評他人,也不過度反抗環境 - 極簡主義只是一個時代性的產物,不是絕對的真理 早上起床還沒吃早餐就錄音,聲音有點沒有活力:P 年底工作繁忙,朋友聚會又多,大家要記得留時間休息還有跟自己獨處:) 歡迎大家追蹤Instagram: b612.podcast 跟我交流想法~
Show more...
4 years ago
13 minutes

B612
023. 失敗
失敗有什麼好的? - 失敗讓我們以為理所當然的價值觀顯得荒謬,讓我們開始反思。 - 偶爾失敗代表我們做的事情有難度 怎麼好好地失敗? - 先預想如何面對失敗 - 避免盲目的樂觀 - 失敗先反思再繼續前進 - 失敗後適當的休息 需要避免的態度 - 把自己看成失敗者 - 追求安穩 享受失敗、和失敗共存也學習定義自己的成敗。 對自己的提醒 - 不要陷入沒有目的的悲觀 - 沒力氣積極面對,就休息一下 - 喜歡自己失敗的經驗 - 反思失敗的經驗 學習面對失敗並不是要告訴我們總有一天會成功,而是要讓我們認清,失敗只是兩個主觀且荒謬的字,我們並不需要害怕他。 祝福大家都能看到失敗美麗的一面:) 歡迎大家追蹤Instagram: b612.podcast 跟我交流想法~
Show more...
5 years ago
10 minutes

B612
022. 書寫
書寫和說話的不同:書寫會運用到比較多的理性和思考,說話則會帶入比較多情緒和直覺。 閱讀和書寫是一體兩面的,我們透過閱讀和作者的靈魂對話,而透過書寫,我們和自己的靈魂溝通。 透過書寫自我對話、自我認識,讓自己的理性和感性連結,誠實面對自己的感受,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透過書寫自我療癒,喚醒自己的觀察力,釋放壓抑的情緒,帶來平靜。 對自己的提醒 - 書寫和說話不同 - 書寫更多個人私密的想法 - 先不拘謹的寫,然後再整理成有架構的文字 - 文字的局限性 - 書寫是一條沒有終點的路,不用執著於結果,享受過程 如果覺得緊湊和快速的生活沒有給我們帶來我們以為會有的幸福,那不妨試試坐下來,拿起紙筆,誠實的在紙上寫下自己最真實的想法和感受。 祝福大家都能在書寫的過程中體驗到文字的另一種力量:) 歡迎大家追蹤Instagram: b612.podcast 跟我交流想法~
Show more...
5 years ago
9 minutes

B612
021. 女性主義
一個從性別角度來切入社會關懷的方式。在女性主義的視角下,我們承認過去和現在父權社會的現實,並且站在父權社會的反面,用自己的方式去改善自己和社會因為性別標籤所面臨的歧視和處境。 歷史和世代的包袱是非常沈重的,法律也只是道德的最低標準,現在我們看到的平等其實只是表面的形式平等。 男生感受不到特權? - 特權不等於開心 - 人不是只有性別一種身分和標籤 - 控制和被控制之間模糊且複雜的角力關係 男生天生比較強? - 個性後天養成的比例被低估 - 過去學術圈的話語權高比例掌握在男性手中,許多理論都是在性別刻板印象的背景下學者自行推論出來的 - (肌肉大、好戰不等於比較強) 女性主義的目標 - 有一天父權社會瓦解,社會不再需要女性主義 - 互為主體性的社會 - 身為社會的拓荒者,只能摸黑前進 我們不確定會走到哪裏,但我們確定現在的狀況是我們不要的,我們不干於現況,所以寧可冒著未知的風險,也要挑戰那些不合理的價值。 對自己的提醒 - 練習用人沒有所謂天性的觀點思考 - 少說多聽 - 改變往往發生在世代之間 推薦書籍 《THE MOMENT OF LIFT》 《女性主義理論與流變》 《The Gender Knot》 《第二性》 《卡卡女性主義》 祝福大家都能看到社會上更多的需要,也能成為他們溫暖的幫助:) 歡迎大家追蹤Instagram: b612.podcast 跟我交流想法~
Show more...
5 years ago
15 minutes

