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安,2025
「利他能是ADHD患者的解方還是枷鎖?」
1. 電影《小曉》劇情大意
主角:
國小五年級的周小曉,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ADHD),因思維異於常人而遭受同學霸凌和孤立。
衝突:
藥物被周圍的大人視為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但小曉卻認為藥物象徵自己「異常」,甚至對其產生抗拒。
2. 電影引發的思考
藥物是否真是解方?
藥物被使用方式的問題:
如搭配飲料服用、夜間服用是否合宜。
小孩心理感受:
藥物可能加重其「被標籤」的感覺。
3. 關於電影中的藥物
可能是利他能(Methylphenidate),常用於ADHD治療。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與藥物治療:
1. ADHD與成癮風險
ADHD與成癮的潛在關聯,尤其成人女性可能被忽視或誤診。
ADHD症狀在男女之間的表現差異:女性多表現為注意力不足,男性則傾向過動與衝動行為。
2.
#利他能
(Methylphenidate)
用途:
幫助改善專注力和控制衝動,類似眼鏡的角色,矯正注意力問題。
優點:
使用後可能降低多項風險:
頭部創傷(-34%)、意外傷害(-43%)、自殺事件(-18%)、犯罪率(-32%至-41%)、毒品使用(-31%至-85%)。
濫用與成癮性:
雖可能具成癮性,但醫囑用藥風險較低。
關鍵:
服用時段、劑量、持續時間需專業醫師評估。
3. 非藥物治療與藥物的角色
非藥物治療包括行為治療、運動等,但藥物可以提供必要支持。
ADHD對自信心、自尊感、親子關係、同儕互動等有深遠影響。
成癮物質與藥物使用的爭議:
1. 利他能與成癮物質
爭議:
利他能是否是「兒童的安非他命」?
利他能與美國的Adderall(含安非他命)的區別:
利他能非安非他命,但機制類似。
Adderall屬第二級管制藥品,易被學生或運動員誤用。
Adderall在台灣未被核准,與利他能的藥效和副作用有明顯差異。
2. 成癮物質在台灣的議題:
台灣社會需正視成癮物質(如藥物濫用)的影響。
教育和醫療應加強對藥物濫用和誤解的科普。
ADHD的問題延伸
1. ADHD藥物的利弊討論
藥物能改善生活,但需要醫師專業指導。
濫用風險與實際效果需透過個案分析。
2. 成癮物質的科普與預防
如何區分合法藥物與非法成癮物質。
家庭與學校如何協助孩子正確認識藥物,避免標籤化。
電影:「
#小曉
」中的
#利他能
書籍:《我不是故意的!成人也有ADHD》作者:黃隆正
廖泊喬:
✓ 精神科專科醫師、成癮專科醫師
✓ 著有《古人解憂療鬱帖》、《文豪酒癮診斷書》
✓ 臉書/IG專頁:喬喬看癮科學
✓ 《張老師月刊》作者、公視《觀點同不同》專欄作者
✓ Podcast節目《精神糧食懂不懂》
✓ 希望將學到的心理、精神與成癮的知識,還有發生在我們生活周遭的相關故事分享給大家!
#廖泊喬
Po-chiao Liao
#精神科醫師
#成癮科醫師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喬喬解毒籤
喬喬看癮科學。廖泊喬
漢聲廣播電台: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不只是科技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