B612
020. 能動性
能動性:自我掌控的能力。擁有比較強的能動性,意味著我們更能夠掌握自己的生命,知道,且相信自己有權利去改變自身的處境,而不是仰賴他人、運氣,或者是環境的改變。 主動和被動,是一個我們不得不面對的選擇題。怪罪環境時,99%的時候,問題依然在哪裏,不會被解決。 好的能動性 - 為自己的人生和心情負責 - 選擇適當的環境 - 樂在其中 如何訓練? - 冥想,訓練覺察能力 - 以培養習慣的心態面對 對自己的提醒 - Responsibility = Response + Ability - 思考自己能做的改變 - 在做與不做中找到平衡 - 調配意志力 世界看似大到我們完全不可能控制,但其實每個人的世界都只有自己的頭腦那麼大而已,不管外面的世界多大,我們只要管好自己的思想和意念就好。 祝福大家都能在龐大的世界裡,感受到更多自己的力量和能動性:) 歡迎大家追蹤Instagram: b612.podcast 跟我交流想法~
Show more...
5 years ago
9 minutes

B612
019. Wabi-Sabi
我們無法用條列式、清楚的規則去判讀什麼是wabi-sabi所認為的美,但這正是wabi-sabi其中的一個面向,在wabi-sabi的世界裡,美就存在於這些不規則之中,而什麼是不規則的美,是不可能用清楚的規則去定義的。 用wabi-sabi的視角看世界,一切的事物都是不完美的,沒有所謂的永恆,也沒有所謂的完成和結束。 面對現代美學的困境,Wabi-Sabi這種深沈、多面向、難以捉摸的文化,恰好是一劑完美的解藥。 Wabi-Sabi教導我們不要過份執著和追尋成功,要懂得放下那些不必要的追求和物質的拘束,在充滿物質的世界裡找到平衡,同時擁有物質的快樂,但也能擁有不被物質所控制的自由,享受毫無滯礙的生活。 自己對Wabi-Sabi的體悟 - 極簡不只是感官上的極簡,也可以是自然呈現的極簡 - 保持謙遜和無知的態度,忽視物質的階級地位 推薦書籍《Wabi-Sabi:給設計者、生活家的日式美學基礎》 祝福大家都能用Wabi-Sabi的視角認識一個從未得見的世界,讓我們得以在這個世界,用更輕盈的姿態行走。 歡迎大家追蹤Instagram: b612.podcast 跟我交流想法~
Show more...
5 years ago
9 minutes

B612
018. 自由
個人絕對的自由是不存在的,我們所理解的自由空間有非常大程度是建立在社會集體的自由之上的,社會會對個人有規範,然後盡可能的極大化集體中每個人的自由,取得一個能被群眾接受的平衡。 自由的一個面向是不被控制和隨心所欲,但我們會發現,如果隨著本能的慾望和情緒做事,很多時候我們其實是被慾望控制和奴役了,一點都不自由。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看到的自由,是站在本能需求的對立面的。 真正的自由是無欲無求,有求就有限制,有限制就沒有自由了。 如何讓自己更自由? - 透過冥想和書寫,練習覺察當下有哪些慾望。如此才能站在慾望的對立面達到自由 - 定義自己的自由 - 以培養習慣的心態讓自己達到自由 - 累積需要的資源 對自己的提醒 - 練習無欲無求的境界 - 自由不是隨心所欲 - 以庖丁解牛的心態面對阻礙 我們每個人到這個世界上都會遇到很多如同地心引力的能量在拉扯我們的決定,但我們身為有意識的人類,意識就像是我們的翅膀,可以讓我們用自身的力量反作用於地心引力,飛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祝福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自由,也能享受自由帶給我們的幸福:) 歡迎大家追蹤Instagram: b612.podcast 跟我交流想法~
Show more...
5 years ago
10 minutes

B612
017. 意義
什麼是意義? 意義是為什麼的答案,讓我們跟事物產生連結。 任何事情本身皆不帶意義(無意義),只有跟個人產生連結,事情才有意義。 每個人都是意義的賦予者。 無意義意味著無限的可能性和機會,無中才能生有。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不開心,不是因為我們沒有的東西讓我們不開心,而是那些我們擁有的東西它正在蠶食鯨吞我們的靈魂和生命。 對自己的提醒 從空和無出發思考意義 把「我」放進意義的問答裡 推薦莊子、尼采。 祝福大家都能在有限的生命裡看到無限的可能性,創造出會讓自己感到驕傲的意義:) 歡迎大家追蹤Instagram: b612.podcast 跟我交流想法~
Show more...
5 years ago
8 minutes

B612
016. 個人的獨特性
普遍的概括性會讓個人失去自我探索的可能性,也容易形成刻板印象,面對事情容易因為已經有了預設立場所以喪失了創新和改變的空間。 如何看到個人的獨特性? - 對外,有意識的不預設立場和注意話語中的標籤 - 對內,建立拿掉身分後獨特的自己 - 跳脫二元思考,用立體的視角看事情 對自己的提醒 - 注意與語言中的標籤 - 用閱讀來看到世界的多元 - 有耐心的傾聽和深度交流 要擁有真誠的關係,我們必須要體驗到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都有自己獨特的意圖和動機。 祝福大家都能用更寬廣的視野,看到並且喜歡自己和他人與眾不同的一面:) 歡迎大家追蹤Instagram: b612.podcast 跟我交流想法~
Show more...
5 years ago
8 minutes

B612
015. 恐懼
015. 恐懼 對於危險的事物產生排斥或是遠離是動物和人類的天性,但在日常生活中,其實很大比例的恐懼都是社會教育我們的,或者說是被我們學會的。 生活中我們需要做出無數的選擇,如果把我們的行為劃分成被愛驅動的和被恐懼驅動的,我發現很多時候我們的行為是被害怕推著在往前進的。 如果我們不面對恐懼,只敢站的遠遠的,那我們永遠只能看到他最表層的面貌,我們做出的決定也往往不切實際,甚至當我們蒙住雙眼時,我們會變得盲目和扭曲。 面對恐懼還有很多除了逃避之外的不同態度 正面直視恐懼,靠近、接受它 不斷往下挖,問進一步的問題 找朋友一起面對 用訓練肌力的心態練習 接受、包容有恐懼的自己 對自己的提醒 把恐懼當成良師益友 欣然接受自己的恐懼 走不過去,用爬的也沒關係 保持謙虛、無知的態度 推薦書籍《親愛的,別害怕與眾不同》 祝福大家都能擁抱那個會害怕的自己:) 歡迎大家追蹤Instagram: b612.podcast 跟我交流想法~
Show more...
5 years ago
9 minutes

B612
014. 大人
014. 大人 生理的大人:身體的發育趨於穩定。 討論什麼是稱職的大人:我們成為大人後失去了什麼? - 標準的答案 - 免費的輔導老師和保健室 - 絕對的保護 - 必須朝夕相處的同學 新型數位媒體和快速發展的科技,拉大了世代之間的代溝,讓新世代的大人失去了參照的對象。 我自己想成為怎麼樣的大人 - 快樂 - 不斷學習進步 - 喜歡自己 - 提升他人 “稱職的大人”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別人覺得幼稚的行為,可能我覺得成熟,但我們需要瞭解自己想要成為怎麼樣的大人。 祝福大家慢慢的成為自己心中會感到驕傲的大人:) 歡迎大家追蹤Instagram: b612.podcast 跟我交流想法~
Show more...
5 years ago
8 minutes

B612
013. 比較的快樂
比較的快樂:感受到自我價值、自我認同和主體性。 和外界比較是一種既快樂又痛苦的行為,看著比自己差的會感受到優越感,看著比自己好的則會感受到不公平和自卑,用外界的標準也容易迷失方向,進入一個疲倦且永無止境的追求。 有什麼其他的快樂方式? - 用互為主體性的方式待人。以提升他人為樂,不以貶低、超越他人來獲得成就感 - 專注在自我的提升和進步 對自己的提醒 - 我是被教育要和他人比較來獲得快樂的,要有意識去調整這種習慣 - 不要用看到別人的不幸來感到快樂(知足) - 學習開放但保有自我地面對嘗試貶低我的人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比較和競爭的社會,這個社會看似大到我們不可能改變,但改變來自於有人對現狀說「不」就開始了。 祝福大家一天比一天更認識自己、更喜歡自己:) 歡迎大家追蹤Instagram: b612.podcast 跟我交流想法~
Show more...
5 years ago
8 minutes

B612
012. 睡眠
睡眠對身體的重要性 - 睡眠不足會增加罹患癌症、阿茲海默症、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 - 睡眠跟肥胖問題有很高的關聯性 - 影響情緒、反應速度、專注力、學習能力和意志力 - 整理記憶 - 肌肉記憶 - 創造力 睡多久才夠? - 8小時 什麼時間點睡覺最好? - 每個人天生適合睡覺的時間點不一樣,30%的人適合早睡,40%的人適合晚睡,另外30%的人則介於中間。 不同階段的睡眠習慣 - 青少年在發育階段生理時鐘會往後推移1-2個小時 - 老年人一樣需要8個小時的睡眠時間 酒精和安眠藥的作用方式就像讓我們昏迷,很大部分睡眠的功效都會因為酒精和安眠藥的作用而停擺;咖啡只是麻痺了我們感受疲倦的能力,也容易上癮。 個人的睡眠習慣 - 早睡 - 盡可能睡滿8小時 - 睡前調暗房間燈光 - 睡前1小時盡量不用手機 - 盡量不設定鬧鐘 - 安排午覺時間 推薦書籍《Why We Sleep?》 祝大家今晚都能睡上一場好覺,迎接明天睡眠充足的自己:) 歡迎大家追蹤Instagram: b612.podcast 跟我交流想法~
Show more...
5 years ago
12 minutes

B612
011. 休息
休息是什麼? 一個身體或心靈能量補充的過程。 為什麼需要休息? 如果能量不夠還是繼續前進,效率會越來越低。就像沒油的汽車,可能隨時會拋錨,甚至需要沒效率的用人力推著前進。 關於休息常有的誤解 - 休息是浪費時間活著偷懶 - 耍廢是好的休息 有什麼好的休息呢? - 需要創造力或是思考的活動,例如:陶藝、畫畫、插花 - 較少社交行為的活動 - 較慢和安靜的活動,例如:瑜珈、冥想、散步、爬山 - 個人的興趣 - 依照自己工作所消耗的能量來安排的能量補充活動 我們之所以需要休息,是因為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累積了一些疲倦和不舒服,我們如果能夠優化生活和工作內容,讓生活和工作變成一個創造快樂而不是產生倦怠的活動,那休息就變成一個可有可無的東西了。 關於休息對自己的提醒 - 盡量不要耍廢 - 有意識的規劃休息時間 - 利用休息時間探索興趣 推薦書籍《Digital Minimalism》《倦怠社會》 期許大家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休息方式,讓人生這趟旅程走得更輕鬆也更有趣一些:) 歡迎大家追蹤Instagram: b612.podcast 跟我交流想法~
Show more...
5 years ago
8 minutes

B612
010. 死亡
面對一個這麼巨大的問題,我們往往選擇避而不談。 正面不是樂觀,更不是一昧的相信事情總會有好的結果,正面是我們直視問題,面對且靠近,看清楚這個東西他之於我們的樣貌,然後認真的思考要用什麼態度迎接他。 面對一件必然發生的事情,如果我們選擇逃避,會變得盲目,甚至扭曲,最後當事情發生時,我們會因為過去的逃避而只能措手不及地承受他所帶來巨大的重量。 面對死亡,如果逃避,代價往往是很昂貴的。 會做出在死亡面前後悔的事。 會相信傳說或是死亡前後各種荒謬的可能性 在人沒有治癒機會時還是選擇急救或是用消極的方式維持生命 錯失告別的機會 關於死亡的自我練習 寫遺書、死前願望清單 和家人討論死亡、討論大家的態度 抱著必然一死的心態活著 認真的談論死亡,讓我們能更認真的活著。 推薦書籍《伊凡·伊里奇之死》 期許我們能用多一點點的勇敢來面對死亡,並且因為這樣的勇敢讓我們更懂得珍惜我們得來不易的生命。 歡迎大家追蹤Instagram: b612.podcast 跟我交流想法~
Show more...
5 years ago
8 minutes

B612
009. 壞人
我們每個人都直接或是間接的在傷害或者壓迫他人。 要怎麼愛和同理我們認為的壞人? 把人和他所承載的意識形態分開,反對意識形態,而不是反對人本身的存在 可以參考我們對家人的愛,愛你但還是會不認同你的行為,也不會傷害你,並且真心的希望你變得更好 用別人執行壓迫的方式去壓迫他們,那我們就變成了我們想推翻的人了。 改變不公平的現狀必然需要壓迫者的積極參與,用仇恨的言論是無法開啟溝通的,只會加深對立。 壞的定義是一直在流動且模糊的,我們現在所認知的壞都不代表真理或是絕對的正義。 對自己的提醒 練習不對個人產生厭惡和做負面的人身攻擊 嘗試理解是什麼意識型態和社會體系在這個人的背後推動他做這些事情 閱讀社會學的書籍,增強建構背景的能力 推薦書籍《The Forest and The Trees》 期許我們都能用更多的同理心和包容來面對我們所不喜歡的人,也能因此帶出一個永遠比昨天更快樂一點點的世界:) 歡迎大家追蹤Instagram: b612.podcast 跟我交流想法~
Show more...
5 years ago
9 minutes

B612
把一些覺得不錯的想法整理出來;面對這個混亂的世界,用我的整理,擺出一個微不足道的挑戰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